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萬病回春》~ 卷之三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1)

1. 水腫

脈:水腫之病,有陰有陽。陰脈沉遲,其色青白,不渴而瀉,小便清澀;脈或沉數,色赤而黃,燥糞赤溺,兼渴為陽。沉細必死,浮大無妨。

白話文:

譯文:

脈象:

水腫的疾病,有陰陽之分。

  • **陰水腫:**脈象沉緩,脈色青白,不渴而瀉,小便清稀。
  • **陽水腫:**脈象沉數,脈色赤黃,大便乾燥,小便赤,兼見口渴。

其他脈象:

  • 沉細的脈象,預後不佳。
  • 浮大的脈象,對病情影響不大。

水腫者,通身浮腫,皮薄而光,手按成窟,舉手即滿者,是水腫也。初起眼胞上下微腫如裹水。上則喘咳氣急,下則足膝浮腫,大小便短澀不利,或大便溏泄,皆因脾虛不能運化水穀,停於三焦,注於肌肉,滲於皮膚而發腫也。治用健脾利水以為上策。久則肌肉潰爛,陰囊足脛水出,唇黑,缺盆平,臍口肉硬,足背手掌俱平者,是脾氣憊也。

白話文:

水腫患者,全身浮腫,皮膚薄而光亮,按壓後留下凹陷,一抬手臂就腫脹,這就是水腫。初期會出現眼皮上下輕微腫脹,像被水包住了一樣。上半身會喘咳氣促,下半身則足膝腫脹,大小便排放困難或腹瀉,都是因為脾虛,無法消化食物和水分,導致水分停留在三焦(上焦、中焦、下焦),滲入肌肉和皮膚而引起腫脹。因此,治療水腫的首要目標是健脾利水。

如果水腫持續一段時間,可能會導致肌肉潰爛,陰囊和足踝流出水液,嘴脣發黑,盆骨平坦,肚臍周圍肌肉變硬,足背和手掌都變平,這是因為脾氣虛弱導致的。

水腫氣急而小便澀,血腫氣滿而四肢寒。朝寬暮急是血虛,暮寬朝急是氣虛,朝暮急氣血俱虛,大凡水腫者,宜健脾去濕利水也。

白話文:

如果水腫氣喘且小便不暢,伴有淤血和氣滯,導致四肢發冷。

早上症狀減輕,傍晚加重,表明血虛;傍晚症狀減輕,早上加重,表明氣虛;早晚症狀都重,表明氣血兩虛。

凡是水腫的人,都應該健脾排濕利水。

實脾飲,治水腫。

蒼朮(米泔制),白朮(土炒),厚朴(薑汁炒),茯苓(連皮用),豬苓澤瀉香附砂仁枳殼(麩炒),陳皮大腹皮木香(各等分)

白話文:

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製成) 白朮(用土炒過) 厚朴(用薑汁炒過) 茯苓(連皮使用) 豬苓 澤瀉 香附 砂仁 枳殼(用麩皮炒過) 陳皮 大腹皮 木香(以上各味藥材等分)

上銼一劑,燈芯一團,水煎,磨木香調服。氣急加蘇子、葶藶、桑白皮,去白朮,發熱加炒山梔、黃連,去香附;瀉加炒芍藥,去枳殼,小水不通加木通滑石,去白朮;飲食停滯加山楂、神麯,去白朮;惡寒手足厥冷、脈沉細,加官桂少許;腰上腫加藿香,腰以下加牛膝、黃柏,去香附;胸腹腫脹飽悶加蘿蔔子,去白朮。

白話文:

第一劑:

*燈芯草一團,水煎服下,再加入磨碎的木香粉末。 *如果呼吸困難,加入蘇子、葶藶、桑白皮,去掉白朮。 *如果發燒,加入炒山梔子、黃連,去掉香附。 *如果腹瀉,加入炒芍藥,去掉枳殼。 *如果小便不通暢,加入木通、滑石,去掉白朮。 *如果飲食停滯,加入山楂、神曲,去掉白朮。 *如果惡寒、手腳冰冷、脈搏細微,加入少量官桂。 *如果腰部腫脹,加入藿香。 *如果腰部以下腫脹,加入牛膝、黃柏,去掉香附。 *如果胸腹腫脹、發悶,加入蘿蔔子,去掉白朮。

