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病回春》~ 卷之六 (13)
卷之六 (13)
1. 產後
一、產後脾虛,飽悶不進飲食,依本方加砂仁、白豆蔻、厚朴、益智、木香,去川芎、益母、牡丹皮、烏藥、乾薑。
一、產後血虛,煩渴不止,津液枯竭,依本方加人參、麥門、五味子、天花粉、葛根、蓮肉、烏梅、白芍,去川芎、乾薑、牡丹皮、益母草、烏藥、香附。
一、產後脾虛,發痰喘氣急。依本方加沉香、木香、蘇子、厚朴、白芍、砂仁、枳實、貝母、竹瀝、薑汁少許,去益母草、牡丹皮、乾薑、白朮、香附、烏藥。
一、產後因去血過多,遍身骨節痛難轉側,是血虛不能榮養筋骨。依本方加生地黃、白芍、紅花、人參、牛膝、乳香、薄桂少許,去益母草、牡丹皮、烏藥、乾薑。
一、產後因去血過多,血虛發痓者,依本方加黃耆、人參、生地、白芍,去益母、牡丹皮、薑汁、烏藥。發熱加柴胡、黃芩少許;有痰加栝蔞、貝母、枳實、竹瀝、薑汁少許,去熟地黃。
一、產後形體壯盛,手足癱瘓,遍身疼痛,難以動縮者,是血虛有風痰也。依本方加貝母、枳實、薄桂、牛膝、炒黃芩、羌活、蒼朮、白芍、竹瀝、薑汁少許,去益母草、牡丹皮、乾薑、烏藥、白朮。
一、產後初起腹中有塊,升舉作痛,無寒熱者,俗雲兒枕,七日痛自已。或腹痛、塊痛、作寒熱者,痛不移處,是死血痛,當去惡血,痛自止矣。
一、產後初起蒸乳發寒熱者,依本方加枳實、通草。
益母丸,治婦人胎前產後,或難產、胎肥不下,血暈不醒,或惡露不盡,俱可服之。五月五日午時取益母草陰乾,搗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圓眼大。每服一丸,童便、好酒各半研化服之。不飲酒,薑湯化下。
回生丹(長葛孫奎亭經驗)
大黃(一斤,為末),蘇木(二兩,銼,用河水五碗,煎汁三碗,去渣不用,存汁),紅花(三兩,炒黃色,入好酒一大壺,同煮三五滾,去紅花不用,存汁用),黑豆(三升,煮熟取汁三碗,去豆不用、只用豆汁),先將大黃末以好米醋三四碗攪勻,以文武火熬成膏,如此二遍。次下紅花酒、蘇木湯、黑豆汁,攪開,大黃膏入內,又熬成膏取出。
如有鍋粑再焙乾,入後藥: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茯苓(去皮)、蒼朮(米泔浸)、香附米、烏藥、玄胡索、桃仁(另研)。蒲黃、牛膝(去蘆,各一兩)、白芍(酒炒)、甘草、陳皮、木香、三稜、五靈脂、羌活、地榆、山萸(酒浸去核。各五錢)、人參、白朮(去蘆)、青皮(去穰)、木瓜(各三錢)、良薑(四錢)、乳香、沒藥(各一錢。)
上為細末,用大黃膏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酒頓化通口服。若產後頭疼、身熱、有汗,謂之傷風,加桂枝末三分,薑蔥煎湯頓化服之;若產後頭疼、身熱、無汗,謂之傷寒,加麻黃末三分,薑蔥煎湯,頓化服之,若產後無乳加天花粉三分、當歸尾三分、穿山甲炙三分、黃連三分,為末,同入酒內化開,不拘時服。令乳母將乳頭揉千餘轉,其乳如湧泉自出。
白話文:
[產後]
1.產後脾胃虛弱,吃不下東西,覺得飽悶,可以在原方基礎上加入砂仁、白豆蔻、厚朴、益智仁、木香,去除川芎、益母草、牡丹皮、烏藥、乾薑。
