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病回春》~ 卷之四 (4)
卷之四 (4)
1. 惡熱
惡熱非熱,明是虛證。《經》曰:陰虛則發熱。陽在外,為陰之衛;陰在內,為陽之守。精神外弛,淫欲無節,陰氣耗散,陽無所附,遂致浮散於肌表之間而惡熱也。當作陰虛火動治之。
白話文:
惡熱與一般的發熱不同,明顯是虛弱的表現。《黃帝內經》說:陰虛就會發熱。陽氣在體外,保護著陰氣;陰氣在體內,固守著陽氣。如果過度消耗精神,沉迷於色慾,陰氣就會耗散,陽氣失去依附,於是浮散在身體表面,就會出現惡熱。這種情況應該按陰虛火旺來治療。
2. 惡寒
惡寒非寒,明是熱證。亦有久服熱藥而得者。河間謂火極似水,熱甚而反覺自冷,實非寒也。有用熱藥而少愈者,卒能發散郁遏暫開耳。又曰:火熱內熾,寒必蕩外,故惡寒實非寒症。
白話文:
惡寒並不真的是寒冷,而是明顯的熱症。有些人可能是長期服用熱性藥物所致。河間名醫張元素認為,火氣旺盛極似水,熱到極點反而會感覺自己發冷,這並不是真正的寒冷。有人使用熱性藥物後,病情略有好轉,不過這只是暫時疏通鬱結而已。此外,內部火熱旺盛時,外部一定會感受到寒冷,所以惡寒並非真正的寒症。
凡背惡寒甚者,脈浮而無力者陽虛也,用參耆之類,加附子少許。婦人六月惡寒之極,怕風,雖穿棉襖亦不覺熱,此火極似水也。六脈洪數,小水赤少。余以皮硝五錢,溫水化服而愈。
白話文:
凡是背部極度怕冷的人,脈搏浮弱無力,這是陽氣虛弱的表現,治療時要用人參、黃耆之類的藥物,再加一小部分附子。婦人在六月份如果怕冷到極點,又怕風,即使穿著棉襖也不覺得暖和,這是因為火氣過盛而像水一樣寒冷。脈象洪數,小便赤紅又少。我用五錢皮硝溶於溫水中給她服用,就痊癒了。
3. 汗證
脈:汗脈浮虛,或濡或澀。自汗在寸,盜汗在尺。自汗大忌生薑,以其開腠理故也。
盜汗者,屬陰虛,睡中而出,醒則止也。
當歸六黃湯,治盜汗之聖藥也。
白話文:
脈象:
汗脈浮虛,或濡或澀。自汗在寸,盜汗在尺。
意思是,摸到患者的脉搏,感觉像是浮在表面,虚弱无力,有时又觉得脉象濡滑,有时又觉得涩滞。如果患者是自汗,也就是白天出汗,则脉象出现在寸关部位;如果患者是盗汗,也就是夜间睡觉时出汗,则脉象出现在尺泽部位。
自汗大忌生薑,以其開腠理故也。
这意味着,自汗的患者,要忌讳吃生姜,因为生姜可以开腠理,也就是打开毛孔,会加重自汗症状。
盜汗者,屬陰虛,睡中而出,醒則止也。
盗汗的患者,属于阴虚体质,在睡觉时出汗,醒来后就停止出汗。
當歸六黃湯,治盜汗之聖藥也。
当归六黄汤是治疗盗汗的特效药。
當歸,黃耆(各一錢),生地黃,熟地,黃柏,黃芩,黃連(各七分)
白話文:
當歸、黃耆(各1錢),生地黃、熟地、黃柏、黃芩、黃連(各7分)
上銼一劑。水煎,通日服。
當歸地黃湯,治盜汗屬氣血兩虛者。
白話文:
上面的藥方是一劑。用水煎煮,全天分次服用。
當歸地黃湯,用於治療因氣血兩虛導致的盜汗。
當歸,熟地,生地,白芍(酒炒,各一錢),人參(五分),白朮(去蘆,一錢),茯苓(去皮),黃耆(蜜炙,各一錢),黃柏(蜜水炒),知母(蜜水炒),陳皮(各八分),甘草(三分)
白話文:
當歸、熟地、生地、白芍(酒炒,各一錢)、人參(五分)、白朮(去蘆,一錢)、茯苓(去皮)、黃耆(蜜炙,各一錢)、黃柏(蜜水炒)、知母(蜜水炒)、陳皮(各八分)、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棗一枚,浮小麥一撮,水煎,溫服。
自汗者,屬陽虛,時常而出也。
參耆湯,治自汗。
白話文:
上面記載了一劑藥方。用一枚大棗,一小撮浮小麥,用水煎煮,溫熱時服用。
自汗的情況,屬於陽氣虛弱,會時常出現汗出。
參耆湯這一方劑,用於治療自汗的症狀。
人參(去蘆),黃耆(蜜炒),白朮(去蘆),茯苓(去皮),當歸(酒洗),熟地(各一錢),甘草(炙,二分),加白芍(酒炒),酸棗仁,牡蠣(煅,各一錢),陳皮(七分),烏梅(一個)
白話文:
人參(去掉鬚根),黃耆(用蜂蜜炒過),白朮(去掉鬚根),茯苓(去掉外皮),當歸(用酒洗過),熟地黃(各一錢),甘草(炙烤過,二分),加上白芍(用酒炒過),酸棗仁,牡蠣(煅燒過,各一錢),陳皮(七分),烏梅(一個)
上銼一劑。棗二枚,浮小麥一撮,水煎,溫服。
盜汗,自汗者,宜實腠理也。
白龍湯,治男子失精,女子夢交,自汗,盜汗等症。
白話文:
上面的藥方是一劑藥。用兩枚大棗,加上一小把浮小麥,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
對於有盜汗或者自汗的人,應該要固表止汗。
白龍湯用於治療男性遺精,女性夢交,以及自汗、盜汗等症狀。
