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五 (15)
卷之五 (15)
1. 浸淫瘡
浸淫瘡者,淺搔之,蔓延長不止,搔癢者,初如疥。搔之轉生,汁相連著是也。仲景云:從口流向四肢者,可治,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運氣:浸淫皆屬火。經云:歲火太過,甚則身熱膚浸淫是也。
升麻湯,治心有風熱,生浸淫瘡遍體。
升麻大黃(銼,微炒),黃芩(去黑心),枳實(麵炒),芍藥(各一兩),當歸(切,焙),甘草(炙,各半兩)
上銼碎。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燈心一握,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溫服。
香瓣瘡方,治面上、耳邊生浸淫瘡,有黃水出,久不愈。
羖羊須,荊芥,干棗(去核,各二錢)
上燒灰存性,研勻,入膩粉半錢,同研極細。每用少許清油調搽。先以溫湯淨洗拭乾,塗藥三二次效。亦治大人、小兒兩吻生瘡。
雞冠血塗方,治卒得浸淫瘡,不早治則繞身周匝,能殺人。《外臺》云:浸淫瘡轉廣有汁,多起於心。
上以雄雞冠上刺血敷之,日三五度。
《簡要濟眾方》浸淫瘡,痛不可忍者,發寒熱。刺薊末,水調敷瘡上,干即易之。
又方,鯽魚(一尾,長三寸者),豆豉(一合)
上杵,如膏塗之,亦療馬鞍瘡。
又方,苦瓠(一兩),蛇蛻(燒,半兩),露蜂房(微炙,半兩),梁上塵
上為末,油調塗。
又方,伏龍肝(七錢半),亂髮(燒,七錢半)
上為末,豬脂和塗。
又方,以雞冠血和黃連末塗。煎鯽魚膏塗。生切鯽魚片,和鹽貼。燒胡燕窠,水和塗。
山妻年五十。舊患發頤之處,腠理虛疏,每食則汗出成流。一日忽成浸淫瘡,膿汁所至輒皮破肉腐。敷銀粉、黃連、黃丹、枯礬之屬,皆不驗。用豬膽汁調蘆薈末塗之,膿水即干而痊。
〔熱汗浸漬成瘡〕,
玉粉散,七粉散,七寶散(並見熱瘡、痱子。)
白話文:
浸淫瘡是一種皮膚病,初期症狀像疥瘡,輕微搔抓就會蔓延擴散,並伴隨搔癢,傷口還會滲出汁液相互連接。醫書記載,從口部蔓延至四肢的浸淫瘡可以治療,但從四肢蔓延至口部的則無法治療。浸淫瘡屬於火熱之症,如果一年中的火氣過盛,就容易導致身體發熱和皮膚浸淫瘡。
升麻湯用於治療因心火和風熱引起的全身浸淫瘡。
香瓣瘡方用於治療面部和耳邊出現的浸淫瘡,伴有黃色膿液流出,久治不癒。
雞冠血塗方用於治療突然發生的浸淫瘡,若不及時治療,會蔓延全身,危及生命。浸淫瘡蔓延擴散並伴有膿液,多數起於心火。
《簡要濟眾方》中記載,對於疼痛難忍、伴有寒熱的浸淫瘡,可以用刺薊末加水調敷,乾燥後需更換。還有一些其他的治療方法,例如用鯽魚和豆豉搗碎成膏狀塗抹;或是用苦瓠、蛇蛻、蜂房和梁上塵研磨成粉末,用油調和塗抹;又或者用伏龍肝和燒過的頭髮研磨成粉末,用豬油調和塗抹;以及用雞冠血和黃連末混合塗抹,或用煎好的鯽魚膏塗抹,甚至用生鯽魚片加鹽貼敷,或用燒過的燕窩灰加水調和塗抹。
有一個案例:一位五十歲的婦人,舊患在下巴處,體質虛弱,每餐後都大量出汗。有一天突然患上浸淫瘡,膿液流至哪裡皮膚就潰爛。使用銀粉、黃連、黃丹、枯礬等藥物均無效,直到使用豬膽汁調和蘆薈末塗抹,膿水才乾燥痊癒。
