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病回春》~ 雲林暇筆(凡十二條) (2)
雲林暇筆(凡十二條) (2)
1. 雲林暇筆(凡十二條)
況今之醫未必如古之神,安得以一切脈而洞知臟腑也耶?余書此奉告世之患病者,延醫至家,罄告其所患,令醫者對症切脈,瞭然無疑,則用藥無不效矣。昔東坡云:「吾求愈疾而已,豈以困醫為事哉!
一、吾道中有等無行之徒,專一誇己之長,形人之短。每至病家,不問疾疴,唯毀前醫之過,以駭患者。設使前醫用藥盡是,何復他求?蓋為一時,或有所偏,未能奏效,豈可概將前藥為庸耶?夫醫為仁道,況授受相傳,原系一體同道。雖有毫末之差,彼此亦當護疪。慎勿訾毀,斯不失忠厚之心也。戒之戒之!
一、人道至要:
存心以仁為主,修己以敬為主,
慎獨以誠為主,克欲以剛為主,
出語以確為主,制行以清為主,
接物以恭為主,處事以義為主,
容貌以壯為主,衣冠以正為主,
飲食以節為主,滋味以淡為主,
起居以早為主,步履以安為主,
坐臥以常為主,遊覽以適為主,
讀書以勤為主,作文以精為主,
窮經以理為主,觀史以斷為主,
吟詩以情為主,立言以訓為主,
學術以儒為主,異端以關為主,
日用以儉為主,交際以稱為主,
辭受以禮為主,事君以忠為主,
事親以孝為主,兄弟以讓為主,
子孫以教為主,妻妾以分為主,
男女以別為主,宗黨以睦為主,
朋友以信為主,故舊以厚為主,
食之以濟為主,爭鬥以釋為主,
祀先以思為主,祭神以齊為主,
御下以恩為主,奉上以謹為主,
處常以經為主,處變以權為主,
守官以廉為主,御眾以恕為主,
行政以德為主,教民以倫為主,
斷獄以哭為主,使民以時為主,
稅斂以薄為主,形罪以省為主,
良善以旌為主,奸宄以懲為主,
民財以惜為主,民力以寬為主,
田上以墾為主,蠶桑以植為主,
城廓以完為主,闤闠以寧為主,
盜賊以息為主,流移以還為主,
兵甲以繕為主,士卒以練為主,
馬政以孳為主,鹽鐵以均為主,
商賈以通為主,交易以平為主,
器皿以備為主,材木以儲為主,
魚鱉以蕃為主,雞豕以育為主,
橋梁以葺為主,道路以平為主,
關市以積為主,河漕以疏為主,
邊塞以防為主,夷犯以霸為主。
一、間評世病:
常見人家子弟,在於父母之前有因分財產而怨父母不均者,有聽妒妻言而怨父母不慈者,有摭實己過而怨父母不道者,有放肆奢侈而怨父母拘管者,有飲酒嫖賭而怨父母鈐束者,有私其妻而不顧父母衣食者,有厚於外戚而薄於父母用度者,有兄弟執定輪養而致父母飢寒者,有父勞於耕收,母勞於井臼,夫妻閒過而還說父母不是者,有父母患病不請醫藥而借言老疾難治者,有父母衰老不行扶勞而輒言應該作蠱者。若此之類,難以備述。
鳴呼!父母在日,不行孝敬,視如路人,及至歿後,卻乃披麻帶孝,揚聲號哭,請僧供佛,修齋追薦,盛張鼓樂,唱戲暖伴,置備佳餚,美饌,異果醇漿,侍奉賓客,恐不盡情,扎造樓碑,做紙馬人等物,炫目壯觀。徒有千金之費,全無一毫之益。語云: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白話文:
雲林暇筆(凡十二條)
現代醫者未必如同古代名醫般精湛,怎能僅憑把脈就完全了解臟腑的情況呢?我寫下這些話告知世人,若生病延請醫生到家,務必將病情詳細告知醫生,讓醫生根據症狀仔細把脈,明確診斷,這樣用藥才能有效。就像東坡先生所說:「我只求治好病,難道還要為難醫生嗎?」
第一條:醫道中有一些不端正的人,只誇耀自己的長處,貶低別人的短處。每次到病人家中,不先詢問病情,就先批評前一位醫生的錯誤,來嚇唬病人。如果前一位醫生用藥完全正確,那還有什麼需要再求醫的呢?只是有時,醫生可能有所偏頗,治療效果不佳,怎麼能一概而論,把之前的藥方都說成是庸醫之作呢?醫術是仁道,而且醫術的傳承本就相互關聯,同屬一體。即使存在細微的差別,彼此也應該互相體諒。切勿互相詆毀,這樣才能保持忠厚之心。謹記,謹記!
