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病回春》~ 卷之四 (9)
卷之四 (9)
1. 虛勞
脈:骨蒸勞熱,脈數而虛;熱而澀小,必殞其軀。加汗加嗽,非藥可除。
虛怯症者,皆因元氣不足,心腎有虧,或勞傷氣血,或酒色過度,漸至真陰虧損,相火隨旺。火旺則消灼真陰,而為嗽、為喘、為痰、為熱,為吐血衄血,為盜汗遺精,為上盛下虛。
腳手心熱、皮焦、午後怕寒、夜間發熱,或日夜不退,或嘈雜怔忡、嘔噦煩躁、胸腹作痛、飽悶作瀉、痞塊虛驚、面白唇紅、頭目眩暈、腰背痠疼、四肢困倦無力、小水赤色、脈來數大或虛細弦急。怪症多端,犯此難治。虛勞不受補者,難治;咽喉聲啞生瘡者,難治;久臥生眠瘡者,難治。
皆是陰虛火動,俱用滋陰降火湯加減,或清離滋坎湯,後服滋陰清化膏、六味地黃丸之類;愈後用坎離既濟丸,乃收功保後之藥也。勞症者,元是虛損之極,痰與血病。先起於陰怯,已後成勞,治藥一同。勞脈數大而虛,又有傳屍勞瘵之症,乃臟中有蟲嚼心肺者,名曰瘵。此是傳屍疰骨勞。
疰者,注也。自上疰下,骨肉相傳,乃至滅門者,亦有之矣。
虛勞者,陰虛而相火動也(陰虛火動者難治;虛勞不受補者,難治)。
滋陰降火湯,治陰虛火動,發熱咳嗽,吐痰喘急,盜汗口乾。此方與六味地黃丸相兼服之,大補虛勞,神效。
當歸(酒洗,一錢二分),白芍(酒洗,二錢三分),生地黃(八分),熟地黃(薑汁炒),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白朮(去蘆,各一錢),陳皮(七分),黃柏(去皮,蜜水炒),知母(各五分)甘草(炙,五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臨服入竹瀝、童便、薑汁少許,同服。骨蒸勞熱者,陰虛火動也,加地骨皮、柴胡;如服藥數劑熱不退,加炒黑乾薑三分;盜汗不止者,氣血衰也,加黃耆、酸棗仁(炒);痰火咳嗽、氣急生痰,加桑白皮、紫菀、片芩、竹瀝;咳嗽痰中帶血者,難治也,加片芩、牡丹皮、阿膠、梔子、紫菀、犀角、竹瀝;乾咳嗽無痰及喉痛生瘡、聲啞者,難治也,加片芩、瓜萎仁、貝母、五味子、杏仁、桑白皮、紫菀、梔子;咳嗽痰多,津液生痰不生血也,加貝母、款冬花、桑白皮;喉痛生瘡,聲音不清,或咽乾燥,虛火盛也,用山豆根磨水噙之,再用吹喉散、噙化丸;若見咽喉痰火壅喉熱腫下者,同治;痰火作熱,煩躁不安,氣隨火升也,並痰火怔忡嘈雜,加酸棗仁、黃芩、炒黃連、竹茹、辰砂、竹瀝;痰火驚惕,同治;血虛腰痛,加牛膝、杜仲;血虛,腳腿枯細無力、痿弱,加黃耆、牛膝、防己、杜仲,去天門冬;夢遺泄精者,虛火動也,加山藥、牡蠣、杜仲、故紙、牛膝,去天門冬;小便淋濁,加車前、瞿麥、萆解、萹蓄、牛膝、山梔,去芍藥;陰虛火動,小腹痛者,加茴香、木香(少許),去麥門冬。
白話文:
虛勞
虛勞這種病,如果脈象呈現骨蒸勞熱的狀況,而且脈搏跳動快又虛弱;或是有發熱的現象,但脈象卻又細小澀滯,這種情況通常預示著病人身體會垮掉。如果又出現盜汗和咳嗽的症狀,單靠藥物是很難治好的。
虛弱的病症,大多是因為身體元氣不足,心腎功能虧損,或是因為過度勞累損傷了氣血,也可能是因為縱慾過度,導致身體的真陰逐漸虧損,虛火隨之旺盛。虛火旺盛就會消耗身體的真陰,產生咳嗽、氣喘、痰多、發熱等症狀,還可能出現吐血、流鼻血、盜汗、遺精,以及上熱下寒的情況。
