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萬病回春》~ 卷之二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0)

1. 郁證

脈多沉伏。郁證者,鬱結而不散也。人之氣血沖和,百病不生;一有鬱結,諸病生焉。五郁者,金水木火土,泄折達發奪之義是也。六郁者,氣血痰濕熱食結聚而不得發越也。氣鬱者,腹脅脹滿、刺痛不舒、脈沉也。

氣血沖和,治氣鬱證。

白話文:

脈象沉細而隱伏。鬱證是指身體氣血鬱結而不散發。當人體氣血運行和諧,不會產生百病;一旦氣血鬱結,各種疾病就會產生。五鬱是指金、水、木、火、土五行的過剩,需要泄瀉、折斷、疏通、發散、奪取等方法來治療。六鬱是指氣、血、痰、濕、熱、食等因素積聚結塊,無法發散。氣鬱症狀包括:腹脅脹滿、刺痛不適、脈象沉細。

木香(另研,五分),烏藥,香附,枳殼(麩炒),青皮(去穰。各一錢),砂仁(五分),厚朴(姜炒),陳皮(各一錢),官桂(二分),撫芎,蒼朮(米泔浸。各一錢),甘草(三分)

白話文:

木香(另研磨,五分),烏藥,香附,枳殼(用麩皮炒過),青皮(去除果肉,各一錢),砂仁(五分),厚朴(用薑炒過),陳皮(各一錢),官桂(二分),撫芎,蒼朮(用米湯浸過,各一錢),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磨木香同服。

血鬱者,能食、便紅,或暴吐紫血、病不移處,脈數澀也。

當歸活血湯,治血鬱證。

白話文:

服用一次,生薑三片,用水煎煮,與磨碎的木香一同服用。

血鬱的症狀為能吃、大便帶紅色,或者突然吐出紫色血液、病症位置固定不移,脈象數而澀。

當歸活血湯,用於治療血鬱症。

當歸,芍藥,撫芎,桃仁(去皮尖。各一錢),紅花(五分),牡丹皮,香附,烏藥,枳殼(去穰),青皮(各三分),官桂,乾薑(炒黑),甘草(各三分)

白話文:

當歸、芍藥、川芎、桃仁(去皮尖,各 1 錢),紅花(5 分),牡丹皮、香附、烏藥、枳殼(去瓤)、青皮(各 3 分),肉桂、乾薑(炒黑)、甘草(各 3 分)

上銼一劑,生薑一片,水煎服。血結硬痛加大黃。

食鬱者,噯氣作酸、胸腹飽悶作痛、惡食不思,右關脈緊盛也。

香砂平胃散,治食鬱證。

白話文:

服用一次,加入一片生薑,用水煎煮後服用。若血液凝結硬化且疼痛,可加入大黃。

食物鬱積的情況下,會出現打嗝反酸、胸腹脹滿疼痛、厭食無食慾,右關脈象緊張且強盛。

香砂平胃散,用於治療食物鬱積症狀。

蒼朮(米泔制),厚朴(薑汁炒),陳皮(各二錢),香附(童便炒,一錢),砂仁(五分),枳殼(麩炒),山楂(去子),麥芽(炒),神麯(炒),乾薑(各三分),木香(五分),甘草(三分)

白話文:

蒼朮(用米湯浸泡過),厚朴(用薑汁炒過),陳皮(各取二錢),香附(用童便炒過,一錢),砂仁(五分),枳殼(用麩皮炒過),山楂(去掉籽),麥芽(炒過),神曲(炒過),乾薑(各取三分),木香(五分),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蘿蔔子一撮,水煎,磨木香同服。食鬱久成塊去乾薑、加大黃。

一方,治食鬱久,胃脘有瘀血作痛。

用生桃仁連皮細嚼,以生韭菜搗自然汁一盞送下,大能開提氣血。

痰鬱者,動則喘滿氣急,痰嗽不出、胸脅痛、脈沉滑也。

栝蔞枳殼湯,治痰鬱症;

白話文:

先將藥方煎煮一劑,加入生薑三片、蘿蔔子少許,煎好後研磨木香一同服用。如果食積已久形成硬塊,則去掉乾薑,加入大黃。

另外,還有一種方法可以治療食積久久導致胃脘瘀血疼痛。將生桃仁連皮細嚼,再用生韭菜搗出汁液一盞送服,能有效開提氣血。

如果出現痰鬱,則會在活動時感到胸悶氣急,咳嗽痰液難以咳出,胸脅疼痛,脈象沉而滑。可以用栝蔞枳殼湯來治療痰鬱症狀。

栝蔞(去殼),枳實(麩炒),桔梗,撫芎,蒼朮(米泔浸),香附,杏仁(去皮尖),片芩(去朽),貝母(去心。各一錢),砂仁(五分),陳皮(一錢),木香(另研,五分)

白話文:

栝樓 (去除外殼),枳實 (用麩皮炒過),桔梗,撫芎,蒼朮 (用米湯浸泡過),香附,杏仁 (去除外皮尖部),黃芩 (去除腐壞的部分),貝母 (去除中間),每樣一錢。 砂仁 (五分),陳皮 (一錢),木香 (磨碎,五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入竹瀝、薑汁少許,磨木香調服。

