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萬病回春》~ 卷之二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1)

1. 痰飲

脈偏弦為飲,或沉弦滑,或結芤伏,痰飲中節,又脈多滑,有弦滑、沉滑、微滑。火痰黑色老痰膠,濕痰白色寒痰清。

白話文:

脈象偏弦表示有水飲,或者沉弦滑利,或結聚伏藏,痰飲平穩適中。另外脈象多滑利,有弦滑、沉滑、微滑。火痰呈黑色,老痰粘稠如膠,濕痰呈白色,寒痰清稀。

王隱君曰:痰之為病難明,或頭暈目眩耳鳴,或口眼蠕動、眉稜骨痛、耳輪俱癢,或四肢遊風腫硬,或齒浮而痛癢,或噫氣吞酸、心下嘈雜,或痛或噦,或咽嗌不利,咯之不出、咽之不下。

白話文:

王隱君說:痰濕引起的疾病很難辨認,有的會出現頭暈、眼睛發花、耳朵鳴響的症狀,有的會出現嘴和眼睛抽動、眉毛骨疼痛、耳輪發癢等症狀,有的會出現四肢遊走性腫脹和發硬,有的會出現牙齒浮腫疼痛發癢,有的會出現打嗝、脹氣、心窩煩躁等症狀,有的會出現疼痛或噁心嘔吐,有的會出現咽喉不適,又吐不出來又咽不下去。

其痰似黑,有如破絮桃膠蜆肉之狀,或心下如停冰,心氣冷痛,或夢寐奇怪之狀,或足腕痠軟,或腰腎骨節卒痛,或四肢筋骨疼痛,或手足麻痹、臂痛狀若風濕,或脊上每日一條如線紅起,或渾身習習如臥芒刺,或眼黏澀癢、口噤喉痹,或繞項結核,或胸腹間如有二氣結紐,噎塞煩悶,或失志癲狂、中風癱瘓,或風毒腳氣,或心下怔忡如畏人捕,或喘嗽嘔吐,或吐冷涎綠水黑汁,甚為肺癰瘍毒者,噁心痞膈、泄瀉寒熱便膿,或胸間轆轆有聲,或背心一點常如冰冷,皆痰所致。百病中多有兼痰者,世所不知也。

白話文:

痰液呈現黑色,就像碎布、桃膠、蜆肉的樣子;或是心臟下面好像有冰塊,心氣冰冷而疼痛;或是做奇怪的夢;或是腳踝酸軟;或是腰腎骨節突然疼痛;或是四肢筋骨疼痛;或是手腳麻痺、手臂疼痛,像風濕病一樣;或是脊椎上每天像一條線一樣泛紅;或是全身像躺在刺蝟上一樣又痛又癢;或是眼睛發黏、發癢、嘴巴張不開、喉嚨痛;或是脖子上長結節;或是胸腹之間好像有兩個氣塊結在一起,導致噎塞煩悶;或是心煩意亂、發癲、中風癱瘓;或是風毒腳氣;或是心臟下怔忡不安,好像有人要抓他;或是喘氣、咳嗽、嘔吐;或是吐出冷涎、綠水、黑色液體,嚴重時會變成肺癰疽毒;或是感到噁心、腹脹、拉肚子、寒熱交加、便中帶膿;或是胸部有轆轆聲響;或是後背上有一點常常像冰塊一樣冰冷,這些都是痰液造成的。在各種疾病中,很多都伴有痰液,而世人卻不知道。

諸病以化痰為先。善治痰者,兼治氣,氣順則痰利。痰脈浮滑者宜降。浮實者宜吐,沉小者不宜吐,恐虛故也。凡治痰症,不可全用利藥,過使脾氣虛弱,則痰反易生而多;若脾虛生痰者,用健脾燥濕,便要利補兼用,陳皮、白朮為佐也。痰乃穢濁之物,宜吐不宜瀉,則反加別症矣。

痰者屬濕,乃津液所化也。

二陳湯,治一切痰飲化為百病,此藥主之。

白話文:

治療各種疾病都應該以化解痰液為優先。擅長治療痰症的人會同時治療氣機,因為氣順暢了,痰液才會通利。痰脈浮滑的人需要降氣。痰液浮而實在的人適合催吐,痰液沉細小的人不適合催吐,因為擔心會虛損身體。治療痰症的時候,不能完全使用攻伐藥物,用得太過會讓脾氣虛弱,這樣反而更容易產生更多的痰;如果是脾虛生痰的,應該使用健脾燥濕的藥物,同時兼顧攻伐和補益,可以用陳皮和白朮作為輔佐藥。痰液是渾濁污穢之物,應該用吐的方法排出,如果用瀉的方法處理,反而會增加其他問題。

陳皮(去白),半夏(薑製),白茯苓(去皮),甘草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服。

白話文:

  • 陳皮(去掉白色的部分)
  • 半夏(用生薑炮製)
  • 白茯苓(去掉外皮)
  • 甘草

咳嗽白痰者,肺感風寒也,(以後諸痰為病,悉依前方加減。)風痰加南星、桔梗、防風、枳實;寒痰加乾薑、官桂。

白話文:

咳嗽有白色痰液,是因為肺部受到風寒引起的。(之後有關痰液的疾病,都可以根據這個方針加減用藥)

  • 風痰:加入南星、桔梗、防風、枳實
  • 寒痰:加入乾薑、官桂

食積痰者,多餐飲食,郁久成痰也。(小兒多有此症。)加山楂、神麯、香附。

白話文:

當食物累積變成痰時,通常是飲食過量,時間久了就形成痰液。(在小孩中很常見這種症狀。)可以加入山楂、神麴、香附等藥材治療。

咳嗽線痰者,脾胃有濕也。加蒼朮、白朮、山楂、砂仁。

白話文:

咳嗽併有粘痰,是脾胃有濕氣所致。可以加入蒼朮、白朮、山楂、砂仁等藥材治療。

痰氣者,胸膈有痰氣脹痛也。(痰在咽喉間,有如綿絮,有如梅核,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或升或降,塞礙不通,亦痰氣也,後成膈噎病。)加砂仁、香附、栝蔞、枳實、蘇子、桔梗、當歸、貝母,去半夏。

白話文:

有痰氣是指胸部和橫膈膜因為痰氣而腫脹疼痛。(痰在喉嚨之間,像棉絮或梅子核,吐不出來,也咽不下去,有時上升,有時下降,堵塞不通,也是痰氣,後來會變成膈噎症。)(藥方中)加入砂仁、香附、栝蔞、枳實、蘇子、桔梗、當歸、貝母,去除半夏。

痰飲者,痰在胸膈間,痛而有聲也。加蒼朮、栝蔞、枳實、木香、砂仁、當歸、川芎、香附、青皮、白芥子,治痰飲極效。

白話文:

痰飲是指痰液積存在胸隔之間,胸痛且伴有聲響的狀況。加入蒼朮、栝蔞、枳實、木香、砂仁、當歸、川芎、香附、青皮、白芥子等中藥材,對治療痰飲極為有效。

痰涎症者,渾身胸背脅痛不可忍也。(牽引釣痛、手足冷痹,是痰涎在胸膈也。)加白芥子、砂仁、木香、茴香、香附、枳實、當歸、酒炒黃芩。

白話文:

痰涎症是一種疾病,患者會感到全身、胸部、背部、兩側肋骨疼痛難忍。(疼痛會牽扯蔓延,手腳冰冷麻痺,這是因為痰涎積聚在胸腔膈膜處所致。)用藥治療時,可加入白芥子、砂仁、木香、茴香、香附、枳實、當歸和酒炒黃芩。

痰濕流注者,渾身有腫塊也。(凡人骨體串痛,或作寒熱,都是濕痰流注經絡也。)加栝蔞、枳殼、蒼朮、酒芩、羌活、防風、連翹、當歸、香附、砂仁、木香、紅花、竹瀝、薑汁少許;有熱加柴胡;上痛加川芎、白芷;下痛加黃柏、牛膝,塊痛加乳香、沒藥;頭項痛加威靈仙;腫塊痛,外加五倍子、朴硝、大黃、南星,四味為細末,醋調敷腫塊上,漸漸自消,不散則成膿矣。

白話文:

痰濕阻滯經絡者,全身會出現腫塊。(凡是骨頭關節疼痛,或發冷發熱,都是濕痰在經絡中流動造成的。)

加入栝蔞、枳殼、蒼朮、酒芩、羌活、防風、連翹、當歸、香附、砂仁、木香、紅花、竹瀝、薑汁適量;有發熱的加入柴胡;上部疼痛的加入川芎、白芷;下部疼痛的加入黃柏、牛膝,腫痛的加入乳香、沒藥;頭頸疼痛的加入威靈仙;腫塊疼痛的,外敷五倍子、朴硝、大黃、南星,四味藥研成細末,用醋調和敷在腫塊上,腫塊會逐漸消散,如果不消散,就會形成膿腫。

痰核者,人身上下結核不散也。(或發腫塊者,是痰塊也。大凡治痰塊、流注結核,俱與濕痰流注同治法。),俱加皂刺,引藥至毒所。濕痰加蒼朮、白朮、砂仁、香附、枳殼、桔梗;熱痰加黃芩、山梔、貝母、枳實、桔梗、麥門冬、竹瀝,去半夏;痰火加炒黃連、竹瀝、貝母,去半夏。

白話文:

痰核:指人體內上下結核腫塊不散。(或發腫塊的,是痰塊。)一般治療痰塊、流注結核的方法,都與治療濕痰流注的方法相同。

所有方劑都加入皁刺,引藥力到病變處。濕痰加入蒼朮、白朮、砂仁、香附、枳殼、桔梗;熱痰加入黃芩、山梔、貝母、枳實、桔梗、麥門冬、竹瀝,去掉半夏;痰火加入炒黃連、竹瀝、貝母,去掉半夏。

痰呃者,咳嗽氣逆發痰呃也,加砂仁;酒痰加炒黃連、砂仁、乾葛、烏梅,枳實、桔梗、貝母,去半夏。

項背骨節疼痛者,皆是痰氣風熱也。老痰加枳實、栝蔞、海石、連翹、香附、黃芩、桔梗、貝母,去半夏。

白話文:

痰呃症,是指咳嗽氣逆發出痰鳴聲。加砂仁治療。

酒痰症,加炒黃連、砂仁、乾葛、烏梅、枳實、桔梗、貝母,去除半夏。

咳嗽咯吐黃痰者,脾胃有熱也。(久不愈成肺痿,口吐癰膿,或痰血作腥臭,難治也。)加栝蔞、枳實、桔梗、片芩、山梔、天門冬、桑白皮、杏仁、蘇子、竹瀝。

咯吐黑痰成塊者,勞傷心腎也。皆是久郁老痰,同治法。

白話文:

咳嗽咳黃痰的人,是脾胃有熱所致。(久治不愈會變成肺病,咳出膿液,或痰液帶血腥臭,難以治療。)可以加入栝蔞、枳實、桔梗、黃芩片、山梔、天門冬、桑白皮、杏仁、蘇子、竹瀝等藥材治療。

