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萬病回春》~ 卷之五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1)

1. 口舌

綠袍散,治口瘡。

黃柏(一兩),青黛(三錢)

上為細末,搽患處噙之,吐出涎立愈。一方加密陀僧一錢。

二皂散,治口舌生瘡,牙宣出血。

大皂角(燒灰存性),牙皂(燒灰存性),銅綠,膽礬,雄黃,孩兒茶,百草霜,枯礬。

上各等分為細末,先將米泔水漱口、洗口瘡後搽藥。

黃白散,治口瘡如神,並口中疳瘡。

黃柏,孩兒茶,枯白礬(各等分為細末)

上研勻一處。凡患人先用陳倉小米熬湯,候冷漱口潔淨,次將藥末摻患處不拘。三五年諸治不愈者,此藥敷三五次即愈。

鄭秋官過飲,舌本強腫,言語不清,此脾虛濕熱。用補中益氣加神麯、麥芽、乾葛、澤瀉而愈。(方見補益。)

一膏梁之人患舌痛,敷服皆消腫之藥,舌腫勢急。余刺舌尖及兩旁出紫血杯許,腫消一二;更服犀角地黃湯一劑,翌早復腫脹,仍刺出紫血杯許,亦消一二;仍服前湯良久,舌大腫;又刺出黑血二杯許,腫漸消。忽寒熱作嘔、頭痛作暈,脈洪浮而數,此邪雖去而真氣愈傷。以補中益氣倍用參、耆、歸、術,四劑而安,又數劑而愈。(方見補益。)

口苦者,心熱也。

黃連瀉心湯,治心經蘊熱。黃連(去須),為末,水調服。

口甘者,脾熱也。

三黃湯,治脾熱口甜。

黃連,黃芩,山梔,石膏,芍藥,白朮(去蘆,減半),桔梗,陳皮,茯苓(去皮。各等分),甘草(減半),烏梅(一個)

上銼一劑,水煎食後服。

口辣者,肺熱也。

瀉白湯,治口辣肺熱。

桑白皮,地骨皮(各二錢),甘草(一錢)

上銼一劑,水煎,食遠溫服。

口咸者,腎熱也。

滋腎丸

黃柏(二兩,用酒拌濕,陰乾),知母(二兩,酒浸濕,陰乾),肉桂(一錢)

上知柏氣味俱陰,以固腎氣,故能補腎以瀉下焦火也。桂與火邪同體,故以寒因熱用。凡諸病在下焦,皆不渴也。用三味俱為末,以熱水丸,百沸湯送下。

口酸而苦者,肝膽有實熱也。小柴胡湯,依本方加草龍膽、甘草、青皮,並怒則口苦,或脅脹,或發熱俱可服。

膽熱而口苦者,乃謀慮不決也。小柴胡湯,依本方加麥門冬、酸棗仁、遠志、地骨皮。

補遺方

清熱如聖散,治舌下腫如核大,取破出黃痰,已愈又復發。

枳殼(五分),天花粉(五分),黃連(八分),連翹(一錢),荊芥,薄荷(五分),牛蒡子(八分),山梔(六分),柴胡(四分),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燈草十根,水煎,食後稍冷服。忌魚腥厚味。

又方,治舌下腫結如核,或重舌、木舌及滿口生瘡,以清火化痰為主。

陳皮(去白,八分),半夏(薑製,一錢三分),茯苓(去皮,一錢),桔梗(去蘆,五分),黃連(酒炒,一錢),當歸(酒洗,八分),青竹茹(一錢),生地(酒洗,一錢五分),甘草梢(二分)

白話文:

口舌

綠袍散,治療口瘡。將黃柏一兩、青黛三錢研磨成細末,塗抹患處並含在口中,吐出唾液即可痊癒。另一方劑則在此基礎上增加密陀僧一錢。

二皂散,治療口舌生瘡、牙齦出血。將燒成灰並去除雜質的大皂角、牙皂、銅綠、膽礬、雄黃、孩兒茶、百草霜、枯礬等分量研磨成細末。先用米湯漱口清洗患處後再塗抹藥粉。

黃白散,治療口瘡及口中疳瘡效果極佳。將黃柏、孩兒茶、枯白礬等分量研磨混合。患者需先用陳倉小米熬煮的湯水冷卻後漱口清潔,然後將藥粉敷於患處,不拘數量。即使是治療三五年未癒的患者,此藥敷用三五次即可痊癒。

鄭秋官因過度飲酒導致舌根腫脹,說話不清,這是脾虛濕熱所致。使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入神麴、麥芽、乾葛、澤瀉後痊癒。(處方見補益篇)

一位飲食過於精細的人患上舌痛,使用各種消腫藥物敷貼和服用,但舌頭腫脹情況仍然嚴重。我用針刺其舌尖及兩側,放出紫黑色血液約一杯的量,腫脹消退一些;再次服用犀角地黃湯一劑,隔天早上腫脹又復發,再次針刺放出紫黑色血液約一杯的量,腫脹又消退一些;繼續服用犀角地黃湯很久,舌頭仍舊腫脹,又針刺放出黑色血液兩杯的量,腫脹才逐漸消退。之後卻突然出現寒熱、嘔吐、頭痛、頭暈,脈象洪大浮數,這是邪氣雖已去除,但正氣卻受損。於是使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倍用量的人參、黃耆、當歸、白朮,服用四劑後病情穩定,又服用幾劑後痊癒。(處方見補益篇)

口苦是心火旺盛的表現。黃連瀉心湯,治療心經蘊熱。將黃連(去鬚)研磨成粉末,用水調服。

口甘是脾熱的表現。三黃湯,治療脾熱口甜。將黃連、黃芩、山梔、石膏、芍藥、白朮(去蘆,減半)、桔梗、陳皮、茯苓(去皮,等分)、甘草(減半)、烏梅(一個)等藥材煎煮服用,飯後服用。

口辣是肺熱的表現。瀉白湯,治療口辣肺熱。將桑白皮、地骨皮(各二錢)、甘草(一錢)煎煮服用,飯後溫服。

口鹹是腎熱的表現。滋腎丸:將黃柏(二兩,用酒拌濕後陰乾)、知母(二兩,酒浸濕後陰乾)、肉桂(一錢)研磨成粉末,用熱水製成藥丸,用滾燙的開水送服。知母、黃柏氣味都屬陰寒,能固護腎氣,因此能補腎瀉下焦火;肉桂與火邪同性,因此用寒性藥物來治療熱症。凡是下焦疾病,都不會口渴。

口酸而苦是肝膽有實熱的表現。小柴胡湯,依原方加草龍膽、甘草、青皮;如果伴隨發怒則口苦,或脅肋脹痛,或發熱,都可以服用。

膽熱而口苦,是因為思慮過多所致。小柴胡湯,依原方加麥門冬、酸棗仁、遠志、地骨皮。

補遺方:

清熱如聖散,治療舌下腫脹如核桃般大小,破潰流出黃色痰液,痊癒後又復發。將枳殼、天花粉、黃連、連翹、荊芥、薄荷、牛蒡子、山梔、柴胡、甘草等藥材煎煮服用,加燈芯草十根同煎,飯後稍冷服。忌食魚腥及辛辣厚味食物。

另一方劑,治療舌下腫塊如核桃般大小,或重舌、舌頭僵硬及滿口生瘡,以清熱化痰為主。將陳皮、半夏、茯苓、桔梗、黃連、當歸、青竹茹、生地、甘草梢等藥材煎煮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