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萬病回春》~ 卷之二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9)

1. 飲食

脈:氣口脈緊盛為傷食,食不消化,浮滑而痰。一云:五味淡薄,令人神爽氣清。蓋酸多傷脾,咸多傷心,苦多傷肺,甘多傷腎,辛多傷肝,尤忌生冷硬物。

白話文:

脈象:氣口脈緊實有力,表示有消化不良,食物堆積。若脈象浮而滑,則代表有痰濕。

另一種說法認為:飲食清淡,有助於神清氣爽。酸味過多會損傷脾臟,鹹味過多會損傷心臟,苦味過多會損傷肺臟,甜味過多會損傷腎臟,辛辣過多會損傷肝臟。特別要注意避免食用生冷堅硬的食物。

節調飲食說:夫脾者,陰氣也。靜則神藏,燥則消亡,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謂食物無務於多,貴在能節,所以保和而遂頤養也。若貪多務飽,飫塞難消,徒損暗傷,以招疾患。蓋食物飽甚,耗氣非一,或食不下而上湧嘔吐以耗靈源;或飲不消而作痰咯唾以耗神水;大便頻數而泄,耗穀氣之化生;溲便滑利而濁,耗源泉之浸潤。至於精清冷而下漏,汗淋瀝而下泄,莫不由食物之過傷,滋味之太厚。

白話文:

《養生之道》中說:脾臟屬於陰性,安靜時可以儲藏精神,乾燥時就會消散。如果飲食過多,脾胃就會受損。

所以,飲食不要貪多,重要的是懂得節制,這樣才能保持身體和諧,滋養生命。如果貪食過飽,食物積滯難以消化,只會暗中損傷身體,招致疾病。

過度飽食會消耗體內的能量,表現為多種情況:

  • 食物不能下嚥,反而上湧嘔吐,耗損精神。
  • 飲料無法消化,產生痰液和唾液,耗損津液。
  • 大便頻繁,耗損穀物轉化的能量。
  • 小便滑利混濁,耗損腎臟的滋潤作用。

至於精液流失、汗液淋漓等情況,都是飲食過度、味道太濃所致。

如能節滿意之食,省爽口之味,常不至於飽甚者,即頓頓必無傷物,物皆為益,糟粕變化,早晚溲便,按時精華,和凝上下,津液含蓄,神氣內守,榮衛外固,邪毒不能犯,疾病無由作。故聖人立言垂教為養生之大經也。

白話文:

如果能節制飲食,減少對美味的貪戀,通常不會吃得太飽,每頓飯都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害,所有食物都能成為有益之物,糟粕變化成為糞便,早上和晚上準時排便,身體精華按時凝聚,上下協調,津液充足,精神氣息內守,榮氣和衛氣在外保護身體,邪惡毒氣無法侵入,疾病也就無從發生。因此,聖人留下的教誨是養生的根本大法。

傷食者,只因多餐飲食,脾虛運化不及,停於胸腹,飽悶噁心、惡食不食、噯氣作酸、下泄臭屁、或腹痛吐瀉,重則發熱頭疼,左手關脈平和、右手關脈緊盛,是傷食也。初起一吐即寬;若郁久不化,成食積也。

白話文:

飲食過度導致傷食,是因為脾胃虛弱,消化功能不足,吃下去的食物停留在胸腹之間,導致飽脹、噁心、沒有食慾、打酸嗝、放臭屁,或者腹痛、嘔吐。嚴重時還會發燒、頭痛,左手關脈脈象平和,右手關脈脈象緊促而有力,就是傷食的表現。傷食初期,嘔吐一次就能緩解症狀;如果積食時間過久,就會形成食積。

脾胃俱實,能食而肥,過時不飢,多食不傷也;脾胃俱虛,不食而瘦,與食則減食,不與食則不思,飢飽不知也。食少而肥者,雖肥則四肢不舉,蓋脾因邪勝也;食多而瘦者,胃伏火邪於氣分則能食,雖多食而不能生肌肉也。

白話文:

脾和胃都很結實的人,可以多吃東西而變胖,過了正常進食時間也不會餓,多吃也不會受傷。脾和胃都很虛弱的人,即使不吃東西也會消瘦,吃了東西食慾反而會減退,沒吃東西就會不停地想吃,不知道飢餓或飽足。吃得少卻發胖的人,雖然胖也不能抬起身體四肢,這是因為脾被邪氣壓制導致的。吃得多卻消瘦的人,胃部藏著熱邪侵害了氣血運行,所以可以吃很多東西,但是即使吃得多也無法長出肌肉來。