脾虛生痰加白朮、人參、白芍、枳實、砂仁、桔梗。

白話文:

脾虛生痰,加入白朮來健脾燥濕,人參來補氣,白芍來養陰緩急,枳實來行氣解鬱,砂仁來暖脾化痰,桔梗來宣肺止咳。

痰喘氣急加蘇子、砂仁、木香、茴香、白芥子、栝蔞、枳實、酒炒枯芩、羌活、蒼朮、當歸、竹瀝、川芎、薑汁少許,去半夏。

白話文:

如果出現痰喘氣急的症狀,可以添加蘇子、砂仁、木香、茴香、白芥子、栝蔞、枳實、酒炒乾芩、羌活、蒼朮、當歸、竹瀝、川芎和少量薑汁,但去除半夏。

痰症發熱咳嗽生痰加片芩、麥門冬、五味子、貝母、知母、桑白皮、當歸、桔梗、竹瀝、薑汁少許,去半夏。

如飲酒嘔噦吐痰加砂仁、烏梅。(前二陳湯加減止此。)

白話文:

對於痰症導致發熱咳嗽並產生痰液的患者,可使用以下藥物:

  • 去除半夏
  • 加入黃芩、麥門冬、五味子、貝母、知母、桑白皮、當歸、桔梗
  • 加入適量竹瀝和薑汁

不能言語者,是痰迷心竅也。咯痰不出者,是痰結也。胸膈有痰不化,元氣虛弱,津液乾燥,咯不得出,喘嗽身熱,痛難轉側者,是痰結也。脅下有痰,作寒熱咳嗽、氣急作痛者,亦痰結也。喉中漉漉有聲,喘急,咯痰不出者,難治也。氣鬱發喘不得睡者,難治也。服藥後,若咯吐痰出為效;若咯痰不出者,亦難治也。(以上六條,俱宜後方。)

白話文:

**無法言語者:**痰液阻滯了心竅所致。

咳不出痰者: 痰液凝結所致。

胸膈中有痰未化解,元氣虛弱,津液乾燥,咳不出痰,喘促身熱,疼痛難以翻身者: 痰液凝結所致。

脅下有痰,出現寒熱咳嗽、氣急疼痛等症狀者: 痰液凝結所致。

喉嚨中發出漉漉的聲音,喘急,咳不出痰者: 難以治療。

服藥後若能咳出痰液,表示有效果;若咳不出痰者,也難以治療。 (以上六種情況,後方皆有適合的治療方法。)

栝蔞枳實湯,治痰結咯吐不出,胸膈作痛、不能轉側,或痰結胸膈滿悶作寒熱氣急,並痰迷心竅不能言語者,並皆治之。

白話文:

栝蔞枳實湯

主治:

  • 痰液黏稠,咯不出,胸部和橫膈肌疼痛,無法轉動身體。
  • 痰液堵塞胸部和橫膈肌,導致悶痛、發寒發熱、呼吸急促。
  • 痰液矇蔽神智,導致不能言語。

栝蔞(去殼),枳實(麩炒),桔梗(去蘆),茯苓(去皮),貝母(去心),陳皮,片芩(去朽),山梔(各一錢),當歸(六分),砂仁,木香(各五分),甘草(三分)

白話文:

  • 絲瓜(去殼)
  • 枳實(炒香)
  • 桔梗(去根)
  • 茯苓(去皮)
  • 貝母(去心)
  • 陳皮
  • 黃芩(去壞的)
  • 山梔(各1錢)
  • 當歸(0.6錢)
  • 砂仁
  • 木香(各0.5錢)
  • 甘草(0.3錢)

上銼一劑,生薑煎,入竹瀝、薑汁少許,同服。痰迷心竅不能言語,加石菖蒲,去木香,氣喘加桑白皮、蘇子。外用姜渣揉擦痛處。

白話文:

服用一劑上方的藥物,用生薑煎煮,加入少許竹瀝和薑汁,一起服用。如果痰迷心竅,導致無法言語,則加入石菖蒲,去掉木香。如果伴有氣喘,則加入桑白皮和蘇子。外用薑渣在疼痛部位按摩。

痰燥者,痰火作熱煩躁也。痰話者,痰火作熱驚惕不安、錯語失神也。痰迷心竅,神不守舍,因思憂鬱結,驚恐傷心,心不自安,神出舍空,使人煩亂,悲歌叫罵,奔走不識人也。(以上諸條俱宜後方。)

加減溫膽湯,治痰燥、痰話、驚惕失志、神不守舍。

白話文:

痰燥:是指痰液蘊熱而煩躁不安。

痰話 :是指痰液蘊熱而驚恐不安,語無倫次,精神恍惚。

痰迷心竅 :是指痰液矇蔽了心神,導致精神失常,憂鬱寡歡,驚恐不安,心神不安定,精神恍惚,使人煩躁不安,悲傷號哭,亂跑亂撞,不認識人。(以上幾種情況都適合後面的治療方法。)

茯神(去皮木,一錢),半夏(薑汁製,一錢),陳皮(一錢),枳實(麩炒,一錢),當歸(八分),酸棗仁(炒,八分),山梔(炒,一錢),竹茹(八分),人參(六分),白朮(去蘆,一錢),麥門冬,辰砂(五分,為末,臨服調入),黃連(薑汁炒,一錢),竹瀝(半盞,臨服加入),甘草(三分)

白話文:

茯苓(去皮,1 錢),半夏(薑汁炮製,1 錢),陳皮(1 錢),枳實(麩炒,1 錢),當歸(8 分),酸棗仁(炒,8 分),山梔子(炒,1 錢),竹茹(8 分),人參(6 分),白朮(去蘆,1 錢),麥門冬,硃砂(5 分,研成細末,臨服用時調入),黃連(薑汁炒,1 錢),竹瀝(半盞,臨服用時加入),甘草(3 分)

