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二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6)

1. 膏藥

玄武膏,治癰疽、發背、疔腫,內外臁瘡,陰疰下,諸惡瘡及頭頂癰腫,不問已潰未潰皆可用,大能排膿散毒,止疼生肌,累有神驗。若疔腫,先用銀篦或鹿角針,於疔瘡中間及四畔針破,令惡血出,以追毒餅如小麥大,擦入孔中,卻用此膏貼之。如瘡壞爛至甚難以藥貼,則將皂角二三片,煎油調勻此膏如稠糊,薄敷之,膿水或轉多,不數次敷之干,愈妙。

大巴豆(去殼膜),木鱉子(去殼,各二兩淨),黃丹(四兩,研細),真清油(十兩),槐柳嫩枝(各七寸長,七條,銼細)

上依前法,煎熬成膏貼用。

金絲膏,治傷筋動骨,損痛閃肭,風毒惡瘡,風濕筋寒諸病。

當歸尾,川白芷,杏仁(去皮尖),玄參,豬牙皂角(去皮痃),草烏(生銼用,各三錢),白膠香(明者,八兩),連須葉蔥(肥者,十根),滴青(明者,半斤),乳香,沒藥(別研為末,各半兩),黃蠟(明者,一兩),男子亂髮(洗淨挪,如雞子大)

上用清油半斤,將八味依前法熬濾,卻入膠香、滴青攪勻,下黃蠟,又攪,無煙,方下乳香、沒藥。

貼膏法,如瘡有膿血不淨,痂瘢閉礙,須用藥水洗淨,拭乾,候水氣干,卻用膏貼,貼後有黃水膿血出流,用紙揩從側畔出,一日一換,黃水膿血止,兩日三日一換,貼至愈。

長肌膏,治年久諸般爛瘡,貼之即愈。

白燭油(四錢),黃蠟(八錢),香油(八錢),大楓子(去殼,切細,五錢),黃連(三錢),番木鱉肉(切細,二錢),黃柏(三錢)

上同煎,濾去渣。入後枯礬(三錢),輕粉(三錢),密陀僧(五分,各研細)

上將前七味煎濾,入後三味拌勻俟凝。看瘡口大小做薄餅,簪穿小孔十數,貼瘡上,或日易之,鹽茶湯洗瘡洗餅,再貼,以好為度。

白話文:

膏藥

玄武膏:治療癰疽、發背、疔腫、內外臁瘡、陰部濕疹、各種惡瘡及頭頂癰腫,無論潰爛與否皆可使用,具有極佳的排膿散毒、止痛生肌功效,療效顯著。若為疔腫,先用銀針或鹿角針在疔瘡中間及四周刺破,使惡血排出,再將大小如小麥粒的追毒藥膏塗入孔中,然後貼上玄武膏。如果瘡瘍潰爛嚴重,難以貼藥,則將二三片皂角煎油,與玄武膏調勻成糊狀,薄薄敷上,即使膿水增多,也不要頻繁更換,數次敷乾後效果更佳。

配方:大巴豆(去殼膜)、木鱉子(去殼),各二兩;黃丹四兩(研細);真清油十兩;槐樹枝、柳樹嫩枝(各七寸長,七條,切碎)。

使用方法:按照上述方法煎熬成膏狀後貼敷。

金絲膏:治療傷筋動骨、損傷疼痛、閃挫、風毒惡瘡、風濕筋骨寒症等。

配方:當歸尾、川白芷、杏仁(去皮尖)、玄參、豬牙皂角(去皮)、草烏(生,切碎),各三錢;白膠香(質地好的,八兩);帶根蔥(肥壯的,十根);滴青(質地好的,半斤);乳香、沒藥(研磨成粉),各半兩;黃蠟(質地好的,一兩);男子頭髮(洗淨,如雞蛋大小)。

使用方法:用清油半斤,按照上述方法熬煮過濾,再加入白膠香、滴青攪拌均勻,然後加入黃蠟攪拌,無煙後再加入乳香、沒藥。

貼膏方法:如果瘡瘍有膿血未淨,或痂皮阻塞,需先用藥水清洗乾淨,擦乾,待水分蒸發後再貼膏藥。貼藥後如有黃水膿血流出,用紙巾從旁邊擦拭,每日更換一次;黃水膿血停止後,可隔一到兩天更換一次,直至痊癒。

長肌膏:治療多年久治不愈的各種潰爛瘡瘍,貼敷即可痊癒。

配方:白燭油四錢;黃蠟八錢;香油八錢;大楓子(去殼,切碎)五錢;黃連三錢;番木鱉肉(切碎)二錢;黃柏三錢。

使用方法:以上七味煎煮過濾,加入後枯礬(三錢)、輕粉(三錢)、密陀僧(五分,各研細)拌勻,待其凝固。根據瘡口大小製作成薄餅,用針扎數個小孔,貼在瘡瘍上,每日更換或隔日更換。用鹽茶水清洗瘡口和藥餅後,再重新貼上,直到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