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二 (2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29)

1.

夫瘡瘍之證候不同,寒熱虛實皆能為痛。止痛之法,殊非一端,世人皆謂乳、沒可以止痛,殊不知因病制宜,自有活法。故因熱而痛者,以寒涼之劑折其熱,則痛自止也。因寒而痛者,以溫熱之藥熨其寒,則痛自除也。因風而痛者,除其風。因濕而痛者,除其濕。燥而痛者,潤之。

塞而痛者,通之。虛而痛者,補之。實而痛者,瀉之。膿鬱而閉者,開之。惡肉侵潰者,引之。陰陽不和者,調之。經絡滯澀者,利之。憂愁者,遠志酒飲之。虛寒而痛者,乳香、沒藥止之。大抵癰疽不可不痛,不可大痛,若大痛悶亂者危。薛新甫云:瘡瘍之作,由六淫七情所傷,其痛也,因氣血凝滯所致。

假如熱毒在內,便秘而作痛者,內疏黃連湯導之。熱毒熾盛,焮腫而作痛者,黃連解毒散治之。不應,仙方活命飲解之。瘀血凝滯而作痛者,乳香定痛散和之。作膿而痛者,托裡消毒散排之。膿脹而痛者,針之。膿潰而痛者,補之。若因氣虛而痛,四君加歸耆。血虛而痛,四物加參耆。

腎虛而痛,六味地黃丸。口乾作渴,小便頻數者,加減八味丸。此皆止痛之法也。

托裡消毒散加減法,若高腫焮痛,熱毒也,加黃連。漫腫微痛,氣虛也,去金銀花、連翹,加參朮。腫赤作痛,血凝滯也,加乳香、沒藥。如不應,暫用仙方活命飲。膿出反痛,氣血虛也,去金銀花、連翹、白芷,加參耆、歸也。漫腫不痛或肉死不潰,脾氣虛也,去三味,加人參、白朮。如不應,加薑桂。更不應,急加附子。

癰疽膿血大泄,敗臭痛甚,宜用黃耆人參湯。

黃耆人參湯

人參,蒼朮(米泔浸,炒),陳皮(炒),麥門冬(去心),當歸(酒拌),神麯(炒),甘草(炙),五味子(杵,各一錢),黃耆(炙,二錢),黃柏(炒),升麻(各四分)

作一劑。水二盅,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遠服。

〔薛〕,按:前證七惡中之二惡也,宜此方治之。亦有潰後虛而發熱,或作痛少寐尤效。若痛少止,大便不實,黃柏、麥門冬可不用,蓋恐寒中也。凡瘡膿潰之後,若脈洪大則難治,自利者不治。

癰疽大痛不止,宜用加味解毒湯。

加味解毒湯

黃耆(鹽水拌,炒),黃連(炒),黃芩(炒),黃柏(炒),連翹,當歸(酒拌,各七分),甘草(炙),白芍藥,梔子仁(炒,各一錢)

作一劑。水二盅,煎八分服之,藥下痛即止。

按:此方若脈洪大按之有力者,用此解之,其功甚捷。亦有便秘脈實而痛者。宜用內疏黃連湯下之。若潰而反痛者,宜用內補黃耆湯補之。

內補黃耆湯

黃耆(鹽水拌炒,二錢),熟地黃(酒拌),人參,茯苓,甘草(炙,各五分),芍藥(炒),川芎,官桂,遠志(去心,炒),當歸(酒拌,各八分),麥門冬(去心,五分)

白話文:

[痛]

各種瘡瘍的症狀不同,寒、熱、虛、實都可能引起疼痛。止痛的方法有很多種,並非只有一種。一般人認為乳香、沒藥可以止痛,但其實要根據不同的病因來選擇治療方法,這才是靈活的用藥之道。

