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萬病回春》~ 卷之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4)

1. 鼻病

脈:右寸洪數,鼻衄鼻齄;左寸浮緩,鼻涕風邪。

鼻塞聲重流涕者,肺感風寒也。

通竅湯,治感冒風寒,鼻塞聲重流清涕。

白話文:

脈象:右手寸脈洪大而數,是鼻出血或鼻頭紅腫;左手寸脈浮而緩,是鼻涕流清,受風邪影響。

鼻塞聲音重且流鼻涕,是肺部感受風寒的症狀。

通竅湯,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鼻塞聲音重,流清水樣鼻涕。

防風,羌活,藁本,升麻,乾葛,川芎,蒼朮,白芷(各一錢),麻黃,川椒,細辛,甘草(各三分。)

白話文:

防風、羌活、藁本、升麻、乾葛、川芎、蒼朮、白芷(各 3 克) 麻黃、川椒、細辛、甘草(各 1 克)

上銼一劑,姜三片、蔥白三根,水煎熱服。肺有邪火,加黃芩一錢。

鼻不聞香臭者,肺經有風熱也。

麗澤通氣散,治鼻不聞香臭。

白話文:

服用一劑中藥,配上生薑三片、蔥白三根,用開水煎煮後熱飲。若肺裡有炎症,再加入黃芩一錢。

黃耆,蒼朮,羌活,獨活,防風,升麻,葛根,甘草,川椒(去閉目子不用),麻黃(不去節,冬月加),白芷(各三分)

白話文:

黃耆、蒼朮、羌活、獨活、防風、升麻、葛根、甘草、川椒(去除閉口子的不用)、麻黃(不切斷節,冬天增加)、白芷(各三錢)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棗二枚、蔥白三根,水煎,食遠溫服。忌生冷、風涼處坐臥。

鼻淵者,膽移熱於腦也。

荊芥連翹湯

白話文:

先用一劑藥煎好,加入生薑三片、紅棗兩枚、蔥白三根,煮沸後,飯後趁熱服用。要忌食生冷食物,也不要在風涼的地方坐臥。

鼻淵是膽熱移到腦部造成的。

可以服用荊芥連翹湯。

荊芥,柴胡,川芎,當歸,生地黃,芍藥,白芷,防風,薄荷,山梔,黃芩,桔梗,連翹(各等分),甘草(減半)

白話文:

荊芥、柴胡、川芎、當歸、生地黃、芍藥、白芷、防風、薄荷、山梔、黃芩、桔梗、連翹(等量),甘草(減半)

上銼散,水煎,食遠服。

鼻赤者,熱血入肺,成酒齄鼻也。

清血四物湯

白話文:

將藥材上銼散用水煎煮,飯後服用。

鼻子發紅,是因為熱血進入肺部,形成了酒糟鼻。

清血四物湯

當歸(酒洗),川芎,白芍(酒炒),生地(酒洗),黃芩(酒炒),紅花(酒洗),茯苓(去皮),陳皮(各等分),甘草(生,減半)

白話文:

當歸(用酒清洗),川芎,白芍(用酒炒),生地黃(用酒清洗),黃芩(用酒炒),紅花(用酒清洗),茯苓(去皮),陳皮(各等量),甘草(生用,用量減半)

上銼一劑,生薑一片,水煎,調五靈脂末同服。如氣弱加酒浸黃耆。

金花丸,治上焦一切火症鼻紅。

白話文:

上方銼一劑,用生薑一片,加水煎煮,調入五靈脂粉末一同服用。如果氣虛可以加用酒浸泡過的黃芪。

金花丸,用於治療上焦所有火症導致的鼻子發紅。

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大黃(酒煨),桔梗(各等分)

白話文:

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大黃(用酒浸泡過)、桔梗(各取等量)

上為細末,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臨臥時白湯送下。

鼻頭紫黑者,屬風寒血冷則凝滯而不散也。

當歸活血湯,治鼻準頭紫黑,血冷凝滯。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藥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水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睡前用白開水送服。