上銼薑、棗,烏梅煎,調辰砂末溫服

千般怪症者,多兼痰火也。

滾痰丸

白話文:

將薑、棗切碎,烏梅煎煮後,加入辰砂粉調勻溫服。

多種奇怪的症狀,大多伴有痰火。

使用滾痰丸。

大黃(酒拌,蒸,曬乾),黃芩(去朽,各八兩),沉香(五錢),金星礞石(一兩,捶碎焰硝一兩,和勻入砂罐內,鐵線扎,鹽泥封固、曬乾、碳火煅過),—方加硃砂(二兩,研極細末為衣)

白話文:

大黃(用酒浸泡,蒸熟,曬乾),黃芩(去除腐朽部分,各取八兩),沉香(五錢),金星石(一兩,搗碎後與一兩硝石混合均勻,放入砂罐中,用鐵絲捆綁,用鹽泥封口,曬乾,用碳火煅燒)——方中另外加入硃砂(二兩,研磨成極細粉末作為藥衣)

上為細末,水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十九,量虛實加減服之,各隨引子送下。一切失心喪志,或癲或狂等症,每服百丸。人壯盛氣實能飲食狂甚者,服百二十丸以上三百丸,以效為度。一切中風癱瘓,痰涎壅塞、大便或通或閉者,每服八九十丸。人壯盛實者,一百丸。常服二三十丸,無大便不利之患,自然上清下潤之妙。

白話文:

上面那顆顆細小的藥丸,大小就像綠豆。每次服三五十九顆,根據虛弱或健康的狀況調整劑量,各自搭配引子送服。所有失心喪志、或癲或狂等症狀,每次服百顆。人壯盛、身體健康、能正常飲食,狂躁症狀嚴重的,服百二十顆到三百顆,以藥效顯著為度。所有中風癱瘓、痰涎阻塞、大便時好時壞者,每次服八九十顆。人壯盛健康的,服一百顆。平時經常服用二三十顆,不會有導致腹瀉的缺點,自然有上清下潤的妙處。

一切陽症風毒,腳氣,遍身遊走疼痛,每服八九十丸;未效,更加十丸。一切走刺氣痛,每服七八十丸;未效,再加十丸。一切無病之人,遍身筋骨平白疼痛,不能名狀者,每服七八十丸,以效為度。一切頭痛非頭風症,牙疼或浮或癢非風疰牙疼者,每服八九十丸。一切噫氣吞酸,至於噯逆呃氣及胸閉,或從胸中氣塊衝上,嘔吐涎飲狀如翻胃者,每服七八十丸;未效再服。一切心中怔忡如畏人捕,怵惕不安,陰陽關格,變生怪症,每服七八十丸。

白話文:

對於所有陽症和風熱引起的中毒、腳氣、全身遊走性疼痛,每次服藥 80-90 丸;如果沒有效果,再加 10 丸。

對於所有遊走性的刺痛,每次服藥 70-80 丸;如果沒有效果,再加 10 丸。

對於沒有任何疾病,但全身筋骨莫名疼痛的情況,每次服藥 70-80 丸,以藥物生效為標準。

對於所有非頭風引起的頭痛、牙痛(包括浮腫或發癢)、非風熱引起的牙痛,每次服藥 80-90 丸。

對於所有反胃、反酸,甚至打嗝、噁心,以及胸口有氣塊上衝、嘔吐涎水狀如胃翻江倒海的情況,每次服藥 70-80 丸;如果沒有效果,再服。

對於所有心中發慌,好像被人追捕,害怕不安,陰陽關竅閉塞,導致各種怪症,每次服藥 70-80 丸。

一切失飢傷飽,憂思過慮至於心下嗜雜,或嘔或噦,晝夜飲食無度,或只虛飽,腹中稍飢,並不喜食,每服七八十丸。一切新久痰氣喘嗽,或嘔吐涎沫,或痰結實熱,或頭目眩暈,每服八九十丸;虛老羸瘦者,五六十丸;未便再加十丸。

白話文:

凡是飲食不規律,忽飢忽飽、憂愁思考過度導致心理煩躁,出現嘔吐或打嗝,或者晝夜飲食無節制,或者只是空虛地飽脹,肚子稍微有點餓,卻不喜歡吃東西,每次服用七八十粒藥丸。

各種新舊痰氣導致的咳嗽,或者嘔吐涎沫,或者痰液凝結、發熱,或者頭暈目眩,每次服用八九十粒藥丸;體質虛弱、年老羸瘦的人,服用五六十粒藥丸;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可以再增加十粒藥丸。

一切急慢喉閉天麻,每服八九十丸;腮頜腫硬,繞項結核若瘰癧者,正宜服之;若年深,多次服之;口糜舌爛、咽喉生瘡者,每服五六十丸,、用蜜少許,口嚼碎噙睡,徐徐嚥下些小。口瘡如此,噙三四夜即瘥也。一切遍身無故遊走疼痛,或腫或攣,或無常處,痛無定所,不腫在一處及痠軟沉滯者,每服七八十丸,量大小輕重加減服之。

白話文:

凡是急慢性喉嚨閉塞,可以用天麻來治療,每次服用八九十顆;如果腮幫子、下巴腫硬,脖子周圍有像瘰癧一樣的結塊,也應該服用天麻;如果病症已經很久了,可以多次服用;如果嘴巴潰瘍、舌頭潰爛、咽喉生瘡,每次服用五六十顆,用少量蜂蜜,嚼碎含在嘴巴裡睡覺,慢慢吞下一些。嘴巴潰瘍這樣治療,含個三到四個晚上就會好了。所有身體無緣無故遊走疼痛,或腫或攣,或沒有固定的地方,疼痛沒有固定位置,不腫在一個地方以及酸軟沉重的人,每次服用七八十顆,根據體型大小、病情輕重加減服用。

一切心氣疼痛如停冰塊,或動身散入腹中絞痛,上攻頭面腫硬,遍身四肢去處腫起軟浮,或痛或癢,或穿或不穿,或穿而復閉,或消或長,漸成篤疾,皆系痰毒內攻,或使爛痰臭,或作腸癰內疽,服之,打下惡物。日淺膿近者,剋日全安。一切男婦,久患心疼下連小腹,面黃羸瘦。

白話文:

所有的情緒鬱積導致的疼痛,像塊堅冰一樣堵在胸口,或隨著身體活動而散入腹中絞痛。有的往上衝到頭面腫脹僵硬,有的遍佈全身四肢,腫脹發軟,有的疼痛或發癢,有的潰爛或沒潰爛,有的潰爛後又癒合,有的消退有的加劇,逐漸演變成頑疾。這些都是痰毒內侵造成的。有的會使得痰液發臭腐爛,有的會形成腸癰內疽。服用本方藥物,會排出腐臭的物質。如果膿液比較淺近,幾天後就能痊癒。所有男女,長期患有心痛,連帶下腹疼痛,面色發黃,身材瘦弱。

痛陣日發,必嘔綠水、黑汁,冷涎、乃致氣絕,心下溫暖者,每服八九十丸,立見生意。然後陸續服之,以瘥為度。兼服生津化痰,溫中理脾之藥,唯豁痰湯加減為妙。一切痢疾,不問雜色,或帶血塊惡物者,不問曾經推挨,但是新久不已者,或熱、或不進飲食,每服八九十丸。次日熱退,再進三二十九,即服止痢藥,萬無一失。

白話文:

疼痛發作時會嘔吐出綠色的水和黑色的液體,伴有冷涎,最後導致呼吸衰竭。如果心窩處感覺溫暖,服用八九十顆藥丸,就會立即見效。然後持續服藥,直到痊癒為止。另外服用滋養津液、化解痰液、溫暖脾胃的藥物,以豁痰湯加加減減最為合適。

對於所有痢疾,不論糞便顏色如何,或者帶有血塊或其他異物,不論是否經過推拿按摩,只要是新發作或長期未癒的,或者有發熱、食慾不振等症狀,都可以服用八九十顆藥丸。次日發熱退去後,再服用二三十顆,然後服用止痢藥,一定會痊癒。

若兼寒熱痰涎者,並用倉廩散。一切荏苒之疾日久,男婦之患,非傷寒內外之症,或酒色吐血,或月水過期,心煩志亂,或腹脹脅痛勞痛、耳聵鼻窒、骨節痠痛、乾嘔噦噁心,百藥無效,痛者不能喻其狀,方書未嘗載其疾,醫者不能辨其症,並依前法加減服之,無不效之理也。

白話文:

如果同時有寒熱、痰涎的症狀,可以服用倉廩散。凡是拖延已久的疾病,無論男女老少、內外傷風或吐血、月經遲到、心煩志亂、腹脹脅痛、勞累疼痛、耳鳴鼻塞、骨節痠痛、乾嘔噁心等情況,各種藥物都無效,患者無法形容疼痛的樣子,醫書上也找不到記載,醫生無法診斷症狀,都可以根據前面的方法加減服用藥物,沒有不有效的道理。

大凡服藥必須臨睡臥床之時,用熟水一口只送過咽喉即便仰臥,令藥在咽膈之間徐徐而下,要半日不可飲食湯水及不可起身行坐言語。直候藥丸徐逐上焦,痰滯惡物過膈入腹,然後動作,方能中病。每次須當連進兩夜,先夜所服,次日痰物既下三五次者,次夜減十丸。上兩次者,仍服前數;下五七次或只二三次而疾勢頓已者,次夜減二十丸,頭夜所服,並不下惡物者,次夜加十丸,壯人病實者,多至百丸。唯狂疾勁實及暴卒惡候,多服無效。

白話文:

服用藥物時,最好在臨睡前上牀時服用。用溫水一口將藥送入喉嚨後,立即仰臥,讓藥在咽喉之間慢慢下滑。服用半日後不可進食、飲水或起身活動。直到藥丸逐漸到達胸腹腔,痰涎和病邪通過隔膜進入腹部後,才能活動,這樣才能治癒疾病。每次服藥要連續服用兩晚,第一晚服藥後,如果第二天排痰三至五次,那麼第二晚減少服藥十粒。如果排痰兩次,那麼仍然服用之前的數量;如果排痰五至七次,或者只排痰兩三次,但病情已經顯著好轉,那麼第二晚減少服藥二十粒。第一晚服藥後,如果沒有排痰,那麼第二晚增加服藥十粒。體質強壯且病情較重的患者,最多可以服用到一百粒。但是,對於發狂、體格健壯且病情嚴重、以及突發重症的患者,服用大量藥物也無效。

其或服罷臥倒,咽喉稠滯,壅塞不利者,乃痰氣從上,藥病相攻之故也。少頃,藥力既勝,自然寧貼。又或百中有一,稍稍腹痛、腰背拘急者,蓋有一種頑痰。惡物滯壅,閉氣滑腸、裡急後重者,狀如痢病,片晌即已。若其痰涎易下者,其為快利,不可勝言,頓然滿口生津,百竅爽快。

