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萬病回春》~ 卷之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3)

1. 面病

面生瘡者,上焦火也。

清上防風湯,清上焦火,治頭面生瘡癤、風熱之毒。

白話文:

臉上長瘡,是因為上焦有火。

清上防風湯可以清除上焦的火,治療頭臉部長瘡和風熱毒素。

防風(一錢),荊芥(五分),連翹(八分),梔子(五分),黃連(五分),黃芩(酒炒,七分),薄荷(五分),川芎(七分),白芷(八分),桔梗(八分),枳殼(五分),甘草(二分)

上銼一劑,水煎,食後服。入竹瀝一小盅尤效。

面紫黑者,陽明病也。

白話文:

  • 防風:1錢
  • 荊芥:5分
  • 連翹:8分
  • 梔子:5分
  • 黃連:5分
  • 黃芩(炒過):7分
  • 薄荷:5分
  • 川芎:7分
  • 白芷:8分
  • 桔梗:8分
  • 枳殼:5分
  • 甘草:2分

升麻白芷湯,治面唇紫黑,乃陽明經不足也。

白話文:

升麻白芷湯

用於治療面部和嘴脣發紫發黑的症狀,這是由於陽明經氣血不足所致。

升麻,防風,白芷(各一錢),芍藥,蒼朮(各三分),黃耆,人參(各七分),葛根(一錢半),甘草(四分)

白話文:

升麻、防風、白芷(各 5 克) 芍藥、蒼朮(各 1.5 克) 黃耆、人參(各 3.5 克) 葛根(7.5 克) 甘草(2 克)

上銼一劑,薑棗煎服。宜早後午前,取天氣上升於中,使陽達於面也。

面生粉刺者,肺火也。

清肺散,治面上生谷嘴瘡,俗名粉刺。

白話文:

上方製成一劑,用薑和棗來煎煮服用。應該在早晨後、中午前服用,這樣可以利用天氣在中午時上升的特性,使陽氣到達面部。

面部長粉刺的人,是因為肺火旺盛。

清肺散,用於治療面部長出的小紅點或小膿包,通俗地稱為粉刺。

連翹,川芎,白芷,黃連,苦參,荊芥,桑白皮,黃芩,山梔,貝母,甘草(各等分)

白話文:

連翹、川芎、白芷、黃蓮、苦參、荊芥、桑白皮、黃芩、山梔、貝母、甘草(以上材料等量)

上銼一劑,水煎,臨臥服。

面熱者,陽明經風熱也。

升麻黃連湯,治面熱。

白話文:

上面的藥材配成一劑,用水煎煮,睡前服用。

面部發熱是因為陽明經有風熱。

升麻黃連湯,用於治療面部發熱。

升麻,葛根(各一錢半),白芷(七分),川芎(四分),薄荷,荊芥(各二分),蒼朮(八分半),黃連(酒洗。五分),酒芩(六分),犀角(四分半),白芷(二分),甘草(五分)

白話文:

升麻、葛根各 1.5 錢 白芷 0.7 錢 川芎 0.4 錢 薄荷、荊芥各 0.2 錢 蒼朮 0.85 錢 黃連(用酒清洗)0.5 錢 酒芩 0.6 錢 犀角 0.45 錢 白石膏 0.2 錢 甘草 0.5 錢

上銼一劑,水煎,食後服。

面寒者,陽明經虛寒也。

升麻附子湯,治面寒。

白話文:

上面的藥方是一劑,用水煎煮,飯後服用。

面色發冷,是因為陽明經有虛寒的症狀。

升麻附子湯,用於治療面色發冷。

升麻,葛根,白芷,黃耆(各七分),黑附子(炮,七分),人參,草豆蔻(各五分),益智仁(三分),甘草(炙,五分)

白話文:

升麻、葛根、白芷、黃耆(各 65 克) 炮製黑附子(65 克) 人參、草豆蔻(各 45 克) 益智仁(27 克) 炙甘草(45 克)

上銼一劑,連須蔥白二根,水煎溫服。

白附子散,治男、婦面上熱瘡似癬,或黑瘢點。

白話文:

上方煎煮一劑,加入兩根帶鬚的蔥白,用水煎煮後溫服。

這是白附子散,用於治療男女臉上的熱瘡,類似皮癬,或是黑色斑點。

白附子,蜜陀僧,白茯苓,白芷,官粉(各等分)

白話文:

蒼朮、甘草(各等量)

上為末,先用蘿蔔煎湯洗面,後用羊乳調成膏,敷患處,早晨洗去。

白話文:

首先,將蘿蔔熬湯,用湯液清洗臉部。然後,用羊奶調成膏狀,塗抹在患處。等過一晚,第二天早晨再將膏狀物清洗乾淨。

治肺毒面鼻赤皰,蜜陀僧不拘多少,為細末,臨臥乳汁調敷面上,次日洗去。不過三五次而已即瘥。治面上酒齇鼻紅紫腫

白話文:

治療肺熱導致的面部赤紅、起泡

用蜜陀僧適量,研磨成細粉末。睡前用母乳調和,敷在患處。次日洗掉。一般三到五次即可痊癒。

治療酒糟鼻、鼻部紅腫紫脹

也用蜜陀僧,研磨成細粉末。用醋調和敷在患處,每日一次。幾次即可痊癒。

半夏,硫黃,白鹽(炒),枯礬(各二錢)

上為末,水調敷患處,立消。

治赤紅爛臉,用水銀一錢、桕油燭一兩,共搗塗之。治面上糟鼻酒刺

雄黃,鉛粉(各一錢),硫黃(五分)

上共為細末,乳汁調,塗患處。晚上敷,次早溫水洗去。如此三上即已。

治酒齇鼻

輕粉,硫黃(少許)

上共為細末,用粗燒紙蘸擦之。

治鼻瘡,用杏仁去皮尖為末,將乳汁和之,搽患處。治面上粉刺

枯礬(一兩),生硫黃(二錢),白附子(二錢)

上共為末,唾津調搽。臨晚上藥,次早洗去。

皇帝塗容金面方

白話文:

半夏、硫磺、白鹽(炒)、枯礬(各二錢)磨成粉末,加水調和,敷在患處,可以立即消腫。

治赤紅爛臉,可以用水銀一錢、桕油燭一兩,一起搗碎塗抹。治面上糟鼻酒刺,用雄黃、鉛粉(各一錢)、硫磺(五分)磨成細粉,用乳汁調和,塗在患處,晚上敷上,次早用溫水洗去,如此敷三次即可。

治酒齇鼻,用輕粉、硫磺(少許)磨成細粉,用粗燒紙蘸取擦拭。

治鼻瘡,用杏仁去皮尖磨成粉,用乳汁混合,塗在患處。治面上粉刺,用枯礬(一兩)、生硫磺(二錢)、白附子(二錢)磨成粉末,用唾液調和塗抹,晚上敷藥,次早洗去。

硃砂(二錢),干胭脂(二錢),官粉(三錢),烏梅(五個,去核),朝腦(五錢),川芎(少許)

白話文:

  • 硃砂:兩錢
  • 乾胭脂:兩錢
  • 官粉:三錢
  • 烏梅:五顆(去核)
  • 朝腦:五錢
  • 川芎:少量

上為細末,臨睡時津唾調,搽面上。次早溫水一盆洗面。二三七日,面如童顏,乃神仙妙用之法。

白話文:

上層用細末的(藥材),臨睡前用唾液調和,塗抹在臉上。第二天早上用溫水洗臉。二至七天後,臉色就會像兒童一樣紅潤,這是神仙的方法。

2. 耳病

脈:耳病腎虛遲濡;其脈浮大為風;洪動火賊;沉澀氣凝;數實熱塞。此久聾者,專於腎責;暴病浮洪,兩尺相同;或兩尺數,陰火上衝。

耳者,腎之竅。腎虛則耳聾而鳴也。

滋腎通耳湯

白話文:

脈象:

  • 腎虛的耳病患者脈象緩慢而濡潤。
  • 風邪導致的脈象浮大。
  • 火氣旺盛導致的脈象洪大而動。
  • 氣血凝滯導致的脈象沉細澀滯。
  • 熱邪內盛導致的脈象數實。

久聾的患者:

  • 主要與腎虛有關。

暴發性耳病的脈象:

  • 脈象浮大而洪,左右兩尺脈搏相同。
  • 或者兩尺脈搏數快,表示陰火上衝。

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知母(酒炒),黃柏(酒炒),黃芩(酒炒),柴胡,白芷,香附(各等分)

白話文:

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知母(用酒炒過)、黃柏(用酒炒過)、黃芩(用酒炒過)、柴胡、白芷、香附(各等分)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胸膈不快加青皮、枳殼少許。

耳左聾者,忿怒動膽火也。

龍膽湯

白話文:

第一劑藥先用搗碎藥材煎煮,溫熱服用。如果胸悶不適,可適當加入少量陳皮、枳殼。

黃連,黃芩,梔子,當歸,陳皮,膽星(各一錢),龍膽草,香附(各八分),玄參(七分),青黛,木香(各五分),乾薑(炒黑、二分)

白話文:

黃連、黃芩、梔子、當歸、陳皮、膽星(各 1 克),龍膽草、香附(各 0.4 克),玄參(0.35 克),青黛、木香(各 0.25 克),乾薑(炒黑,0.1 克)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至七分,入玄明粉三分,痰盛加至五分,食後服。如作丸藥,加蘆薈五分、麝香二分為末,神麯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淡薑湯下。

耳右聾者,色欲動相火也。

滋陰地黃湯

白話文:

煎劑用法: 取上方的藥材一劑,加入三片生薑,加水煎煮至水量減少三分之二。加入玄明粉三分,如果痰液過多,可增加至五分。飯後服用。

丸藥用法: 如果製作成丸藥,則加入蘆薈五分、麝香二分磨成粉末。使用神麯(發酵後的米粉)糊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淡薑湯送服。

熟地黃(一錢六分),山藥(八分),山茱萸(去核、八分),牡丹皮,澤瀉,白茯苓,黃柏(酒炒),石菖蒲(各六分),知母(酒炒,六分),遠志(去心,六分),當歸(酒炒,八分),川芎(八分),白芍(煨、八分)

白話文:

生地黃(1.6 克),山藥(0.8 克),山茱萸(去核,0.8 克),牡丹皮(0.6 克),澤瀉(0.6 克),白茯苓(0.6 克),黃柏(用酒炒過,0.6 克),石菖蒲(0.6 克),知母(用酒炒過,0.6 克),遠志(去心,0.6 克),當歸(用酒炒過,0.8 克),川芎(0.8 克),白芍(用火煨過,0.8 克)

上銼一劑,水煎,空心服。如作丸,用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鹽湯送下,酒亦可。亦治大病後耳聾。

白話文:

第一次煎服一劑藥湯,趁空腹時服用。如果想製成藥丸,用煉製的蜂蜜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一百丸,空腹時用鹽湯送服,也可以用酒送服。此藥方也可用於治療大病後導致的耳聾。

兩耳俱聾者,厚味動胃火也。防風通聖散(方見中風)。依本方加酒煨大黃,再用酒炒三次,及諸藥俱用酒炒。

白話文:

雙耳都失聰,是因為口味過重刺激了胃火。可以使用防風通聖散(方子見中風)。在此基礎上,加入用酒煮過的大黃,再用酒炒三次,其他藥材也用酒炒。

兩耳腫痛者,腎經有風熱也。

荊芥連翹湯

白話文:

兩隻耳朵腫脹並且疼痛,這是因為腎經中有風熱。

使用荊芥和連翹熬製的湯藥。

荊芥,連翹,防風,當歸,川芎,白芍,柴胡,枳殼,黃芩,山梔,白芷,桔梗(各等分),甘草(減半)

白話文:

荊芥、連翹、防風、當歸、川芎、白芍、柴胡、枳殼、黃芩、山梔、白芷、桔梗(各等分) 甘草(減半)

上銼一劑,水煎食後服。

兩耳出膿者,腎經亦風熱也。

蔓荊子散,治上焦熱,耳內生膿,或耳鳴而聾。

白話文:

