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病回春》~ 卷之三 (2)
卷之三 (2)
1. 痢疾
脈:痢脈多滑,按之虛絕,尺微無陰,澀則少血,沉細者生,洪弦者死。
白話文:
痢疾的脈象多數是滑脈,但如果按下去感覺虛弱無力,尺部脈微弱無陰氣,脈象遲滯表示血少,如果是沈細脈還有生機,若是洪大弦硬的脈象則是凶兆。
痢疾不分赤白,俱作濕熱治之明矣。赤屬血、白屬氣,赤白相兼,膿血雜痢,皆因脾胃失調,飲食停滯,積於腸胃之間多。其暑濕傷脾,故作痢疾,起於肚腹疼痛,大便裡急後重,小水短赤不長,身涼脈緩者易治,身熱脈弦急者難治。痢疾初起一二日,元氣壯實者,先用玄白散,虛弱者,用芍藥湯疏通積滯。
白話文:
不論是赤痢還是白痢,都應當以濕熱之法治療。赤色屬於血,白色屬於氣,赤白相兼,膿血雜痢,都是由於脾胃失調,飲食積滯,停留在腸胃之間較多所致。暑濕傷及脾胃,故產生痢疾,一開始肚腹會疼痛,大便急迫且下痢之後會覺得肛門有下墜感,小便短赤而排尿不暢,身體發涼脈搏緩和者容易治療,身體發熱脈搏弦緊者難以治療。痢疾在發病初期一兩天內,元氣壯實者,先用玄白散治療,虛弱者,用芍藥湯疏通積滯。
三四日以後,元氣漸弱,調和飲食加減治之。如不止,服參歸芍藥湯調理脾胃、補益元氣。久不愈,方可服人參養臟湯加減治之。切不可驟用粟殼等藥,止塞太早,恐內積氣未盡,成休息痢,亦恐毒攻上,胸腹飽悶作疼,噁心嘔噦發呃,難治,因毒氣攻胃故也。先水瀉,後膿血者,是腎傳脾,難愈;先膿血,後水瀉者,是脾傳腎,易愈。
白話文:
三四天後,元氣逐漸虛弱,調整飲食並適當加減治療。如果症狀仍然持續,服用參歸芍藥湯調養脾胃、補益元氣。如果長時間未癒,纔可以使用人參養臟湯加減治療。切不可急着用粟殼等藥物過早止瀉,這樣有可能導致內部的積氣沒有排盡,轉變成休息痢,或毒氣攻上,導致胸腹脹痛、噁心嘔吐打嗝,很難治療,這是因為毒氣攻入了胃部。如果先發生水瀉,後出現膿血,這是腎氣傳入脾臟,難以治癒;如果先出現膿血,後發生水瀉,這是脾氣傳入腎臟,比較容易治癒。
又有痢下鮮血者,如塵腐色者,如屋漏水者,大孔如竹筒者,嘔噦發呃、煩躁身熱者,俱難治也。如魚腦髓者,身熱脈數大,半生半死也。大抵治痢疾一二日,元氣未虛,治宜疏通積滯,此通因通用之法;三四日後,不可疏通,恐元氣虛也,當清熱解毒、調養脾胃為主。經云: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
白話文:
有些痢疾患者會拉出帶血的糞便:
- 顏色像灰一樣
- 像屋頂漏水一樣滴落
- 像竹筒一樣的大孔噴射
這些情況,還伴有嘔吐、打嗝、煩躁不安、發燒的,都很難治療。
如果糞便像魚腦髓一樣:
- 患者發燒,脈搏又快又強
- 這種情況一半會死亡,一半會活
總的來說,治療痢疾:
- 前一兩天,患者元氣還不是很虛,應當疏通積滯,讓大便通暢。
- 三四天後,不能再疏通積滯,否則擔心會傷到元氣,應以清除熱毒、調理脾胃為主。
《內經》上說:
- 補血可以讓膿便自愈
- 調氣可以消除後重感
若大腸積滯壅實而後重,法當疏導之,若大腸氣虛下陷而後重,法當升補之。