所以,因為發熱而引起的疼痛,要用寒涼的藥物來降低熱度,疼痛自然就會停止。因為寒冷而引起的疼痛,要用溫熱的藥物來溫暖驅寒,疼痛自然就會消除。因為風邪引起的疼痛,要去除風邪。因為濕邪引起的疼痛,要去除濕邪。因為乾燥引起的疼痛,要滋潤。因為阻塞引起的疼痛,要疏通。因為虛弱引起的疼痛,要補益。因為實邪引起的疼痛,要瀉除。膿液積聚閉塞的,要讓它排出。惡性腐肉侵蝕潰爛的,要引導它排出。陰陽失調的,要調和陰陽。經絡氣血不暢的,要疏通經絡。憂愁煩惱的,要用遠志酒來舒緩。虛寒引起的疼痛,可以用乳香、沒藥來止痛。總體來說,癰疽這種病不能不痛,但也不能太痛,如果疼痛劇烈,導致煩躁不安,那就很危險了。

薛新甫認為,瘡瘍的發生,是由於感受六淫邪氣或因七情所傷,其疼痛是由於氣血凝滯所導致的。

如果熱毒在體內,導致便秘而引起的疼痛,要用內疏黃連湯來疏導。如果熱毒熾盛,導致紅腫發熱而引起的疼痛,要用黃連解毒散來治療。如果效果不佳,就用仙方活命飲來解決。如果因為瘀血凝滯引起的疼痛,要用乳香定痛散來調和。如果因為化膿而引起的疼痛,要用托裡消毒散來排膿。如果膿液脹滿引起的疼痛,要用針刺來放出膿液。如果膿液潰破引起的疼痛,要用補益的方法來治療。如果因為氣虛而引起的疼痛,要用四君子湯加上當歸、黃耆來治療。如果因為血虛而引起的疼痛,要用四物湯加上人參、黃耆來治療。如果因為腎虛而引起的疼痛,要用六味地黃丸來治療。如果口渴、小便頻繁,要用加減八味丸來治療。以上這些都是止痛的方法。

托裡消毒散的加減方法:如果紅腫疼痛嚴重,是熱毒引起的,要加黃連。如果腫脹不明顯,只是輕微疼痛,是氣虛引起的,要去掉金銀花、連翹,加上人參、白朮。如果紅腫發痛,是血瘀引起的,要加上乳香、沒藥。如果效果不佳,可以暫時用仙方活命飲。如果膿液排出後反而疼痛,是氣血虛弱引起的,要去掉金銀花、連翹、白芷,加上人參、黃耆、當歸。如果腫脹不明顯,不痛,或者肌肉壞死無法潰破,是脾氣虛弱引起的,要去掉原方中的三味藥,加上人參、白朮。如果效果不佳,要加上乾薑、肉桂,再不行就要趕緊加上附子。

如果癰疽膿血大量排出,氣味難聞,疼痛劇烈,要用黃耆人參湯來治療。

黃耆人參湯

人參、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炒)、陳皮(炒)、麥門冬(去心)、當歸(用酒拌)、神麯(炒)、甘草(炙),五味子(搗碎,各一錢),黃耆(炙,二錢),黃柏(炒),升麻(各四分)。

將以上藥材配成一劑。用水兩碗,加生薑三片,紅棗兩顆,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服用。

〔薛〕:按照前面的證狀描述,這是疾病惡化的兩種情況,應該用這個方子治療。也有潰瘍之後虛弱而發熱,或者疼痛減輕但睡眠不好,使用這個方子也很有效。如果疼痛稍有減輕,但大便不成形,黃柏、麥門冬可以不用,因為它們可能會使身體更加寒涼。凡是瘡瘍膿液潰破之後,如果脈搏洪大有力,就難以治療,如果出現腹瀉,則無法治癒。

如果癰疽疼痛劇烈不止,應該用加味解毒湯。

加味解毒湯

黃耆(用鹽水拌炒)、黃連(炒)、黃芩(炒)、黃柏(炒)、連翹、當歸(用酒拌,各七分),甘草(炙)、白芍藥、梔子仁(炒,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配成一劑。用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服用,藥服下後疼痛就會停止。

說明:如果脈搏洪大有力,用這個方子可以很快地解除疼痛。也有因為便秘,脈搏有力而引起的疼痛,可以用內疏黃連湯來排泄。如果潰瘍之後反而疼痛,應該用內補黃耆湯來補益。

內補黃耆湯

黃耆(用鹽水拌炒,二錢)、熟地黃(用酒拌)、人參、茯苓、甘草(炙,各五分),芍藥(炒)、川芎、肉桂、遠志(去心後炒)、當歸(用酒拌,各八分),麥門冬(去心,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