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病回春》~ 卷之七 (7)
卷之七 (7)
1. 癖疾
錢仲陽云:癖塊者,僻於兩脅;痞結者,否於中脘。此因乳哺失調,飲食停滯,邪氣相搏而成。或乳母六淫七情所致,古人多用克伐。痞癖既久,飲食減少,脾氣必虛,久而不愈,必先以固胃氣為主,使養正則積自除。若欲直攻其結,不唯不能善消,抑且損其脾土。凡脾土虧損,必變症百出矣,當參各類及隨兒症而主治之。
若癖塊日久,元氣脾胃俱虛,宜朝服補中益氣湯,夕服千金消癖丸,間與混元丹,兼服治之,獲效者多矣。
癖者,生於皮裡膜外也。
淨腑湯,治小兒一切癖塊、發熱口乾、小便赤、或泄瀉。
柴胡,白茯苓(去皮),豬苓,澤瀉,三稜(醋炒),莪朮(醋炒),山楂(去核。各一錢),黃芩,白朮(去蘆),半夏(薑製),人參(各八分),胡黃連,甘草(各三分)
上銼一劑,薑棗煎服。
肥兒丸,治癖如神(方見疳疾。)
千金消癖丸,治小兒癖疾、積塊,有殊效。
蘆薈,阿魏(另為糊),青黛,木香,厚朴(姜炒),檳榔,陳皮(去白穰。各一錢),麥芽(炒,四錢),使君子(去殼),胡黃連,山楂肉,香附(水浸),三稜(醋炒),莪朮(煨,醋炒。各二錢),水紅花子(微炒),神麯(炒。各四錢),人參(去蘆),茯苓(去皮),白朮(去蘆。各三錢),甘草(炙,一錢)
上為末,將阿魏一錢,白水和麵打糊為丸,綠豆大。每服四五十丸,米飲、白湯吞下。
益兒餅,治小兒癖疾。
水紅花子,使君子(去殼),山楂肉(各五錢),白朮(去蘆,四錢),檳榔(一錢半),木香(一錢),神麯(炒,二錢半)
上為末,入黃蠟、面,水和作煎餅吃。
至寶丸
真阿魏(二錢),蘆薈,天竺黃,胡黃連,雄黃,穿山甲(炒),沉香,白草烏(泡),硇砂,沒藥(各二分)
上為極細末,用好酒和成一塊,入銅鍋內,再入酒半茶鍾,熬成膏。勿令火大,恐傷藥方,量可丸取出。丸如豌豆大,每丸黃酒送下。十歲以上,服二丸,臨臥時服。待其自然汗出,三日服一次。重者,五七服,輕者,二三服,熱即退、塊亦消。須要忌口。如服後熱不止,可後服金花丸;如羸弱不進食者,可先服平胃散。
癖疾方
麝香(二分),全蠍(去毒),斑蝥(去頭、翅、足),紅娘子(去頭、尾、足翅,女人用、男子去),阿魏,蠓蟲(去足翅),血竭,雄黃,硇砂,蘆薈,木香,當歸尾(酒浸),三稜(醋煮),莪朮(醋煮),香附米(炒),白豆蔻(去皮),蘿蔔子(炒,各一錢)
上為細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或酒、或溫水下。壯盛者可服。
癖疾方
蘆薈(五分),阿魏(五分),急性子(即小桃紅子),水紅花子(一錢),黑白牽牛(共一錢),猴(燒灰一錢)
白話文:
錢仲陽說:「癖塊這種病,是腫塊偏在兩側脅肋部位;痞結則是脹悶結在胃脘中心。」這是因為嬰兒時期餵養不當,飲食停滯,邪氣互相搏鬥而形成。也可能是因為哺乳的母親受到外感風寒濕熱等六種外邪或情緒波動等七情影響所導致。過去的醫生多用攻伐的藥物來治療。但是痞塊和癖塊時間久了,會導致食慾減退,脾氣虛弱,久治不癒。所以必須先以鞏固胃氣為主,使身體的正氣恢復,積聚的病邪自然會消除。如果只想直接攻破病結,不但不能有效消除,反而會損傷脾胃。一旦脾胃功能受損,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併發症,這時必須參考各種不同的情況,並根據兒童的症狀來進行治療。
如果癖塊時間很長,導致身體的元氣和脾胃都虛弱,應該早上服用補中益氣湯,晚上服用千金消癖丸,並間隔服用混元丹來輔助治療,這樣做往往能看到效果。