上方配製一劑,用水煎煮,飯後服用。

兩耳流膿的情況,是因為腎經風熱所致。

蔓荊子散,用於治療上焦熱盛,耳內生膿,或有耳鳴和聽力下降的症狀。

蔓荊子,升麻,木通,赤芍,桑白皮(蜜水炒),麥門冬(去心),炙甘草,生地,前胡,赤茯苓,甘菊花(各等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食後服。

吹耳散

白話文:

蔓荊子、升麻、木通、赤芍藥、桑樹皮(用蜂蜜水炒過)、麥門冬(去除中間心部)、炙甘草、生地黃、前胡、赤茯苓、甘菊花(各取等量)

干胭脂,海螵蛸,龍骨,枯礬,冰片,密陀僧(煅),膽礬,青黛,硼砂,黃連,赤石脂(減半),麝香(少許)

白話文:

  • 幹胭脂:一種紅色礦物,用於治療外傷。
  • 海螵蛸:一種海洋動物,用於治療咳喘和腹瀉。
  • 龍骨:恐龍或其他古代動物的骨頭,用於治療精神疾病和失眠。
  • 枯礬:一種礦物,用於止血和驅蟲。
  • 冰片:從樟樹中提取的化合物,用於清熱解毒和止痛。
  • 密陀僧(煅):一種礦物,用於治療傷口和皮膚潰瘍。
  • 膽礬:一種礦物,用於治療眼疾和腹瀉。
  • 青黛:一種植物,用於治療皮膚感染和發炎。
  • 硼砂:一種礦物,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和口腔潰瘍。
  • 黃連:一種植物,用於治療腹瀉和痢疾。
  • 赤石脂(減半):一種礦物,用於治療痢疾和血便。
  • 麝香(少許):一種動物香腺分泌物,用於活血化瘀和止痛。

上為細末,先用綿紙條拭乾膿水後,吹入末藥。

有氣閉耳聾者,候氣復順自明也。

治耳閉不明,用真麝香為末,蔥管吹入耳內,後將蔥塞耳孔內,耳自明矣。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先用棉紙條把耳朵裡的膿水擦乾淨,然後將藥粉吹入耳朵。

對於因為氣滯導致的耳聾,等到氣順了,聽力自然就會恢復。

治療耳朵堵塞聽不清楚,可以用純粹的麝香磨成粉末,用蔥管吹入耳內,再用蔥堵住耳孔,耳朵就能聽清楚了。

通明利氣湯,治虛火升上,痰氣鬱干耳中,或閉或鳴,痰火熾盛,憂鬱痞滿,咽喉不利,煩躁不寧。

白話文:

清肺利喉湯

功效: 治療虛火上炎,痰液鬱結在耳中,導致耳朵閉塞或鳴響。痰火旺盛,導致胸悶、咽喉不適,情緒煩躁不安。

蒼朮(鹽水炒),白朮(瓦焙),香附(童便炒),生地黃(薑汁炒),檳榔(各一錢),撫芎(八分),陳皮(鹽水浸炒,一錢),貝母(三錢),黃連(酒浸豬膽汁炒),黃芩(同上制。各一錢),黃柏(酒炒),梔子仁(炒),玄參(酒洗,各一錢),木香,甘草(炙。各五分)

白話文:

  • 蒼朮(用鹽水炒)
  • 白朮(用瓦片焙乾)
  • 香附(用小孩子的尿液炒)
  • 生地黃(用薑汁炒)
  • 檳榔(一錢)
  • 撫芎(八分)
  • 陳皮(用鹽水浸泡後炒,一錢)
  • 貝母(三錢)
  • 黃連(在酒中浸泡後用豬膽汁炒)
  • 黃芩(用和黃連相同的方法炮製,各一錢)
  • 黃柏(用酒炒)
  • 梔子仁(炒)
  • 玄參(用酒清洗,各一錢)
  • 木香(五分)
  • 甘草(炙烤,五分)

上銼作二劑,姜煎,入竹瀝同服。

清聰丸,治耳鳴及壅塞至於聾者。

白話文:

將藥材加工分成兩份,用薑來煎煮,加入竹瀝一起服用。

清聰丸,用於治療耳鳴以及因堵塞導致的耳聾。

橘皮(鹽水洗,去白,一兩半),赤茯苓(去皮),半夏(薑製,一兩),青皮(醋炒),柴胡梢,酒黃芩,玄參,蔓荊子,桔梗,全蠍(去毒),菖蒲,黃連(酒炒。各一兩五錢),生甘草(五錢)

