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萬病回春》~ 卷之五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3)

1. 牙齒

脈:齒痛腎虛,尺濡而大;火炎尺洪,疏搖豁壞;右寸關數,或洪而弦,此屬腸胃,風熱多涎。

牙痛者,胃火盛也。

清胃散,治上下牙齒疼痛不可忍,牽引頭腦、滿面發熱大痛。此因服補腎熱藥及食辛熱厚味之物所致也。

當歸身,生地黃(酒洗),黃連(夏月倍用),牡丹皮(各三錢),升麻(一兩),如痛甚加石膏(二錢),細辛(三錢),黃芩(三錢),細茶(三錢),大黃(酒蒸一錢)

上銼一劑,水煎,稍冷食後服。

治胃有實熱齒痛,或上牙痛尤甚者,用涼膈散,以酒蒸大黃為君,加知母、石膏、升麻為佐。頻頻噙咽即愈。

治牙痛,乾薑(一兩),雄黃(三錢),上為細末,搽之立止。

一方,用綠豆十一個、胡椒七粒,共合一處。略搗碎不至成泥,用綿裹如黃豆大,用一粒咬於疼處牙上,即止其疼,永絕其根。如疼極不可忍者,先以燒酒漱口,吐去燒酒,用藥咬於疼牙上立止。

瀉胃湯,治牙痛如神。

當歸,川芎,赤芍,生地黃,黃連,牡丹皮,梔子,防風,荊芥,薄荷,甘草

上銼一劑,水煎,食遠頻服。

開口呷風則痛甚者,腸胃中有風邪也;開口則臭不可聞者,腸胃中有積熱也。

當歸連翹飲

當歸,生地黃,川芎,連翹,防風,荊芥,白芷,羌活,黃芩,山梔,枳殼,甘草(各等分),細辛(減半)

上銼一劑,水煎食遠服。

蟲食而痛者,腸胃中有濕熱也。

定痛散,治蟲牙痛甚。

當歸,生地黃,細辛,乾薑,白芷,連翹,苦參,黃連,花椒,桔梗,烏梅,甘草(各等分)

上銼一劑,水煎,先噙漱,後嚥下。

蜂窩散,治牙痛或腫,風牙、蟲牙、牙痛、牙長、痛不可忍。

馬蜂窩,白蒺藜,花椒,艾葉,蔥頭,荊芥,細辛,白芷

上等分銼碎、醋煎,口噙漱良久,吐出再噙。

牙齦宣露者,胃中客熱也。

甘露飲子,治男、婦胃中客熱口氣,齒齦腫悶宣露,心中多煩,飢不欲食,善睡臥及咽中生瘡,口瘡腫爛,並治,良驗。

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生地黃,熟地黃,黃芩(去朽),枳殼(去瓤),山茵陳,石斛,枇杷葉,甘草(各等分),一方以上各一兩,加犀角三錢,有殊效。

上銼一劑,水煎,食後溫服。若齒齦宣露腫悶,煎藥漱之,冷熱皆可。

蘇東坡,治熱極齒縫出血成條者。

人參,茯苓,麥門冬(去心。各二錢)

上銼一劑,水一盅煎五分溫服,神效。

護齒膏,治牙齦宣露。

防風,獨活,槐枝(各等分),當歸,川芎,白芷,細辛,藁本

上銼碎,入香油半斤,浸三日,熬焦去渣,入後藥:白蠟、黃蠟(各一兩)、官粉、乳香、沒藥、龍骨、白石脂、石膏、白芷(各五錢,俱為末)、麝香(五分為末)。上先將二蠟溶化成膏,方下八味藥末,攪勻收瓷器內。好皮紙攤貼在宣處即愈。

白話文:

牙齒

把脈時如果牙痛,通常是腎虛引起的,脈象會呈現沉而大的狀態。如果是火氣旺盛引起的牙痛,脈象會呈現洪大的狀態,牙齒會鬆動、搖晃甚至壞掉。如果把脈時右手寸關部位的脈象呈現數脈,或是呈現洪而弦的狀態,這表示是腸胃的問題,多半是風熱引起的,口水也會比較多。

牙痛通常是因為胃火太旺盛引起的。

清胃散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上下牙齒疼痛到無法忍受,痛到牽連頭部、滿臉發熱的劇痛。這通常是因為服用了補腎的熱藥,或是吃了辛辣厚味的食物所導致的。

