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萬病回春》~ 卷之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

1. 卷之四

2. 補益

脈:平脈弦大,勞損而虛。大而無力,陽衰易扶;數而無力,陰火難除。寸弱上損,浮大里枯;尺寸俱微,五勞之軀。血羸左濡,氣怯右推,左右微小,血氣無餘。勞瘵脈數或澀細,如潮汗咳血、肉脫者殂。

《內經》曰: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若夫七情五心之火飛越,男女聲色之欲過淫,是皆虛損之所由也。《機要》曰:虛損之疾,寒熱因虛而感也。感寒則損陽,陽虛則陰盛。凡損自上而下,一損損於肺,皮聚而毛落;二損損於心,血脈虛少,不能榮於臟腑,婦人則月水不通;三損損於胃,飲食不為肌膚。治宜以辛甘淡,過於胃則不可治矣。

感熱則損於陰,陰虛則陽盛。若損自下而上,一損損於腎,骨痿不能起於床;二損損於肝,筋緩不能自收持;三損損於脾,飲食不能消克。治宜以苦酸鹹,過於脾則不可治矣。又曰:心肺損而色憊,腎肝損而形痿。《難經》曰:治損之法,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補其榮血;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皆是虛損病因治法之大要也。

四君子湯,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大便不實、體瘦面黃,或胸膈虛痞、痰嗽吞酸,或脾胃虛弱、善患瘧痢等症。

人參(去蘆),白朮(去蘆),茯苓(去皮)各二錢,甘草(炙,一錢)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溫服。加陳皮,名異功散。

六君子湯,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久患瘧痢。若覺內熱,或飲食難化作酸,屬虛火,須加炮姜,其功甚速。即前方加半夏、陳皮。

香砂六君子湯,即六君子加香附、藿香、砂仁。

四物湯,治血虛發熱,或寒熱往來,或日晡發熱、頭目不清,或煩燥不寐、胸膈作脹,或脅作痛,尤當服之。

當歸(酒浸),熟地黃(各三錢),白芍(二錢),川芎(一錢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加味四物湯,即前方加山梔、柴胡、牡丹皮。

八珍湯,治肝脾傷損、血氣虛弱、惡寒發熱,或煩躁作渴,或寒熱昏憒,或胸膈不利、大便不實,或飲食少思、小腹脹滿等症。

人參,白朮,茯苓,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銼一劑。薑棗煎服。加黃耆、肉桂各一錢,名十全大補湯。

十全大補湯,治氣血俱虛,發熱惡寒,自汗盜汗,肢體倦怠;或頭痛眩暈,口乾作渴。又治久病虛損,口乾少食,咳而下利,驚悸發熱;或寒熱往來,盜汗自汗,晡熱內熱,遺精白濁;或二便見血,小腹作痛,小便短少,大便乾澀;或大便滑泄,肛門下墜,小便頻數,陰莖癢痛等症。

補中益氣湯,治中氣不足,或誤服克伐,四肢倦怠,口乾發熱,飲食無味;或飲食失節,勞倦身熱,脈洪大而無力;或頭痛惡寒自汗;或氣高而喘,身熱而煩,脈微細軟弱,自汗,體倦少食;或中氣虛弱而不能攝血;或飲食勞倦而患瘧痢等症,因脾胃虛而不能愈者;或元氣虛弱,感冒風寒,不勝發表,宜用此代之;或入房而後,勞役感冒;或勞役感冒而後入房者,急加附子。愚謂人之一身,以脾胃為主。脾胃氣實,則肺得其所養,肺氣既盛,水自生焉。水升則火降,水火既濟而令天地交泰之會矣。脾胃既虛,四臟俱無生氣,故東垣先生著《脾胃》《內外傷》等論,諄諄然皆以固脾胃為本,所制補中益氣湯又冠諸方之首。觀其立方本旨可知矣。故曰補腎不若補脾,正此謂也。前所言治症概舉其略,余當仿此而類推之。是方之妙,並注以表明之。

白話文:

脈象:

正常的脈象應該是平和且弦大,但若因勞損導致虛弱,就會出現以下情況:脈象大而無力,表示陽氣衰弱,需要扶助;脈象快而無力,表示陰虛火旺,難以消除。寸脈虛弱,表示上焦損傷,浮大但內部空虛;寸關尺三部脈都微弱,表示身體過度勞累,五臟俱損。左手脈濡弱,表示血虛;右手脈虛弱,表示氣虛。左右兩邊脈都微小,表示氣血嚴重不足。勞瘵(肺結核)的脈象會呈現數或澀細,若有潮熱、盜汗、咳嗽咳血、肌肉消瘦等症狀,則表示病情危重。