2.產後血虛,口渴不止,體液嚴重不足,可以在原方基礎上加入人參、麥冬、五味子、天花粉、葛根、蓮子肉、烏梅、白芍,去除川芎、乾薑、牡丹皮、益母草、烏藥、香附。
3.產後脾胃虛弱,痰多,呼吸急促,喘不過氣,可以在原方基礎上加入沉香、木香、蘇子、厚朴、白芍、砂仁、枳實、貝母、竹瀝,並加少許薑汁,去除益母草、牡丹皮、乾薑、白朮、香附、烏藥。
4.產後出血過多,全身關節疼痛,難以翻身,這是因為血虛導致筋骨失養。可以在原方基礎上加入生地黃、白芍、紅花、人參、牛膝、乳香、少許肉桂,去除益母草、牡丹皮、烏藥、乾薑。
5.產後出血過多,血虛導致抽搐,可以在原方基礎上加入黃耆、人參、生地黃、白芍,去除益母草、牡丹皮、薑汁、烏藥。如果伴有發熱,可加少量柴胡、黃芩;如有痰,可加栝樓、貝母、枳實、竹瀝、少許薑汁,並去除熟地黃。
6.產後身體強壯,但手腳癱瘓,全身疼痛,難以活動,這是血虛兼有風痰所致。可以在原方基礎上加入貝母、枳實、肉桂、牛膝、炒黃芩、羌活、蒼朮、白芍、竹瀝、少許薑汁,去除益母草、牡丹皮、乾薑、烏藥、白朮。
7.產後初期腹部有腫塊,脹痛上衝,沒有寒熱症狀,俗稱「兒枕」,通常七天后自行痊癒。如果腹部疼痛、腫塊疼痛,並伴有寒熱症狀,疼痛部位固定不移,這是死血引起的疼痛,需要清除瘀血,疼痛自然會停止。
8.產後初期乳房脹痛並伴有寒熱,可在原方基礎上加入枳實、通草。
益母丸:治療婦女孕期前後、難產、胎兒過大難產、產後血暈昏迷、惡露不盡等症狀。五月初五中午採集益母草陰乾,研磨成細粉,用蜂蜜做成丸藥,大小如豌豆。每次服用一丸,用童尿和好酒各半研化服用。不飲酒者,可用薑湯送服。
回生丹(長葛孫奎亭經驗):
將大黃(一斤,研磨成粉)、蘇木(二兩,切碎,用五碗河水煎煮至三碗,去渣取汁)、紅花(三兩,炒至黃色,與一大壺好酒一起煮沸三五次,去紅花取汁)、黑豆(三升,煮熟取汁三碗,去豆取汁)依次處理。先將大黃粉用三到四碗米醋攪拌均勻,用文火熬成膏,如此反覆兩遍。然後加入紅花酒、蘇木湯、黑豆汁,攪拌均勻,再將大黃膏加入,熬成膏狀取出。
如有鍋底殘渣,需焙乾備用。再加入以下藥材: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茯苓(去皮)、蒼朮(米泔水浸泡)、香附米、烏藥、玄胡索、桃仁(研磨)、蒲黃、牛膝(去蘆)、白芍(酒炒)、甘草、陳皮、木香、三稜、五靈脂、羌活、地榆、山茱萸(酒浸去核)、人參、白朮(去蘆)、青皮(去瓤)、木瓜、良薑、乳香、沒藥(各按比例加入)。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用大黃膏做成丸藥,大小如彈子。每次服用一丸,用酒送服。如果產後頭痛、發熱、出汗,屬於傷風,可加三分桂枝粉,用薑蔥水送服;如果產後頭痛、發熱、不出汗,屬於傷寒,可加三分麻黃粉,用薑蔥水送服;如果產後缺乳,可加三分天花粉、三分當歸尾、三分炙穿山甲、三分黃連,研磨成粉,用酒送服,不拘時服。並讓產婦揉搓乳頭一千次以上,乳汁就會源源不斷地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