加減胃苓湯,治水腫。

蒼朮(米泔制,一錢半),陳皮(去白,一錢),厚朴(薑製,八分),豬芩(去皮),赤茯苓(去皮),澤瀉,白朮(去蘆。各一錢),大腹皮(六分),神麯(炒,八分),甘草(炙,三分),山楂(去核,七分),香附(姜炒,六分),木瓜(一錢),檳榔(八分),砂仁(七分)

白話文:

蒼朮(用米湯炮製,一錢半),陳皮(去掉白瓤,一錢),厚朴(用生薑炮製,八分),豬苓(去掉外皮),赤茯苓(去掉外皮),澤瀉,白朮(去掉外殼,各一錢),大腹皮(六分),神曲(炒製,八分),甘草(炙製,三分),山楂(去掉果核,七分),香附(用生薑炒製,六分),木瓜(一錢),檳榔(八分),砂仁(七分)

上銼一劑,水二鍾、生薑三片、燈芯一團,煎至一鍾,食遠溫服,渣再煎服。

水腫腹有積塊者,宜半消而半補也。

木香流氣飲,調順榮衛、流通血脈、快利三焦、安和五臟,治諸氣痞滯不通,胸膈膨悶、口苦咽乾、嘔吐食少、肩背腰脅走注則痛、喘急痰嗽、面目虛浮、四肢腫脹、大便閉結、小便赤澀;又治憂思太過,怔忡鬱積、腳氣風濕、結聚腫痛、脹滿喘急、水腫等症,並皆治之。

白話文:

木香流氣飲

功效:

  • 調節氣血運行,促進血液循環
  • 疏通三焦,安撫五臟
  • 治療各種氣滯血瘀引起的疾病,如:
  • 胸口悶脹、口苦咽乾
  • 嘔吐、食慾不振
  • 肩、背、腰、脅疼痛
  • 氣喘、咳嗽
  • 面色浮腫、四肢水腫
  • 便祕、小便赤黃
  • 此外,本方還可治療:
  • 思慮過度
  • 胸悶鬱結
  • 風濕病
  • 腫脹疼痛
  • 腹脹氣喘
  • 水腫

陳皮(一錢四分),青皮(去瓤),香附,紫蘇(各一錢二分),赤茯苓,木瓜,白朮(去蘆),麥門冬大黃(各二錢五分),白芷,枳殼(麩炒。各三分),草果人參(去蘆。各一錢半),官桂,蓬朮,大腹皮,丁皮,檳榔,木香,沉香(各四分半),木通(六分),甘草,半夏(薑汁炒),厚朴(薑汁炒。各一錢二分)

白話文:

陳皮(1.4克),青皮(去瓤),香附,紫蘇(各1.2克),赤茯苓,木瓜,白朮(去蘆),麥門冬,大黃(各2.5克),白芷,枳殼(麩炒,各0.3克),草果,人參(去蘆,各1.5克),官桂,蓬朮,大腹皮,丁皮,檳榔,木香,沉香(各0.45克),木通(0.6克),甘草,半夏(薑汁炒),厚朴(薑汁炒,各1.2克)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不拘時熱服。

消腫調脾順氣湯,治水腫,消脹滿,順氣和脾,除濕利水。

蒼朮(米泔浸),陳皮,厚朴(去皮姜炒),草果,砂仁,豬苓,澤瀉,木香,檳榔(男雌女雄),香附,枳殼(麩炒),桔梗三稜莪朮,官桂,大茴香,木通,人參,木瓜,桑白皮,牽牛(男用白,女用黑),大腹皮,大黃,甘草

