龔廷賢

《萬病回春》~ 卷之五 (1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4)

1. 背痛

脈:經云:洪而大脈促上緊者,肩背痛;沉而滑者,痰痛(方見後豁痰湯。)

白話文:

脈象:

《黃帝內經》說:脈搏強勁而有力、跳動得快又緊的,會出現肩背疼痛;脈搏沉緩而滑利的,會有痰飲引起的疼痛。(詳細的治療方法請參考後面的「豁痰湯」方劑。)

背痛者,痰氣之所聚也。

參合湯,治背心一點痛。

陳皮半夏(薑汁炒),茯苓(去皮),烏藥枳殼(麩炒),殭蠶(炒),川芎白芷麻黃桔梗(去蘆),乾薑(減半),紫蘇,香附蒼朮(米泔浸),羌活(各等分),甘草(減半)

白話文:

陳皮、半夏(用薑汁炒過)、茯苓(去皮)、烏藥、枳殼(用麩皮炒過)、殭蠶(炒過)、川芎、白芷、麻黃、桔梗(去除蘆頭)、乾薑(減半)、紫蘇、香附、蒼朮(用米湯浸泡過)、羌活(全部材料等量加入)、甘草(減半)

上銼劑,生薑煎服。

肩背痛,不能回顧者,太陽氣鬱而不行也。

通氣防風湯,治肩背痛,用風藥以散之。

藁本(一錢),防風,羌活(二錢),獨活(二錢),川芎(一錢),蔓荊子(六分),甘草(六分)

白話文:

藁本(10 克),防風、羌活(各 20 克),獨活(20 克),川芎(10 克),蔓荊子(6 克),甘草(6 克)

上銼一劑,水煎服。如身重腰沉、經中有寒濕,加酒浸防己一錢,輕者炮附子、重者炮川烏各五分。

白話文:

先煎服第一劑藥水,如果身體沉重、腰部痠痛、經絡中有寒濕,可以在藥方中加入浸泡在酒中的防己一錢;輕微症狀者加入炮附子五分,嚴重症狀者加入炮川烏五分。

豁痰湯,治肩背疼痛。

半夏(制),梔子(炒,各一錢),陳皮,海桐皮,枳殼(各八分),桔梗,赤芍,蒼朮(制),香附(各七分),茯苓(去皮,六分),川芎,薑黃(各五分),甘草(二分)

白話文:

半夏(經加工處理),梔子(經炒製,各一錢),陳皮,海桐皮,枳殼(各八分),桔梗,赤芍,蒼朮(經加工處理),香附(各七分),茯苓(去皮,六分),川芎,薑黃(各五分),甘草(二分)

上銼,生薑煎,食遠熱服。如痛甚,頭劑加朴硝二錢。

2. 痛風

脈:痛風沉弦,肝腎被濕;少陰弱浮,風血掣急;或澀而小,酒後風襲;風寒濕氣,合而為痹,浮澀而緊,三脈乃備。

白話文:

脈象:

  • 痛風沉弦:肝腎受濕氣所困。
  • 少陰弱浮:風血阻滯,病情危急。
  • 或澀而小:酒後受風邪侵襲。
  • 風寒濕氣互相結合,形成痺證,脈象會浮澀而緊,三種脈象集中於一身。

痛風者,遍身骨節走注疼痛也。謂之白虎歷節風,都是血氣、風濕、痰火,皆令作痛。或勞力,寒水相搏;或酒色醉臥,當風取涼;或臥卑濕之地;或雨、汗濕衣蒸體而成。痛風在上者,多屬風;在下者,多屬濕。治用活血疏風、消痰去濕,羌活湯加減。凡治痛風,用蒼朮羌活、酒芩三味散風行濕之妙藥耳。

白話文:

痛風是一種全身骨節疼痛的疾病。也稱為「白虎歷節風」,是由於血氣、風濕和痰火等因素引起的疼痛。造成痛風的原因可能包括:勞累、寒水刺激;醉酒後睡眠中受風寒;在潮濕的地方睡覺;或者淋雨、出汗後衣服沒有及時更換。痛風疼痛的位置如果在上半身,通常以風邪為主;如果在下半身,則以濕邪為主。