患者會出現手腳心發熱、皮膚乾燥、午後怕冷、夜間發熱,或是一整天都發熱不退,也可能感到心中煩亂、心悸、想吐、煩躁不安、胸腹疼痛、吃飽後覺得脹悶想拉肚子、腹內有硬塊、容易受到驚嚇、臉色蒼白但嘴唇紅潤、頭暈目眩、腰背痠痛、四肢困倦無力、小便赤黃,脈象跳動快而有力或是虛弱細小且急促。這病症狀多變,而且難以醫治。虛勞這種病,如果身體虛弱到無法接受補藥,就難以醫治;如果喉嚨沙啞生瘡,也難以醫治;如果長期臥床導致長褥瘡,也難以醫治。
這些情況都是陰虛火旺的表現,治療上要使用滋陰降火的藥方來調整,並根據情況加減藥物,或是使用清離滋坎湯。之後再服用滋陰清化膏、六味地黃丸之類的藥物來調理;痊癒後再服用坎離既濟丸,這是鞏固療效、預防復發的藥物。勞症這種病,原本就是身體極度虛損,痰和血也有問題。一開始是陰虛,之後才發展成勞損,治療的藥方和方法都是一樣的。勞損的脈象通常跳動快而有力又虛弱。還有一種傳屍勞瘵的病症,是因為臟腑中有蟲啃食心肺,所以稱為瘵。這就是傳屍疰骨勞。
疰的意思是傳染,這種病會從上傳染到下,從骨肉之間互相傳染,甚至會導致全家死亡。
虛勞的本質是陰虛導致虛火妄動(陰虛火旺難以治療;虛勞不能接受補藥也難以治療)。
滋陰降火湯 這個藥方,可以用來治療陰虛火旺,引起的發熱咳嗽、吐痰氣喘、盜汗口乾等症狀。這個藥方和六味地黃丸搭配服用,可以大補虛勞,效果非常好。
藥材成分:當歸(用酒洗過,1錢2分),白芍(用酒洗過,2錢3分),生地黃(8分),熟地黃(用薑汁炒過),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白朮(去蘆),各1錢,陳皮(7分),黃柏(去皮,用蜜水炒過),知母,各5分,甘草(用火烤過,5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分成一劑。另外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用水煎煮。快要服用時,加入少許竹瀝、童便和薑汁一起服用。如果是骨蒸勞熱,是由於陰虛火旺引起的,可以加入地骨皮、柴胡。如果服藥幾次後發熱不退,可以加入炒黑乾薑3分。如果盜汗不止,是因為氣血衰弱,可以加入黃耆、酸棗仁(炒過)。如果痰火咳嗽、氣喘痰多,可以加入桑白皮、紫菀、片芩、竹瀝。如果咳嗽痰中帶血,這種情況很難醫治,可以加入片芩、牡丹皮、阿膠、梔子、紫菀、犀角、竹瀝。如果是乾咳無痰,或是喉嚨痛生瘡、聲音沙啞,這種情況也很難醫治,可以加入片芩、瓜萎仁、貝母、五味子、杏仁、桑白皮、紫菀、梔子。如果咳嗽痰多,是因為津液化成痰而不是血,可以加入貝母、款冬花、桑白皮。如果喉嚨痛生瘡,聲音不清,或是咽喉乾燥,是因為虛火旺盛,可以用山豆根磨水含漱,再使用吹喉散、噙化丸來治療。如果發現咽喉痰火堵塞,而且腫脹下垂,也要一起治療。如果痰火發熱,煩躁不安,氣隨火上,或者同時出現痰火引起的心悸、煩躁不安,可以加入酸棗仁、黃芩、炒黃連、竹茹、辰砂、竹瀝。如果痰火引起驚恐不安,也要一起治療。如果是血虛腰痛,可以加入牛膝、杜仲。如果是血虛導致腳腿枯瘦無力、痿弱,可以加入黃耆、牛膝、防己、杜仲,並去除天門冬。如果是夢遺泄精,是因為虛火妄動,可以加入山藥、牡蠣、杜仲、故紙、牛膝,並去除天門冬。如果是小便淋漓混濁,可以加入車前、瞿麥、萆解、萹蓄、牛膝、山梔,並去除芍藥。如果是陰虛火動,引起小腹疼痛,可以加入茴香、木香(少許),並去除麥門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