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雜病》~ 第七冊 (40)
第七冊 (40)
1. 睥肉黏輪
目內睥之肉,與氣輪相黏不開,難於轉運。有熱燥血湧者,目必赤痛。有熱退血散,失於治療者,其狀雖黏,必白珠亦痛。止須用劆割之治。若赤痛時生黏者,必有瘀滯,宜漸導漸劆。如別病雖退,而黏生不斷,亦須劆割漸開,仍防熱血復黏生合,須用藥時分之。(排風散)
白話文:
眼球內側的肌肉(睥肉)與黑眼珠(氣輪)黏在一起,無法分開,導致眼球轉動困難。如果因為體內有熱氣、乾燥或血液上湧,眼睛一定會紅腫疼痛。如果熱氣消退、血散開,但沒有及時治療,即使肌肉只是黏著,眼白也會疼痛。這種情況只能用手術切割來治療。如果紅腫疼痛時產生黏連,必定是有瘀血堵塞,應該慢慢引導,再慢慢切割。如果其他疾病雖然好了,黏連卻持續發生,也必須用手術慢慢切割開,同時要預防熱血再次導致黏連復發,所以用藥要分時間段來使用。(排風散)
2. 胞肉膠黏證
兩睥膩沫,黏合難開,夜臥尤甚。輕則如膠黏刷,重則結硬,必得潤而後可開也。其病重在脾肺濕熱之故。夫肺主氣,氣化水為淚,淚為熱擊而出,邪熱蒸之,渾濁不清,出而為脾土燥濕所滯,遂阻膩凝結而不流,燥甚則結硬而痛。故當以清涼滋潤為主。雖有障在珠,亦是水不清內滯之故,非障之愆。
久而不治,則有瘡爛之變,內則有椒瘡、粟瘡,羞明瘀滯等證生矣。
白話文:
眼皮邊緣的油脂分泌物,互相黏著難以張開,晚上睡覺時情況尤其嚴重。輕微的就像膠水黏住刷子一樣,嚴重的會結成硬塊,必須要用濕潤的方式才能打開。這個病主要是因為脾肺濕熱造成的。肺主管氣,氣化生水變成淚液,淚液因為熱邪侵襲而流出,被邪熱蒸發,變得渾濁不清,流出來又被脾土的燥濕所阻礙,於是黏膩凝結而不流通,乾燥嚴重就會結成硬塊而疼痛。所以治療應該以清涼滋潤為主。即使眼睛表面有遮蔽物,也是因為水液不清、內裡阻滯的緣故,並不是遮蔽物本身的過錯。
如果長期不治療,就會有潰爛的變化,眼睛內部則會產生椒瘡、粟瘡,以及畏光、血瘀等症狀。
3. 睥翻黏瞼證
乃睥翻轉貼在外瞼之上,如舌舐唇之狀。乃氣滯血湧於內,皮急系吊於外,故不能復轉。有自病壅翻而轉,有因翻睥看病,為風熱搏滯,不得復返而轉。大抵多風濕之滯所致。故風疾人患者多,治亦難愈。非風者易治。宜用劆剔開導之法。
白話文:
這是指眼瞼外翻,眼皮翻轉貼在外眼瞼上,看起來像舌頭舔嘴唇一樣。這種情況是由於體內氣血運行不暢,導致氣滯血瘀,加上眼皮的肌肉和筋膜繃緊吊在外側,所以眼瞼無法復位。有些是眼瞼本來就腫脹外翻,有些是因為翻開眼皮檢查眼睛時,受到風熱侵襲而導致氣血凝滯,無法復原。
這種病症大多是因為風濕阻滯所造成的,所以患有風疾的人容易發生這種情況,而且難以治癒。如果不是因為風邪引起的,就比較容易治療。治療上適合使用手術切開疏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