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萬病回春》~ 卷之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

1. 虛勞

脈:脈來數大,或虛細弦急。

虛勞者,多因氣結、憂思驚恐,或清欲動心,或經水不調,變成諸病。上盛下虛,腳手心熱,或皮焦骨熱,或午後怕寒、夜間發熱,或日夜不退,盜汗減食、嘈雜怔忡、嘔噦煩躁、胸腹作痛、飽悶作瀉、痞塊虛驚、面白唇紅。頭目眩暈、腰背痠疼、四肢困倦無力、小水赤色;重則虛火上攻,兩頰顴紅、骨蒸勞熱,陰虛火動也。治之宜養血健脾以治其本,降火清郁以治其標,以逍遙散、茯苓補心湯之類,選而用之。

虛勞吐血者。

清肺飲子,治婦女虛勞發熱、咳嗽吐血。先服此清熱止血,後服逍遙散加減調理。

當歸(酒洗),川芎,黃芩,貝母(去心),知母(蜜水炒),阿膠珠,蒲黃(炒),陳皮(各八分),白芍(酒炒),生地黃,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前胡(各一錢),薄荷(六分),枳殼(麩炒,五分),藕節(十片),甘草(炙,三分)

上銼一劑,水一鍾半,煎至一鍾,食後,徐徐溫服。

虛勞熱嗽有汗者。

逍遙散,治肝脾血虛發熱,或潮熱,或自汗、盜汗,或頭痛、目眩,或怔忡不寧、煩赤口乾,或月經不調,或肚腹作痛,或小腹重墜、水道澀痛,或腫痛出膿、內熱作渴。

當歸(酒洗),白芍(酒炒),白朮(土炒),白茯苓,柴胡(酒炒。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銼一劑,煨姜一片、薄荷少許,水煎服。加牡丹皮、梔子炒,名加味逍遙散。

滋陰至寶湯,治婦人諸虛百損,五勞七傷,經脈不調,肢體羸瘦。此藥專調經水、滋血脈、補虛勞、扶元氣、健脾胃、養心肺、潤咽喉、清頭目、定心慌、安神魄、退潮熱、除骨蒸、止喘嗽、化痰涎、收盜汗、住泄瀉、開鬱氣、療腹痛、利胸膈、解煩渴、散寒熱、祛體疼,甚有奇效。

當歸(酒洗),白朮(去蘆),白芍(酒炒),白茯苓(去皮),陳皮,知母(生用最能瀉虛中之火),貝母(去心),香附(童便炒),地骨皮(去骨),麥門冬(去心。各八分),薄荷,柴胡(酒炒),甘草(各三分)

上銼一劑,用煨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虛勞熱嗽無汗。

茯苓補心湯,治婦人以血旺氣衰為本。心生血、肝藏血,今血衰而氣盛者,由心氣虛耗,不能生血,又不能制乎肺金,使肺氣得以乘乎肝木;肝之虧損,則不能藏血,漸至枯涸不榮經絡,故月信不調矣。此藥專補心元之虛,抑其肺氣之盛,調和榮衛,滋養血脈,其疾自愈。兼治去血過多,虛勞發熱及吐血咳嗽、痰喘上壅、胸膈不利。

當歸,川芎,白芍(酒炒),熟地,陳皮,半夏(姜炒),白茯苓(去皮),桔梗,枳殼(麩炒),前胡(去蘆。各一錢),乾葛,紫蘇(各七分),人參,木香(各五分),甘草(三分)

白話文:

虛勞

脈象:脈搏跳動快速而大,或者虛弱細小,像琴弦般緊繃。

所謂虛勞,多半是因為情緒鬱結、過度憂慮、驚嚇恐懼,或是情慾過盛而動心,又或者月經不調,進而導致各種疾病。常見症狀包括上身容易發熱,下身虛弱;手心腳心發熱,或者皮膚感覺燥熱,骨頭也感覺發熱;午後容易怕冷,夜間發熱,甚至整天發熱不退;盜汗(睡覺時出汗)、食慾減退、心中煩亂不安、噁心想吐、煩躁、胸腹疼痛、飽脹不適、大便稀溏、出現不明原因的腫塊、容易受到驚嚇、面色蒼白、嘴唇發紅。還可能有頭暈目眩、腰背痠痛、四肢疲勞無力、小便顏色赤黃;嚴重時,虛火會往上衝,導致兩頰顴骨處發紅、骨蒸勞熱(感覺骨頭內部發熱),這是屬於陰虛火旺的現象。治療原則應該是從根本上補養氣血、健脾,並同時清降虛火、疏解鬱悶,可選用逍遙散、茯苓補心湯之類的方劑來對症治療。