藥方組成有:當歸身、生地黃(用酒洗過)、黃連(夏天用量要加倍)、牡丹皮(各三錢)、升麻(一兩)。如果疼痛非常嚴重,可以再加石膏(二錢)、細辛(三錢)、黃芩(三錢)、細茶(三錢)、大黃(用酒蒸過,一錢)。

將這些藥材切碎,加水煎煮,稍微放涼後在飯後服用。

如果是胃部有實熱導致的牙痛,或是上排牙齒特別痛的,可以使用涼膈散。以酒蒸過的大黃為主藥,搭配知母、石膏、升麻作為輔助藥。頻繁地含在嘴裡,慢慢吞下就能見效。

治療牙痛,可以用乾薑(一兩)和雄黃(三錢)磨成細粉,塗抹在患處,能立刻止痛。

另一個藥方,使用綠豆十一個和胡椒七粒,混合在一起。稍微搗碎但不要成泥狀,用棉布包成像黃豆般大小,將一粒咬在疼痛的牙齒上,就可以止痛,並且斷絕病根。如果疼痛非常嚴重難以忍受,可以先用燒酒漱口,吐掉燒酒後,再將藥咬在疼痛的牙齒上,就能立刻止痛。

瀉胃湯 這個藥方,治療牙痛效果非常好。

藥方組成有:當歸、川芎、赤芍、生地黃、黃連、牡丹皮、梔子、防風、荊芥、薄荷、甘草。

將這些藥材切碎,加水煎煮,在飯後隔一段時間後頻繁服用。

如果張開嘴巴吹到風就會感覺牙痛,表示腸胃有風邪。如果張開嘴巴散發出難聞的臭味,表示腸胃有積熱。

當歸連翹飲

藥方組成有:當歸、生地黃、川芎、連翹、防風、荊芥、白芷、羌活、黃芩、山梔、枳殼、甘草(各等分),細辛(用量減半)。

將這些藥材切碎,加水煎煮,在飯後隔一段時間後服用。

如果是因為蟲蛀牙而疼痛,表示腸胃有濕熱。

定痛散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蟲蛀牙引起的劇烈疼痛。

藥方組成有:當歸、生地黃、細辛、乾薑、白芷、連翹、苦參、黃連、花椒、桔梗、烏梅、甘草(各等分)。

將這些藥材切碎,加水煎煮,先含在嘴裡漱口,然後再吞下。

蜂窩散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牙痛或牙齦腫脹,不論是風牙、蟲牙、牙齦腫痛或牙齒長出等各種疼痛到無法忍受的狀況。

藥方組成有:馬蜂窩、白蒺藜、花椒、艾葉、蔥頭、荊芥、細辛、白芷。

將這些藥材等分切碎,用醋煎煮,含在嘴裡漱口良久,吐掉再含。

如果牙齦外露,表示胃裡有客熱。

甘露飲子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男女因為胃部客熱引起的口臭、牙齦腫脹外露、心中煩躁、容易肚子餓卻不想吃飯、嗜睡以及咽喉生瘡、口瘡腫爛等症狀,效果很好。

藥方組成有: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生地黃、熟地黃、黃芩(去除腐朽部分)、枳殼(去瓤)、山茵陳、石斛、枇杷葉、甘草(各等分)。另一個藥方是在以上藥材各用一兩的基礎上,加入犀角三錢,效果更佳。

將這些藥材切碎,加水煎煮,在飯後溫服。如果牙齦腫脹外露,可以用煎好的藥漱口,不論冷熱皆可。

蘇東坡方,可以治療因為熱極導致牙縫出血成條狀的情況。

藥方組成有:人參、茯苓、麥門冬(去心,各二錢)。

將這些藥材切碎,加水煎煮成五分溫服,效果神奇。

護齒膏,可以治療牙齦外露。

藥方組成有:防風、獨活、槐枝(各等分),當歸、川芎、白芷、細辛、藁本。

將這些藥材切碎,加入香油半斤浸泡三天,熬煮至焦黑後去除藥渣。再加入以下藥材:白蠟、黃蠟(各一兩)、官粉、乳香、沒藥、龍骨、白石脂、石膏、白芷(各五錢,都磨成粉末)、麝香(五分,磨成粉末)。先將白蠟和黃蠟融化成膏狀,再加入其他八味藥粉攪拌均勻,放入瓷器中保存。用好的紙張攤在牙齦外露的部位貼上,就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