傷食夾氣感寒者,宜消食順氣表寒也。

行氣香蘇散,治內傷生冷,飲食厚味堅硬之物,肚腹脹滿疼痛,外感風寒濕氣,頭疼身熱憎寒,遍身骨節麻木而痛,七情惱怒相沖,飲食不下、心腹氣痛。

白話文:

行氣香蘇散,治療內傷,例如飲食過於生冷、厚味、堅硬的食物,引起肚子脹滿疼痛;外感風寒濕氣,導致頭疼、發熱、怕冷,全身骨節痠痛;以及因為情緒激動導致的飲食不振、心腹氣痛。

紫蘇,陳皮香附烏藥川芎羌活枳殼(麩炒),麻黃甘草,因濕加蒼朮

白話文:

紫蘇、陳皮、香附、烏藥、川芎、羌活、枳殼(麩炒)、麻黃、甘草。如果濕氣較重,再加上蒼朮。

上銼生薑三片,水煎溫服。外感風寒加蔥白三根;內傷飲食加山楂、神麯炒。

白話文:

將新鮮的薑切成三片,用熱水沖泡後溫熱服下。如果因外感風寒引起的疾病,可以加入三根蔥白一起煎煮。如果因飲食不當引起的疾病,可以加入山楂和炒熟的麥芽。

飲食停積,痞脹作痛者,宜消導也。屬熱積者,宜:

枳實大黃湯,治胸腹有食積,大便不通者。

枳實厚朴(去皮),大黃檳榔,甘草,腹痛甚加木香

白話文:

枳實、厚朴(去皮)、大黃、檳榔、甘草等中藥,治療腹痛嚴重時,可以再加入木香。

上銼一劑,水煎,空心熱服。以利為度,不可再服。

消滯丸,消酒、消食、消水、消氣、消痞、消脹、消腫、消積、消痛。此藥消而不見,響而不動,藥本尋常,其功甚捷。

白話文:

消滯丸 :可以消除酒氣、食物積滯、水腫、脹氣、胸悶、腹脹、腫脹、消化不良、疼痛。

這種藥物服用後不會產生明顯的效果,也不會對身體產生劇烈的反應。用藥成分雖然很普通,但是療效很迅速。

黑牽牛(煅,取頭末,二兩),香附米(炒),五靈脂(一兩)

白話文:

黑牽牛(炒過,取前端,二兩) 香附子(炒過) 五靈脂(一兩)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後生薑湯下。

白話文:

將細小的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和成如綠豆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三十丸,飯後用生薑湯送服。

屬冷積者,宜:

內消散,治過食寒硬之物,食傷太陰,或嘔吐痞滿脹痛。

陳皮,半夏(薑製),白茯苓(去皮),枳實(去瓤,麩炒),山楂肉,神麯(炒),砂仁,香附,三稜莪朮,乾生薑

白話文:

陳皮、半夏(經過薑汁炒製)、白茯苓(去除外皮)、枳實(去除內瓤,經過麩皮炒製)、山楂肉、神曲(炒製)、砂仁、香附、三稜、莪朮、乾生薑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沉香化滯丸,消積滯、化痰飲、去惡氣、解酒積、中滿嘔噦噁心。

白話文:

沉香化滯丸

功效:消除消化不良、化解痰液、去除穢氣、解酒、治療因腹中飽脹引起的嘔吐噁心。

沉香(五錢),蓬朮(醋炒、三兩),香附(炒),陳皮(各一兩),木香,砂仁,藿香麥芽(炒),神麯(炒),甘草(炙。各一兩)

白話文:

沉香(5 錢),蓬朮(用醋炒,3 兩),香附(炒),陳皮(各 1 兩),木香,砂仁,藿香,麥芽(炒),神曲(炒),甘草(炙。各 1 兩)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沸湯下。

飲食不思、痞悶者,胃寒也。

香砂養胃湯,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口不知味、痞悶不舒。

香附(炒),砂仁,蒼朮(米泔制,炒),厚朴(薑汁炒),陳皮(各八分),人參(五分),白朮(去蘆,一錢),茯苓(去皮,八分),木香(五分),白豆蔻(去殼,七分),甘草(炙)

白話文:

香附(炒),砂仁,蒼朮(用米湯浸泡後炒),厚朴(用薑汁炒),陳皮(各 8 分),人參(5 分),白朮(去掉蘆葦,1 錢),茯苓(去皮,8 分),木香(5 分),白豆蔻(去殼,7 分),甘草(烤製)

