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萬病回春》~ 卷之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5)

1. 中寒

脈:中寒緊澀,陰陽俱盛,法當無汗,有汗傷命。中寒者,寒邪直中三陰經也。(此傷寒尤甚,若不急治,死在旦夕。)

白話文:

**脈象:**緊繃且寒涼,陰陽兩氣都旺盛,理論上不應該出汗,如果出汗會損傷生命。寒邪在體內是因為寒邪直接侵犯三陰經的緣故。(這種傷寒尤為嚴重,如果不緊急治療,可能會在短期內死亡。)

回陽救急湯,治傷寒初起,無頭痛、無身熱,便就怕寒,四肢厥冷,或過於肘膝,或腹痛吐瀉,或口吐白沫,或流冷涎,或戰慄、面如刀刮、引衣蜷臥、不渴,脈來沉遲無力,即是寒中陰經真寒症。不從陽經傳來。

白話文:

回陽救急湯,用於治療傷寒初期,症狀包括:

  • 沒有頭痛、發熱
  • 畏寒,四肢冰冷僵硬,甚至冰冷到手肘膝蓋上方
  • 腹痛、嘔吐、腹瀉
  • 口吐白沫、流冷口水
  • 發抖、臉色發青、蜷縮穿衣、不口渴
  • 脈搏沉細無力

這表明寒邪侵襲陰經,導致真正的寒證。寒邪並未通過陽經傳來。

人參(去蘆),白朮(去蘆),茯苓(去皮),陳皮,半夏(薑汁製),乾薑,肉桂,大附子(煨去皮臍),五味子,甘草(炙),嘔吐涎沫,或小腹痛加鹽炒茱萸,無脈加豬膽汁一匙,泄瀉不止加黃耆、升麻;嘔吐不止加生薑汁。

白話文:

人參(去除鬚根),白朮(去除鬚根),茯苓(去除外皮),陳皮,半夏(用薑汁炮製),乾薑,肉桂,大附子(煨熟去除外皮和肚臍),五味子,甘草(炙熱),如果嘔吐黏痰,或小腹疼痛,可加入鹽炒茱萸。如果脈搏微弱,加入一匙豬膽汁。如果腹瀉不止,加入黃耆、升麻。如果嘔吐不止,加入生薑汁。

上銼劑,生薑煎服。倉卒無藥不便,可用蔥熨法,或艾灸關元、氣海二三十壯,使熱氣通其內,逼邪出於外,以復陽氣。稍待甦醒,灌入薑汁,煎服回陽湯。

寒中太陰者,則中脘疼痛也。

白話文:

服用研磨成粉的中藥,用生薑煎煮後服用。如果沒有藥物可急用,可以用蔥熨燙療法,或用艾條在關元和氣海穴灸20-30壯,讓熱氣通達其內,逼迫邪氣排出體外,以恢復陽氣。稍等病人甦醒過來,再灌入薑汁,煎服回陽湯。

理中湯,治即病太陰,自利不渴、寒多而嘔、腹痛下利、鴨溏,蛔厥,霍亂等症。

人參,白朮,乾薑,甘草(各二錢半)

白話文:

理中湯治療太陰病引起的不渴而自瀉、寒氣過多而嘔吐、腹痛腹瀉、水樣大便、蛔蟲導致的虛脫、以及霍亂等症狀。

上銼一劑,水二鍾煎至八分,去渣溫服。如腎氣動急,去白朮加肉桂二錢,如吐多者,去白朮加生薑三錢;如下多倍白朮、人參,添水煎,寒多者加乾薑一錢半,腹痛滿、下利、脈沉遲而微者加炮附子二錢;如傷冷中寒,脈弱氣虛變為陰疸,本方中加茵陳蒿二錢,如霍亂轉筋加石膏五錢火煅,如痞滿而胃寒,或霍亂吐瀉不渴,胸滿未成結胸者,或厥陰飢不能食、食吐蛔者,用理中丸。以本方藥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用白湯半盞化下。

寒中少陰者,則臍腹疼痛也。

白話文:

將上述藥方的一帖藥研磨成粗末,加入兩鍾水煎煮至剩下八分之量,濾渣後趁溫熱時服用。

  • 如果腎氣激動急躁,可去除白朮並加入肉桂二錢。
  • 如果嘔吐頻繁,可去除白朮並加入生薑三錢。
  • 如果腹瀉頻繁,可加入倍量白朮、人參,並增加煎煮用水量。
  • 如果寒氣過重,可加入乾薑一錢半。
  • 如果腹痛脹滿、腹瀉、脈象沉細無力者,可加入炮附子二錢。
  • 如果受寒過度,脈象虛弱、氣虛轉為陰疸,可加入茵陳蒿二錢。
  • 如果霍亂伴有抽筋,可加入火煅過的石膏五錢。
  • 如果胸腹痞滿伴有胃寒,或霍亂嘔吐腹瀉但不口渴,胸腔有脹氣但尚未形成實結症狀者,或厥陰症狀伴有飢餓而不能進食、進食後嘔吐蛔蟲者,可使用理中丸。理中丸的製法:將上述藥方研磨成細末,加入煉過的蜂蜜,製成如彈子般大小的丸劑。

五積散,治中寒及感冒寒邪,頭疼身痛、腰背拘急、惡寒、嘔吐、腹痛,不問外感風寒、內傷生冷、寒濕客於經絡,腰背痠疼及婦人經脈不通並治。

白話文:

五積散

功效: 治療中寒和感冒引起的寒邪,症狀包括頭痛、肌肉痠痛、腰背緊繃、惡寒、嘔吐、腹痛。不論是外感風寒、內傷生冷,還是寒濕阻滯經絡,導致腰背痠痛或婦女經脈不通,都能治療。

白芷,當歸,川芎,陳皮,厚朴(薑汁炒),蒼朮(米泔浸),白芍(炒),枳殼(麩炒),桔梗(去蘆),半夏(薑製。各一錢),乾薑,官桂(各五分),麻黃(八分),甘草(三分)

上銼劑,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溫服。

寒中厥陰者,則小腹疼痛也。

白話文:

  • 白芷,1錢
  • 當歸,1錢
  • 川芎,1錢
  • 陳皮,1錢
  • 厚朴,1錢(炒過薑汁)
  • 蒼朮,1錢(浸泡過米漿)
  • 白芍,1錢(炒過)
  • 枳殼,1錢(炒過麩皮)
  • 桔梗,1錢(去掉蘆頭)
  • 半夏,1錢(用薑製作過)
  • 乾薑,5分
  • 官桂,5分
  • 麻黃,8分
  • 甘草,3分

四逆湯,治即病太陰,自利不渴及三陰症脈微欲絕、手足厥冷。四逆名者,即四肢厥冷也。大附子(一個,去皮臍,破入片,生用),甘草(炙,六錢),乾薑(五錢)

上銼三劑,水煎溫服,取少汗乃愈。

白話文:

四逆湯

用於治療太陰病,自發性腹瀉而不口渴,以及三陰病脈象微弱欲絕、四肢手腳冰冷的情形。「四逆」的意思就是四肢冰冷。

組成:

  • 附子(一個,去除外皮和臍,切成片,生用)
  • 甘草(炙,六錢)
  • 乾薑(五錢)

灸陰症法,氣海穴在臍下一寸五分,丹田在臍下二寸,關元在臍下三寸,用艾火灸二七壯,但手足溫暖、脈至知人事,無汗要有汗,汗出即生。不暖不省者死。

白話文:

艾灸緩解陽氣不足的療法:

  • **氣海穴:**肚臍下方 1.5 寸
  • **丹田穴:**肚臍下方 2 寸
  • **關元穴:**肚臍下方 3 寸

用艾灸在這些穴位上艾灸 27 次,直到手腳溫暖、脈搏有力、意識清楚,沒有出汗則需要出汗,出汗後表示已經好轉。如果手腳不暖、意識不清,則可能死亡。

蒸臍法,用麝香、半夏、皂莢各一字為末填臍中,用生薑切薄片貼臍上,放大艾火灸薑片上蒸,灸二七壯,灸關元、氣海二七壯。熱氣通於內,寒氣逼於外,陰自退而陽自復矣。

白話文:

蒸臍法

使用麝香、半夏、皁莢各一錢研成細末,填入肚臍中。再用生薑切成薄片貼在肚臍上,用艾灸在薑片上灸,共灸 27 壯。再灸關元穴、氣海穴各 27 壯。這樣做,熱氣可以通達內部,寒氣被逼到體外,陰氣自然退散,陽氣自然恢復。

熨臍法,用蔥頭縛一把,切去葉留白根,切餅二寸許,連縛四五餅,先將麝香、硫黃二字填於臍中,放蔥餅於臍上,以熨斗盛火於蔥餅上熨之。如餅爛,再換餅再熨,熱氣入腹。以通陽氣,如大小便不通,以利即止。

白話文:

熨臍法

取一把蔥頭,綑紮起來,切掉葉子留下白色根部,切成約兩寸厚的圓餅,以線繩捆綁四五個圓餅。

首先將麝香和硫磺填入肚臍中,再將蔥餅放在肚臍上,用盛著火的熨斗熨燙蔥餅。如果蔥餅爛了,就更換新的蔥餅繼續熨燙,讓熱氣進入腹部。

這種方法可以疏通陽氣。如果大便不通,熨燙後即可通便。

揉臍法,用吳茱萸二三合、麩皮一升、食鹽一合,拌勻熱炒,以絹包之,於腹上下熱揉熨之,自然有效也。

白話文:

揉臍法

取吳茱萸二三錢、麩皮一升、食鹽一錢,混合後在熱鍋中炒勻,用絹布包起來,在腹部上下搓揉熨燙,就能達到治療效果。

2. 瘟疫

脈:瘟脈無名,隨見諸經,未汗宜強,虛緩傷生。眾人病一般者,乃天行時疫也。

白話文:

脈象沒有特定的名稱,會在各條經絡上出現,如果病人還未出汗,應該強迫發汗,若是脈象虛弱而緩慢則會損害健康。當許多人患有相同的疾病時,這就是流行性疫病。

辟邪丹,虎頭骨(二兩),硃砂,雄黃,雌黃,鬼臼,蕪荑,鬼箭,藜蘆(各一兩)

白話文:

辟邪丹

藥材:

  • 虎頭骨:兩錢
  • 硃砂:一錢
  • 雄黃:一錢
  • 雌黃:一錢
  • 鬼臼:一錢
  • 蕪荑:一錢
  • 鬼箭:一錢
  • 藜蘆:一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囊盛一丸,男左女右,繫於背上。或常病者,戶內燒之,一切邪鬼不敢進。兼治婦人與鬼魅交通。

五瘟丹,治四時瘟疫流行、傷寒發熱並諸瘧熱病。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彈珠大小的丸子。裝一丸在布袋裡,男性掛在左手邊,女性掛在右手邊,繫在背上。如果常生病,可以在室內焚燒藥丸,一切邪惡鬼怪都不敢靠近。此外,還能治療女性與鬼魅相通的病症。

黃連(屬火,戊癸之年為君),黃柏(屬水,丙辛之年為君),黃芩(屬金,乙庚之年為君),甘草(屬土,甲己之年為君),紫蘇,香附(以上各一兩,以直年藥為君者倍一兩)

白話文:

黃連(五行屬火,戊癸年為君藥) 黃柏(五行屬水,丙辛年為君藥) 黃芩(五行屬金,乙庚年為君藥) 甘草(五行屬土,甲己年為君藥) 紫蘇,香附(以上各一兩,用當年五行屬性年份為君藥的加倍一兩)

上七味皆生用,於冬至日製為末,用錦紋大黃三兩濃煎湯,去滓熬成膏,和前藥為丸,如彈子大,硃砂、雄黃末為衣,再貼金箔。每服一丸,冷水磨服,神效。

普濟消毒散,治大頭瘟病。

白話文:

將上述七種藥物生用,在冬至日加工研成細末,用三兩大黃濃煎取湯汁,去除沉澱物後熬製成膏狀,將之前研磨的藥物與膏狀物混合製成丸藥,大小如彈珠。硃砂、雄黃研成細末作為藥丸的外衣,最後貼上金箔。每次服用一丸,用冷水磨碎後服用,效果顯著。

黃連(二兩),黃芩(酒炒,二兩),陳皮,玄參,生甘草,川芎,鼠黏子,白殭蠶,升麻,柴胡,葛根,薄荷,當歸,大黃,人參(三錢),連翹(各五錢),大蘭根(如無加靛花亦可)

白話文:

黃連(80 克),黃芩(用酒炒過,80 克),陳皮,玄參,生甘草,川芎,鼠黏子,白殭蠶,升麻,柴胡,葛根,薄荷,當歸,大黃,人參(12 克),連翹(各 20 克),大蘭根(如果沒有,可以用靛花代替)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二錢,每服一丸,細嚼,白熟水送下,發汗。如不及丸,用末藥一錢二分,照前服。如未愈,再進一服,以汗為度,不可透風。若透風復腫,再服藥,只是去皮一層方愈。忌酸冷羊雞魚之物並房事。

白話文:

把藥材研磨成細末粉末,用蜂蜜製成丸狀,每個丸子重兩錢。每次服用一丸,仔細咀嚼,用熱開水送服,讓藥丸發揮作用。如果沒有丸子,可以用藥末一錢二分,按照上述方法服用。如果症狀仍未好轉,可以再服用一劑,服用以出汗為準,切忌受風。如果受風後腫脹復發,再次服用藥物,只有把皮層去掉一層才會痊癒。忌食酸冷食物、羊肉、雞肉、魚肉以及房事。

冬應寒而反暖者,春發瘟疫也,人參敗毒散主之。

二聖救苦丸,治傷寒瘟疫,不論傳經過經可服。

錦紋大黃(四兩,酒拌,蒸,曬乾),牙皂(二兩,如豬牙者)

白話文:

冬天應該順應寒冷卻反而使身體暖和,春天就會容易發瘟疫,可以用人參敗毒散來治療。二聖救苦丸可以治療傷寒瘟疫,無論是傳染或經絡感染都可以服用。藥方需要使用錦紋大黃四兩,用酒拌勻後蒸熟曬乾,以及二兩像豬牙一樣的牙皂。

上二味俱為末,水打稀糊為丸,綠豆大。每服五七十丸,冷綠豆湯送下,以汗為度。

人參敗毒散,治四時瘟疫通用。

白話文:

上面列出的兩種藥材,全部磨成粉末,用冷水調成稀糊,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五至七顆,用冷綠豆湯送服,發汗後即可停止服用。

羌活,獨活,前胡,柴胡,川芎,枳殼(去穰),桔梗(去蘆),茯苓,人參(各等分),甘草(減半)

白話文:

羌活、獨活、前胡、柴胡、川芎、枳殼(去掉內膜)、桔梗(去掉蘆頭)、茯苓、人參(各取等量),甘草(取一半份量)

上銼劑,每服一兩,生薑三片、水盞半煎八分溫服。或為末,沸湯點服亦可。此藥治傷寒瘟疫、風溫風眩、四肢疼痛、憎寒壯熱、項強睛疼,不問老人小兒,皆可服。或嶺南煙瘴之地,或瘟疫時行,或人多風痰,或處卑濕之地、腳氣痿弱,此藥不可缺也。連進三五服,以止為度。一方加薄荷少許。

白話文:

上條藥方是發散劑,每次服用一兩,加入三片生薑和半茶杯水煎煮到八分,趁溫熱飲用。或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沸騰的熱水沖泡服用也可以。此藥適用於治療傷寒、瘟疫、風熱頭痛、四肢疼痛、惡寒發燒、頸部僵硬疼痛、眼睛疼痛等症狀。不論是老人還是小孩都可以服用。在嶺南瘴氣較重的地方、瘟疫流行期間、或是有許多人患有風痰、或居住在潮濕低窪之地、或因腳氣導致身體虛弱等情況下,此藥均不可或缺。連續服用三到五劑,直到症狀緩解為止。另一附方中可以加入少量薄荷。