上為細末,酒糊丸,綠豆大。每服一百二十丸,臨臥茶清送下。

白話文:

橘皮(用鹽水洗淨,去除白色部分,1.5 兩),赤茯苓(去皮),半夏(用薑汁炮製,1 兩),青皮(用醋炒),柴胡梢,酒黃芩,玄參,蔓荊子,桔梗,全蠍(去除毒性),菖蒲,黃連(用酒炒。各 1.5 両),生甘草(0.5 兩)

清聰化痰丸,治耳聾耳鳴,壅閉不聞聲音,乃飲食厚味,夾怒氣以動肝胃之火,宜清竅也。

白話文:

清聰化痰丸,用於治療耳聾耳鳴,耳朵堵塞聽不見聲音。這種症狀是因飲食口味過重,夾雜著憤怒情緒,導致肝胃之火旺盛,影響了頭腦清明。因此需要清除頭腦堵塞,讓頭腦恢復清明。

橘紅(鹽水洗,去白),赤茯苓(去皮),蔓荊子(各一兩),枯芩(酒炒,八錢),黃連(酒炒),白芍(酒浸,煨),生地黃(酒洗),柴胡,半夏(薑汁炒。各七分),人參(六錢),青皮(醋炒,五錢),生甘草(四錢)

白話文:

橘紅(用鹽水清洗,去除白色的部分),赤茯苓(剝皮),蔓荊子(各一兩),枯芩(用酒炒,八錢),黃連(用酒炒),白芍(用酒浸泡後,蒸煮),生地黃(用酒清洗),柴胡,半夏(用薑汁炒,各七分),人參(六錢),青皮(用醋炒,五錢),生甘草(四錢)

上共十二味為細末,蔥湯浸蒸餅丸,如綠豆大。每服百丸,晚用薑湯茶清任下。

白話文:

將上面列出的十二種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蔥湯浸濕糯米粉製作成丸子,大小與綠豆相當。每次服用 100 粒,在晚上用薑湯或清茶送服。

治耳聾耳鳴方,甘草、生地胭脂包,甘遂、草烏白綿包。日夜換塞兩耳,常塞其耳自通。

白話文:

治療耳聾耳鳴的方法:

用甘草、生地黃浸泡在胭脂包中,甘遂、草烏浸泡在白棉包中。

將藥包在白天和晚上交替塞入兩耳,經常塞入耳中,耳朵自然會聽得見。

腎虛耳聾,用六味丸加黃柏、知母、遠志肉、石菖蒲。(方見補益。)

耳鳴用六味丸,以全蠍二十枚,炒去毒為末。每用三錢,調酒送下百丸,空心服。

白話文:

腎虛導致的耳聾,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加上黃柏、知母、遠志肉、石菖蒲。

對於耳鳴的情況,則是使用六味地黃丸,並搭配二十隻全蠍炒製去掉毒性後研成粉末。每次使用三錢的量,用酒調和後吞服一百粒,空腹時服用。

李少宰耳如蟬鳴,服四物湯耳鳴益甚。余以為足三陰虛。五更服六味丸,食前服補中益氣湯頓愈。(方見補益。)

白話文:

李少宰耳朵一直嗡嗡作響,服用了四物湯後,耳鳴反而更加嚴重。我認為這是因為她的足三陰(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虛弱。於是在凌晨服用六味丸,飯前服用補中益氣湯,耳鳴立刻痊癒。(具體藥方請參閱補益類。)

黎司馬因怒耳鳴吐痰,作嘔不食,寒熱脅痛,用小柴胡湯(方見傷寒),合四物湯(方見補益)、加山梔、茯神、陳皮而痊。

白話文:

黎司馬因為生氣導致耳鳴、吐痰、嘔吐無法進食,並且感覺寒熱和兩脅疼痛。使用小柴胡湯(藥方詳見〈傷寒論〉),搭配四物湯(藥方詳見〈補益〉),並且添加了山梔、茯神、陳皮,最終治癒了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