此外,文中還提到了因熱汗浸漬而引起的浸淫瘡,可用玉粉散、七粉散、七寶散治療(這些藥方詳見熱瘡、痱子相關記載)。
2. 天泡瘡
天泡瘡,即丹毒之類而有泡者,由天行少陽相火為病,故名天泡。為火熱客於皮膚間,外不得泄,怫熱血液結而成泡,如豌豆瘡。根赤頭白,或頭亦赤,隨處而起,若自里達於外,發在春夏,三焦俱熱,則服通聖散。若止從頭項、兩手起者,此上焦熱也,則服涼膈散。若從身半以下起者,則服黃連解毒和四物湯。
若發於秋冬,則宜升麻、葛根、犀角,或加柏、芩一二味;外敷如馬齒莧、吳藍、赤小豆、苧根之類、皆解毒消腫,可用於初起之時。或蚶殼、或龜甲、水龍骨各煆存性,則收濕生肌,可用於浸淫之後。
白話文:
天泡瘡,就是丹毒的一種,但會起泡,因為是上焦少陽相火引起的疾病,所以叫做天泡瘡。這是因為火熱之邪侵犯皮膚,無法排出體外,鬱積的熱邪使血液凝結成泡,像豌豆大小的瘡。根部發紅,頂端發白,或者頂端也發紅,可以隨處發生。如果病邪由內而外發作,發生在春夏季節,三焦都處於熱盛狀態,就要服用通聖散。如果只從頭頸、雙手開始發作,這是上焦熱盛,就要服用涼膈散。如果從身體下半部分開始發作,就要服用黃連解毒湯和四物湯。
如果發生在秋冬季節,就要服用升麻、葛根、犀角,可以再加一些柏子仁、黃芩;外敷藥物例如馬齒莧、板藍根、赤小豆、苧麻根等,都能解毒消腫,適用於疾病初期。如果已經浸淫(潰爛)之後,可以用煅燒過的蚶殼、龜甲、水龍骨,這些可以收斂濕氣,促進肌膚再生。
3. 痤
痤、小癤、世謂之熱癤是也。王注云:大如酸棗或如豆,色赤而內有膿血也。
海藏云:汗出見濕,乃生痤痱。痱為瘡癤也。
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郁乃痤。痤色赤䐜,內有膿血。
旋覆花丸
旋覆花(三兩),防風,白芷,甘菊花,南星,半夏,石膏,川芎,陳皮,白附子(各半兩),蠍梢,殭蠶(炒,各三錢)
上細末。薑汁糊丸,梧桐子大。薑湯下三五十丸,食後服。
黑末子,治癤毒。
用羊角連內骨,燒存性為末。酒調三錢,分上下服之,瘡可散。
按:此方未嘗用服,蓋秘方也。常治面上或身,卒得赤斑,或癢或瘭毒,不治殺人。以羖羊角燒存性,研令極細末,以雞子清塗之甚效。《本草》亦云然。
白話文:
痤瘡,也就是俗稱的熱癤,大小像酸棗或豆子,顏色紅腫,裡面有膿血。
汗出受濕,就會長痤瘡和痱子,痱子也是一種瘡癤。
勞累出汗後吹風受寒,導致氣血鬱結,就會生痤瘡。痤瘡顏色紅腫,裡面有膿血。
旋覆花丸的藥方:
旋覆花(三兩)、防風、白芷、甘菊花、南星、半夏、石膏、川芎、陳皮、白附子(各半兩)、蠍梢、殭蠶(炒,各三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薑汁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薑湯送服,每次三五十丸,飯後服用。
黑末子的藥方,用於治療癤毒:
取羊角連同裡面的骨頭一起燒成灰,研磨成細末。用酒調服三錢,分早晚服用,可以使瘡瘍消散。
