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病回春》~ 卷之三 (3)
卷之三 (3)
1. 泄瀉
脈:瀉脈自沉。沉遲寒侵,沉數火熱,沉虛滑脫,暑濕緩弱,多在夏月。
白話文:
脈象:洩瀉的脈象是自沈。沈而遲是因為寒邪侵犯,沈而數是因為火熱,沈而虛是因為滑脫,暑濕則脈象緩弱,這多出現在夏季。
泄瀉之症,只因脾胃虛弱,飢寒飲食過度,或為風寒暑濕所傷,皆令泄瀉。治須分利小便、健脾燥濕為主。若瀉太多而不止者,當用補住為要。若瀉不止,手足寒、脈虛脫、煩躁發呃、氣短、目直視、昏冒不識人者,皆死症也。若泄瀉初起,不可就用補塞,恐積氣未盡而成腹疼飽悶、噁心煩躁發呃而死。直待瀉去四五次方可補住。此大法也。
白話文:
腹瀉的發生,主要是因為脾胃虛弱,飲食不當(飢寒過度),或受風寒暑濕邪氣侵襲所致。治療時,應以利小便、健脾燥濕為主。如果腹瀉過於頻繁、不止,則需要用藥補氣斂陽,止住腹瀉。如果腹瀉不止,同時出現手腳寒冷、脈搏微弱、煩躁、打嗝、氣短、目光呆滯、昏迷不醒等症狀,則為危重症狀。如果腹瀉剛開始,不要急於使用補藥止瀉,以免積氣未排盡導致腹痛、腹脹、噁心、煩躁、打嗝,甚至死亡。一般來說,腹瀉四五次後纔可以開始止瀉。這是治療腹瀉的基本原則。
泄瀉清濁不分者,濕多成五瀉也。
胃苓湯,治脾胃不和,腹痛泄瀉,水穀不化,陰陽不分。
白話文:
洩瀉的情況如果清濁不分,是因為濕邪過多,形成了五種洩瀉的症狀。
胃苓湯,用於治療脾胃不和,腹痛洩瀉,食物無法正常消化,以及清濁不分的情況。
蒼朮(米泔制),厚朴(薑汁炒),陳皮,豬苓,澤瀉,白朮(去蘆),茯苓(去皮),白芍(煨。各一錢),肉桂,甘草(炙。各二分)
白話文:
蒼朮(用米湯炮製),厚朴(用薑汁炒過),陳皮,豬苓,澤瀉,白朮(去掉蘆頭),茯苓(去掉外皮),白芍(煨製。各一錢),肉桂,甘草(炙烤過。各二分)
上銼一劑,生薑、棗子煎,空心溫服。水瀉加滑石;暴痢赤白相雜,腹痛裡急後重去桂,加木香、檳榔、黃連,水煎服;久瀉加升麻;勝濕加防風、升麻,食積加神麯、麥芽、山楂;氣虛加參、術。
白話文:
先服一劑藥方,用生薑、紅棗煎服,早上空腹喝溫的。
如果水瀉,加入滑石。 如果突然腹瀉,大便中有血絲和白色黏液,腹痛,有裏急後重的感覺,則去掉桂枝,加入木香、檳榔、黃連,用清水煎服。 如果久瀉,加入升麻。 如果濕氣太重,加入防風、升麻。 如果飲食積滯,加入神曲、麥芽、山楂。 如果氣虛,加入黨參、白術。
寒泄者,悠悠腹痛,瀉無休止,色青,脈沉遲是也。
理中湯,治寒瀉症。
白話文:
寒性腹瀉的情況下,會有持續性的腹痛,並且拉肚子不會停止,大便顏色偏青,脈搏沈而緩慢。
使用理中湯來治療這種寒性腹瀉。
人參,白朮(去蘆),乾薑(炒。各一錢),官桂,甘草(炙。各五分),陳皮,藿香,茯苓(去皮),良薑(各七分),烏梅(一個)
白話文:
人參,白朮(去掉外皮),乾薑(炒過。各1錢),桂圓,甘草(炙烤過。各5分),橘子皮,藿香,茯苓(去掉外皮),良薑(各7分),黑梅(1個)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棗二枚、燈草一團,水煎溫服。寒極手足冷,脈沉細,加附子去良薑、官桂;腹痛加厚朴、砂仁、木香,去人參,嘔噦噁心加丁香、半夏,去良薑、官桂;瀉不止加蒼朮、山藥;瀉多不止加肉蔻、訶子、附子,去良薑、官桂;虛汗加黃耆,去藿香、官桂;飽悶加厚朴、砂仁,去人參、良薑、官桂。
白話文:
開第一劑藥:生薑三片、紅棗兩枚、燈芯草一團,用水煎煮,溫熱後服用。寒氣很重手腳冰冷,脈搏沉細,加附子,去除良薑、官桂;腹痛,加厚朴、砂仁、木香,去除人參;嘔吐、噁心,加丁香、半夏,去除良薑、官桂;腹瀉不止,加蒼朮、山藥;腹瀉嚴重,加肉蔻、訶子、附子,去除良薑、官桂;虛汗,加黃耆,去除藿香、官桂;飽腹後胸悶,加厚朴、砂仁,去除人參、良薑、官桂。
火瀉者,腹中痛一陣,瀉一陣,後去如湯,後重如滯,瀉下赤色,小水短赤,煩渴脈數是也。(即火瀉也。)
四苓散,治火瀉熱瀉。
白話文:
火瀉的情況是,肚子會一陣痛,然後就開始拉肚子,拉出來的大便像水一樣,拉完後還覺得不暢,大便顏色偏紅,小便也短少且色赤,會感到煩躁並且口渴,脈搏跳動頻率加快。
四苓散用來治療火瀉和熱瀉。
茯苓,白朮,豬苓,澤瀉,蒼朮(炒),山藥,芍藥,山梔(炒),陳皮(各一錢),甘草(五分),烏梅(一個)
白話文:
茯苓、白朮、豬苓、澤瀉、蒼朮(炒)、山藥、芍藥、山梔子(炒)、陳皮(各 6 克),甘草(3 克),烏梅(1 枚)
上銼一劑,燈草一團,水煎溫服。飽悶加厚朴、砂仁,去山藥,腹痛加厚朴、砂仁、木香、茴香,去白朮,嘔噦噁心加藿香、烏梅、蓮肉、砂仁、人參;小水短赤加木通、車前,去澤瀉,口燥煩渴加黃連、麥芽、蓮肉、烏梅、乾葛,去澤瀉、蒼朮;瀉多元氣虛脫昏倦加人參、黃耆,去澤瀉、蒼朮;夏月暑瀉加香藿、扁豆;瀉多煩躁加炒黃連、人參、辰砂、烏梅,去蒼朮、澤瀉;瀉多不止加肉蔻、烏梅、人參,去澤瀉、山梔,發熱脈數加柴胡、炒黃芩、烏梅。
白話文:
第一劑藥方:點燃燈芯草一團,用煎好的水溫服。
如果飽食不消化加上厚朴、砂仁,去掉山藥。如果腹痛加上厚朴、砂仁、木香、茴香,去掉白朮。如果嘔吐、噁心加上藿香、烏梅、蓮肉、砂仁、人參。如果小便短赤加上木通、車前子,去掉澤瀉。如果口乾舌燥加上黃連、麥芽、蓮肉、烏梅、葛根,去掉澤瀉、蒼朮。如果瀉水過多(且)元氣虛脫昏睡加上人參、黃耆,去掉澤瀉、蒼朮。如果在夏季暑熱引起的腹瀉加上香藿、扁豆。如果腹瀉過多心煩加上炒黃連、人參、辰砂、烏梅,去掉蒼朮、澤瀉。如果腹瀉不止加上肉蔻、烏梅、人參,去掉澤瀉、山梔。如果發熱脈搏快加上柴胡、炒黃芩、烏梅。
暑瀉者,夏月暴瀉如水,面垢、脈虛、煩渴、自汗是也。香薷飲(方見中暑。)依本方加人參、白朮、茯苓、白芍、陳皮、甘草,炒米一撮、烏梅一個、燈芯一團煎服。
白話文:
暑瀉是指夏季突然發生劇烈腹瀉,腹瀉物如水一樣,臉色暗淡、脈搏虛弱、口渴煩躁、自發出汗。