第二條:為人處世之道最重要的事情:
待人以仁為先,修身以敬為先,
獨處以誠為先,克制慾望以剛毅為先,
說話要真誠可靠,行為要清廉,
待人接物要恭敬,處事要講義氣,
儀容要整潔精神,衣冠要端正,
飲食要節制,口味要清淡,
作息要早起,走路要穩重,
坐臥要規律,休閒娛樂要適度,
讀書要勤奮,寫作要精益求精,
研讀經典要注重道理,研讀史書要注重判斷,
吟詩作賦要重感情,立言要具有教育意義,
學習要以儒家思想為宗旨,要警惕異端邪說,
日常生活要節儉,與人交往要講信用,
接受饋贈要合乎禮儀,侍奉君主要忠誠,
侍奉父母要孝順,兄弟姐妹要互相謙讓,
教導子孫要循循善誘,夫妻要各盡其職,
男女有別,宗族要和睦,
朋友要講信用,老朋友要加倍珍惜,
飲食以果腹為先,爭鬥要及時化解,
祭祀祖先要懷念追思,祭拜神靈要莊重肅穆,
管教下屬要以恩威並施,侍奉上級要謹慎,
平常要循規蹈矩,遇到變故要機智應變,
做官要清廉,治理百姓要寬容,
行政要以德服人,教化百姓要注重倫理,
斷案要明察秋毫,施政要合乎時宜,
稅收要輕徭薄賦,刑罰要從輕發落,
要獎勵善良,要懲治奸邪,
要愛惜民財,要減輕民力,
要開墾荒地,要發展蠶桑業,
要修繕城牆,要保持城鎮安寧,
要消滅盜賊,要安置流民,
要修繕兵器,要訓練士兵,
要發展馬政,要平衡鹽鐵的生產和銷售,
要促進商業流通,要公平交易,
要準備齊全的器物,要儲備充足的木材,
要保護魚鱉的繁殖,要發展養雞養豬業,
要修繕橋樑,要修築道路,
要儲備關稅,要疏通河道,
要加強邊防,要震懾外敵入侵。
第三條:世俗疾病的評述:
常見一些家庭子弟,因為分家產而怨恨父母不公平,因為聽信妒忌的妻子讒言而怨恨父母不慈愛,因為掩蓋自己的過錯而怨恨父母不正直,因為放縱奢侈而怨恨父母管教嚴厲,因為喝酒賭博而怨恨父母約束,因為私通而不管父母的衣食,因為對外戚厚待而對父母薄待,因為兄弟爭奪贍養而使父母飢寒交迫,因為父母辛勤勞作,夫妻卻互相推諉,還責怪父母不是,因為父母生病而不請醫生治療,還藉口說老年疾病難以治愈,因為父母年老體弱而不扶持侍奉,還說父母是作蠱。類似這樣的現象,難以一一列舉。
唉!父母在世時,不盡孝道,視如路人,等到父母去世後,卻披麻戴孝,大哭大鬧,請僧侶超度,修齋追薦,大張旗鼓,請戲班唱戲助興,準備豐盛的飲食款待賓客,好像這樣才能表達哀思,建造高大的墓碑,製作紙紮冥器,表面上看起來很隆重,實際上卻毫無益處。俗話說:生時以禮相待,死後以禮埋葬,祭祀也要合乎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