注:此方未曾親自服用過,因為這是秘方。常用於治療突然長在臉上或身上的紅色斑點,或發癢或瘭毒,不治療會危及生命。用山羊角燒成灰,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雞蛋清調敷,效果很好。《本草綱目》也記載了這種方法。
4. 熱瘡痱子
《千金》云:凡熱瘡起便生白膿,即今俗名膿窠瘡是也。其初起即淺,但出黃汁,名肥瘡,又名黃爛瘡。初作亦如肥瘡,喜著手足,常相對生,隨月生死,痛癢坼裂,春夏秋冬隨瘥,劇者名瘑瘡,治法已見疥門。
膿胞瘡,治熱為主。
黃芩,黃連,大黃(各三錢),蛇床子,寒水石(二錢),黃丹(五分),白礬(一錢),輕粉,白芷,無名異(各少許),木香(少許,痛者加)
上為細末,麻油調塗。
又方,蕎麥麵(一兩),硫黃(八錢,研),水銀製鉛(一錢,研)
或油或豬膽汁,調搽。
白蒺藜散,治熱毒瘡瘙癢,心神壅躁。
白蒺藜(炒,去刺),白鮮皮,防風(去蘆),川大黃(銼,炒),赤芍藥,梔子仁,子芩,麥門冬(去心,焙),玄參,桔梗(去蘆),甘草(炙赤,銼),前胡(去蘆,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用薄荷湯調服。
密陀僧散,治熱毒惡瘡、臭爛,久不生肌。
密陀僧,雄黃,雌黃,定粉(各半兩),膩粉(三錢)
上研為細末。先用柳枝一握、生甘草一兩、捶碎,以漿二升煎六七沸,去滓。稍熱,淋洗瘡淨,拭乾敷之。
白金散,治風毒攻注遍身,及手足生熱瘡,疼痛出黃水。
用桂府滑石為細末,先用虎杖、甘草、豌豆各等分,約半兩許。水二碗煎上項藥至一碗,去滓。微熱淋洗瘡,水冷拭乾。上摻滑石末令通身,便睡至明,決愈。
玉粉散,治熱汗浸漬成瘡,腫癢焮痛。
定粉(一兩),蛤粉(九兩半),白石脂,白龍骨,石膏(各半兩),滑石(八兩半),寒水石(燒通赤,放淨地上冷,出火毒,一兩),粟米粉(二兩)
上為細末,研勻。每用些少,乾擦患處。
七寶散,治熱汗浸漬成瘡,癢痛不止。
黃耆,當歸,防風,荊芥穗,地骨皮,木通(各二兩),白礬(一兩)
上為粗末。每用藥一兩,水三大碗煎五六沸,濾去滓。稍熱,淋渫患處,避風少時。
赤石脂散,治痱子磨破成瘡,用此止痛生肌。
赤石脂(細研),黃柏(去粗皮,銼),臘茶末(各半兩),白麵(二兩),龍腦(半錢,另研)
上為細末,研勻。每用時,綿搵撲之。
龍腦粉方,治痱瘡,癢痛。
龍腦(一錢,研),粟米粉(五兩)
上研勻。先用棗葉湯洗後,用綿搵撲之。
玉女英,治痱瘡,癢痛。
滑石(半兩,細研),綠豆粉(四兩,微炒)
上研勻,以綿擦撲之。一方,有棗葉一兩。
楝花粉敷方,治痱子,瘙癢。
上用苦楝花不拘多少,焙乾為末,入蚌粉、滑石末各少許,研勻。日頻敷之。治暑月,汗漬腋下赤腫,及痱瘡。
上取臘雪水,和蛤粉敷之。
戴院使治痱子,用香撲粉入朴硝末,如常撲使,更入少許枯礬末。
治熱痱瘡,遍身如蠶子。用不灰木、棗葉為末,瘡上搽之即止。又法,用茨菰葉,陰乾為末,敷之。又方,用臘雪以瓶收貯。遇生痱時,以所化水塗敷。又方,用黃瓜切斷,擦痱子上,即安。又方,用棗葉煎湯浴之。又方,用蚌粉四兩、綠豆粉二兩、滑石一兩為末,乾擦之。
白話文:
熱瘡痱子
《千金方》記載:凡是因熱而起的瘡瘍,長出白色膿液的,就是俗稱的膿窠瘡。初期較淺,只流出黃色液體,稱為肥瘡或黃爛瘡。初期症狀也像肥瘡,好發於手足,常成對出現,隨著季節變化而好轉或加重,伴隨疼痛、搔癢、裂口,春夏秋冬都有可能痊癒,嚴重者稱為瘑瘡,治療方法已在疥瘡部分記載。