白話文:

有些人在服用藥後躺下,會感覺喉嚨黏膩、堵塞不通暢。這是因為痰氣從上而來,與藥物發生衝突造成的。過一會兒,藥效發揮作用,自然會好轉。還有一小部分人,可能會出現輕微腹痛、腰背僵硬的症狀。這是因為有一種頑固的痰液,堵塞在體內,導致氣血不通、腸道滑利、裡急後重,就像痢疾一樣。這種情況會持續片刻。如果痰液容易排出,就會感覺非常暢快,嘴巴會充滿唾液,全身通暢清爽。

間有片時倦怠者,蓋連日病苦不安,一時為藥所勝,肌體暫和,如醉得醒,如浴方出,如睡方起,即非虛倦。此藥並不洞瀉、刮腸大瀉,但能取痰積惡物自胸胃次第穿鑿而下,腹中嗜雜並不相傷。唯下部黏腸之糞,乃藥力不到之處,是故先去其餘。余不備述耳。

白話文:

偶爾會感到一陣疲倦,那是因為最近幾天受疾病折磨,不安寧,暫時因為藥效而身體舒緩,像是喝醉醒來、洗澡出來、睡醒的感覺。這不是真正的虛弱疲倦。這個藥不會導致劇烈腹瀉、刮腸子,只能讓胸腹中的痰液和積存的廢物逐漸穿通而向下排出,對腸胃中的食物殘渣不會造成傷害。只有下端黏在腸子上的糞便,是藥效無法到達的地方,所以先排掉其他部位的廢物。剩下的細節就不再一一贅述了。

竹瀝化痰丸,上可取上之濕痰,下可取腸胃之積痰。一名導痰小胃丹。

白話文:

竹瀝化痰丸,上面可以清除上焦的濕痰,下面可以清除腸胃中的積痰。又名導痰小胃丹。

南星,半夏(二藥用皂礬姜水浸煮,干。各二兩),陳皮,枳實(二藥用皂礬水泡半日,炒。各二兩),白朮(去蘆,二兩),蒼朮(用米泔、皂礬水浸一宿,去黑皮,切,曬乾炒,二兩),桃仁(去皮),杏仁(用皂礬水泡去皮尖。

白話文:

南星(半夏)、半夏(用皁礬姜水浸泡後曬乾,各二兩)陳皮、枳實(用皁礬水浸泡半日,炒製,各二兩)白朮(去蘆,二兩)蒼朮(用米泔和皁礬水浸泡一晚,去黑皮,切片,曬乾炒製,二兩)桃仁(去皮)、杏仁(用皁礬水浸泡,去皮及尖端)

各一兩),紅花(酒蒸,一兩),白芥子(炒,一兩),大戟(長流水煮一時,曬乾,一兩),芫花(醋拌濕,過一宿,炒黑,一兩),甘遂(麵裹煨過,一兩),黃柏(炒褐色,一兩),大黃(酒濕紙包煨過,再以酒炒,一兩半)

白話文:

各一兩:

  • 紅花(用酒蒸熟,一兩)
  • 白芥子(炒熟,一兩)
  • 大戟(用流水煮一小時,曬乾,一兩)
  • 芫花(用醋拌濕,過一夜,炒至黑色,一兩)
  • 甘遂(用麵粉包好,煨熟,一兩)
  • 黃柏(炒至呈褐色,一兩)
  • 大黃(用酒浸濕紙張包裹,煨熟,再用酒炒,一兩半)

上為末,薑汁、竹瀝打蒸餅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二十丸。極甚者,五七十丸。量人虛實加減,再不可多,恐傷胃氣也。一切痰飲,臨臥時白湯送下,一日一服,最能化痰,化痞、化積,治中風喉痹極有神效。

白話文:

把它磨成粉末,用薑汁和竹瀝調和成像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四十顆,病情嚴重者可服用五、六十顆。根據每個人的體質情況增減用量,但不可過多,以免損傷胃氣。對於各種痰飲,在睡前用白開水送服,每天服用一劑,具有非常好的化痰、消積、治療中風和喉痹的功效。

一中風不語、癱瘓初起,用濃薑湯送下三五十丸,少時即能說話。

一頭風頭痛,多是濕痰上攻,臨臥時薑湯下二十丸。

白話文:

一旦中風後無法說話、剛開始癱瘓,可以用濃姜湯送服三五十粒藥丸,短時間內就能恢復說話。

頭痛的情況,多是因為濕痰上湧,睡前可以用姜湯送服二十粒藥丸。

一眩暈,多屬痰火,食後薑湯下二十五丸;然後以二陳湯合四物湯加柴胡、黃芩、蒼朮、白芷,倍用川芎;熱多加石膏、知母。

白話文:

頭暈目眩,通常是由痰火引起的。進食後服用薑湯送服二十五粒藥丸;然後用二陳湯和四物湯加上柴胡、黃芩、蒼朮、白芷,川芎用量加倍;熱性大的話再加石膏、知母。

一痰痞積塊,臨臥白湯送下三十丸,一日一服,雖數十年,只五七服見效。

一哮吼,乃痰火在膈上,臨臥薑湯下二十五丸,每夜服一次,久服自效。

一喉痹腫痛,食後白湯送下。

調理痰火之疾者,宜消補兼濟也。

清氣化痰丸,化痰順氣、開鬱清火、寧嗽止喘,妙不可言。

白話文:

痰痞積塊,睡前用溫開水送服三十丸,每天服用一次,即使是多年的病症,只需服用五到七次就能見到效果。哮喘咳嗽,是因為痰火在膈膜上,睡前用薑湯送服二十五丸,每晚服用一次,長期服用自然就會見效。喉嚨腫痛,飯後用溫開水送服藥丸。治療痰火病症,應該同時注意消痰和補氣。清氣化痰丸能化痰順氣、開鬱清火、寧嗽止喘,效果非常顯著。

橘紅(鹽水洗,去白,二兩),香附米(鹽水浸炒,三兩),青黛(四錢),半夏(溫水洗七次,薑汁浸炒,二兩),片芩(酒炒,一兩),貝母(去心,二兩),天門冬(水泡,去心,二兩),栝蔞(去殼,微炒,另研,二兩),桔梗(去蘆,二兩),杏仁(水泡,去皮尖,微炒,二兩),枳實(去瓤,麩炒,二兩),山楂肉(蒸,去錢,二兩),黃連(去毛,薑汁炒,二兩),白茯苓(去皮,二兩),白朮(不油者二兩),蘇子(微炒、二兩)連翹(去梗,一兩),海石(一兩,另研),皂角(火炮,去皮弦子。一兩熬膏)

白話文:

  • 陳皮(用鹽水洗淨,去掉白色部分,2兩)
  • 香附(用鹽水浸泡後炒香,3兩)
  • 青黛(4錢)
  • 半夏(用溫水洗淨7次,用薑汁浸泡後炒香,2兩)
  • 黃芩(用酒炒香,1兩)
  • 貝母(去掉中間的芯,2兩)
  • 天門冬(用水泡軟,去掉中間的芯,2兩)
  • 栝樓(去掉外殼,微炒後研磨成粉,2兩)
  • 桔梗(去掉蘆頭,2兩)
  • 杏仁(用水泡軟,去掉皮尖,微炒,2兩)
  • 枳實(去掉瓤,用麩子炒香,2兩)
  • 山楂肉(蒸熟,去掉核,2兩)
  • 黃連(去掉絨毛,用薑汁炒香,2兩)
  • 白茯苓(去掉表皮,2兩)
  • 白朮(選用不油膩的,2兩)
  • 蘇子(微炒,2兩)
  • 連翹(去掉莖梗,1兩)
  • 海石(1兩,研磨成粉)
  • 皁角(火烤後,去掉皮和籽,熬成膏狀,1兩)

上為細末,用神麯、竹瀝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白湯下,清茶亦可。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酒麴粉和竹葉水揉成糊團,做成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 50 丸,於飯後用白開水或清茶送服。

千金化痰丸,健脾理胃、清火化痰,頑痰能軟、結痰能開、疏風養血,清上焦之火,除胸膈之痰,清頭目、止眩暈如神。

白話文:

千金化痰丸

功效:健脾胃,清熱化痰。能軟化頑固的痰,化解結成塊的痰,疏散風氣,滋養氣血。清除上焦的火氣,祛除胸膈中的痰液,使頭腦清晰,止暈眩的效果極佳。

膽星(四兩),半夏(姜礬同煮半日,四兩),陳皮(去白,二兩),白茯苓(去皮,二兩),枳實(去瓤,麩炒,一兩),海石(火煅。一兩),天花粉(二兩)片芩(酒炒,二兩),黃柏(酒炒,一兩),知母(酒炒,一兩),當歸(酒洗,一兩),天麻(火鍛,二兩),防風(去蘆,二兩),白附子(煨,二兩),白朮(米泔浸,炒,二兩),大黃(酒拌蒸九次,五兩),甘草(生,三錢),氣虛加人參(八錢)

上為細末,神麯二兩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清茶任下。

白話文:

取膽星四兩、半夏四兩(用薑礬同煮半日)、陳皮二兩(去白)、白茯苓二兩(去皮)、枳實一兩(去瓤,用麩炒)、海石一兩(火煅)、天花粉二兩、片芩二兩(酒炒)、黃柏一兩(酒炒)、知母一兩(酒炒)、當歸一兩(酒洗)、天麻二兩(火鍛)、防風二兩(去蘆)、白附子二兩(煨)、白朮二兩(米泔浸,炒)、大黃五兩(酒拌蒸九次)、甘草三錢,氣虛者加人參八錢,共研成細末,用神麴二兩打糊成丸,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六七十丸,清茶送服。

法制半夏,化痰如神,若不信,將半夏七八粒研入痰碗內,化為清水;有痰疾中風不語,研七八粒用井花水送下,以手摩運腹上一炷香時,即醒能語。

白話文:

半夏這種中藥,化痰的效果非常神妙。如果你不相信,可以把七八粒半夏磨粉加到痰液裡,很快就會變成清水。對於痰疾導致中風、無法說話的情況,可以磨粉七八粒用井水送服,然後用手在腹部按摩一炷香的時間,患者就能清醒並說話了。

用大半夏一斤、石灰一斤、滾水七八碗入盆內,攪晾冷,澄清去渣,將半夏入盆內手攪之,日曬夜露一七日足撈出,井花水洗淨三四次,泡三日,每日換水三次,撈起控干。用白礬八兩、皮硝一斤、滾水七八碗,將礬硝共入盆內,攪晾溫,將半夏入內浸七日,日曬夜露,日足取出,清水洗三、四次,泡三日,每日換水三次,日足取出,控干入藥。

白話文:

取大半夏一斤、石灰一斤,加入七八碗滾水到盆中,攪拌冷卻後澄清去渣。將半夏放入盆中用手攪拌,白天曬太陽,晚上露水一共有七天。撈出半夏,用井水清洗三四次。浸泡三天,每天換水三次。撈起後控乾。

