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病回春》~ 卷之七 (8)
卷之七 (8)
1. 癖疾
上為細末,每服三分,黃酒送下,三帖全好。
癖疾方
牛黃(四分),雄膽(四分),血竭(一錢),蘆薈(四分),爐甘石(五分),天竺黃(五錢),黃蠟(五錢),淨皮硝(一兩),蜂蜜(四兩)
上將蠟化開,與蜂蜜一處,滾熟住火,傾入細瓷碗內,涼冷後,將群藥為細末,方入蜜蠟內攪勻。每日常服。先服用箸頭蘸吃,後多服不怕,十日全消。忌醋冷油膩之物。
又方
核桃仁(一斤),檳榔(二十個),硇砂(一錢),大黃(一兩)
上三味為細末,入桃仁,水煮一炷香。水滾時,陸續入皮硝半斤,香盡硝亦盡,止食桃仁亦好。
清香散,治癖疾生牙疳、潰爛臭穢。
乳香,沒藥,孩兒茶,輕粉(炒),象皮(炒灰),象牙(焙黃),紅褐(炒灰),珍珠(焙黃),海巴(焙乾。各等分)
上為細末,搽患處,立時痛止,生肌如神。
桃花散,治癖氣上攻,牙腮腐爛。
桃花信一塊,桑柴火內燒紅,淬入細茶濃滷內。如此七次,去信,將茶滷入雄黃一塊,研末入滷內,用雞翎頻掃患處。止痛生肌,立時見效。
克堅膏,專治小兒癖塊、發熱羸瘦。
木鱉子,穿山甲,川烏,甘遂,甘草,當歸,上各八錢,先用真香油一斤入鍋內,將前藥熬成灰,濾去渣,再慢火熬,滴水不散,方下黃丹八兩,熬滴水成珠,方下細藥入內,再不見火,蘆薈,阿魏,硼砂,皮硝,水紅花子(各五錢),硇砂(三錢),麝香(一錢)
上為細末,入內攪勻不熬,攤為膏藥。貼時,先用皮硝水洗皮膚,以膏貼癖。二三日後,覺肚內疾作疼,四五日發癢,糞後有膿血之物是其驗也。
抓癖膏(李滄溪傳),香油(半斤),桐油(半斤),生豬腦子(半斤),男子血餘(灰水洗淨,不拘多少),桃仁(四兩),白蠟(四錢)
上俱下鍋內,文武火熬的腦子盡,用布絹濾去渣,次下飛過黃丹十四兩,熬成膏,待溫下:胡黃連、香白芷、蘇木、紅花、三稜、莪朮(各三錢)、當歸尾、硇砂(各五錢)、麝香(一錢半)。各為細末,照分兩重羅,入前膏內攪勻收貯。勿令泄氣。如有積塊,先用皮硝煎水洗患處,令淨,次用生薑擦之,方用絹帛攤藥貼上;貼後,用熱鞋底炙熱熨之五七十遍,覺內熱方可。如貼後,癖即消縮如神。
灸法,穴在小兒背脊中,自尾骶骨將手揣摸脊骨兩傍有血筋發動處兩穴。每一穴用銅錢三文壓在穴上,用艾炷安孔中,各灸七壯。此是癖之根,貫血之所。灸之,瘡即發,即可見效。灸不著血筋,則瘡不發,而不效矣。
化癖如神散,治痞塊積聚。
蟾酥,黃蠟(各二錢),羚羊角,牛黃(各五分),麝香(三分),巴豆肉(一錢),硇砂,冰片(各一分)
白話文:
癖疾
第一方:將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分,用黃酒送服,服用三帖即可痊癒。
配方:牛黃四分,雄膽四分,血竭一錢,蘆薈四分,爐甘石五分,天竺黃五錢,黃蠟五錢,淨皮硝一兩,蜂蜜四兩。
製法:先將黃蠟熔化,與蜂蜜一起熬煮至熟,倒入細瓷碗中冷卻。然後將其他藥材磨成細末,加入蜜蠟中攪拌均勻。
用法:每日服用,先用筷子尖蘸少許服用,之後可逐漸增加用量,服用十天即可痊癒。忌食醋、冷食及油膩食物。
第二方:將核桃仁一斤、檳榔二十個、硇砂一錢、大黃一兩,磨成細末,加入桃仁,用水煮一炷香的時間。水滾後,陸續加入淨皮硝半斤,直到香燒盡,皮硝也用完,停止加熱,即使桃仁還沒煮爛也可以。
清香散:治療癖疾引起的牙疳、潰爛、臭穢。
配方:乳香、沒藥、孩兒茶、輕粉(炒)、象皮(炒灰)、象牙(焙黃)、紅褐(炒灰)、珍珠(焙黃)、海巴(焙乾),各等分。
用法:將藥材磨成細末,外敷患處,可立即止痛,迅速生肌。
桃花散:治療癖氣上攻,牙齦腐爛。
製法:取桃花芯一塊,在桑柴火中燒紅,然後迅速放入濃茶水中淬火,如此反覆七次,取出桃花芯,將茶水與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混合,用雞毛刷頻繁塗抹患處。
功效:止痛生肌,立即見效。
克堅膏:專治小兒癖塊、發熱消瘦。
配方:木鱉子、穿山甲、川烏、甘遂、甘草、當歸各八錢。先用真香油一斤,將上述藥材熬成灰燼,過濾去除殘渣,再用小火慢熬,直至滴水成珠,然後加入黃丹八兩,繼續熬製至滴水成珠,再加入蘆薈、阿魏、硼砂、皮硝、水紅花子(各五錢)、硇砂(三錢)、麝香(一錢),磨成細末,拌入膏中,不要再加熱,攤成膏藥。
用法:貼敷前,先用皮硝水清洗患處皮膚,再用膏藥貼敷。二三日後,如果感覺腹部疼痛,四五天後出現瘙癢,大便中有膿血,則表示藥物正在發揮作用。
抓癖膏:(李滄溪傳方)
配方:香油半斤,桐油半斤,生豬腦半斤,男子經血(用灰水洗淨,用量不限),桃仁四兩,白蠟四錢。
製法: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用文火慢熬,直至豬腦熬盡,用布過濾去除殘渣,加入飛過(提煉過)的黃丹十四兩,熬成膏狀。待溫後,加入胡黃連、香白芷、蘇木、紅花、三稜、莪朮(各三錢)、當歸尾、硇砂(各五錢)、麝香(一錢半),磨成細末,過篩,加入膏中攪拌均勻,儲存時注意防止泄氣。
用法:如有積塊,先用皮硝煎水清洗患處,再用生薑擦拭,然後用絹布攤藥貼敷,貼敷後用熱鞋底反覆熨燙五七十次,感覺到內熱即可。貼敷後,癖塊會迅速消退。
灸法:穴位在小兒背脊中央,從尾骶骨開始,用手沿脊椎兩側摸索,找到有血筋跳動的兩個穴位。每個穴位用三個銅錢壓在穴位上,用艾炷灸七壯。這是癖疾的根源,灸治可以使瘡瘍發出,從而見效。如果灸不到血筋,瘡瘍就不會發出,也就無效。
化癖如神散:治療痞塊積聚。
配方:蟾酥、黃蠟(各二錢),羚羊角、牛黃(各五分),麝香(三分),巴豆肉(一錢),硇砂、冰片(各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