初下痢者,不分赤白,皆濕熱也。壯盛人初痢宜利之。
白話文:
如果大腸有積滯且硬結導致便後仍有重墜感,應該用疏通的方法來治療;如果是因為大腸氣虛下垂導致的便後重墜感,應該用提升和補益的方法來治療。
剛開始拉肚子的時候,不管是血痢還是白痢,都是因為濕熱。對於身體強壯的人剛開始拉肚子時,適合使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
玄白散,治痢疾初起,裡急後重,腹痛膿血窘迫,壯盛人一劑即愈。
白話文:
玄白散,用於治療痢疾初期,出現裡急後重、腹痛化膿出血、患者痛苦不堪的情況,強壯者服一劑即可痊癒。
牽牛(赤痢用黑、白痢用白,赤白相雜,黑白兼用,半生半炒搗碎),生地黃,赤芍,歸尾,檳榔,枳殼(去瓤,麩炒),莪朮(煨),黃連(各一錢),大黃(二錢),暑月加香薷(一錢,炒)
上銼一劑,水煎,空心溫服,以利二三次為度。
虛弱人初痢宜清之。
芍藥湯
白話文:
牽牛:
- 紅色痢疾用黑色牽牛,白色痢疾用白色牽牛,紅色和白色痢疾混雜則同時使用黑色和白色牽牛。牽牛一半生用,一半炒熟後搗碎。
生地黃、赤芍、歸尾、檳榔、枳殼(去瓤,麩炒)、莪朮(煨)、黃連:
- 各一錢
大黃:
- 二錢
夏季可加香薷(炒):
- 一錢
芍藥(二錢),木香(一錢),當歸(一錢),枳殼(去穰,一錢),黃芩(去朽,一錢),檳榔(一錢),黃連(二錢),甘草(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下痢稍久者,宜調和也。
調和飲
白話文:
芍藥 2 錢 木香 1 錢 當歸 1 錢 枳殼(去瓤)1 錢 黃芩(去老根)1 錢 檳榔 1 錢 黃連 2 錢 甘草 5 分
白芍(三錢),當歸(一錢),川芎(二錢),黃連(二錢),黃芩(二錢),桃仁(一錢),升麻(五分)
白話文:
白芍:三錢 當歸:一錢 川芎:二錢 黃連:二錢 黃芩:二錢 桃仁:一錢 升麻: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空心服。如紅痢依本方;如白痢,用吳茱萸一錢、芩連用酒炒,赤白痢加白朮、茯苓、陳皮、香附各一錢。
白話文:
第一帖藥,用清水煎煮,空腹服用。如果是紅痢,按照這個方子就可以了。如果是白痢,就加入一錢吳茱萸和芩連,用酒炒過。如果是赤白痢,再加入一錢白朮、茯苓、陳皮、香附。
痢因熱積而氣滯者,宜清熱順氣也。
立效散,治赤白痢疾,膿血相兼,裡急後重,疼痛,一服立止。
淨黃連(四兩,酒洗,吳茱萸三兩同炒,去茱萸不用),陳枳殼(二兩,去穰,麩炒)
白話文:
如果痢疾是因為熱積導致氣滯,就應該清熱順氣。立效散可以治療赤白痢疾、膿血相兼、裡急後重、疼痛,一服就能止住。藥方包括淨黃連(四兩,酒洗,與三兩吳茱萸同炒,之後去掉吳茱萸不用),陳枳殼(二兩,去瓤,麩炒)。
上二味為細末,每服三錢,空心,黃酒調下;泄瀉,米湯下;噤口痢疾,陳倉米湯送下。
下痢發熱不退者,腸胃中有風邪也。
白話文:
上面兩種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空腹時,用黃酒送服;若有瀉肚,用米湯送服。如果是噤口痢疾(無法言語的腹瀉),則用陳年倉米湯送服。
