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病回春》~ 卷之七 (1)
卷之七 (1)
1. 小兒初生雜病
小兒初生,宜先濃煎黃連甘草湯,急用軟絹或絲綿包指蘸藥,摳出口中惡血。倘或不及,即以藥湯灌之,待吐出惡沫,方與乳吃。令出痘亦稀,諸毒瘡亦少。
一初生三五月,宜繃縛令臥。勿豎頭抱出,免致驚癇。
一乳與食,宜相遠,不宜一時混吃,令兒生疳癖痞積。
一宜用七八十歲老人舊裙,舊襖改作小兒衣衫,真氣相滋,令兒有壽。富貴之家,切不宜新制紵絲綾羅氈絨之類與小兒穿,不唯生病,抑且折福,必致夭殤。
一小兒生四五個月,止與乳吃;六個月以後,方與稀粥哺之;周歲以前,切不可吃葷腥並生冷之物,令兒多疾。若待二三歲後,臟腑稍壯,才與葷腥方好。
延生第一方,小兒初生,臍帶脫落,收置新瓦上,用炭火四圍燒,至煙將盡,放土地上,用瓦盞之類蓋之存性,研為細末;預將硃砂透明者為極細末,水飛過,臍帶若有五分重,硃砂用二分五釐,生地黃、當歸身煎濃汁一二蜆殼,調和前兩味,抹兒上齶間及乳母乳頭上,一日之內,晚至盡;次日,大便遺下穢汙濁垢之物,終身永無瘡疹及諸疾,生一子則得一子,十分妙法也。
滌穢免痘湯,用練樹子一升,至正月初一日子時,父母只令一人知,將練子煎湯,待溫,洗兒全身頭面上下,以去胎毒。洗後,不出痘疹。如出亦輕,或只三五顆而已。
一方,用五六月間收絲瓜小小蔓藤陰乾,約重二兩半收起,煎湯洗。
一方,用葫蘆上藤蔓,如前法亦可。
稀痘萬金丹,治嬰兒未出痘時,胎毒在臟腑,因時氣而發也。如在春秋二分,每服一丸,使痘毒漸消,出時稀少。如遇出痘時氣,身一發熱,即磨服一丸,毒從大便而出。若有黑陷倒靨,化下一丸,即起死回生。如痘出至七日,若服,恐泄元氣。修合者不可加減,以取不效。
麻黃根,升麻(各一兩半),羌活,樺皮,茜草根,栝蔞根,鼠黏子(炒),天麻,連翹(各一兩),當歸,芍藥,川芎(各七錢)
上銼作片,用水五升,煎至半升,去渣,入銀器內,以湯頓成膏,入煉蜜少許,調勻,入後藥:硃砂(五錢)、,冰片、雄黃(各五分)、蝦蟆灰(一錢半)、麝香(七分)、全蠍(十四個,炙)。上為末,入前藥和勻,分作十丸,以蠟封之,如彈子大,臨時用豬心血、或兔血調勻,熱酒調下,溫服。
凡初生小兒,口齶並牙根生白點,名馬牙,不能食乳。此與鵝口不同,少緩即不能救,多致夭傷。急用針縛箸頭上,將白點挑破出血,用好京墨磨薄荷湯,以手指捻母油頭髮蘸墨遍口齶擦之。勿令乳食。待睡一時,醒方與乳食,再擦之。
小兒不時變蒸,變者,異常也,蒸者,發熱也,所以變換五臟、蒸養六腑,須要變蒸多變,氣血方榮,骨脈始長,情性有異,則後來出痘輕可。凡變蒸,不宜服藥。或因傷食、因傷風、因驚嚇等項夾雜,相值而發,令人疑感,亦須守候一二日,俟病勢真的,是食則消食,是風則行痰,是驚則安神。若變蒸而妄投藥餌,則為藥引入各經,症遂難識,而且纏綿不脫,反藥有所誤也。
白話文:
小兒初生雜病
嬰兒出生後,最好先用黃連甘草熬成濃湯,用柔軟的布或棉花裹住手指,沾上藥液,清除嬰兒口中的污血。如果來不及,就用藥湯灌服,待其吐出污物後再餵奶。這樣做可以使出痘較少,各種瘡毒也較輕。
出生後三到五個月內,應讓嬰兒平躺,不要豎抱,以免驚嚇而引起抽搐。
餵奶和餵食要時間間隔開,不要同時混在一起餵,以免導致嬰兒消化不良、積食。