春應溫而反清涼者,夏發燥郁也,大柴胡湯。(方見傷寒。)

夏應熱而反寒者,秋髮寒鬱也,五積散主之。(方見中寒。)

秋應涼而反淫雨者,冬發濕鬱也,五苓散主之。(方見中暑。)

大頭病者,濕熱在高巔之上也。

白話文:

春天應該溫暖,卻反常地出現涼爽,到了夏天就會容易燥熱鬱悶,此時應該服用大柴胡湯來治療。(方劑見傷寒論)

夏天應該炎熱,卻反常地出現寒冷,到了秋天就會容易寒涼鬱結,此時應該服用五積散來治療。(方劑見中寒論)

秋天應該涼爽,卻反常地出現淫雨綿綿,到了冬天就會容易濕氣鬱結,此時應該服用五苓散來治療。(方劑見中暑論)

頭風病患者,是濕熱停滯在頭頂所導致的。

牛蒡芩連湯,治積熱在上,頭頂腫起,或面腫,或從耳根上起,俗曰大頭瘟,並治煙瘴。

白話文:

牛蒡芩連湯

功效: 治療熱毒積聚在上焦,導致頭頂腫脹、面部浮腫,或從耳根部位腫起,俗稱大頭瘟。此外,此湯還能治療因煙霧或瘴氣引起的疾病。

黃芩(酒炒,二錢半),黃連(酒炒,一錢半),桔梗(一錢半),連翹,牛蒡子(另研),玄參(各一錢),大黃,荊芥,防風,羌活(各三分),石膏(一錢半),甘草(一錢)

白話文:

黃芩(用酒炒過,2.5 錢),黃連(用酒炒過,1.5 錢),桔梗(1.5 錢),連翹,牛蒡子(另外研磨過),玄參(各 1 錢),大黃,荊芥,防風,羌活(各 0.3 錢),石膏(1.5 錢),甘草(1 錢)

上銼一劑,生薑一片,水煎,食後細細呷溫服。每一盞做二十次服,常令藥在上,勿令飲食在後也。

內府仙方,治腫項大頭病、蝦蟆瘟病。

白話文:

將藥材研碎成一劑,加入一片生薑,用水煎煮。飯後慢慢小口喝溫熱的藥液。每一碗分成二十次服用,要常常保持藥物在前,不要讓飲食跟在後面。

這方子來自《內府仙方》,用於治療腫項大頭病和蝦蟆瘟病。

殭蠶(二兩),薑黃(二錢半),蟬蛻(二錢半),大黃(四兩)

白話文:

**殭蠶:**兩錢 薑黃: 兩錢五分 蟬蛻: 兩錢五分 **大黃:**四錢

上共為細末,薑汁打糊為丸,重一錢一枚,大人服一丸,小兒半丸,蜜水調服,立愈。

又方,治大頭瘟病,腫臉頸項者。

白話文:

上方共研磨成細末,用薑汁攪拌成糊狀製成藥丸,每丸重一錢,成人每次服用一丸,兒童每次服用半丸,用蜂蜜水調和服用,立刻痊癒。

另一個處方,用於治療大頭瘟病,臉部和頸部腫脹的情況。

用福建靛花三錢、燒酒一鍾、雞子清一個,入內打勻吃。不時而愈,腫即消,神方也。

白話文:

用福建靛花三錢,加入燒製的酒一鍾,再打入一個雞蛋清,充分攪拌後服用。不久之後疾病就會痊癒,腫瘤也會消散。這是一個非常靈驗的方劑。

蝦蟆瘟者,屬風熱也,防風通聖散。(方見中風。)凡入病家,須避其邪氣,不受染著,亦醫者之惠不可不知。以雄黃末塗鼻孔中,或香油塗鼻孔亦妙,然後入病家行動從容。在位而入,男子病穢氣出於口,女子穢氣出於陰戶,其相對坐立之間,必須識其向背,既出自以紙條探鼻深入,噴嚏為佳。

白話文:

得了蝦蟆瘟,是因風熱所致,使用防風通聖散治療。(處方請參考中風。)凡是進入病人家中,一定要避開病邪之氣,不要被傳染,這也是醫者應該注意的。用雄黃粉塗在鼻孔中,或用香油塗在鼻孔中也很有效,然後再從容進入病人家中。

進入病人家中後,病患處於哪個方位,要注意識別。男性的病邪之氣從口中排出,女性的病邪之氣從陰戶排出。與病患相對坐著或站著時,一定要知道他們是面向還是背對著自己。病邪之氣排出時,用紙條伸進鼻孔探測,打噴嚏為好現象。

太倉公闢瘟丹,凡宮舍久無人到,積濕容易侵人,預製此燒之,可遠此害。極宜於暑月燒之,以卻瘟疫,並散邪氣。

白話文:

太倉公瘟疫丹

如果宮殿或房屋長期無人居住,就會積聚濕氣,容易影響人體健康。預先製作這種藥丹並燃燒,可以遠離這種危害。尤其適合在炎熱的夏季燃燒,可以預防瘟疫並驅散邪氣。

茅朮(一斤),臺烏,黃連,白朮(各半斤),羌活(半斤),川芎,草烏,細辛,紫草,防風,獨活,藁本,白芷,香附,當歸,荊芥,天麻,官桂,甘松,三柰,乾薑,麻黃,牙皂,芍藥,甘草(各四兩),麝香(三分)

上為末,棗肉為丸,如彈子大,每丸燒之。

白話文:

茅術(一斤),臺烏頭、黃連、白朮(各半斤),羌活(半斤),川芎、草烏、細辛、紫草、防風、獨活、藁本、白芷、香附、當歸、荊芥、天麻、桂枝、甘松、三奈、乾薑、麻黃、牙皁、芍藥、甘草(各四兩),麝香(三分)。

萬曆丙戌春,余寓大梁屬瘟疫大作,士民多斃其症,閭巷相染,甚至滅門。其症頭疼身痛、憎寒壯熱、頭面頸項赤腫、咽喉腫痛、昏憒等症,此乃冬應寒而反熱,人受不正之氣,至春發為瘟疫,至夏發為熱病,名曰大頭瘟,大熱之症也。余發一秘方,名二聖救苦丸,用牙皂以開關竅而發其表,大黃以瀉諸火而通其里。

白話文:

萬曆丙戌年的春天,我寄居在大梁時,瘟疫大肆流行,百姓、士人中有許多人死於這個病,連續感染整條街道,甚至全家滅門。這種病症狀包括頭痛、全身疼痛、畏寒發熱、頭面頸部發紅腫脹、喉嚨腫痛、昏迷糊塗等。這種病是因為冬天應該承受寒冷,卻相反發熱,人體受到不正之氣侵襲,到了春天就會發作為瘟疫,到了夏天則發作為熱病,俗稱為大頭瘟,是一種高熱的病症。我開了一個祕方,名叫「二聖救苦丸」,用牙皁來打開關竅發散體表,用大黃來瀉火通便。

一服即汗,一汗即愈,真仙方也。日夜塞戶填門,應酬不暇,全活者不能勝數矣。但人稟之稍壯者,百發百中;其虛弱者,余先以人參敗毒散,輕者即愈,如未愈,用牛蒡芩連湯可收全效。

補遺方

清涼救苦散,治頭面耳目鼻腫痛。

白話文:

服過一劑就會發汗,發汗後就會痊癒,真是神仙般的方子。白天晚上都有人來求診,應接不暇,救活的人不計其數。不過身體強壯的人服用,十次有十次見效;而虛弱的人,我通常會先用人參敗毒散,症狀較輕的就能痊癒,如果未痊癒,用牛蒡芩連湯就可以收到顯著效果。

芙蓉葉,桑葉,白芨,白蘞,車前,大黃,黃連,黃柏,白芷,雄黃,赤小豆,芒硝

上各等分,為細末,用蜜水調敷於腫痛處,頻頻掃之。

白話文:

荷葉、桑葉、白芨、白芷、車前草、大黃、黃連、黃柏、白芷、雄黃、紅豆、芒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