治療方法:使用香薷飲(具體方劑見中暑條目),再加入人參、白朮、茯苓、白芍、陳皮、甘草各適量,炒米一撮、烏梅一顆、燈芯一團,煎服。
濕瀉者,瀉水多而腹不痛,腹響雷鳴,脈細是也。
五苓散,治濕瀉症。
白話文:
濕瀉的情況,是指拉肚子的時候水分很多但腹部不痛,會有腸鳴音,脈搏細弱。
使用五苓散可以治療濕瀉的症狀。
茯苓(去皮),白朮(去蘆),豬苓,澤瀉,山藥,陳皮,蒼朮(米泔制),砂仁(炒),肉蔻(麵包煨,捶去油),訶子(煨,去核。各八分),官桂,甘草(炙。各五分。)
白話文:
茯苓(去皮)、白朮(去蘆)、豬苓、澤瀉、山藥、陳皮、蒼朮(用米湯炮製)、砂仁(炒過)、肉蔻(用麵包煨過,捶去油)、訶子(煨過,去核,各八分)、官桂、甘草(炙過,各五分)。
上銼一劑,生薑一片、烏梅一個、燈芯一團,水煎溫服。照前理中湯加減同前。
風瀉者,瀉而便帶清血,脈浮弦是也。
白話文:
上方煎煮一劑,用一片生薑、一枚烏梅、一團燈芯,用水煎煮後溫服。按照之前的理中湯加減方法相同。
風瀉是指腹瀉且排泄物中含有清血,伴有浮弦的脈象。
胃風湯,治風冷乘虛客於腸胃,水穀不化,泄瀉注下,腹腸虛滿,腸鳴疼痛及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並治有效。
白話文:
胃風湯
適用於:
風寒乘虛入侵腸胃,導致消化不良、腹瀉不止、腹中空虛脹滿、腸道鳴叫疼痛,以及腸胃濕熱中毒,大便呈豆汁狀或夾雜瘀血。
當歸,川芎,白芍(炒),人參,白朮(去蘆),茯苓(去皮),肉桂(各等分)
上銼一劑,入粟米一撮,水煎溫服。
白話文:
當歸、川芎、炒白芍、人參、去蘆白朮、去皮茯苓、肉桂(各取等量)
食積瀉者,腹疼甚而瀉,瀉後痛減,脈弦是也。香砂平胃散,依本方去枳殼,加白朮、茯苓。
痰瀉者,或多或少,或瀉或不瀉,脈沉滑是也。
二陳湯,治痰瀉症。
白話文:
飲食積滯導致腹瀉的人,腹痛嚴重且腹瀉,腹瀉後疼痛有所減輕,脈象弦長。可以使用香砂平胃散,按照原本的方劑去除枳殼,再加入白朮和茯苓。
陳皮,半夏(薑汁炒),茯苓(去皮),白朮(去蘆),蒼朮(米泔制),砂仁,山藥(炒),車前,木通,厚朴(薑汁炒),甘草(各等分)
白話文:
陳皮、半夏(用薑汁炒過)、茯苓(去皮)、白朮(去蘆頭)、蒼朮(用米泔水浸泡過)、砂仁、山藥(炒過)、車前子、木通、厚朴(用薑汁炒過)、甘草(各等份)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烏梅一個、燈草一團,水煎溫服。瀉不止加肉蔻、訶子,去厚朴,照香砂六君子湯加減相同;滑瀉不止,灸百會一穴、天樞二穴、中脘一穴、氣海一穴。
白話文:
第一劑藥方:生薑三片、烏梅一顆、燈草一團,用清水煎煮,溫熱服用。
腹瀉不止時,可加入肉蔻、訶子,去除厚朴,用藥量和香砂六君子湯相同。
如果腹瀉不止,且呈滑瀉狀,可針灸百會穴、天樞穴兩個、中脘穴一個、氣海穴一個。
虛瀉者,飲食入胃即瀉,水穀不化,脈微弱是也。
參苓白朮散,治氣虛泄瀉。
白話文:
虛瀉的情況是,飲食一進入胃裡就馬上拉肚子,食物和穀物無法消化,同時伴有脈搏微弱的現象。
參苓白朮散用於治療因為氣虛導致的腹瀉。
人參,白朮(去蘆),茯苓(去皮),山藥(炒),砂仁(研),藿香,陳皮,乾薑(炒),蓮肉(去心皮),訶子(煨),肉蔻(煨去油),甘草(炙。各等分)
白話文:
人參、白朮(去除蘆葦根)、茯苓(去除皮)、山藥(炒過)、砂仁(磨碎)、藿香、陳皮、生薑(炒過)、蓮子(去除蓮子心和外皮)、訶子(煨過)、肉蔻(煨過,去除油脂)、甘草(炙烤過。各等分)
上銼一劑,生薑一片、燈芯一團,水煎服。嘔噦噁心加半夏、烏梅;若元氣虛脫昏倦加黃耆、升麻少許,去砂仁、藿香;飽悶加厚朴,去肉蔻、訶子;小水短澀加木通、車前,去乾薑;瀉甚不止加炒蒼朮、烏梅、熟附子少許。
白話文:
煮一劑藥方,裡面要加一片生薑、一撮燈芯草,用水煮沸後服用。如果還有嘔吐噁心的症狀,再加半夏和烏梅。如果元氣虛弱,昏昏欲睡,再加少許黃耆和升麻,並去掉砂仁和藿香。如果感覺飽脹不適,再加厚朴,並去掉肉蔻和訶子。如果小便短少困難,再加木通和車前子,並去掉乾薑。如果腹瀉嚴重且無法止住,再加炒蒼朮、烏梅和少許熟附子。
脾瀉者,食後到飽,瀉後即寬,脈細是也。
香附六君子湯,治脾瀉症。
白話文:
脾虛導致的腹瀉,在吃完東西後感到飽脹,腹瀉後則感到舒緩,從脈象上看會呈現為細脈。
香附六君子湯用來治療脾虛引起的腹瀉症狀。
香附(炒),砂仁,厚朴(薑汁炒),陳皮,人參,白朮(去蘆),芍藥(炒),蒼朮(炒),山藥(炒),甘草(炙。各等分)
白話文:
炒香附、砂仁、薑汁炒厚朴、陳皮、人參、去蘆白朮、炒芍藥、炒蒼朮、炒山藥、炙甘草(各等份)
上銼一劑,姜一片、烏梅一個,水煎溫服。腹痛加木香、茴香,去人參、山藥;渴加乾葛、烏梅;小水赤短加木通、車前;嘔噦噁心加藿香、烏梅、半夏;夏月加炒黃連、白扁豆;冬月加煨乾姜,去芍藥。
白話文:
上一次藥,生薑一片、烏梅一顆,用開水煎煮,溫服。如果腹痛,加上木香、茴香,去掉人參、山藥;如果口渴,加上乾葛、烏梅;如果小便赤短,加上木通、車前;如果嘔吐噁心,加上藿香、烏梅、半夏;如果是在夏天,加上炒過的黃連、白扁豆;如果是在冬天,加上烤乾的生薑,去掉芍藥。
滑瀉者,日夜無度,腸胃虛寒不禁,脈沉細是也。(即滑瀉也。)
八柱湯,治腸胃虛寒滑瀉不禁。
白話文:
患有滑瀉的人,日夜不停地上廁所,這是因為腸胃虛寒導致的,可以從脈象的沈細看出。(這就是滑瀉的症狀。)
八柱湯可以治療因為腸胃虛寒而導致的無法控制的滑瀉。
人參(去蘆),白朮(去蘆),肉蔻(煨),乾薑(炒),訶子(煨),附子(麵裹煨,去皮臍),粟殼(蜜炒),甘草(炙。各等分)
白話文:
人參(去掉參須),白朮(去掉參須),肉蔻(烤過),乾薑(炒過),訶子(烤過),附子(用麵包裹烤過,去掉皮和頂部),粟殼(用蜂蜜炒過),甘草(烤過。以上所有成分等量)
上銼一劑,生薑一片、烏梅一個、燈草一團,水煎溫服。照前理中湯加減相同。
溫脾散,治久瀉米穀不化,水穀入口即時直下,下元虛冷滑脫。
白話文:
上方煎煮一次,用生薑一片、烏梅一個、燈芯草一團,加水煎煮後溫熱服用。按照之前的理中湯加減方式相同。
溫脾散,用於治療長期腹瀉且食物不能消化的情況,水和食物入口後很快就會直接排出,這是因為下焦虛寒導致的滑脫現象。
黃耆(蜜炒),人參(去蘆),白朮(土炒),白茯苓(去皮),山藥(炒),乾薑(炒),訶子(煨去核),肉蔻(煨去油),粟殼(蜜炒),草果(去皮),丁香,肉桂,大附子(制),黃連(薑汁炒),砂仁,陳皮,厚朴(薑汁炒),甘草(炙。各等分)
上銼一劑,薑棗煎,空心服。
白話文:
- 黃耆(用蜂蜜炒)
- 人參(去除鬚根)
- 白朮(用土炒)
- 白茯苓(去除外皮)
- 山藥(炒)
- 乾薑(炒)
- 烏梅(煨熟後去除核)
- 肉蔻(煨熟後去除油脂)
- 稻殼(用蜂蜜炒)
- 草果(去除外皮)
- 丁香
- 肉桂
- 大附子(經過炮製)
- 黃連(用薑汁炒)
- 砂仁
- 陳皮
- 厚朴(用薑汁炒)
- 甘草(經過烘焙,各味藥等量)
八仙糕,治脾胃虛損,泄瀉不止,理脾胃、消飲食,最益老人小兒。
白話文:
八仙糕
功效: 治療脾胃虛弱,腹瀉不止。調理脾胃,促進消化,特別適合老人和小孩。
枳實(去穰,麩炒,四兩),白朮(陳壁土炒,四兩),白茯苓(去皮,二兩),陳皮(炒,二兩),乾山藥(四兩),蓮肉(去心皮,二兩),山楂肉(去核,二兩),楝參(一兩,氣盛者砂仁一兩代之)
白話文:
枳實(去除內皮,炒焦,四兩),白朮(用古舊的牆壁土炒,四兩),白茯苓(去皮,二兩),陳皮(炒熟,二兩),乾山藥(四兩),蓮肉(去掉蓮子心和外皮,二兩),山楂肉(去核,二兩),楝參(一兩,脾氣較好的人可用砂仁一兩代替)
上為末,用白粳米五升、糯米一升半打粉,用蜜三斤入藥末和勻。如做糕法,先就籠中劃小塊蒸熟,取出火烘乾,瓦罐收貯封固。取三五片食之,以白湯漱口。
白話文:
將配方研磨成粉末,使用五升白米、一升半糯米研磨成粉末,加入三斤蜂蜜與藥末均勻混合。像製作糕點一樣,先將混合物放入蒸籠中切成小塊蒸熟,取出後用火烘乾,放入瓦罐中密封保存。每次取三到五片食用,之後用白開水漱口。
一、因內傷勞倦,飲食化遲作瀉及脾胃素蘊濕熱,但遇飲食勞倦即發,而肢體痠軟沉困泄瀉者,用補中益氣湯去當歸,加芍藥、茯苓、蒼朮、豬苓、澤瀉、薑棗煎服。(方見補益。)
白話文:
由於身體虛弱勞累,飲食不消化而腹瀉,或者脾胃本來就有濕熱,只要遇到飲食勞累就會發作,導致四肢痠軟乏力、腹瀉。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去掉當歸,加入芍藥、茯苓、蒼朮、豬苓、澤瀉、薑棗一起煎服。(具體藥方請參考補益類方劑。)
凡泄瀉病誤服參、耆等甘溫之藥,能生濕熱,故反助病邪;久則濕熱甚而為疸矣。唯用苦寒瀉濕熱、苦溫瀉濕寒則愈。瀉止後,脾胃虛弱,方可用參、耆等藥以補之。(濕熱宜用茵陳五苓散,方見中暑。)
白話文:
凡是腹瀉的病症,若誤服人參、黃耆等甘溫滋補藥物,會產生濕熱,反而助長病邪,時間久了,濕熱嚴重就會變成黃疸。只有使用苦寒的藥物來清除濕熱,或使用苦溫的藥物來清除濕寒,才能治癒腹瀉。腹瀉停止後,脾胃虛弱,這時才能使用人參、黃耆等藥物來補養。(濕熱體質宜用茵陳五苓散,詳見中暑條目。)
一、腎虛久瀉不止,用六味丸加五味子、破故紙、肉豆蔻,吳茱萸。若久瀉,脾胃虛寒不禁者,用六君子湯加炮乾薑、肉桂(方見補益;)若命門火衰而脾土虛寒者,用八味丸(方見補益;)若脾腎氣血俱虛者,用十全大補湯送四神丸;若大便滑利、小便閉澀,或肢體漸腫、喘嗽唾痰,為脾腎氣血俱虛,用十全大補湯送四神丸;若大便滑利、小便閉澀,或肢體漸腫,喘嗽唾痰為脾胃虧損,用金匱加減腎氣丸。(方見補益。
)
白話文:
1. 腎虛久瀉: 使用六味丸加上五味子、破故紙、肉豆蔻、吳茱萸。
2. 久瀉、脾胃虛寒: 使用六君子湯加上炮乾薑、肉桂(配方請參照補益方)。
3. 命門火衰、脾土虛寒: 使用八味丸(配方請參照補益方)。
4. 脾腎氣血俱虛: 服用十全大補湯送服四神丸。
5. 大便滑利、小便閉澀,肢體漸腫、喘嗽唾痰: 屬於脾腎氣血俱虛,服用十全大補湯送服四神丸。
6. 大便滑利、小便閉澀,肢體漸腫、喘嗽唾痰且脾胃虛損: 使用金匱加減腎氣丸(配方請參照補益方)。
大抵久瀉多因泛用消食利水之劑,損其真陰,元氣不能自持,遂成久泄。若非補中益氣湯、四神丸滋其本源,後必胸痞腹脹、小便淋瀝,多致不起。
白話文:
基本上,久瀉是因為長期使用消食利尿的藥物,損傷了人體的真陰,導致元氣無法維持,最終演變成久瀉。如果不使用補中益氣湯、四神丸等方劑滋養本源,後續一定會出現胸悶腹脹、小便淋漓等症狀,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四神丸,治脾胃虛弱,大便不實,飲食不思,或瀉痢腹痛等症,兼治腎泄,清晨溏泄一二次,經年弗止者。
破故紙(四兩,酒浸炒),吳茱萸(一兩,泡過炒),肉豆蔻(二兩,麵裹煨),五味子(二兩)
白話文:
四神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大便不成形,不想吃東西,或者有腹瀉腹痛等症狀,也能治療因腎虛導致的晨間腹瀉一兩次,長年不停的情況。
藥材包括:破故紙,四兩,用酒浸泡後炒製;吳茱萸,一兩,用水泡過後炒製;肉豆蔻,二兩,用麵粉包裹後煨製;五味子,二兩。
上為細末,用生薑八兩切片,同棗一百枚煮爛,去姜取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錢半,淡鹽湯送下。一方去吳茱萸、五味子,加木香、茴香炒,各一兩。
白話文:
將生薑 500 克切成薄片,與 100 顆紅棗一起煮爛。撈出薑片,取紅棗肉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 9 克,用淡鹽水送服。另一種方法是去掉吳茱萸和五味子,加入炒木香和炒茴香各 50 克。
治泄瀉三五年不愈者,唯灸百會穴五七壯即愈。
補遺方
治水瀉痢疾神效。
石蓮肉(為末,二錢),細茶(五錢),生薑(三錢)