最好用七八十歲老人穿過的舊衣裳改成嬰兒服裝,老人身上的正氣可以滋養嬰兒,使孩子長壽。富貴人家絕對不要用新做的絲綢、綾羅、氈絨等衣料給嬰兒穿,不僅容易生病,還會折損福氣,甚至夭折。
嬰兒四五個月大時,只餵母乳;六個月後,可以添加稀粥;周歲前,絕對不能吃葷腥和生冷食物,以免孩子多病。等到兩三歲後,臟腑發育較為強壯,才可以開始吃葷腥。
延生第一方:嬰兒出生後,臍帶脫落後,放在新的瓦片上,用炭火圍著燒,直到煙快燒盡,再放在地上,用瓦片之類的東西蓋上保存,研成細末;另將透明的硃砂研成極細的粉末,用水飛過,如果臍帶重五分,就用硃砂二分五釐,生地黃、當歸熬成濃汁一兩個蜆殼的量,將三味藥調和,塗抹在嬰兒上顎和母親的乳頭上,一天內,晚上塗抹完畢;第二天,大便就會排出污穢濁垢,終身不會得瘡疹和各種疾病,生一個孩子就能得到一個孩子,十分靈驗的方法。
滌穢免痘湯:用練樹子一升,在正月初一子時,只讓父母中一人知道,將練樹子煎湯,待溫,洗嬰兒全身頭面,去除胎毒。洗完後,不會出痘疹。如果出痘,也會很輕,可能只有三五顆而已。
一方:用五六月間採摘的小絲瓜藤陰乾,約二兩半,煎湯洗浴。
一方:用葫蘆藤,使用方法同上。
稀痘萬金丹:治療嬰兒未出痘時,胎毒在臟腑,因季節氣候而發病。如在春秋二分,每次服一丸,使痘毒逐漸消退,出痘時較少。如果遇到出痘的時節,身體發熱,就研磨服用一丸,毒素會從大便排出。如果有黑陷倒靨(痘疹凹陷),服用一丸,就能起死回生。如果痘疹已出七天,服用此藥,恐傷元氣。配製此藥時,不可增減藥量,以免無效。
藥方組成:麻黃根、升麻(各一兩半),羌活、樺皮、茜草根、栝蔞根、鼠黏子(炒)、天麻、連翹(各一兩),當歸、芍藥、川芎(各七錢)
將藥材切成片,加水五升,煎至半升,去渣,放入銀器中,用藥汁熬成膏狀,加入少許煉蜜,調勻,再加入以下藥材:硃砂(五錢)、冰片、雄黃(各五分)、蝦蟆灰(一錢半)、麝香(七分)、全蠍(十四個,炙)。將這些藥材研成細末,與之前的藥膏混合均勻,分成十丸,用蠟封好,如彈子般大小,使用時用豬心血或兔血調勻,熱酒送服,溫服。
凡初生嬰兒,口顎和牙根長白點,稱為馬牙,不能吃奶。這與鵝口瘡不同,稍慢即無法治療,多會夭折。應立即用針綁在筷子頭上,將白點挑破出血,用上好的京墨磨成薄荷湯,用手指沾上墨汁塗抹嬰兒整個口腔,不要餵奶。待其睡著一會兒,醒來再餵奶,並再次塗抹。
嬰兒時常發熱,這種發熱是身體正常的變化,可以促進五臟發育,滋養六腑,發熱的次數越多,氣血越旺盛,骨骼和經脈才能生長,性格也才能成形,日後出痘就會較輕。嬰兒發熱時,不宜服藥。可能是因為消化不良、受涼或受驚嚇等因素混合引起的,需要觀察一兩天,待病情明朗,如果是消化不良,就調理消化;如果是受涼,就化痰;如果是受驚嚇,就安神。如果嬰兒發熱就亂投藥,藥物會進入經絡,病情難以辨識,而且會纏綿不愈,反受藥物之害。
嬰兒月內抽搐、鼻塞,是風邪侵襲所致。用六君子湯加桔梗、細辛,大人小孩都服用;再用蔥七莖、生薑一片,細細研磨,攤在紙上,放在手掌中捂熱,迅速貼在囟門上,一會兒,鼻塞抽搐就會停止。
嬰兒未滿月就抽搐、嘔吐、腹脹、腹瀉,這是乳食傷了脾胃。用五味異功散加漏蘆,讓母親服用,嬰兒也服用一小勺,就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