熱鬱者,即火鬱也,小便赤澀、五心煩熱、口苦舌乾、脈數也。

火鬱湯,治火鬱症。

白話文:

取上銼一劑,加入生薑三片,用水煎煮,再加入竹瀝和少許薑汁,磨碎木香調勻服用。熱鬱即火鬱,症狀包括小便赤澀、五心煩熱、口苦舌乾、脈數。火鬱湯可治火鬱症。

山梔,柴胡,乾葛,撫芎,白芍,連翹,地骨皮(各一錢),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水煎服。

白話文:

山梔、柴胡、乾葛、撫芎、白芍、連翹、地骨皮(各 5 公克),甘草(1.5 公克)

濕鬱者,周身骨節走注疼痛,遇陰雨即發,脈沉細而濡也,滲濕湯。(方見濕門。)

六郁越鞠者,解諸郁之總司也。

六郁湯,治諸郁,清火化痰,順氣開胸膈。

白話文:

濕氣過盛的人,全身骨骼關節疼痛遊走不定,遇到陰雨天就會發作,脈象沉細而濡滑,應使用滲濕湯。

香附(童便制),蒼朮(米泔制),神麯,山梔,連翹,陳皮,川芎,貝母(去心),枳殼(炒),蘇梗,甘草(各一錢)

白話文:

香附(用童便蒸製),蒼朮(用米湯蒸製),酒麴,山梔子,連翹,陳皮,川芎,貝母(去掉胚芽),枳殼(炒過的),蘇梗,甘草(各十克)

上銼一劑,水煎服。有痰加南星、半夏;有熱加柴胡、黃芩;血鬱加桃仁、紅花;濕加白朮、羌活;氣加木香、檳榔;食積加山楂、砂仁。

白話文:

服用一劑上方藥物,用水煎煮後飲用。如果有痰,則加入南星和半夏;如果有發熱,則加入柴胡和黃芩;如果有血瘀,則加入桃仁和紅花;如果有濕氣,則加入白朮和羌活;如果有氣滯,則加入木香和檳榔;如果有食物積滯,則加入山楂和砂仁。

越鞠丸,解諸鬱火、化痰氣、開胸膈。

神麯(炒),香附(童便浸一宿),蒼朮(米泔浸),川芎,山梔(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水丸綠豆大。每服五六十九,空心溫水送下。

補遺方

白話文:

越鞠丸可以消除鬱火、化解痰氣、打開胸膈。藥方包括神麴(炒)、香附(童便浸泡一夜)、蒼朮(米泔浸泡)、川芎、山梔(炒,各等分)。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製成綠豆大小的水丸。每次服用五六丸,空腹溫水送服。

解鬱調胃湯,治胃脘血液耗損,痰火內郁,水漿易下而食物難消,若噎膈之症,或氣分之火壅遏於中而時作刺痛者,皆由怒、憂、思、慮、勞心所致也。

白話文:

解鬱調胃湯

適用症狀:

胃部血虛,痰火鬱結,水液容易排出而食物難以消化,類似噎食噁心的症狀。或者氣血鬱結,導致胸中刺痛。

病因:

主要是由於情緒激動、憂愁、思考過度、勞心傷神所引起。

白朮(一錢),陳皮(鹽水洗,一錢),白茯苓(去皮,一兩),歸尾(酒洗,一錢二分),赤芍(酒浸,八分),川芎(六分),生地黃(酒洗,薑汁拌,曬乾,八分),香附米(八分),神麯(炒,七分),梔子仁(鹽水炒,一錢二分),麥芽(炒,七分),桃仁(去皮,四兩),生甘草(四分)

白話文:

白朮(5克),陳皮(用鹽水洗淨,5克),白茯苓(去皮,50克),歸尾(用酒洗淨,6克),赤芍(用酒浸泡,4克),川芎(3克),生地黃(用酒洗淨,拌入薑汁曬乾,4克),香附米(4克),神曲(炒熟,3.5克),梔子仁(用鹽水炒,6克),麥芽(炒熟,3.5克),桃仁(去皮,200克),生甘草(2克)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熱服。若胸膈刺痛加薑黃酒炒八分,若胸噎悶加枳殼麩炒七分,胸內煩熱加黃連六分;大便不利加酒蒸大黃二錢二分,有痰加半夏薑汁炒八分,去地黃,飲食不美去地黃,加白朮五分;嘔吐加藿香一錢,去地黃、川芎、桃仁。

白話文:

第一劑藥方:

  • 生薑:三片
  • 做法:水煎煮沸,趁熱服用。
  • 補充說明:
  • 如果胸部刺痛,加入薑黃炒至八分熟。
  • 如果胸部堵塞悶痛,加入枳殼麩炒至七分熟。
  • 如果胸中煩躁發熱,加入黃連炒至六分熟。
  • 如果大便不通,加入酒蒸大黃二錢二分。
  • 如果有痰,加入半夏炒至八分熟,同時去除地黃。
  • 如果飲食不佳,去除地黃,加入白朮五分。
  • 如果嘔吐,去除地黃、川芎、桃仁,加入藿香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