倉廩散,治痢疾赤白,發熱不退,腸胃中有風邪熱毒及時行瘟疫,沿門闔境,皆下痢噤口者,服之神效。即人參敗毒散加黃連、陳倉米三百粒,薑棗煎服。如痢後手足痛加檳榔、木瓜;噤口痢加陳倉米一撮、石蓮肉七枚。
白話文:
倉廩散
功效: 治療痢疾(排出紅色或白色的粘液血便),發熱不退,腸胃中有風寒濕熱毒素,以及流行瘟疫導致沿街鄰裏都出現下痢、噤口(無法說話)的症狀。
組成:
- 人參敗毒散
- 黃連
- 陳倉米 300 粒
- 薑棗(薑片、紅棗)
服用方法: 用薑棗煎煮後服用。
加味:
- 如果痢疾後手足疼痛,可加入檳榔、木瓜。
- 如果噤口痢,可加入一撮陳倉米、7 枚石蓮肉。
下痢發熱,便閉者,表裡有實熱也。六一順氣湯。(方見傷寒。)治痢不問赤白相雜,肚痛,裡急後重,渾身發熱,口乾發渴,用此通利即止。
白話文:
如果腹瀉發熱,但也有便祕的情況,說明體內外都有實熱。這時候可以用「六一順氣湯」來治療。(具體藥方請參閱「傷寒」章節。)
這副藥可以治療各種腹瀉,無論是帶血還是沒有血,伴有腹痛、裡急後重、渾身發熱、口乾舌燥的情況。使用此藥可以立即通利大便,止住腹瀉。
下痢噤口不食者,脾虛胃熱甚也。
參連湯
人參(五錢),黃連(一兩)
白話文:
下痢嚴重到無法進食的情況,是因為脾氣虛弱加上胃部有熱所導致的。
人參五錢,黃連一兩。
上銼一劑,水煎,終日時呷之。如吐,再強飲,但得一口呷下咽喉,即好,加石蓮肉三錢尤效。外以田螺搗爛盦臍中,引藥下行故也。
開噤湯,治噤口痢疾。徐元濟傳。
白話文:
按照方劑配出一劑中藥,煎煮後在一天快結束的時候服用。如果服藥後嘔吐,再次強行服用,只要能喝下一口,症狀即可緩解。加入三錢石蓮肉效果更佳。此外,還可以將田螺搗爛後敷在肚臍上,這樣做可以引導藥力下行。
砂仁(一錢,研),砂糖(七錢),細茶(五錢),生薑(五片)
白話文:
砂仁(一錢,碾碎),砂糖(七錢),細茶葉(五錢),生薑(五片)
上銼一劑,水二鍾煎至八分,露一宿,次早面北溫服。外用木鱉子二錢去殼、麝香二分,共搗置臍中即思食。
白話文:
把藥材碾碎成一劑,用兩碗水煎煮到剩八分之一,放置一晚。第二天早晨,面朝北服下溫熱的藥湯。外用木鱉子二錢,去殼後搗碎;麝香二分,與木鱉子一起搗碎並置於肚臍中,就會感到有想吃東西的慾望。
一方,治噤口痢、米穀不下者神效。
用石蓮肉為末,每服二三錢,用陳倉米湯調下即效。嘔加生薑汁二三匙。
下痢久不止者,宜調養氣血兼升澀也。
參歸芍藥湯,治痢久一二十日,痢多不止,用此調養氣血自愈。
白話文:
有一種藥方,專治嘴巴緊閉、痢疾、無法進食的病症,效果非常顯著。藥方用石蓮肉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陳年的米湯調服即可見效。如果患者出現嘔吐,可以加兩到三匙生薑汁。對於長期腹瀉不止的患者,則需同時調理氣血,並以收斂止瀉的方式治療。參歸芍藥湯適合治療持續十到二十天、腹瀉不止的患者,此湯能調理氣血,使其自然痊癒。
人參(一錢),當歸(酒洗,二錢),茯苓,白朮(一錢),砂仁(七分),山藥(炒),陳皮(各一錢),甘草(五分)
白話文:
人參 (3 克),當歸 (6 克,以酒洗過),茯苓,白朮 (3 克),砂仁 (2.1 克),山藥 (炒製),陳皮 (各 3 克),甘草 (1.5 克)
上銼一劑,烏梅一個、燈草一團、蓮肉七個,水煎溫服,照後加減。噤口痢不食者,胃口熱極故也,加炒黃連、蓮肉、人參、炒米、烏梅,清熱開胃為主。下痢腹痛、裡急後重者,是熱極氣滯也。又云:裡急者,腹中不寬快也。亦有虛坐而大便不行者,皆血虛也。血虛則裡急後重,如四物湯之類治之,加木香、檳榔,和消積氣則後重自除。
白話文:
第一劑藥方:
- 烏梅一顆
- 燈草一團
- 蓮肉七顆
用水煎煮服用,溫熱時喝。之後根據情況加減藥物。
針對禁聲口且不吃東西的腹瀉:
- 是因為胃部熱氣過盛導致的。
- 可加入炒黃連、蓮肉、人參、炒米、烏梅,以清熱開胃為主。
針對腹瀉腹痛、裡急後重的情況:
- 是因為熱極氣滯所致。
- 裡急是指腹中不舒暢。
- 也會有虛坐而大便無法排出的情況,都是因為血虛引起的。
- 血虛就會導致裡急後重,可以用四物湯等藥方治療,再加入木香、檳榔,和消積氣,後重症狀就能消除。
久痢後重不除者,虛氣墜下也。治痢用下藥挨積仍後重者,乃陽不升也,用升麻為君,加人參、當歸,芍藥為君,升麻少許提氣。
白話文:
久瀉後大便無法成形,是有虛氣沉降在體內。治療久瀉已經用了瀉藥去除積滯,但還是大便不成形,是因為陽氣無法上升。治療可以使用升麻為主藥,再加入人參、當歸和芍藥,其中升麻用量少許,目的是提升陽氣。
大凡痢作痛者,熱流下也,加炒芩、芍藥清之。
痢後發熱不止,或積少但虛坐努力者,俱是血虛故也,倍加當歸、芍藥、地黃滋養陰血,其熱自安。
積中有紫血者,是瘀血也,加芍藥、紅花生血和血,則便血自愈。
白話文:
一般來說,腹瀉伴隨疼痛,是因為熱氣下流,可以用炒黃芩和芍藥來清熱。
腹瀉後發燒不止,或者雖然排便量少卻虛弱無力,都是因為氣血不足,要加倍使用當歸、芍藥、地黃滋養陰血,這樣熱症自然就會消退。
如果腹瀉中有紫色的血,那是瘀血,可以用芍藥和紅花生來活血化瘀,這樣出血就會自然止住。
痢下如綠豆汁者,是濕也,加蒼朮、白朮滲濕利小便。
白話文:
大便像綠豆汁一樣,是濕氣過重所致,宜加入蒼朮和白朮,以去除濕氣並利尿。
實腸散,治久痢去多,不分赤白,用此末藥換出黃糞來。
乾山藥(炒黃色,一兩),好蓮肉(炒,去心,一兩),炒黃米(一合)
白話文:
實腸散,用於治療長期腹瀉,不論是赤色或白色腹瀉,使用這藥末可以將黃色的糞便排出。
藥材包括:炒至黃色的山藥一兩,炒過並去掉心的蓮子一兩,炒至黃色的米一合。
上共為細末,用砂糖調熱湯和勻前藥末,不幹不稀。漸漸調服,後用清米湯漱口,常服之最效。
白話文:
全部搓成細末,用砂糖加入熱湯攪拌均勻前藥末,不要太乾也不要太稀。逐漸調和後服用,之後用清米湯漱口,經常服用最有效。
湯泡飲,治久痢不愈,無分赤白,俱可服。
粟殼(蜜水炒,三錢),烏梅(一個,去核),甘草(三分),蜜(三匙),
上銼碎,用滾水一鍾,泡浸一時,去渣,三次服之。
白話文:
將以下的藥材磨碎,用一杯沸水浸泡片刻,去掉藥渣,分三次服用,可用於治療長期腹瀉不止,不論是血痢還是白痢,都可服用。
薑皮(用蜜水炒過,三錢),烏梅(一個,去籽),甘草(三分),蜂蜜(三匙)。