取白礬八兩、皮硝一斤,加入七八碗滾水到盆中。將白礬和皮硝一起放入盆中,攪拌晾溫。將半夏放入盆中浸泡七天。白天曬太陽,晚上露水。白天取出,清水清洗三到四次。浸泡三天,每天換水三次。白天取出,控乾入藥。

甘草,南薄荷(各四兩),丁香(五錢),白豆蔻(三錢),沉香(一錢),枳實,木香,川芎(各三錢),陳皮(五錢),肉桂(三錢),枳殼,五味子,青皮,砂仁(各五錢)

白話文:

甘草、南薄荷:各200克 丁香:25克 白豆蔻:15克 沉香:5克 枳實、木香、川芎:各15克 陳皮:25克 肉桂:15克 枳殼、五味子、青皮、砂仁:各25克

上共十四味切片,滾水十五碗晾溫,將半夏同藥共入盆內,泡二七日,日曬夜露攪之,日足取出藥,與半夏用白布包住,放在熱坑,用器皿扣住三炷香時,藥與半夏分胎,半夏干收用。有痰火者,服之一日,大便出似魚膠,一宿盡除痰根,永不生也。

白話文:

以上共十四味藥切片,加入十五碗滾水後冷卻。將半夏與其他藥物一同放入盆中,浸泡 27 天,白天曬太陽,晚上蓋住並攪拌。等到藥物浸泡完成後,將半夏和藥物取出,用白布包裹放在熱炕上,並用器皿蓋住三炷香的時間。這時藥物和半夏已經分離,將乾燥的半夏收起來備用。有痰火的人服用此藥後,一天內會排出類似魚膠的大便,並在一夜的時間內清除痰的根源,以後也不會再生痰了。

按:上諸方皆治壯人痰火有餘之症,宜服之。若虛人痰火,宜照後論治。若脾肺氣虛,不能運化而有痰者,宜六君子湯加木香。(方見補益。)若脾氣虛弱,不能清化而有痰者,宜六君子湯加桔梗。(方見補益。)若因肺經氣滯而痰中有血者,宜加味歸脾湯。(方見補益。)若因肝經血熱而痰中有血者,宜加味逍遙散。

白話文:

注意:以上所有方劑都適用於體質強壯、痰火旺盛的患者。虛弱體質的患者,應按照後面的方法治療。

  • 如果脾肺氣虛,導致運化失常而生痰,宜服用六君子湯加木香。(詳細方劑見補益篇)
  • 如果脾氣虛弱,導致清化失常而生痰,宜服用六君子湯加桔梗。(詳細方劑見補益篇)
  • 如果肺經氣滯,導致痰中帶血,宜服用加味歸脾湯。(詳細方劑見補益篇)
  • 如果肝經血熱,導致痰中帶血,宜服用加味逍遙散。

(方見婦人虛勞。)若因肝經陰虛而痰中有血者,宜加味地黃丸。(方見補益。)若過服寒涼之劑而吐痰有血者,必用四君子湯之類以主之。(方見補益。)若中氣虛而痰甚者,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如未應,加一味薑汁尤妙。

滌痰散,此藥清肺消痰、定嗽,解酒毒,除一切痰火。

白話文:

(請參閱婦人虛弱消瘦的方劑。)如果因肝經陰虛而痰液中帶有血,建議添加味地黃丸。(請參閱補益的方劑。)如果過度服用寒涼藥物而吐痰帶血,必須用四君子湯之類的方劑治療。(請參閱補益的方劑。)如果中氣虛而痰多,可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半夏,如果效果不佳,再加一味生薑汁會更好。

廣陳皮先用白水洗淨,每一斤入食鹽四兩,同入水浸過一宿,鍋內煮乾,略去筋膜,切作小片炒乾,每陳皮一兩入粉草二錢,共為末。每日早晚各二匙,白湯調下。

白話文:

先用清水將廣陳皮清洗乾淨。每斤陳皮放入四兩食鹽,浸泡一夜。然後將陳皮撈出,放入鍋中煮乾。去除筋膜後,切成小片炒乾。每兩陳皮加入二錢粉草,磨成粉末。每日早晚各服用兩匙,用白開水調服。

一儒者體肥,仲夏患痰喘,用二陳、芩、連、桔梗,痰喘益甚,加桑皮、杏仁,栝蔞,盜汗氣促;加貝母、枳殼,不時發熱,飲食漸減,脈大而無力。余以為脾肺虛寒,用八味丸以補土母,用補中益氣湯以接中氣而愈。

白話文:

一位儒者身形肥胖,在仲夏時分患有痰喘,使用了二陳湯、黃芩、黃連、桔梗,但痰喘反而加重,於是加入桑皮、杏仁、栝蔞,結果出現盜汗、氣促;再加入貝母、枳殼,時常發熱,飲食量也逐漸減少,脈搏寬大有力。我認為他的脾肺虛寒,使用八味丸來補養脾土,再加上補中益氣湯來補益中氣,最後治癒。

一男子飲食素少,忽痰壅氣喘、頭搖目札、揚手擲足,難以候脈。視其面色黃中見青,此肝木乘脾土,如小兒慢驚之症。先用六君子、柴胡、升麻而愈;用補中益氣湯加半夏而痊。

張秋官面赤作渴,痰盛頭暈,此腎虛水泛為痰。用六味丸而愈。

白話文:

有一名男子飲食清淡,突然出現痰多氣喘、頭搖目眩、手舞足蹈的症狀,脈搏難以診斷。觀察其面色呈現黃中帶青,這是肝木太盛,剋制脾土,類似於小兒慢驚的病症。

醫師先使用六君子湯、柴胡、升麻等藥物治療,病情有所改善;接著再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半夏,男子才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