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雜病》~ 第六冊 (37)

回本書目錄

第六冊 (37)

1. 赤白濁

水體清,火體濁,又如清水為湯則自然白濁也。可謂發聖人之旨,以正千載之誤矣。然不讀其書者,世猶未盡知斯道也。予嘗聞先生論白濁,多因濕熱下流膀胱而成。赤白濁,即《靈樞》所謂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是也。必先補中氣使升舉之,而後分其臟腑氣血赤白虛實以治。

與夫其他邪熱所傷者,固在瀉熱補虛,設腎氣虛甚,或火熱亢極者,則不宜峻用寒涼之劑,必以反佐治之,要在權衡輕重而已。痿論曰: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夫腎臟天一,以慳為事,志意內治則精全而澀,若思想外淫,房室太甚,則固有淫泆不守,輒隨溲溺而下也。然本於筋痿者,以宗筋弛縱也。

宜內補鹿茸丸、茯兔丸、金箔丸、珍珠粉丸。

【診】:脈洪大而澀,按之無力,或微細,或沉緊而澀,為元氣不足。若尺脈虛,或浮者,急疾者,皆難治。遲者易治。

白話文:

赤白濁是指尿液混濁的現象,清澈的水加了澱粉就會變得渾濁,如同人體,水液清澈則健康,火氣旺盛則容易濁。古代許多人對此理解有誤,但現在終於能正本清源了。許多人因濕熱下注膀胱而導致白濁,這也就是《靈樞》中所說的「中氣不足,小便和大便因此而改變」。治療必須先補益中氣使其上升,再根據臟腑氣血的虛實寒熱來辨證施治。

其他因外邪熱傷的,則需瀉熱補虛;但若腎氣非常虛弱,或火熱極盛,則不適合使用寒涼的藥物,必須反佐並用,關鍵在於權衡藥物輕重。 《痿論》中說:思慮過度,慾望無法滿足,意念放縱於外,房事過度,都會導致宗筋鬆弛,引發筋痿,進而出現白濁。腎臟如同天上的北極星,以節制為要,心思內斂則精氣充盈,如果思慮過度,房事過多,則精液便會不受控制,隨小便流出。而白濁的根本原因在於宗筋鬆弛。

治療宜內服鹿茸丸、茯兔丸、金箔丸、珍珠粉丸等補腎藥物。

診斷上,脈象洪大而澀滯,按之無力,或脈細微,或沉緊而澀,表示元氣不足。如果寸口脈(尺脈)虛弱或浮大,病情急迫,則難以治療;脈象遲緩者則較易治療。

2. 前陰諸疾

(陰縮陰縱,陰痿,陰汗臊臭陰冷陰癢,陰腫痛,陰吹)

前陰所過之脈有二:一曰肝脈。二曰督脈。經云:足厥陰之脈,入毛中,過陰器,抵少腹,是肝脈所過也。又云:督脈者,起於小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循陰器,男子循莖下至篡,與女子等,是督脈所過也。

白話文:

前陰的各種疾病,包括陰莖或陰道萎縮、陰莖或陰道鬆弛、陽痿、陰部出汗且有腥臊臭味、陰部冰冷、陰部搔癢、陰部腫痛、陰道排氣等。

前陰部位所經過的經脈有兩條:第一條是肝經,根據經文記載,足厥陰肝經的脈絡會進入陰毛叢生處,經過陰器,抵達小腹,這就是肝經所經過的路徑。第二條是督脈,經文也記載,督脈起於小腹下方骨頭的中央,女性會進入連接子宮頸的孔道,沿著陰器行走;男性則會沿著陰莖向下到會陰,與女性的路線相似,這就是督脈所經過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