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病回春》~ 卷之二 (7)
卷之二 (7)
1. 中濕
脈:濕則濡緩,或兼澀小。入里緩沉,浮緩在表。若緩而弦,風濕相攪。濕症者,有內中濕、有外中濕。人之體虛,苟有不謹,自然而中也。外中濕者,或感山嵐瘴氣,或被雨濕蒸氣,或遠行涉水,或久臥濕地,或汗衣濕鞋,則濕從外而中矣。其症頭重目眩、身體骨節疼痛、手足痠軟、四肢倦怠麻木、腿膝腫痛、體重跗腫、筋脈拘攣、小腸疝氣、偏墜浮腫吊痛、目黃、小便赤黃等症,皆外中濕也。
白話文:
脈象:
- 濕氣重時:脈象緩慢濕潤,或同時細弱澀滯。
- 進入身體深處的脈象緩慢沉著,浮在表面的脈象緩慢。
- 如果脈象緩慢而緊繃,表示風濕相攪。
濕症分類:
- 內濕:體內濕氣過重。
- 外濕:外來濕氣侵襲。
外濕致病:
- 身體虛弱時,稍有不慎,自然容易受濕氣侵襲。
- 外濕的原因包括:接觸山林瘴氣、淋雨受潮、涉水遠行、久臥潮濕之地、衣鞋濕冷等。
外濕症狀:
- 頭暈目眩
- 身體關節疼痛
- 手腳痠軟無力
- 四肢倦怠麻木
- 腿膝腫痛
- 體重增加,浮腫
- 筋脈抽搐痙攣
- 小腸疝氣
- 一側水腫疼痛,吊著的感覺
- 黃疸
- 小便赤黃
內中濕者,皆因生冷水食,或厚味醇酒過多停滯,脾虛不能運化,停於三焦,注於肌肉,滲於皮膚,則濕從內而中矣。濕傷脾者,腫脹泄瀉、身黃脈澀也,濕傷肺者,咳嗽喘急、身熱惡寒也;濕傷腎者,腰腳重、骨節痠疼也;濕傷肝者,大筋軟短、目昏脅痛也。濕入腑者,則麻木不仁也;濕入臟者,則屈伸不能也。
白話文:
體內濕氣過多,都是因為生吃冷食、過度食用油膩厚重的食物,或是過量飲酒,導致脾臟運作受阻,停滯在三焦、肌肉和皮膚,濕氣就會從內部影響身體。
濕氣損傷脾臟會出現浮腫、腹瀉、皮膚黃、脈搏遲澀。濕氣損傷肺臟會出現咳嗽、喘息、發熱、怕冷。濕氣損傷腎臟會出現腰腳沉重、骨頭關節疼痛。濕氣損傷肝臟會出現肌腱柔軟無力、眼睛昏花、肋部疼痛。濕氣進入肢體會導致麻木不仁。濕氣進入臟腑會導致活動受限。
中濕腹脹滿者,邪在裡也。(宜後方。)
滲濕湯,治一切濕症。
白話文:
濕氣困於體內導致腹部脹滿的情況,表示病邪已經深入體內。
使用滲濕湯來治療各種濕氣症狀。
蒼朮(米泔制),白朮(去蘆),茯苓(各一錢半),陳皮(一錢),澤瀉(一錢),豬苓(一錢),香附,撫芎,砂仁,厚朴(去皮。各七分),甘草(三分)
白話文:
- 倉朮(用米湯浸泡過的)一錢半
- 白術(去皮的)一錢半
- 茯苓一錢半
- 陳皮一錢
- 澤瀉一錢
- 豬苓一錢
- 香附七分
- 撫芎七分
- 砂仁七分
- 厚朴(去皮的)七分
- 甘草三分
上銼劑,生薑一片、燈草一團,水煎服。脾虛發腫滿、氣急喘嗽,去白朮、甘草,加腹皮、枳殼、木香、蘇子、桑皮、蘿蔔子;面白浮腫去撫芎、澤瀉、厚朴、香附,加山藥、炒芍藥、倍蒼朮,燥熱勝濕,則豁然而收,瀉不止加肉蔻、訶子、烏梅、乾薑;嘔噦去厚朴、香附、撫芎,加炒山藥、烏梅、炒米,甚不止加煨乾姜;濕症身體重痛、手足麻木痠軟腫痛,或枯細痿弱、筋脈拘攣去香附、撫芎、厚朴、豬苓、澤瀉,加當歸、生地、芍藥、木香、乳香、薄桂、牛膝、酒芩、羌活、防風,蓋風勝濕也。