鼻子尖端發紫發黑,屬於風寒入體導致血寒凝滯不散。

服用當歸活血湯可以治療鼻子尖端紫黑,血寒凝滯的病症。

當歸,川芎,荊芥,薄荷,芍藥,紅花,甘草,牡丹皮,桔梗,防風,山梔,黃芩,連翹,白芷(各等分。)

上銼一劑,姜一片、細茶一撮,水煎,食後溫服。

補遺方

治鼻不聞香臭

白話文:

當歸、川芎、荊芥、薄荷、芍藥、紅花、甘草、牡丹皮、桔梗、防風、山梔、黃芩、連翹、白芷(份量相等。)

細辛,白芷,防風,羌活,當歸,川芎,半夏,桔梗,陳皮,茯苓(各一錢),薄荷(三錢)

白話文:

細辛、白芷、防風、羌活、當歸、川芎、半夏、桔梗、陳皮、茯苓(各 5 克) 薄荷(15 克)

上銼一劑,水煎,食後服。

一男子,面白鼻流清涕,不聞香臭三年矣。余以為肺氣虛,用補中益氣加麥門、山梔而愈。

白話文:

上方配製一劑,用水煎煮,飯後服用。

有一名男子,面色蒼白且鼻子流清涕,三年來無法嗅到香氣或臭氣。我認為他是肺氣虛,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麥門冬、山梔子治療後康復。

2. 口舌

脈:口舌生瘡,脈洪疾速。若見脈虛,中氣不足。

白話文:

口舌生瘡,脈搏充盈且流動迅速。如果脈搏虛弱,表示中氣不足。

經言:舌乃心之苗,此以竅言也。以部分言之,五臟皆有所屬。以症言之,五臟皆以所主。如口舌腫痛,或狀如無皮,或發熱作渴,為中氣虛熱;或眼如煙觸、體倦少食,或午後益甚,為陰血虛熱;若咽痛舌瘡、口乾足熱;日晡益甚,為腎經虛火;若四肢逆冷、惡寒飲食,或痰甚眼赤,為命門火衰,若發熱作渴、飲冷便閉,為腸胃實火;若發熱惡寒、口乾喜湯、食少體倦,為脾經虛熱、若舌本作強、腮頰腫痛,為脾經濕熱;若痰甚作渴、口舌腫痛,為上焦有熱;若思慮過度、口舌生瘡、咽喉不利,為脾經血傷火動;若恚怒過度、寒熱口苦而舌腫痛,為肝經血傷火動。病因多端,當臨時制宜。

白話文:

經典中說:舌頭是心臟的反映,這是從器官的孔竅來說的。從局部來說,五臟都有它們對應的器官。從症狀來說,五臟都有它們主治的病症。比如:

  • 口舌腫痛,或者看起來沒有皮,或者發熱口渴,這是中氣虛熱引起的。
  • 眼睛好像被煙燻過、身體疲倦、吃不下東西,或者下午症狀更嚴重,這是陰血虛熱引起的。
  • 咽喉疼痛、舌頭生瘡、口乾腳熱,傍晚症狀更嚴重,這是腎經虛火引起的。
  • 四肢發冷、怕冷,不想吃東西,或者痰多、眼睛發紅,這是命門火衰引起的。
  • 發熱口渴、喝冷水、大便乾燥,這是腸胃實火引起的。
  • 發熱怕冷、口乾喜歡喝熱湯、吃不下東西、身體疲倦,這是脾經虛熱引起的。
  • 舌頭根部腫脹、腮幫子腫痛,這是脾經濕熱引起的。
  • 痰多口渴、口舌腫痛,這是上焦有熱引起的。
  • 思慮過度、口舌生瘡、咽喉不適,這是脾經血虛火動引起的。
  • 生氣過度、發熱發冷、口苦舌腫痛,這是肝經血虛火動引起的。

病因有很多,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治療方案。

凡舌腫脹甚,宜先刺舌尖或舌上或邊旁,出血泄毒,以救其急。唯舌下濂泉穴,此屬腎經,雖宜出血,亦當禁針慎之。

白話文:

如果舌頭腫脹得很嚴重,應該先刺破舌尖、舌面或舌邊,放出血來排毒,以此緩解緊急情況。但是舌頭下方的"濂泉"穴,屬於腎經,雖然也適合放血,但要注意避免針刺,務必謹慎。

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燥渴便閉,此三焦實熱也。用涼膈散加減,頻頻噙咽,不可頻服,恐上熱未除,中寒復生,變症莫測也。(方見火證。)

白話文:

口舌長瘡、咽喉腫痛、口乾舌燥便祕,這些都是三焦熱盛的表現。使用涼膈散類型的藥方加加減減,頻繁含服,但不可頻頻服用。如果上熱未消除,又喝下生冷藥物,可能會導致病情變異,難以預測。(具體方子請參閱熱證部分。)

一、口舌生瘡,發熱惡寒,勞則體倦,不思飲食,此中焦虛熱也。用補中益氣湯加麥門、五味。(方見補益)。

白話文:

如果你嘴裡和舌頭上長了瘡,發燒怕冷,勞累後身體疲倦,不想吃東西,這表明你的中焦(脾胃)虛熱。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加麥門冬和五味子(具體配方見補益方劑)。

一、口舌生瘡,口乾飲湯不食,乃胃氣虛而不能化生津液也。用七味白朮散(方見小兒吐瀉。)

白話文:

一、嘴巴破洞,口乾舌燥,喝水也不想吃東西,是因為胃氣虛弱,無法產生津液。使用「七味白朮散」(具體配方請參閱治療小兒嘔吐腹瀉的處方)。

一、口舌生瘡,飲食不思、大便不實,中氣虛也,人參理中湯;若手足逆冷腹痛,中氣虛寒也,加附子。(方見中寒。)

白話文:

一、如果嘴巴破洞、不想吃東西、大便不成形,代表中氣虛弱,可以服用「人參理中湯」治療。如果手腳冰冷、肚子痛,說明中氣虛寒,需要額外添加附子。(具體配方請參考「中寒」條目。)

一、口舌生瘡糜爛,或晡熱內熱,脈數無力,此血虛而有火也。用四物湯加白朮、茯苓、麥門、五味、牡丹、黃柏、知母。(方見補益。)

白話文:

一、口腔潰瘍糜爛,或午後或內部發熱,脈搏細數無力,這是血虛兼有內熱的緣故。可以使用四物湯,並加入白朮、茯苓、麥門冬、五味子、牡丹皮、黃柏、知母。

一、口舌生瘡、食少便滑、面黃肢冷,火衰土虛也,用八味丸。(方見補益。)

白話文:

一、口舌長了瘡,食慾不振、大便稀,臉色發黃、手腳冰冷,是腎陽不足、脾胃虛弱造成的,可以用八味丸來治療。(方劑詳見補益方劑。)

一、口舌生瘡,日晡發熱、作渴、唾痰、小便頻數,腎水虧損、下焦陰火也,加減八味丸;若熱來復去,晝見夜伏、夜見晝伏,不時而動,或無定處,或從腳下起,乃無根之火也,亦宜此丸;更以附子末,唾津調搽湧泉穴。若概用寒涼,損傷生氣,為疾匪輕。

白話文:

一、口腔潰瘍,下午發熱、口渴、吐痰、小便頻繁,表明腎水虧虛、下焦陰火旺盛。可以服用加減八味丸;如果熱氣反覆發作,白天出現晚上消失,晚上出現白天消失,不定時發作,或者沒有固定位置,或從腳下往上發作,這就是「無根之火」。這種情況也適合服用加減八味丸;另外,也可以用附子粉末,用唾液調和,塗抹湧泉穴。如果一味使用寒涼藥物,會損傷生氣,病情會更嚴重。

口臭牙齦赤爛、腿肢痿軟,或口咸,此腎經虛熱,用六味丸(方見補益。)

口瘡者,三焦火盛也。口舌腫大,或痛裂生瘡者,治相同也。

涼膈散加減,治三焦火盛,口舌生瘡。

白話文:

口中有異味,牙齦紅腫腐爛,腿部無力,或是感覺口中帶鹹味,這是因為腎經有虛火,可以使用六味丸來治療。

口腔內出現潰瘍,是因為三焦的火氣過旺。如果是舌頭或口腔內部腫脹、疼痛、開裂或是長瘡,治療方式是相同的。

使用涼膈散加減方,可以治療三焦火氣過旺所導致的口腔內長瘡問題。

連翹,黃芩,山梔,桔梗,黃連,薄荷,當歸,生地黃,枳殼(去穰),芍藥,甘草(各等分)

白話文:

連翹、黃芩、山梔、桔梗、黃連、薄荷、當歸、生地黃、枳殼(去除內膜)、芍藥、甘草(均等量)

上銼一劑,水煎食遠服。

一方,治口舌瘡,亦治赤眼。用黃連為末二三錢,好酒煎一二沸,候冷噙漱或嚥下,即愈。

赴宴散,治三焦實熱,口舌生瘡糜爛,痛不可忍者。

白話文:

上面的藥方,用水煎煮後服用。

另一個藥方,用於治療口腔和舌頭的潰瘍,也能治療紅眼病。使用黃連磨成粉約二三錢,用好酒煎煮一兩次,等放涼後含漱或吞服,就會痊癒。

赴宴散,用於治療三焦實火旺盛,口腔和舌頭出現潰瘍並且糜爛,疼痛難忍的情況。

黃連,黃柏,黃芩,梔子,細辛,乾薑(各等分)

白話文:

黃連、黃柏、黃芩、梔子、細辛、乾薑(各取等量)

上為細末,先用米泔水漱口,後搽藥於患處,或吐或咽不拘。

綠袍散,治口瘡。

黃柏(一兩),青黛(三錢)

上為細末,搽患處噙之,吐出涎立愈。一方加密陀僧一錢。

二皂散,治口舌生瘡,牙宣出血。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先用淘米水漱口,然後將藥粉塗抹在患處,可以吐口水也可以嚥下去,不拘泥於形式。

綠袍散,可以治療口瘡。

黃柏一兩,青黛三錢。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塗抹在患處並含在口中,吐出唾液即可痊癒。另一個方法是加一錢密陀僧。

二皁散,可以治療口舌生瘡、牙齦出血。

大皂角(燒灰存性),牙皂(燒灰存性),銅綠,膽礬,雄黃,孩兒茶,百草霜,枯礬。

白話文:

  • **大皁角:**燒成灰,保留灰燼
  • **牙皁:**燒成灰,保留灰燼
  • **銅綠:**一種含銅的綠色物質
  • **膽礬:**一種硫酸銅
  • **雄黃:**一種含砷的礦物質
  • **孩兒茶:**一種中藥,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 **百草霜:**一種由多種植物製成的中藥,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 **枯礬:**一種硫酸亞鐵

上各等分為細末,先將米泔水漱口、洗口瘡後搽藥。

黃白散,治口瘡如神,並口中疳瘡。

黃柏,孩兒茶,枯白礬(各等分為細末)

白話文:

將以下的藥材等量研磨成細粉,先用米湯漱口、清洗口腔潰瘍後再塗上藥粉。

黃白散,對於治療口腔潰瘍非常有效,同時也能治療口腔內的疳瘡。

藥材包括黃柏、兒茶、枯白礬(均等量研磨成細粉)。

上研勻一處。凡患人先用陳倉小米熬湯,候冷漱口潔淨,次將藥末摻患處不拘。三五年諸治不愈者,此藥敷三五次即愈。

白話文:

把上述藥物研磨成細粉,放在一起備用。對於患有此症的人,首先用陳年倉儲的小米熬湯,等湯冷卻後漱口清潔。然後將藥粉摻入患處,用量不限。一些已經患病三五年,各種治療方法都沒有效的,用此藥敷三至五次即可痊癒。

鄭秋官過飲,舌本強腫,言語不清,此脾虛濕熱。用補中益氣加神麯、麥芽、乾葛、澤瀉而愈。(方見補益。)

白話文:

鄭秋官喝了很多酒,舌根腫脹僵硬,說話不清,這是脾氣虛弱、濕熱造成的。使用補中益氣湯加神麴、麥芽、乾葛、澤瀉治療後痊癒。(方劑見補益類方劑。)

一膏梁之人患舌痛,敷服皆消腫之藥,舌腫勢急。余刺舌尖及兩旁出紫血杯許,腫消一二;更服犀角地黃湯一劑,翌早復腫脹,仍刺出紫血杯許,亦消一二;仍服前湯良久,舌大腫;又刺出黑血二杯許,腫漸消。忽寒熱作嘔、頭痛作暈,脈洪浮而數,此邪雖去而真氣愈傷。以補中益氣倍用參、耆、歸、術,四劑而安,又數劑而愈。(方見補益。)

白話文:

有一個富貴人家的人得了舌痛,使用各種消腫藥物治療,但舌頭的腫脹卻越來越嚴重。我用針刺了舌尖和兩側,擠出大約一杯紫色血液,腫脹消退了一些。患者又服用了一劑犀角地黃湯,但第二天早上腫脹又加劇。我再次用針刺破舌頭,擠出大約一杯紫色血液,腫脹也消退了一些。患者繼續服用之前的藥湯,經過很長一段時間,舌頭依然腫脹得很厲害。我又用針刺破舌頭,擠出了大約兩杯黑色血液,腫脹才逐漸消退。突然,患者出現惡心、嘔吐、頭痛、眩暈,脈象洪大浮數。這表明邪氣雖然已經排出,但患者的正氣卻受到更大的損傷。我使用補中益氣湯,加倍了參、耆、歸、術的用量,給患者連續服用四劑。患者的病情得到緩解。又服用了數劑藥物後,舌痛痊癒。(詳細方劑請參閱《補益方劑》)

口苦者,心熱也。

黃連瀉心湯,治心經蘊熱。黃連(去須),為末,水調服。

口甘者,脾熱也。

三黃湯,治脾熱口甜。

白話文:

口中有苦味,是因為心火旺盛。

使用黃連瀉心湯,治療心經藏熱。黃連(去除鬚根),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後服用。

口中有甜味,是因為脾臟有熱。

使用三黃湯,治療脾熱引起的口甜。

黃連,黃芩,山梔,石膏,芍藥,白朮(去蘆,減半),桔梗,陳皮,茯苓(去皮。各等分),甘草(減半),烏梅(一個)

白話文:

黃連、黃芩、山梔、石膏、芍藥、白朮(去蘆,減半)、桔梗、陳皮、茯苓(去皮,各等分)、甘草(減半)、烏梅(一個)。

上銼一劑,水煎食後服。

口辣者,肺熱也。

瀉白湯,治口辣肺熱。

桑白皮,地骨皮(各二錢),甘草(一錢)

上銼一劑,水煎,食遠溫服。

口咸者,腎熱也。

滋腎丸

黃柏(二兩,用酒拌濕,陰乾),知母(二兩,酒浸濕,陰乾),肉桂(一錢)

白話文:

服用一劑藥,用水煎煮,飯後溫熱服用。如果感覺嘴巴有辣味,是肺熱引起的。瀉白湯可以治療口辣肺熱。配方包括桑白皮、地骨皮(各二錢)和甘草(一錢),將藥材磨成粉末,用水煎煮,飯後溫熱服用。如果感覺嘴巴有鹹味,是腎熱引起的。滋腎丸可以治療腎熱。配方包括黃柏(二兩,用酒拌濕,陰乾)、知母(二兩,酒浸濕,陰乾)和肉桂(一錢)。

上知柏氣味俱陰,以固腎氣,故能補腎以瀉下焦火也。桂與火邪同體,故以寒因熱用。凡諸病在下焦,皆不渴也。用三味俱為末,以熱水丸,百沸湯送下。

白話文:

上知柏這種藥物,氣味都屬於陰性,可以固護腎氣,所以能補腎並瀉去下焦的火熱。肉桂和火邪屬於同類,所以可以用寒性的肉桂來治療熱性的疾病。所有在下焦的疾病,患者一般都不會感到口渴。使用這三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熱水製成丸劑,用滾燙的湯水送服。