桂枝,白芍(酒炒),龍骨(煅),牡蠣(煅,各三錢),甘草(炙,三錢)
上銼一劑。棗二枚,水煎服。
四制白朮散
白話文:
桂枝、白芍(與米酒炒過)、龍骨(煅燒過)、牡蠣(煅燒過,以上各 3 錢)、炙甘草(3 錢)
白朮(四兩),黃耆(炒一兩),石斛(炒一兩),牡蠣(炒一兩),麥麩(炒一兩)
止用白朮,為末。每服三錢,粟米湯調服。
白話文:
白朮(160 克) 黃耆(炒過,40 克) 石斛(炒過,40 克) 牡蠣(炒過,40 克) 麥麩(炒過,40 克)
文蛤散,治自汗盜汗。五倍子(為末)用津唾調,填滿臍中,以絹帛繫縛。一宿即止。加白枯礬末,尤妙。
白話文:
文蛤散,治療自汗、盜汗。
- 取五倍子研磨成粉末
- 用唾液調和粉末
- 將調好的粉末填滿肚臍
- 用絲絹或布條固定
- 一夜就能止汗
- 加入白枯礬粉末,效果更佳
又方,用何首烏末津唾調,填臍中。即止。
心汗者,心孔有汗,別處無也,名曰心汗。因憂思悲恐驚、勞傷、鬱結而成。
茯苓補心湯,治心汗症。
白話文:
另外一種方法,用何首烏末和津唾調勻,填入肚臍中,即可止住。
心汗是指只有心口部位出汗,其他地方沒有汗,稱之為心汗。它是由憂思悲恐驚、勞傷、鬱結等原因引起。
茯苓補心湯可以治療心汗症。
茯苓,人參,白朮,當歸,生地黃,酸棗仁,白芍,麥門冬,陳皮,黃連(炒,各等分),辰砂(研末,臨服調入,五分),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棗二枚,烏梅一個,浮小麥一撮,水煎,食遠服。
白話文:
茯苓、人參、白朮、當歸、生地黃、酸棗仁、白芍、麥門冬、陳皮、黃連(炒製,各取等量) 硃砂(研磨成粉末,服用時加入,五分) 甘草(三分)
頭汗者,邪搏諸陽之首也。其症渴飲漿水、小便不利,此溫熱也,必發黃。用茵陳湯或五苓散,二藥之分,為有虛實故也。
大汗發潤,喘而不止者,死也。
白話文:
頭部出汗:是邪氣侵入陽氣最重要的部位。其症狀為口渴想喝水、小便不順暢,這是溫熱症,一定會發黃。使用茵陳湯或五苓散,這兩帖藥物不同的組成,是因為有虛證和實證的緣故。
黃汗者,汗出染衣,黃如柏汁是也。問曰:黃汗之為病,身體腫,發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汗染衣,色正黃如柏汁,脈沉,何從得之?師曰:以汗出時入水中,浴水從汗孔入得之。宜服二仙酒。
二仙酒
黃耆(蜜炒),白芍(酒炒,各五錢),桂枝(三錢)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白話文:
黃汗症狀:流出的汗液將衣物染成黃色,就像柏樹的汁液一樣。
問: 得了黃汗病,身體會腫脹,發熱出汗並口渴,症狀類似風水病,汗液將衣物染成黃色,顏色和柏樹的汁液一樣,脈搏沉細,這是怎麼得來的呢?
師曰: 這病是因為出汗時進入水中,沐浴的水從汗孔進入身體所致。
治療方法: 應服用「二仙酒」。
《原病式》曰:心熱則汗出,亦有火氣上蒸胃中之濕,亦作汗,涼膈散主之(方見火證)。
白話文:
《原病式》說:心火旺盛就會出汗,或者胃裡濕氣受火熱往上蒸發,也會出汗,這時可以用涼膈散來治療(具體藥方見「火證」條目)。
一自汗不休,因內傷及一切虛損之症所得者,用補中益氣湯,柴胡、升麻俱用蜜水炒,少加製附子、麻黃根、浮小麥(方見補益)。
白話文:
如果患者出現持續出汗,並且有內傷或其他身體虛弱的徵兆,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治療。
製作藥湯時,將柴胡和升麻用蜂蜜水炒過,再加入少量的製附子、麻黃根和炒過的小麥(具體配料請參考補益藥方)。
若陽盛陰虛盜汗者,用當歸六黃湯(方見前)。
若陽氣虛弱,汗出不止、肢體倦怠,用參附湯(方見眩暈)。
若上熱喘急、盜汗氣短頭暈者,用參附湯(方見眩暈)。
若腎氣虛弱,盜汗發熱者,用六味丸(方見補益)。
若腎氣虛乏盜汗惡寒者,用八味丸(方見補益)。
若氣血俱虛而盜汗者,用十全大補湯(方見補益)。
治腳汗方
白礬(五錢),乾葛(五錢)
為末。水煎,逐日洗。連五日,自然無汗。
白話文:
如果陽氣過盛導致陰虛盜汗,可以用當歸六黃湯。如果陽氣虛弱,導致汗出不止、身體疲倦,可以用參附湯。如果上半身發熱、呼吸急促、盜汗、氣短、頭暈,可以用參附湯。如果腎氣虛弱,導致盜汗發熱,可以用六味丸。如果腎氣虛乏,導致盜汗怕冷,可以用八味丸。如果氣血兩虛導致盜汗,可以用十全大補湯。
治療腳汗的方法:白礬和乾葛各五錢,研成粉末,用水煎煮,每天洗一次,連續洗五天,自然就不會出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