所謂的「癖」,是指腫塊長在皮膚裡面和肌肉膜之外。
「淨腑湯」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小兒各種癖塊,以及發燒口渴、小便赤黃、或腹瀉等症狀。
藥方組成:柴胡、去皮的白茯苓、豬苓、澤瀉、醋炒的三稜、醋炒的莪朮、去核的山楂(各一錢)、黃芩、去蘆的白朮、薑製的半夏、人參(各八分)、胡黃連、甘草(各三分)。
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加薑和棗一起煎煮後服用。
「肥兒丸」這個藥方,治療癖塊的效果非常好。(藥方請參考疳疾的相關說明)
「千金消癖丸」這個藥方,治療小兒癖疾和積塊,有特別好的療效。
藥方組成:蘆薈、阿魏(另外做成糊狀)、青黛、木香、薑炒的厚朴、檳榔、去白瓤的陳皮(各一錢)、炒過的麥芽(四錢)、去殼的使君子、胡黃連、山楂肉、用水浸泡過的香附、醋炒的三稜、煨過再醋炒的莪朮(各二錢)、稍微炒過的水紅花子、炒過的神麯(各四錢)、去蘆的人參、去皮的茯苓、去蘆的白朮(各三錢)、炙甘草(一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然後將一錢的阿魏,用白水調和麵粉做成糊狀,再將藥末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四五十顆,用米湯或白開水送服。
「益兒餅」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小兒的癖疾。
藥方組成:水紅花子、去殼的使君子、山楂肉(各五錢)、去蘆的白朮(四錢)、檳榔(一錢半)、木香(一錢)、炒過的神麯(二錢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黃蠟和麵粉,用水調和做成煎餅食用。
「至寶丸」
藥方組成:真阿魏(二錢)、蘆薈、天竺黃、胡黃連、雄黃、炒過的穿山甲、沉香、泡過的白草烏、硇砂、沒藥(各二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好酒調和成一塊,放入銅鍋內,再加入半茶鍾的酒,熬成膏狀。注意不要用大火,以免損壞藥性,等藥膏的濃稠度可以做成藥丸時取出。將藥膏搓成豌豆大小的藥丸,每次用黃酒送服一顆。十歲以上的兒童,可以服用兩顆,臨睡前服用。服用後會自然出汗,隔三天服用一次。症狀嚴重的人,服用五到七次;症狀輕微的人,服用兩三次,發熱就會退去,腫塊也會消散。服用期間必須忌口。如果服用後發熱沒有停止,可以接著服用金花丸;如果身體虛弱、食慾不佳,可以先服用平胃散。
「癖疾方」
藥方組成:麝香(二分)、去毒的全蠍、去除頭、翅膀、腳的斑蝥、去除頭、尾、腳、翅膀的紅娘子(女性用,男性則去掉)、阿魏、去除腳和翅膀的蠓蟲、血竭、雄黃、硇砂、蘆薈、木香、用酒浸泡過的當歸尾、醋煮過的三稜、醋煮過的莪朮、炒過的香附米、去皮的白豆蔻、炒過的蘿蔔子(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醋調製成糊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五十顆,可以用酒或溫開水送服。體質強壯的人可以服用。
「癖疾方」
藥方組成:蘆薈(五分)、阿魏(五分)、急性子(即小桃紅子)、水紅花子(一錢)、黑白牽牛(共一錢)、猴(燒成灰,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