虛勞吐血

清肺飲子:此方適用於婦女因虛勞導致發熱、咳嗽、吐血的症狀。先服用此藥清熱止血,之後再用逍遙散加減藥材來調理身體。

藥材組成:當歸(用酒洗過)、川芎、黃芩、貝母(去除中心)、知母(用蜜水炒過)、阿膠珠、蒲黃(炒過)、陳皮(各八分)、白芍(用酒炒過)、生地黃、天門冬(去除中心)、麥門冬(去除中心)、前胡(各一錢)、薄荷(六分)、枳殼(用麩炒過,五分)、藕節(十片)、甘草(炙烤過,三分)。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碎,每次取一劑,加入一碗半水煎至一碗,飯後溫服,慢慢喝下。

虛勞發熱咳嗽有汗

逍遙散:此方適用於肝脾血虛所導致的發熱,包括潮熱,或者自汗、盜汗,又或者頭痛、目眩,或者心悸不安、煩躁口乾,或者月經不調,或者腹部疼痛,或者小腹下墜、排尿困難疼痛,或者癰腫疼痛出膿、內熱口渴。

藥材組成:當歸(用酒洗過)、白芍(用酒炒過)、白朮(用土炒過)、白茯苓、柴胡(用酒炒過,各一錢)、甘草(炙烤過,五分)。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碎,每次取一劑,加入一片煨過的生薑、少量薄荷,用水煎煮後服用。若加牡丹皮、梔子炒過,則稱為加味逍遙散。

滋陰至寶湯:此方適用於婦女各種虛損、五勞七傷、月經不調、身體虛弱消瘦。此藥特別能調理月經、滋養氣血、補虛勞、扶助元氣、健脾胃、養心肺、滋潤咽喉、清醒頭目、安定心神、消除潮熱、退除骨蒸、止咳喘、化痰、收斂盜汗、止瀉、疏通鬱悶之氣、治療腹痛、疏通胸膈、解除煩渴、散寒解熱、祛除身體疼痛,效果顯著。

藥材組成:當歸(用酒洗過)、白朮(去除蘆頭)、白芍(用酒炒過)、白茯苓(去除外皮)、陳皮、知母(生用效果最好,能瀉除虛火)、貝母(去除中心)、香附(用童子尿炒過)、地骨皮(去除骨頭)、麥門冬(去除中心,各八分)、薄荷、柴胡(用酒炒過)、甘草(各三分)。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碎,每次取一劑,加入三片煨過的生薑,用水煎煮後溫服。

虛勞發熱咳嗽無汗

茯苓補心湯:此方適用於婦女氣虛血弱的病症。心臟產生血液,肝臟儲藏血液。現在血虛而氣旺,是由於心氣虛耗,不能產生血液,又不能抑制肺金之氣,導致肺氣乘虛侵犯肝木;肝臟虧損,就不能儲藏血液,逐漸導致血液枯竭,不能滋養經絡,所以會出現月經不調。此藥專門補養心氣的虛弱,抑制肺氣的旺盛,調和身體的營氣和衛氣,滋養血液,疾病自然痊癒。同時也適用於失血過多,虛勞發熱及吐血咳嗽、痰多上湧、胸膈不暢。

藥材組成:當歸、川芎、白芍(用酒炒過)、熟地、陳皮、半夏(用薑炒過)、白茯苓(去除外皮)、桔梗、枳殼(用麩炒過)、前胡(去除蘆頭,各一錢)、乾葛、紫蘇(各七分)、人參、木香(各五分)、甘草(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