治療痛風的方法是活血祛風、化痰除濕,可以使用羌活湯及相關方劑。治療痛風時,使用蒼朮、羌活、黃芩這三味藥是祛風化濕的良藥。

遍身骨節疼痛者,皆是血氣、風濕、痰火也。

羌活湯,治痛風症。

羌活,蒼朮(米泔浸),黃芩(酒炒),當歸,芍藥(炒),茯苓(去皮),半夏(薑汁炒),香附(各一錢半),木香(另研),陳皮(各七分),甘草(三分)

白話文:

羌活、蒼朮(用米湯浸泡)、黃芩(用酒炒過)、當歸、芍藥(炒過)、茯苓(去皮)、半夏(用薑汁炒過)、香附(各一點五錢)、木香(另外研磨成粉)、陳皮(各零點七錢)、甘草(零點三錢)

上銼一劑,姜三片,水煎服。風痛加防風;濕痛加蒼朮;熱痰痛倍酒芩、栝蔞、枳實竹瀝;血虛痛加生地黃;上痛加白芷威靈仙;下痛加黃柏、牛膝;痛甚加乳香;發熱加柴胡;小水短澀加木通,手臂痛加薄桂。凡骨節疼痛,如寒熱發腫塊者,是濕痰流注經絡,與痛風同治法。

白話文:

以上藥方一劑,加入三片生薑,用清水煎服。如果患者有風痛,可加防風;濕痛,可加蒼朮;熱痰痛,可加倍用量黃芩、栝蔞、枳實、竹瀝;血虛痛,可加生地黃;上部疼痛,可加白芷、威靈仙;下部疼痛,可加黃柏、牛膝;疼痛嚴重,可加乳香;發熱,可加柴胡;小便短澀,可加木通;手臂疼痛,可加薄桂。凡是骨節疼痛,如伴有寒熱、發腫、長塊等症狀的,均屬濕痰流注經絡,治療方法與痛風相同。

若醫遲不散,則成膿矣,外用敷藥。一切痛風,肢節痛者,痛屬火,腫屬濕,不可食肉。肉屬陽火,能助火,食則下有遺溺,內有痞塊,雖油炒熱物魚面,切以戒之。所以膏粱之人,多食煎炒、炙爆、酒肉熱物蒸臟腑,所以,患痛風、惡毒、癰疽者最多。肥人多是濕痰,瘦人多是痰火。

白話文:

如果治療不當,延誤治療,就會化膿,這時候就要外用敷藥治療。所有的痛風、關節痛的患者,都是因為痛屬火,腫屬濕,所以不能吃肉。肉屬陽火,能加重火氣,吃了以後會出現遺尿、腹脹等症狀,即使是油炸、熱性的食物,包括魚和麵條,也要注意少吃。所以那些有錢有勢、過著奢華生活的人,經常吃煎炒、炙烤、爆炒,以及酒肉等熱性食物,蒸熱臟腑,所以患有痛風、惡毒、癰疽的人最多。肥胖的人往往濕痰多,瘦的人往往痰火多。

遍身壯熱、骨節疼痛者,是風寒也。

解表升麻湯,治遍身壯熱、骨節疼痛。

柴胡,升麻藁本,羌活,防風,麻黃,蒼朮,陳皮,甘草,當歸

白話文:

柴胡:疏肝解鬱、升提清陽 升麻:昇陽舉陷、祛風通絡 藁本:發汗解表、利尿通淋 羌活:祛風濕、活血通絡 防風:祛風解表、止痛 麻黃:發汗解表、平喘 蒼朮:健脾利濕、燥濕止痛 陳皮:理氣健脾、化痰止嘔 甘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上銼一劑,薑蔥水煎,熱服,出微汗。

遍身疼痛屬虛寒者,宜溫散也。

加味五積散,治四肢骨節痛,因虛寒者宜之。

當歸,川芎白芍(酒炒),陳皮,半夏(姜炒),蒼朮(米泔浸),茯苓(去皮),厚朴(薑汁炒),羌活,獨活枳殼(麩炒),桔梗,白芷(各八分),乾薑肉桂,麻黃,甘草(各五分),穿山甲(隨所痛取甲,燒灰一錢)

白話文:

  • 當歸、川芎、白芍(用酒炒過)
  • 陳皮、半夏(用薑炒過)
  • 蒼朮(用米泔水浸泡過)
  • 茯苓(剝去皮)
  • 厚朴(用薑汁炒過)
  • 羌活、獨活
  • 枳殼(用麩皮炒過)
  • 桔梗、白芷(各 0.8 兩)
  • 乾薑、肉桂、麻黃、甘草(各 0.5 兩)
  • 穿山甲(取與疼痛部位相應的甲片,燒成灰,取 1 錢)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棗一枚、麝香少許,水煎溫服。

乳香定痛丸,治諸風,遍身骨節疼痛,或腿膝痛及筋骨風。

蒼朮(米泔浸,二兩),川烏(泡去皮),當歸,川芎(各一兩),乳香,沒藥(各三錢),丁香(五分)

白話文:

蒼朮(用米湯浸泡,2 兩) 川烏(泡水後去除外皮) 當歸,川芎(各 1 兩) 乳香,沒藥(各 3 錢) 丁香(5 分)

上為細末,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黃酒送下。

白話文:

研磨成細末,將棗肉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樹的種子。每次服用 50-60 顆丸子,用黃酒送服。

遍身疼痛屬濕痰者,宜除濕化痰也。

清濕化痰湯,治周身、四肢骨節走注疼痛,牽引胸背,亦作寒熱喘咳煩悶,或作腫塊,痛難轉側,或四肢麻痹不仁,或背心一點如冰冷,脈滑,乃是濕痰流注經絡關節不利故也。

白話文:

清濕化痰湯

用於治療全身和四肢骨節遊走性疼痛,疼痛牽引到胸背,兼有寒熱、喘咳、煩悶等症狀;或形成腫塊,疼痛劇烈,難以翻身;或四肢麻木不仁;或背部中央有一點如冰冷感;脈象滑利。這些症狀都是由於濕痰流動阻滯經絡和關節所致。

南星(薑製),半夏(薑製),陳皮,茯苓(去皮),蒼朮(米泔浸),羌活,片芩(酒炒),白芷,白芥子(各一錢),甘草(三分),木香(五分,另研)

白話文:

南星(用薑汁製作的) 半夏(用薑汁製作的) 陳皮 茯苓(去皮) 蒼朮(用米湯浸泡) 羌活 片芩(用酒炒過) 白芷 白芥子(每種一錢) 甘草(三分) 木香(五分,另外研磨成粉)

上銼一劑,入竹瀝、薑汁同服。骨體痛甚及有腫塊作痛者,名曰痰塊,加乳香、沒藥、海石、朴硝;頭項痛加川芎、威靈仙;手臂痛加薄桂,引南星等藥至痛處;腳痛加牛膝、黃柏、防己龍膽草木瓜

白話文:

第一劑藥加入竹汁和薑汁一起服用。如果骨骼疼痛嚴重,甚至有腫塊疼痛,稱為痰塊,則加入乳香、沒藥、海石和朴硝;頭部和頸部疼痛則加入川芎和威靈仙;手臂疼痛則加入薄桂,將南星等藥物引導至疼痛部位;腿腳疼痛則加入牛膝、黃柏、防己、龍膽草和木瓜。

遍身走痛,日輕夜重者,是血虛也。

硫經活血湯,治遍身走痛如刺,左足痛尤甚。左屬血,多因酒色損傷,筋脈虛空,被風寒濕熱感於內,熱包於寒,則痛傷筋絡,是以晝輕夜重。宜以疏經活血行濕。此非白虎歷節風也。

白話文:

硫磺經活血湯

用途: 治療全身遊走性疼痛如針刺,左足疼痛尤為嚴重。

原因: 左屬血,多因過度飲酒或縱慾傷血,導致筋脈虛弱。受到風寒濕熱侵襲,熱氣包於寒氣之中,損傷筋絡,因此白天疼痛較輕,晚上疼痛加重。

治療方法: 應採用疏通經絡、活血行氣、祛濕的措施。這並非白虎歷節風。

當歸(酒洗,一錢二分),白芍(酒炒,錢半),生地(酒洗),蒼朮(米泔浸),牛膝(去蘆,酒洗),陳皮(去白),桃仁(去皮,煎炒),威靈仙(酒洗,各一錢),川芎草(六分),漢防己(酒洗),羌活,防風(去蘆),白芷(各六分),龍膽草(六分),茯苓(去皮,七分),甘草(四分)