白話文:
處方:上等碎屑藥物,生薑一片、燈芯草一把,加水煎服。
脾虛腫脹、氣喘咳嗽: 去除白朮、甘草,加入腹皮、枳殼、木香、蘇子、桑樹皮、蘿蔔籽。
面色蒼白浮腫: 去除撫芎、澤瀉、厚朴、香附,加入山藥、炒芍藥、加倍的蒼朮。燥熱勝過濕氣,則會突然消除。
腹瀉不止: 加入肉荳蔻、訶子、烏梅、乾薑。
嘔吐腹脹: 去除厚朴、香附、撫芎,加入炒山藥、烏梅、炒米。情況嚴重時,加入煨乾薑。
濕症: 身體沉重疼痛、手腳麻木酸軟腫痛,或乾枯細瘦虛弱、筋脈拘攣。去除香附、撫芎、厚朴、豬苓、澤瀉,加入當歸、生地、芍藥、木香、乳香、肉桂、牛膝、酒芩、羌活、防風。因為風邪勝過濕邪。
中濕而一身盡痛者,邪在表也。
除濕羌活湯,治風濕相搏,一身盡痛。
白話文:
因受濕氣影響而全身疼痛的情況,是邪氣在體表的表現。
使用羌活湯來去除濕氣,可以治療風濕相互作用導致的全身疼痛。
蒼朮(米泔浸),藁本(各二錢),羌活(七分),防風(去蘆),升麻,柴胡(各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中濕而偏枯冷痹者,腎氣虛也。
白話文:
蒼朮(用米湯浸泡):2 錢 藁本:2 錢 羌活:7 分 防風(去除蘆頭):5 分 升麻:5 分 柴胡:5 分
獨活寄生湯,治腎氣虛弱,冷臥濕地,腰背拘急、筋攣骨痛,當風取涼過度,風邪流入腳膝,為偏枯冷痹,緩弱疼痛、牽引腳重、行步艱難,並白虎歷節風痛。
白話文:
獨活寄生湯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腎氣虛弱,導致在潮濕寒冷的地方睡覺,腰背緊繃難以彎曲,筋脈抽搐、骨頭疼痛。另外,也適用於因過度貪涼,導致風寒流入腳膝,造成半身偏癱、冷痹,緩慢的疼痛、抽筋腳部變重、行走困難,以及白虎歷節風痛。
獨活,桑寄生,牛膝(酒洗,去蘆),杜仲(姜酒炒),秦艽,細辛,桂心,川芎,白芍(酒炒),茯苓(去皮),人參,當歸,熟地,防風(去蘆。各等分),甘草(減半)
白話文:
獨活 桑寄生 牛膝 (用酒洗滌,去除根鬚) 杜仲 (用薑汁酒炒) 秦艽 細辛 桂心 川芎 白芍 (用酒炒) 茯苓 (去除外皮) 人參 當歸 熟地 防風 (去除根鬚),各等份。 甘草 (重量減半)
上銼生薑三片,水煎,空心溫服。外用金鳳花、柏子仁、朴硝、木瓜煎湯洗浴,每日三次。
白話文:
- 服用方法:生薑三片搗碎,用清水煎煮,空腹時溫服。
- 外用方法:使用金鳳花、柏子仁、朴硝、木瓜煎煮成湯,每日三次用於洗浴。
余嘗治一人,下元虛冷,寒濕腳氣,腫痛焦枯,臥床不起,步履艱辛。依本方各一兩,用好酒十壺,煮一炷香取出去火毒,每日飲三次,酒盡行步如故,又服一料痊愈。
白話文:
我曾經治療過一位患者,他下半身虛寒,寒氣濕氣導致腳氣,腳腫痛發黑乾枯,臥牀不起,行走困難。我根據這個方子,每味藥取一兩,用十壺好酒煮沸,燃燒一炷香的時間去除火毒,每天喝三次。酒喝完後,患者能像以前一樣走路,再服用一劑藥就痊癒了。
2. 火證
脈:虛大浮數、實大洪大,隨其所見,細數為害。火症者有君火、相火。君火者。心火也。心為君主之官,配於五行守位而不動。相火者,輔助之火也,生於虛無,寄於肝腎之間,聽命而行。凡動皆是相火。五臟皆有火,相火易起,五火相扇動矣。相火乃元氣之賊,無時而不煎熬真陰。
