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二 (31)
卷之二 (31)
1. 痛
乳香(一兩,別研),食鹽,松脂,杏仁(去皮尖,研,各一兩半),生地黃(取汁,三合),白羊腎,𦚠脂(半斤),黃蠟(三兩)
上先熬脂令沸。下杏仁、地黃汁,蠟煎,候蠟熔盡,入香、鹽、松脂煎,以柳箅攪,令勻,稀稠得所,瓷盒盛。瘡上日三二度。
又乳香膏
木鱉子(去殼,細銼),當歸(各一兩),柳枝(二八寸,寸銼,同以清油四兩,煎令黑色,次用後),乳香,沒藥(各半兩),白膠香(明淨者四兩,同研細,入油煎化,用綿子濾之)
上煉藥鐵銚,令極淨。再傾前藥油蠟在內,候溫,入黃丹一兩半,以兩柳枝攪極得所,再上火煎,不住手攪,候油沸起住攪,注在水中,成珠不散為度。秋冬欲軟,春夏欲堅。傾在水中,出火毒,搜成劑收之。
戴院使云:有不敷藥時大痛,敷即不痛;有不敷藥不痛,敷之則痛。蓋寒熱風濕,並憂怒等氣積而內攻,則痛不禁,藥拔出之,故不痛也。死血陰毒在中,愈伏愈深,愈不覺痛,藥發之於外,故反痛也。
白話文:
[痛]
一種膏藥配方:乳香一兩(不研磨),食鹽、松脂、杏仁(去皮尖,研磨,各一兩半)、生地黃汁三合、白羊腎、豬油半斤、黃蠟三兩。先將豬油熬沸,加入研磨好的杏仁和生地黃汁,再放入黃蠟煎煮,待黃蠟完全融化後,加入乳香、食鹽、松脂,用柳條篩子攪拌均勻,調整濃稠度至合適,盛裝在瓷盒中。每天在患處塗抹三次,每次兩度。
另一種乳香膏配方:木鱉子(去殼,切碎)、當歸(各一兩),柳枝(二十八寸,切成一寸長段,與四兩清油一起煎煮至黑色,備用),乳香、沒藥(各半兩),白膠香(潔淨的四兩,研磨細後,放入油中煎煮至融化,用棉布過濾)。
用乾淨的煉藥鐵鍋,將前面煎煮好的藥油倒入,加熱至溫熱後,加入黃丹一兩半,用兩根柳條攪拌均勻。再次加熱煎煮,持續不斷地攪拌,直到油沸騰後停止攪拌,倒入水中,形成不散的藥珠。秋冬季節要調製得軟一些,春夏季節要調製得硬一些。倒入水中可以去除火毒,然後收集成藥劑。
戴院使說:有些情況下,如果原本沒有藥膏就非常疼痛,敷上藥後就不痛了;有些情況下,原本不痛,敷上藥後反而痛了。這是因為寒熱風濕,以及憂慮、憤怒等情緒積聚在體內而發作,導致疼痛難忍,藥物將其排出體外,所以就不痛了。而如果體內有瘀血和毒素,積聚得越深,就越感覺不到疼痛,藥物將其從體內排出至體表,所以反而會感覺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