白話文:

當歸(用酒洗淨,1.2錢) 白芍(用酒炒過,0.5錢) 生地(用酒洗淨) 蒼朮(用米湯浸泡過) 牛膝(去掉蘆頭,用酒洗淨) 陳皮(去掉白色內膜) 桃仁(去掉外皮,煎炒過) 威靈仙(用酒洗淨,各1錢) 川芎草(0.6錢) 漢防己(用酒洗淨) 羌活(0.6錢) 防風(去掉蘆頭,0.6錢) 白芷(0.6錢) 龍膽草(0.6錢) 茯苓(去掉外皮,0.7錢) 甘草(0.4錢)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空心溫服。忌生冷濕物。有痰加南星、半夏各一錢;如身上及臂痛加薄桂三分;如下身並足痛加木瓜、木通。鹽炒黃柏、薏苡仁各一錢;如氣虛加人參白朮龜板各七分;如血虛倍四物湯,以薑汁酒浸炒,用紅花一錢。

白話文:

服用此藥方一劑:生薑三片,加水煎煮,趁熱空腹服用。忌食生冷潮濕食物。

如果伴有痰,加入南星、半夏各一錢。 如果肩部和手臂疼痛,加入薄桂三分。 如果下半身和足部疼痛,加入木瓜、木通。 如果小便黃赤,加入鹽炒黃柏、薏苡仁各一錢。 如果氣虛,加入人參、白朮、龜板各七分。 如果血虛,將四物湯用量加倍,並加入薑汁酒浸炒過的紅花一錢。

肢節腫痛者,腫是濕、痛是火也。

靈仙除痛飲,治諸節腫痛,痛屬火、腫屬濕,兼受風寒而發動於經絡之中,濕熱流注於肢節之間而無已也。

麻黃,赤芍(各一錢),防風,荊芥,羌活,獨活,白芷,蒼朮,威靈仙,片黃芩,枳實,桔梗,葛根,川芎(各五錢),歸尾,升麻,甘草(各三分)

白話文:

麻黃、赤芍藥(各 1.5 克),防風、荊芥、羌活、獨活、白芷、蒼朮、威靈仙、黃芩(片劑)、枳實、桔梗、葛根、川芎(各 7.5 克),當歸尾、升麻、甘草(各 4.5 克)

上銼一劑,水煎服。在下焦加酒炒黃柏;婦人加紅花;腫多加檳榔大腹皮澤瀉、沒藥。一云脈澀數者,有瘀血,宜桃仁、紅花、芍、歸及酒大黃微利之。

白話文:

上列方劑一劑,用水分煎服。在下焦部位,加入酒炒過黃柏;如果是女性,再加入紅花;腫脹厲害的,再加入檳榔、大腹皮、澤瀉、沒藥。另一種說法是,脈搏澀滯、跳動頻快的,有瘀血存在,宜用桃仁、紅花、芍藥、當歸以及酒大黃微量通便。

四肢百節痛如虎咬者,名白虎歷節風也。

舒筋立安散,治四肢百節疼痛。

防風,羌活,獨活,茯苓(去皮),川芎,白芷,生地,蒼朮(米泔浸),紅花,桃仁(去皮),南星(姜炒),陳皮,半夏(姜炒),白芍(去蘆),威靈仙,牛膝(去蘆),木瓜,防己,酒芩,連翹,木通,龍膽草,附子(少許),甘草

白話文:

防風、羌活、獨活、茯苓(去皮)、川芎、白芷、生地黃、蒼朮(用米湯浸泡)、紅花、桃仁(去皮)、南星(乾薑炒過)、陳皮、半夏(乾薑炒過)、白芍(去蘆頭)、威靈仙、牛膝(去蘆頭)、木瓜、防己、酒芩、連翹、木通、龍膽草、附子(少量)、甘草

上銼劑,水煎,入薑汁、竹瀝。腹痛甚加乳香、沒藥為末調服。

獨活寄生湯,治白虎歷節風神效。(方見中濕門。)

兩手疼痛、麻痹者,是風痰也。治兩手疼痛麻木:當歸,川芎,白芷,片芩(酒炒),黃連,羌活,蒼朮(米泔制),防風,桔梗,南星(薑製),半夏(薑汁炒),桂枝,甘草,

白話文:

兩隻手疼痛、麻痺,是風痰引起的。

治療兩隻手疼痛、麻木的藥方:

當歸、川芎、白芷、黃芩(用酒炒過)、黃連、羌活、蒼朮(用米湯浸泡過)、防風、桔梗、南星(用薑炮製過)、半夏(用薑汁炒過)、桂枝、甘草

上銼,生薑煎服。

兩足疼痛麻木者,是濕熱也。治兩足疼痛麻木:當歸,白芍(酒炒),白朮(去蘆),蒼朮(米泔浸),半夏(姜炒),陳皮,茯苓(去皮),黃柏(酒炒),威靈仙,川牛膝(去蘆酒洗),桃仁(去皮),紅花,甘草

白話文:

兩腳疼痛麻痺,是濕熱造成的。

治療雙腳疼痛麻痺的藥方:

  • 當歸
  • 白芍(用酒炒過)
  • 白朮(去掉蘆頭)
  • 蒼朮(用米湯浸泡過)
  • 半夏(用薑炒過)
  • 陳皮
  • 茯苓(去掉外皮)
  • 黃柏(用酒炒過)
  • 威靈仙
  • 川牛膝(去掉蘆頭,用酒洗淨)
  • 桃仁(去掉外皮)
  • 紅花
  • 甘草

上銼劑,生薑五片,水煎,入竹瀝服。

加味二妙丸,治兩足麻木疼痛,如火之熱。(方見腳氣。)

一切筋骨疼痛者,宜外貼也。

神應膏,治骨節疼痛。

乳香,沒藥(各一兩為末),皮膠(三兩),生薑(二斤,取自然汁),先將生薑汁以砂鍋內煎數沸,入皮膠化開,將鍋取下坐灰上,方入乳、沒末,攪勻成膏。用不見煙的狗皮攤膏藥,貼患處。仍用鞋底炙熱,時時在膏藥上運動熨之神效。勿犯鐵器。

白話文:

乳香和沒藥(各 1 兩,碾成細粉),皮膠(3 兩),生薑(2 斤,取汁)。

首先,在砂鍋中將生薑汁煮沸幾次,然後加入皮膠化開。關火,將鍋子放在爐灰上,再加入乳香和沒藥粉,攪拌均勻,直到形成膏狀。

用未經燻製的狗皮將膏藥攤開,貼在患處。再用炙熱的鞋底,時不時在膏藥上熨燙,這樣效果非常好。

注意:不要接觸鐵器。

一婦人,遍身作痛,筋骨尤甚,不能屈伸,口乾目赤頭眩,痰壅胸膈不利,小便赤短,夜間殊甚,遍身作癢如蟲行,此屬肝腎氣虛而熱也。用六味丸料加山梔、柴胡而愈。(方見補益。)

白話文:

一位女性,全身疼痛,尤其是筋骨,疼痛嚴重到無法屈伸,口乾、眼睛發紅、頭暈,有痰堵塞胸隔導致呼吸不順暢,小便赤短,晚上更嚴重,全身發癢好像有蟲子爬,這是因為肝腎氣虛而造成體內有熱。使用六味丸配上山梔、柴胡而治癒(詳細的方劑請見補益)。

一風濕相搏,一身盡痛者,補中益氣湯加羌活、升麻、防風、藁本、蒼朮治之。如病去再服,以消風藥損人元氣而益其病也。(方見補益。)

白話文:

如果風濕病發作,全身都疼痛,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再加入羌活、升麻、防風、藁本、蒼朮這些藥材來治療。如果病好了,就不要再服用了,因為消風藥雖然能消除風邪,但也會損傷身體元氣,加重病情。(詳細的藥方請參閱補益藥方。)

太僕睛岩張公,每患天陰則遍身痛如錐刺,已經數年。予診左脈微數,右脈洪數,乃血虛有濕熱也。以當歸拈痛湯加生地黃、白芍、黃柏,去人參,數劑而痊。

白話文:

太僕寺醫師、睛巖張醫師,每逢陰天就會全身劇痛如針刺,已經好幾年了。我診斷後發現他的左脈微弱且跳動較快,右脈強且跳動較快,這是血虛並有濕熱的症狀。因此我使用了當歸拈痛湯,並加了生地黃、白芍、黃柏,去掉了人參,服用幾劑後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