白話文:

  • 蒼朮(用米湯浸泡)
  • 陳皮
  • 厚朴(去皮,用薑炒)
  • 草果
  • 砂仁
  • 豬苓
  • 澤瀉
  • 木香
  • 檳榔(男性用雌果,女性用雄果)
  • 香附
  • 枳殼(用麩皮炒)
  • 桔梗
  • 三稜
  • 莪朮
  • 官桂
  • 大茴香
  • 木通
  • 人參
  • 木瓜
  • 桑白皮
  • 牽牛(男性用白色品種,女性用黑色品種)
  • 大腹皮
  • 大黃
  • 甘草

上銼劑,生薑煎服。

水腫因氣惱者,宜順氣也,分心氣飲。(方見氣症。)依本方加豬苓、澤瀉、車前、葶藶、木瓜、麥門冬。

白話文:

因生氣而引起水腫,應以疏通氣機為主,並輔以化解痰飲之法。(具體藥方見氣症治療。)在此基礎上,再加入豬苓、澤瀉、車前草、葶藶、木瓜、麥門冬等藥材。

濕熱作腫脹滑泄者,宜清熱除濕利水也。

葶藶木香散,治濕熱內外甚,水腫腹脹、小便赤澀、大便滑泄,此藥下水濕、消腫脹、止瀉、利小便之聖藥也。

白話文:

葶藶木香散

適用症: 濕熱內外嚴重,導致水腫、腹脹、小便赤熱疼痛、大便稀爛。

功效: 利尿消腫、止瀉、利尿的良藥。

豬苓(一錢半),澤瀉(五分),白朮(二錢半),茯苓(二錢半),官桂(二錢半),葶藶(二錢半),木通(五錢),木香(五錢),滑石(三兩),甘草(五錢)

白話文:

豬苓(15克),澤瀉(7.5克),白朮(30克),茯苓(30克),肉桂(30克),葶藶(30克),木通(60克),木香(60克),滑石(360克),甘草(60克)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食前服。若小便不得通利而反泄看,此乃濕熱痞悶深而攻之不開是反為注泄,乃正氣已衰,多難救也。

白話文:

藥材上層是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溫水調和後服用,最好在飯前服用。如果小便不通暢,反而腹瀉,這是因為濕熱瘀滯在體內太深,攻伐不開,反而引起了腹瀉,表示正氣已經衰弱,很難救治。

水腫元氣壯盛者,宜消導也。

三消丸,治腫脹。

甘遂,木香,巴豆(去殼。各一錢)

上共研為末,寒粟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量人虛實用之。實者每服二分,虛者每服分半。先服五芩散加瞿麥、車前、木通、滑石煎服,後服此三消丸。消上用陳皮湯下,消下用蔥白湯下。隔一日進一服,三服止。若動三五次,以冷粥補之。消完後用白朮(三兩)、陳皮(三兩)、甘草(炙,三兩),厚朴(姜炒,二兩),皂礬(三兩),用麵炒盡煙,或用醋炒皂礬三五次,同前藥研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冷的粟米飯製作成丸子,大小約如梧桐子一般。根據患者的體質虛實服用,體質強的人每次服二分,體質弱的人每次服分半。

首先服用五芩散並加入瞿麥、車前、木通、滑石煎服後,再服用三消丸。上消(清熱解毒)時用陳皮湯送服,下消(利水消腫)時用蔥白湯送服。

間隔一天服一次,共三次即可。如果服用後拉肚子三次到五次,用冷粥補水。

服用三消丸完畢後,使用白朮(三兩)、陳皮(三兩)、甘草(炙製,三兩)、厚朴(用薑炒過,二兩)、皁礬(三兩)等藥材。將皁礬用麵粉炒至無煙,或用醋炒三到五次。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糊製成丸子,大小約如梧桐子一般。

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米湯送服。

每日進三服,忌惱怒、戒煎炒及無鱗魚諸般發物,連服四十九日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