白話文:
脈象:
- 虛脈:脈搏大而浮動,節奏快。
- 實脈:脈搏大而洪亮。
火症:
- 分為君火和相火。
- 君火:心火。心主君主,在五行中保持穩定不動。
- 相火:輔助之火,產生於無形,寄宿於肝腎之間,聽從命令而動。所有活動都涉及相火。五臟都有火,相火容易升起,五火互相鼓動。
- 相火是元氣的賊寇,會不斷消耗真陰。
陰虛則病,陰絕則死,陰虛火動者難治。凡人發熱咳嗽吐痰血者,午後至夜發熱、面頰唇紅、小便赤澀者,便是陰虛火動也。
白話文:
缺乏陰液就會生病,陰液耗盡就會死亡,陰虛導致火氣旺盛的情況難以治療。一般人發熱、咳嗽、咳血或吐痰,午後到晚上發熱加劇、臉頰和嘴脣發紅、小便發赤發澀的,就是陰虛火動的表現。
脈數無力者,陰虛火動也,滋陰降火湯(方見勞瘵),治腎經陰虛火動。
左寸脈洪數者,心火也。
黃連湯,治心火舌上生瘡,或舌上腫,燥裂,或舌尖出血,或舌硬。
白話文:
脈搏微弱无力,是阴虚火旺的表现,可以用滋阴降火汤来治疗,这个方剂用于治疗肾经阴虚火旺。
左寸脉搏洪大快速,是心火的表现,可以用黄连汤来治疗,这个方剂用于治疗心火导致的舌头上长疮、舌头肿胀、干燥开裂、舌尖出血或舌头僵硬。
黃連,山梔,生地黃,麥門冬(去心),當歸,芍藥(各一錢),薄荷,犀角,甘草(各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食後頻服。
左關脈洪數者,肝火也。
白話文:
黃連、梔子、生地黃、麥門冬(去核)、當歸、芍藥(各1錢),薄荷、犀牛角、甘草(各5分)
柴胡湯,治肝火盛,水氣實,或脅痛,或氣從左邊起者,或目紅腫痛,俱肝火也。
白話文:
柴胡湯適用於以下情況:
- 肝火旺盛,水濕過多。
- 肋間疼痛。
- 氣從左側升起。
- 眼睛紅腫疼痛。
這些症狀都是肝火引起的。
柴胡,芍藥,龍膽草,當歸,青皮,山梔,連翹(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食後服。
右寸脈洪數者,肺火也。
白話文:
柴胡、芍藥、龍膽草、當歸、青皮、山梔、連翹各一錢,甘草五分。
黃芩湯,治肺火咳嗽,吐血、痰血、鼻血、咽喉腫痛乾燥生瘡,或鼻孔乾燥生瘡,或鼻腫痛。
白話文:
黃芩湯
用途: 治療肺部發炎引起的咳嗽、吐血、咳帶有血絲的痰、流鼻血、咽喉腫脹疼痛、乾燥並有潰瘍,或鼻孔乾燥潰瘍,或鼻子腫脹疼痛。
黃芩,山梔,桔梗,芍藥,桑白皮,麥門冬,荊芥,薄荷,連翹(各一錢),甘草(三分)
白話文:
黃芩、山梔、桔梗、芍藥、桑白皮、麥門冬、荊芥、薄荷、連翹(各5克),甘草(1.5克)
上銼一劑,水煎,食後服。
右關脈洪數者,脾火也。
芍藥湯,治脾火或消穀易飢,或胃熱口燥煩渴,或唇生瘡。
白話文:
服用一次,用水煎煮,飯後服用。
如果右關脈象宏大且數,這是脾臟有火的表現。
芍藥湯,用於治療脾火引起的容易餓或者胃熱導致的口乾舌燥、煩渴,以及嘴唇長瘡。
芍藥,梔子,黃連,石膏,連翹,薄荷(各一錢),甘草(三分)
白話文:
芍藥、梔子、黃連、石膏、連翹、薄荷(各1克) 甘草(0.3克)