口酸而苦者,肝膽有實熱也。小柴胡湯,依本方加草龍膽、甘草、青皮,並怒則口苦,或脅脹,或發熱俱可服。

白話文:

口腔發酸發苦,表示肝膽有實熱。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並根據以下症狀加味:

  • 如果生氣時口腔發苦:加入草龍膽
  • 如果脅部脹痛:加入甘草
  • 如果發燒:加入青皮

膽熱而口苦者,乃謀慮不決也。小柴胡湯,依本方加麥門冬、酸棗仁、遠志、地骨皮。

白話文:

如果有人膽熱導致口苦,那可能是因為他們猶豫不決,思慮混亂。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並在原方中添加麥門冬、酸棗仁、遠志和地骨皮。

補遺方

清熱如聖散,治舌下腫如核大,取破出黃痰,已愈又復發。

白話文:

補遺方中的清熱如聖散,用於治療舌下腫大如核的症狀,排出黃痰後,即使一度康復但仍可能再次復發。

枳殼(五分),天花粉(五分),黃連(八分),連翹(一錢),荊芥,薄荷(五分),牛蒡子(八分),山梔(六分),柴胡(四分),甘草(三分)

白話文:

枳殼(0.75 克),天花粉(0.75 克),黃連(1.2 克),連翹(1.5 克),荊芥,薄荷(0.75 克),牛蒡子(1.2 克),山梔(0.9 克),柴胡(0.6 克),甘草(0.45 克)

上銼一劑,燈草十根,水煎,食後稍冷服。忌魚腥厚味。

又方,治舌下腫結如核,或重舌、木舌及滿口生瘡,以清火化痰為主。

白話文:

上方藥材配製一劑,加入燈心草十根,用水煎煮,飯後稍涼時服用。忌食魚類和味道濃厚的食物。

另一個處方,用於治療舌下腫脹結塊如核、或是舌頭腫大、舌頭僵硬及口腔內長瘡的情況,主要目的是清除火氣和化解痰濕。

陳皮(去白,八分),半夏(薑製,一錢三分),茯苓(去皮,一錢),桔梗(去蘆,五分),黃連(酒炒,一錢),當歸(酒洗,八分),青竹茹(一錢),生地(酒洗,一錢五分),甘草梢(二分)

白話文:

陳皮(去掉白色部分,共八分) 半夏(用生薑製過的,一錢三分) 茯苓(去掉外皮,一錢) 桔梗(去掉根莖,五分) 黃連(用酒炒過的,一錢) 當歸(用酒洗過的,八分) 青竹茹(一錢) 生地黃(用酒洗過的,一錢五分) 甘草梢(二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食後服。

碧雪膏,治一切積熱,口舌生瘡,心煩喉閉,燥渴腫痛。

白話文:

上方剉成一劑,用生薑三片,加水煎煮,在飯後服用。

碧雪膏,用於治療所有的積熱症狀,包括口腔和舌頭長瘡,心煩及喉嚨閉塞,以及乾燥口渴和腫痛。

碧雪,芒硝,馬牙硝,朴硝(各一斤),青黛,石膏,寒水石,滑石(水飛。各六兩)

白話文:

碧雪(一斤)、芒硝(一斤)、馬牙硝(一斤)、朴硝(一斤) 青黛(六兩)、石膏(六兩)、寒水石(六兩,水飛製備)、滑石(六兩,水飛製備)

上為細末,甘草一斤煎水和諸藥勻;再入火煎,用柳木攪勻;入青黛又攪勻;傾出盆內,候冷結成塊,研為細末。每用少許噙化。如喉閉,每用少許吹入喉中。

白話文:

首先將(甘草一斤)煎出水汁,再將它與其他藥材混合均勻。然後再放入火中煎煮,用柳樹枝攪拌均勻。加入青黛後再次攪拌均勻。最後將藥汁倒入盆中,等到冷卻後會凝結成塊,研磨成細末。每次使用少量含在口中讓它溶化。如果喉嚨閉塞,每次使用少量吹入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