膿胞瘡,治療以清熱為主。
處方一:黃芩、黃連、大黃(各三錢),蛇床子、寒水石(二錢),黃丹(五分),白礬(一錢),輕粉、白芷、無名異(各少許),木香(少許,疼痛者加)。研成細末,用麻油調和塗抹。
處方二:蕎麥麵(一兩),硫黃(八錢,研磨),水銀製鉛(一錢,研磨)。用麻油或豬膽汁調和塗抹。
白蒺藜散:治療熱毒瘡瘍引起的搔癢、心煩意亂。
處方:白蒺藜(炒,去刺)、白鮮皮、防風(去蘆頭)、川大黃(切碎,炒)、赤芍藥、梔子仁、子芩、麥門冬(去心,烘焙)、玄參、桔梗(去蘆頭)、甘草(炙烤至赤色,切碎)、前胡(去蘆頭)(各一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飯後用薄荷湯送服。
密陀僧散:治療熱毒引起的惡瘡、臭爛,久治不癒的瘡瘍。
處方:密陀僧、雄黃、雌黃、定粉(各半兩),膩粉(三錢)。研成細末。先用柳枝一把、生甘草一兩,捶碎後,加水二升煎煮六七沸,去渣。稍稍加熱後,清洗患處,拭乾後敷藥。
白金散:治療風毒侵襲全身,以及手足出現熱瘡,疼痛並流出黃色液體。
處方:先用桂枝、滑石研成細末備用。再用虎杖、甘草、豌豆等分,約半兩,加水二碗煎至一碗,去渣。微熱後清洗患處,水冷後拭乾。然後將滑石粉撒在患處全身,睡至天明,即可痊癒。
玉粉散:治療因熱汗浸漬引起的瘡瘍,腫脹、搔癢、疼痛。
處方:定粉(一兩),蛤粉(九兩半),白石脂、白龍骨、石膏(各半兩),滑石(八兩半),寒水石(燒至通紅,放在乾淨地面上冷卻,去除火毒,一兩),粟米粉(二兩)。研成細末,均勻混合。每次取少量,乾擦患處。
七寶散:治療熱汗浸漬引起的瘡瘍,搔癢疼痛不止。
處方:黃耆、當歸、防風、荊芥穗、地骨皮、木通(各二兩),白礬(一兩)。研成粗末。每次取藥一兩,加水三碗煎煮五六沸,過濾去渣。稍稍加熱後,清洗患處,避風片刻。
赤石脂散:治療痱子磨破成瘡,用於止痛生肌。
處方:赤石脂(研磨細膩)、黃柏(去粗皮,切碎)、臘茶末(各半兩),白麵(二兩),龍腦(半錢,另研磨)。研成細末,均勻混合。使用時,用棉花蘸取輕輕塗抹。
龍腦粉方:治療痱瘡,搔癢疼痛。
處方:龍腦(一錢,研磨),粟米粉(五兩)。研磨均勻。先用棗葉湯清洗患處,然後用棉花蘸取輕輕塗抹。
玉女英:治療痱瘡,搔癢疼痛。
處方:滑石(半兩,研磨細膩),綠豆粉(四兩,微炒)。研磨均勻,用棉花蘸取輕輕塗抹。另一方:另加棗葉一兩。
楝花粉敷方:治療痱子,搔癢。
處方:苦楝花適量,烘乾研磨成粉,加入蚌粉、滑石粉少許,研磨均勻。每日多次塗抹。治療夏季汗液浸漬腋下引起的紅腫,以及痱瘡。用臘雪水和蛤粉調和敷用。
戴院使治療痱子的方法:將香撲粉和朴硝末混合,像平時撲粉一樣使用,再加入少許枯礬末。
治療熱痱,全身像蠶豆一樣的小疹子:用不灰木、棗葉研磨成粉,塗抹在患處即可。另一方法:用茨菰葉陰乾研磨成粉,敷於患處。另一方:用臘雪裝在瓶子裡保存。遇到長痱子時,用融化的臘雪水塗抹。另一方:用黃瓜切斷,擦拭痱子,即可止癢。另一方:用棗葉煎湯沐浴。另一方:用蚌粉四兩、綠豆粉二兩、滑石一兩研磨成粉,乾擦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