真人養臟湯,治大人小兒冷熱不調,下痢赤白,或如膿血魚腦,裡急後重,臍腹疼痛,或脫肛下墜、酒毒便血並皆治之。
白話文:
真人養臟湯
功效:治療成人和孩童的臟腑熱寒不調,導致腹瀉,排泄物呈現紅色、白色,或像膿血或魚腦;裡急後重,肚臍和腹部疼痛,甚至脫肛下垂;以及飲酒過多導致便血。
肉桂(五分),人參(去蘆),當歸,訶子(煨去核),木香,甘草(炙),肉豆蔻(麵裹煨,各一錢),芍藥,白朮(各一錢),枳殼(蜜炙,一錢)
上銼一劑,水煎,食前溫服。臟寒者加附子一錢制。
白話文:
肉桂(5 分),人參(去蘆頭),當歸,訶子(烤熟去核),木香,甘草(烤過),肉豆蔻(用麵粉包裹烤熟,各 1 錢),芍藥,白朮(各 1 錢),枳殼(用蜂蜜烤過,1 錢)
痢疾日久不愈,不能起床,不思飲食,瘦弱之甚者,用補中益氣湯去柴胡,加炒芍、澤瀉、木香、砂仁、白蔻、地榆、米殼醋炒。
白話文:
痢疾已久,無法起身,不願進食,瘦弱極甚者,使用補中益氣湯,去除柴胡,加入炒芍藥、澤瀉、木香、砂仁、白蔻、地榆、米殼醋炒等藥材。
大抵久痢不止,多屬血氣虛弱,宜用八珍湯。若脾氣虛而血弱者,用四君子湯;若胃氣虛而血弱者,用補中益氣湯。大凡此症久而不愈,或變症百出,但守前法,久之自愈。一血痢及下血久不止,用六味丸加地榆、阿膠、黃連、黃芩、生地黃。(以上四方俱見補益。)
補遺方
狗皮膏,貼瀉痢如神。
白話文:
慢性腹瀉通常是氣血虛弱導致的,宜使用八珍湯。若是脾氣虛弱血虛的,用四君子湯;若是胃氣虛弱血虛的,用補中益氣湯。這種疾病如果長期不癒,或出現各種變症,只要堅持上述方法,久而久之就能自愈。如果持續便血或血痢不止,可用六味丸加上地榆、阿膠、黃連、黃芩和生地黃。(上述四種方劑都屬於補益方劑。)
乳香(五錢),沒藥(五錢),木鱉子(十個),杏仁(四十九個),桃枝(四十九節,二指長),柳枝(四十九節,如箸大)
白話文:
- 乳香:5 錢
- 沒藥:5 錢
- 木鱉子:10 顆
- 杏仁:49 顆
- 桃樹枝:49 節,每節長約兩指
- 柳樹枝:49 節,每節粗細如同筷子
上用香油七兩,將木鱉子以下四味入油炸,浮撈起渣,下好黃丹飛過三兩,熬將成膏,用槐枝不住手攪,滴水成珠退火,再入乳香、沒藥,加麝香一分攪勻。退火毒以狗皮攤膏貼臍上。
瀉痢膏
白話文:
先用香油 7 兩,放入木鱉子等四味藥材炸過,撈出殘渣,再加入上好的黃丹 3 兩,熬煮成膏狀。用槐枝不斷攪拌,直到滴出的膏滴成珠狀,表明火毒已退。
再加入乳香、沒藥,以及少量的麝香攪拌均勻。將膏藥塗在狗皮上,貼敷在肚臍上以退火毒。
赤石脂(四兩),訶子(四兩),罌粟殼(四兩),乾薑(五兩)
白話文:
赤石脂(200克),訶子(200克),罌粟殼(200克),乾薑(250克)
上以上為細末,用真麻油二斤四兩,熬去四兩,止吊二斤,再熬滾入上好飛黃丹一斤,熬黑色,滴水成珠,方入後四味藥:龍骨二兩、乳香五錢、沒藥五錢、麝香一錢,俱為細末,入內攪勻退火。出火毒,攤貼臍上,每一個重三錢。冬月可加肉蔻五錢。
白話文:
上述配料屬於細末材料部分,使用兩斤四兩的純正麻油煎煮,去除四兩後留下兩斤,並持續煎煮至沸騰。再加入一斤上等飛黃丹,繼續煎煮至呈黑色,此時加入水滴會形成圓珠狀。最後加入以下四種細末藥材:
- 龍骨:兩兩
- 乳香:五錢
- 沒藥:五錢
- 麝香:一錢
將所有材料攪拌均勻後,離火放涼。製作出的藥貼排毒性強,需貼敷在肚臍上,每個藥貼重量為三錢。在冬季,可以額外加入五錢肉蔻。
秘方,治痢久不愈者,用白蘿蔔取汁一鍾,蜜一鍾,共煎滾調勻,溫服立止。又方
用陰乾陳久蘿蔔英煎湯服之,止痢如神。
又方
白話文:
祕方,治療久治不愈的痢疾:
使用白蘿蔔榨汁一碗(約 200 毫升),蜂蜜一碗(約 200 毫升),一起煎煮,攪拌均勻。溫熱服用,即可立即止瀉。另有其他方子:
用大團魚一個,水煮去腸甲,加生薑七片、砂糖一小塊,不用鹽醬,少入米粉作羹吃一二碗,其痢立止。
白話文:
取一條大團魚,用水煮熟後去除內臟和鱗片,再加入七片生薑和一小塊砂糖,不用加鹽或醬油,再加入少量米粉煮成羹狀,吃一到兩碗,腹瀉的症狀就會立即停止。
大司寇春岡劉公,年近古稀,患痢膿血腹痛,諸醫弗效。余診六脈微數,此肥甘太過,內有積熱,當服酒蒸大黃一兩清利之。公曰:吾衰老恐不能,唯滋補、平和之劑可也。余再四寬釋,公意始從,遂服之,逾日而愈。
白話文:
大司寇劉公,姓春岡,年紀接近古稀之年,患了痢疾,腹痛且排出膿血,許多醫生都束手無策。我診斷他的六脈微弱而脈數較快,認為這是肥甘飲食過度造成的,體內有積熱,應該喝蒸煮過的大黃一兩來清利。劉公說:「我年紀大了,恐怕承受不了,還是用滋補、平和的藥方比較好。」我一再寬慰他,他終於同意,服藥後,超過一天就痊癒了。
通府竹峰何公,患痢赤白,晝夜無度,遍身瘙癢,心中煩躁。予診六脈大數,人迎偏盛,此風邪熱毒也。以人參敗毒散加防風、荊芥、黃連,去人參,二服即愈。又診六脈仍前大數,余曰:數則心煩,大則病進,將來必有痰喘之患不起。後逾月,果如其言。
白話文:
竹峯的何先生,得了痢疾,晝夜不停,全身發癢,心裡煩躁。我診斷他的六脈跳動得很厲害,人迎穴比其他穴位更旺盛,這是因為有風熱毒侵入體內。我用人參敗毒散,加上防風、荊芥、黃連等藥,去掉人參,吃了兩帖藥後他就痊癒了。我又診斷了他的六脈,還是和之前一樣跳得很厲害,我說:脈象跳動得快,就會心煩;跳動得厲害,病情就會加重,以後肯定會得痰喘,而且不好治。一個多月後,果然像我說的那樣。
一人痢後兩足浮腫、胸膈脹滿、小便短少。用分利之劑,遍身腫兼氣喘。余曰:兩足浮腫,脾氣下陷也,胸膈脹滿,脾虛作痞也;小便短少,肺不能生腎也;身腫氣喘,脾不能生肺也。用補中益氣加附子而愈。半載後,因酒食勞倦兩目浮腫、小便短少,仍服前藥頓愈。(方見補益。)
白話文:
一位患者在腹瀉後,出現兩腿浮腫、胸悶脹滿、小便量少等症狀。使用了利尿通便的藥物後,全身浮腫,並伴有氣喘。我分析認為:兩腿浮腫是脾氣下陷所致;胸悶脹滿是脾虛導致氣滯所致;小便量少是肺部功能下降,不能滋養腎臟所致;全身浮腫和氣喘是脾臟功能不足,不能滋養肺臟所致。於是,我使用補中益氣湯加附子治療,患者的症狀得到了緩解。半年後,患者因飲食過度,勞累過度而導致雙眼浮腫、小便量少,再次服用之前的藥物,症狀很快就得到改善。(具體藥方請參閱補益類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