上銼劑,薑棗煎服。脾胃寒加乾薑、官桂;肉食不化加山楂、草果米粉面食不化加神麯、麥芽,生冷瓜果不化加檳榔、乾薑;胸腹飽悶加枳殼、蘿蔔子、大腹皮,傷食胃口痛加木香、枳實、益智,傷食泄瀉加乾薑、烏梅、白朮;傷食、噁心嘔吐加藿香、丁香、半夏、烏梅、乾薑。

白話文:

服用上方的藥劑,用薑棗煎服後服用。

  • 脾胃寒症:加入乾薑、官桂。
  • 肉食不消化:加入山楂、草果。
  • 米粉麵食不消化:加入神曲、麥芽。
  • 生冷瓜果不消化:加入檳榔、乾薑。
  • 胸腹脹滿:加入枳殼、蘿蔔子、大腹皮。
  • 傷食引起胃痛:加入木香、枳實、益智。
  • 傷食導致腹瀉:加入乾薑、烏梅、白朮。
  • 傷食、噁心嘔吐:加入藿香、丁香、半夏、烏梅、乾薑。

飲食不化到飽者,脾虛也。

香砂六君子湯,治脾虛不思飲食,食後到飽。

香附(一錢),砂仁(五分),人參(五分),白朮(一錢),茯苓(去皮),半夏(薑製),陳皮(各一錢),木香(五分),白豆蔻,厚朴(薑汁炒,一錢),益智仁,甘草(炙。各五分)

白話文:

香附(6克),砂仁(3克),人參(3克),白朮(6克),茯苓(去皮),半夏(薑汁製),陳皮(各6克),木香(3克),白豆蔻,厚朴(薑汁炒,6克),益智仁,甘草(炙。各3克)

上銼一劑,薑棗煎服。胃口惡寒、嘔吐不止去木香、益智仁,加丁香、藿香,名藿香安胃湯

白話文:

喝下一劑上述中藥,加入薑和紅棗熬煮。如果胃裡不舒服、一直嘔吐,就去掉木香和益智仁,加入丁香和藿香,稱為「藿香安胃湯」。

飲食自倍者,脾胃兩傷也。

香砂平胃散,治傷食。

香附(炒,一錢),砂仁(七分),蒼朮(米泔制,炒,一錢),陳皮(一錢),甘草(五分),枳實(麩炒,八分),木香(五分),藿香(八分)

白話文:

香附(炒,一錢) 砂仁(七分) 蒼朮(用米湯浸泡後炒,一錢) 陳皮(一錢) 甘草(五分) 枳實(用麩皮炒,八分) 木香(五分) 藿香(八分)

上銼一劑,姜一片,水煎服。肉食不化加山楂、草果;米粉面食不化加神麯、麥芽;生冷瓜果不化加乾薑、青皮;飲酒傷者加黃連、乾葛、烏梅;吐瀉不止加茯苓、半夏、烏梅,去枳實。

白話文:

服用一劑上方的中藥,加上一片薑,用開水煎服。

如果肉食不易消化,加入山楂和草果。 如果米粉面食不易消化,加入神麴和麥芽。 如果生冷瓜果不易消化,加入乾薑和青皮。 如果飲酒過量導致腹脹,加入黃連、乾葛和烏梅。 如果吐瀉不止,加入茯苓、半夏和烏梅,去除枳實。

酒者大熱有毒,氣味俱陽,乃無形之物也。

葛花解酲湯,治飲酒太過,嘔吐痰逆、心神煩亂、胸膈痞塞、手足戰搖、飲食減少、小便不利。

白話文:

葛花解酒湯

用於因飲酒過量導致的嘔吐、痰液倒流、心煩意亂、胸悶腹脹、手腳發抖、食慾不振、小便不通暢的症狀。

白豆蔻,砂仁,葛花(各五錢),木香(五分),青皮(三分),白茯苓,陳皮,豬苓,人參(各一錢半),白朮,神麯(炒),澤瀉,乾生薑(各二錢)

白話文:

白豆蔻、砂仁、葛花(各 15 克) 木香(1.5 克) 青皮(0.9 克) 白茯苓、陳皮、豬苓、人參(各 4.5 克) 白朮、神曲(炒)、澤瀉、乾生薑(各 6 克)