上茶、姜二味,煎湯調蓮肉末服。
又方,治瀉痢。
蓮肉(二兩,為末)
五更空心,無根水調服。忌半日勿飲食,仍忌葷腥生冷一切。
除濕健脾湯,久瀉色蒼而齒疏倦怠,食減下墜。
白話文:
治療腹瀉三五年都無法痊癒的,只要灸百會穴五七壯就會痊癒。
另外還有兩個方法治療水瀉痢疾,效果很好。
第一個方法,將石蓮肉研磨成粉末,取兩錢,加上五錢細茶和三錢生薑,將茶和薑煎成湯,用湯調和石蓮肉粉末服用。
第二個方法,將蓮肉研磨成粉末,取兩兩,在清晨五點空腹用無根水調服,服藥後半日不可飲食,並且忌食葷腥生冷食物。
如果長期腹瀉,大便顏色蒼白,牙齒鬆動,感到疲倦,食慾下降,並且有下墜感,可以使用除濕健脾湯治療。
白朮(去蘆,炒,一錢半),蒼朮(米泔浸,炒、一錢),白茯苓(去皮,一錢),白芍(醋炒,一錢),當歸(八分),厚朴(去皮,姜炒,六分),陳皮(八分),豬苓,澤瀉(各七分),柴胡,升麻(各五分),防風(去蘆,六分),甘草(炙,四分),久瀉加南星(麵包煨,七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早晚熱服。
白話文:
白術(去皮,炒,1.5克),蒼朮(用米湯浸泡,炒,1克),白茯苓(去皮,1克),白芍(醋炒,1克),當歸(0.8克),厚朴(去皮,薑炒,0.6克),陳皮(0.8克),豬苓,澤瀉(各0.7克),柴胡,升麻(各0.5克),防風(去皮,0.6克),甘草(炙,0.4克),腹瀉時間較久時加南星(用麵包煨,0.7克)
參朮健脾丸,滋養元氣、補理脾胃、益腎水、溫下元、進飲食、調中下氣,臍腹冷痛、泄瀉年久不止,此藥補溫脾腎、除寒濕、大補諸虛。
白話文:
參朮健脾丸
功效:
- 補強元氣
- 調理脾胃
- 補腎水
- 溫暖下半身
- 增進食慾
- 調和中氣
適用於:
- 腹部臍周冷痛
- 長期腹瀉不止
此藥能滋補脾腎,祛除寒濕,調理虛弱體質。
蒼朮(八兩,二兩鹽水浸,二兩米泔浸,二兩醋浸,二兩蔥白炒),人參,白朮(去蘆),白茯苓(去皮),乾山藥(炒),破故紙(酒炒),枸杞子(去梗),菟絲子(酒製,焙),蓮肉(去心。各二兩),川楝子(取肉),五味子,川牛膝(去蘆。各一兩半),川椒(去目,炒),小茴香(鹽炒),陳皮,木香(不見火),遠志(甘草水泡,去心。各五錢)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鹽湯送下,以乾物壓之。
白話文:
蒼朮(400克,分成四等份,分別用鹹水、米湯、醋和蔥白炒) 人參 白朮 (去皮) 白茯苓 (去皮) 乾山藥 (炒) 破故紙 (用酒炒) 枸杞子 (去蒂) 菟絲子 (用酒浸泡,烘乾) 蓮肉 (去心,各100克) 川楝子 (取肉) 五味子 川牛膝 (去皮,各75克) 川椒 (去殼,炒) 小茴香 (用鹽炒) 陳皮 木香 (未經火烤) 遠志 (用甘草水浸泡,去心,各2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