《黃帝內經》說:長時間看東西會損傷血液,長時間躺臥會損傷氣,長時間坐著會損傷肌肉,長時間站立會損傷骨頭,長時間走路會損傷筋。此外,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和五心(心肝脾肺腎)之火過於旺盛,以及男女過度沉迷於聲色,這些都是導致虛損的原因。

《醫學機要》說:虛損的疾病,寒熱症狀都是因為虛弱而引起的。感受寒邪會損傷陽氣,陽氣虛弱則陰氣過盛。一般來說,虛損會從上往下發展,第一階段損傷的是肺,導致皮膚鬆弛、毛髮脫落;第二階段損傷的是心,導致血液不足,無法滋養臟腑,女性則會月經不來;第三階段損傷的是胃,導致飲食無法轉化為肌肉。治療上適合用辛甘淡的藥物,如果損傷過度到胃部則難以治療。

感受熱邪會損傷陰氣,陰氣虛弱則陽氣過盛。虛損也可能從下往上發展,第一階段損傷的是腎,導致骨頭萎弱無力,無法起身;第二階段損傷的是肝,導致筋脈鬆弛,無法自行控制;第三階段損傷的是脾,導致飲食無法消化。治療上適合用苦酸鹹的藥物,如果損傷過度到脾則難以治療。另外,心肺受損會導致面色憔悴,腎肝受損會導致形體萎弱。《難經》說:治療虛損的方法,損傷肺的要補益其氣,損傷心的要補養其血,損傷脾的要調理飲食,適應寒溫變化,損傷肝的要緩和其性,損傷腎的要補益其精。這些都是治療虛損病因的重點。

方劑:

四君子湯: 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大便稀溏、身體消瘦面色發黃、胸悶痞滿、咳嗽痰多、胃酸過多、以及脾胃虛弱引起的瘧疾、痢疾等症狀。

藥材組成:人參(去除蘆頭)、白朮(去除蘆頭)、茯苓(去除外皮)各二錢,甘草(炙)一錢。

用法:將藥材切碎,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用水煎煮後溫服。若加入陳皮,則稱為異功散。

六君子湯: 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或久患瘧疾、痢疾。如果感到內熱,或飲食難以消化,化為酸水,屬於虛火,需加入炮薑,效果會更快。即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入半夏、陳皮。

香砂六君子湯: 在六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入香附、藿香、砂仁。

四物湯: 用於治療血虛發熱,或寒熱交替,或午後發熱、頭暈目眩,或煩躁失眠、胸悶腹脹,或脅肋疼痛等症狀,尤其應服用此方。

藥材組成:當歸(用酒浸泡)、熟地黃(各三錢),白芍(二錢),川芎(一錢五分)。

用法:將藥材切碎,用水煎煮後溫服。

加味四物湯: 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入山梔、柴胡、牡丹皮。

八珍湯: 用於治療肝脾損傷、氣血虛弱、怕冷發熱,或煩躁口渴,或寒熱交替、意識不清,或胸悶不暢、大便稀溏,或食慾不振、腹部脹滿等症狀。

藥材組成:人參、白朮、茯苓、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用法:將藥材切碎,加入生薑、紅棗煎煮後服用。若加入黃耆、肉桂各一錢,則稱為十全大補湯。

十全大補湯: 用於治療氣血兩虛、發熱怕冷、自汗盜汗、肢體疲倦;或頭痛眩暈、口乾口渴。也用於治療久病虛損、口乾少食、咳嗽下利、心悸發熱;或寒熱往來、盜汗自汗、午後發熱、遺精白濁;或二便出血、小腹疼痛、小便短少、大便乾澀;或大便滑泄、肛門下墜、小便頻數、陰莖搔癢等症狀。

補中益氣湯: 用於治療中氣不足,或因誤用攻伐藥物導致四肢倦怠、口乾發熱、食慾不佳;或因飲食失調、勞累過度導致身熱、脈象洪大而無力;或頭痛怕冷自汗;或氣喘身熱煩躁、脈象微細軟弱、自汗、身體疲倦、食慾不振;或中氣虛弱無法攝血;或因飲食勞累導致瘧疾痢疾,久治不癒,這些都是因為脾胃虛弱的緣故。也可以用於治療元氣虛弱、感受風寒、不適合用發汗藥物者;或房事過後、勞累感冒者;或勞累感冒後進行房事者,急需加入附子。

我認為人體以脾胃為本,脾胃氣強健,則肺得到滋養,肺氣旺盛則能產生津液,津液上升則火氣下降,水火平衡則天地陰陽交泰。如果脾胃虛弱,則五臟都失去生機,因此李東垣先生著述《脾胃論》《內外傷辨惑論》等,都強調要固護脾胃。他所創製的補中益氣湯也位列眾方之首,可見其重要性。所以說補腎不如補脾,正是這個道理。以上所列舉的治療症狀只是概括性的,其餘可以依此類推。這個方劑的妙處,都已經註明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