上為末和勻,每服三錢,白湯調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論云:此蓋不得已用之,豈可恃賴日日飲酒耶?是方氣味辛溫,偶因酒病,服之則不損元氣,何者敵酒病故也。若頻服之,損人天年也。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均勻混合,每次服用三錢,用白開水送服。只要微微出汗,酒癮就會消失。但是,書上說:這是一個不得已的方法,難道能依賴每天喝酒嗎?這個藥方氣味辛溫,偶爾因為酒癮服用,不會損傷元氣,因為它是用來對抗酒癮的。如果頻繁服用,會折損人的壽命。

白葛花,白茯苓(去皮),小豆花,葛根,木香,天門冬(去心),縮砂仁,牡丹皮,人參(去蘆),官桂,枸杞子,陳皮,澤瀉,海鹽,甘草(各等分。)

白話文:

白葛花、白茯苓(去皮)、小豆花、葛根、木香、天門冬(去心)、縮砂仁、牡丹皮、人參(去蘆)、官桂、枸杞子、陳皮、澤瀉、海鹽、甘草(分量相等)。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熱酒送下。一丸可飲酒十盞,十丸可飲酒百盞。

調理脾胃者,醫中之王道也。

太和丸,治元氣脾胃虛損,不思飲食、肌體羸瘦、四肢無力、面色痿黃,專補氣生血、健脾養胃、開胸快膈、清郁化痰、消食順氣、平和調理之劑。

白話文:

太和丸

治療氣血脾胃虛損導致的食慾不振、身體消瘦、四肢無力、面色發黃等症狀。它專門補氣生血、健脾養胃、暢通氣血、消除鬱結化痰、促進消化、調理虛弱的藥劑。

人參(去蘆,五錢),白朮(去蘆,土炒、四兩),白茯苓(去皮,半兩),陳皮(一兩),半夏(麵炒,二兩二錢),枳實(麩炒,一兩),黃連(薑汁炒,一兩),當歸(酒洗,一兩),山楂(蒸,去子,一兩),木香(五錢),白芍(酒炒,一兩半),香附(童便炒,一兩),神麯(炒,一兩半),麥芽(炒,一兩半),白豆蔻(去殼,一兩三錢),龍眼肉(一兩三錢),大粉草(炙,七錢)

白話文:

人參(去粗根,25克),白朮(去粗根,炒過,200克),白茯苓(去皮,25克),陳皮(50克),半夏(炒過,110克),枳實(炒過,50克),黃連(炒過,50克),當歸(用酒洗過,50克),山楂(蒸熟,去籽,50克),木香(25克),白芍(炒過,75克),香附(炒過,50克),神麯(炒過,75克),麥芽(炒過,75克),白豆蔻(去殼,65克),龍眼肉(65克),大粉草(炙過,35克)

上為末,荷葉一個煎湯,打倉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九,不拘時,米湯送下。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磨成細末,荷葉一片煎湯,用打倉(一種米)的糊狀物捏成丸子,大小同梧桐子。每次服用 190 丸,時間不限,用米湯送服。

一人患因房勞後,吃紅柿十數枚,又飲涼水數碗,少頃,又食熱面數碗而心腹大痛。予診六脈沉微而氣口稍大,此寒熱相搏而致也。以附子、乾薑、肉桂、枳實、山楂、神麯、莪朮、香附一服立止。後渾身發熱,又以小柴胡湯一劑而安。

白話文:

有一個人因房事過度,吃了十幾個紅柿,又喝了好幾碗涼水,過了一會兒,又吃了好幾碗熱麵,結果腹痛難忍。我診斷他的六脈沉細而氣口稍大,這是寒熱交戰所致。用附子、乾薑、肉桂、枳實、山楂、神曲、莪朮、香附一服,疼痛立止。後來全身發熱,又用小柴胡湯一劑就痊癒了。

一人臘月賭食羊肉數斤,被羊肉冷油凍住,堵塞在胸膈不下,脹悶而死。諸醫掣時。余見六脈俱有,用黃酒一大壇,溫熱入大缸內,令患人坐於中,眾手輕輕亂拍胸腹背心,令二人吹其耳,及將熱燒酒灌之,次服萬億丸,得吐瀉而愈。

白話文:

一個人臘月裡賭輸了,吃了好幾斤羊肉,被羊肉的冷油堵塞住了胸膈,無法下降,脹悶而死。許多醫生都束手無策。

我看到病人的六脈都還有徵兆,就用一大壇黃酒,溫熱後倒入大缸裡,讓病人坐在缸中,眾人輕輕拍打病人的胸腹和背心,再讓兩個人對著病人的耳朵吹氣,然後灌入熱燒酒。接著,再給病人服用萬億丸,病人嘔吐腹瀉後,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