上銼一劑,水煎,食後服。
脈沉而實大者,實火也。
黃連解毒湯,治三焦實火,內外皆熱,煩渴、小便赤、口生瘡。
黃連,黃芩,桅子,黃柏,連翹,芍藥,柴胡(各等分)
上銼一劑,水煎,食前服。
涼膈散,治三焦實火,煩渴、舌生瘡、小水赤、大便結。
白話文:
取藥材黃連、黃芩、桅子、黃柏、連翹、芍藥、柴胡各等份,研磨成粉末,一劑量,用水煎煮,飯後服用。如果脈象沉而有力,屬於實火症狀。黃連解毒湯可以治療三焦實火,症狀包括內外皆熱、口渴、小便赤、口生瘡。涼膈散可以治療三焦實火,症狀包括口渴、舌生瘡、小便赤、大便乾燥。取藥材研磨成粉末,一劑量,用水煎煮,飯前服用。
大黃,芒硝,桔梗,連翹,桅子,黃芩(各一錢),薄荷(五分),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水煎,食後服。
白話文:
大黃、芒硝、桔梗、連翹、梔子、黃芩(各 6 克) 薄荷(3 克) 甘草(1.8 克)
三黃解毒湯,治內外諸邪熱毒,癰腫瘡疽,筋脈拘攣,咬牙驚悸,一切熱毒並五淋便濁、痔漏。
黑醜(四兩),滑石(四兩),大黃,黃芩,黃連,桅子(各二兩)
白話文:
三黃解毒湯 ,治療內外各種邪熱毒氣引起的瘡腫、膿瘍、筋脈抽搐、牙關緊閉、驚悸,以及各種熱毒導致的五淋便濁(小便、大便、尿路、精液、汗液異常)和痔瘡、瘻管。
上為末,滴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溫水送下。
白話文:
研磨成細末,滴水製成丸狀,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四十丸,用溫水送服。
臟腑積熱,三焦火盛,口舌生瘡、咽痛牙疼,用六味丸加黃連、黃芩、黃柏、桅子、知母、生地黃。
白話文:
內臟和身體器官積累過多的熱量,三焦(上焦、中焦、下焦)的火氣旺盛,導致口舌生瘡、咽喉疼痛、牙齒疼痛。使用六味丸,再加入黃連、黃芩、黃柏、桅子、知母、生地黃等藥材進行治療。
通府志齋徐公,因酷好燒酒及五香,藥酒過度,患吐血痰唾、氣喘咳嗽。一醫與參蘇飲,一醫以敗毒散,一醫以滋陰降火湯,俱無寸效。予見六脈急數,乃酒毒積熱入於骨髓,不受滋補。以黃連解毒湯加知母、貝母、石膏、連翹、玄參、天花粉、葛根、栝萎、桔梗、酒蒸大黃,早晚而服。至百日外,以六味地黃丸加解毒藥入內,與前湯藥並進,又服至百日始瘳。
後歸田逾年,為陳酒所犯而卒。
白話文:
住在通府志齋的徐姓男子,因為過度嗜好烈酒和五香之物,又長期飲用藥酒,導致他嘔吐帶血痰液、氣喘咳嗽。一位醫生給他服用人參和蘇葉的藥飲,另一位醫生給他服用解毒散,還有一位醫生給他服用滋陰降火湯,但都沒有任何效果。
我診察後發現他的六脈急促,診斷為酒毒積熱深入骨髓,無法接受滋補治療。於是開了黃連解毒湯,加上知母、貝母、石膏、連翹、玄參、天花粉、葛根、栝萎、桔梗、蒸酒的大黃,讓他早晚服用。服用了一百天後,我再加入六味地黃丸和解毒藥,與之前的中藥方一起服用。又服用了一百天後,他的病情才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