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五 (3)
卷之五 (3)
1. 反花瘡
(瘡有胬肉凸出者是)
〔薛〕,翻花瘡者,由瘡瘍潰後肝火血燥生風所致。或瘡口胬肉突出,如菌大小不同,
或出如蛇頭長短不一。治法:當滋肝補氣,外塗藜蘆膏,胬肉自入,須候元氣漸復,膿毒將盡塗之有效。不然,雖入而復潰。若誤用刀針、蝕藥、灸火,其勢益甚,或出血不止,必致寒熱嘔吐等症,須大補脾胃為善。,判官張承恩,內股患癰將愈,翻出一肉如菌,余曰:此屬肝經風熱血燥,當清肝熱養肝血。彼謂不然,乃內用降火,外用追蝕,蝕而復翻,翻而復蝕,其肉益大,元氣益虛,始信余言。遂內用梔子清肝散,外用藜蘆膏而痊。一上舍,素膏粱善怒,耳下結一核,從潰而瘡口翻張如菌,焮連頭痛,或胸脅作脹,或內熱寒熱,或用清熱消毒之藥,年餘未瘥。余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而尋愈。一男子背瘡,斂如豆許,翻出肉寸余,用消蝕割系法屢去屢大,此肝經血虛風熱。余用加味逍遙散三十餘劑,塗黎蘆膏而消;又用八珍散倍用參、耆、歸術而斂。一婦人,素善怒,臂患癰,瘡口出肉長二寸許,此肝脾鬱怒氣血虛而風內動,用加味逍遙散,塗藜蘆膏而愈。後因怒患處脹悶,遍身汗出如雨,此肝經風熱,風能散氣故耳。仍用前散並八珍湯而愈。一男子項患腫,痰涎湧甚,用散堅行氣等劑,腫硬愈甚。喘氣發熱,自汗盜汗,體倦食少,予曰:此屬足三陰虧損,當滋化源。不信,反追蝕患處,開翻六寸許,㠁巗色赤,日出鮮血,三月餘矣,肝脈弦洪緊實,予用大補湯加麥門、五味五十餘劑,諸症漸愈,血止三四。復因怒飲食頓少,其血湧出,此肝傷不能藏,脾傷不能攝也,用補中益氣湯為主,加五味、麥門其血頓止;再以六味丸加五味子常服,瘡口斂至寸許,遂不用藥,且不守禁而歿。
白話文:
瘡有胬肉凸出者是
〔薛〕,翻花瘡,是指瘡瘍潰爛後,由於肝火旺盛,血燥生風而引起的。這種瘡口會長出胬肉,形狀像菌,大小不一,有的甚至像蛇頭,長短各異。
**治療方法:**應當滋養肝臟,補益元氣,外敷藜蘆膏。胬肉會自行消退,但要等到元氣逐漸恢復,膿毒將近消散時再塗抹才有效果。否則,即使胬肉消退,也可能再次潰爛。若誤用刀針、腐蝕藥物、灸火,病情會更加嚴重,甚至可能出血不止,引發寒熱嘔吐等症狀,必須大力補益脾胃才能改善。
判官張承恩,患了內股癰瘡,快要痊癒了,卻翻出一塊肉,形狀像菌。我說:「這是肝經風熱血燥造成的,應該清肝熱,養肝血。」他不相信,反而用內服降火藥,外用腐蝕藥,結果胬肉越蝕越翻,翻了又蝕,肉塊越來越大,元氣越來越虛,這才相信我的話。於是,他內服梔子清肝散,外敷藜蘆膏,終於痊癒。
一位上舍,平時喜歡吃肥甘厚味,又容易生氣,耳下長了一個腫塊,潰爛後瘡口翻張,像菌一樣,而且還伴隨頭痛,胸脅脹滿,內熱寒熱交替。他曾用清熱消毒藥物治療,但一年多都沒有痊癒。我用補中益氣湯和六味地黃丸,他終於痊癒了。
一位男子,背上長了一個瘡,原本只有豆子大小,後來翻出肉來,長達一寸多。他用消蝕、割除、綁紮等方法反覆治療,卻越治越大。這是肝經血虛風熱造成的。我用加味逍遙散三十多劑,並外塗藜蘆膏,瘡肉慢慢消退;然後又用八珍散,加倍使用人參、黃耆、當歸、山藥,使其收斂。
一位婦人,平時也容易生氣,手臂患了癰瘡,瘡口翻出肉來,長達兩寸多。這是肝脾鬱怒,氣血虛弱,風邪內動引起的。我用加味逍遙散,外塗藜蘆膏,她很快就痊癒了。後來,她又因為生氣,患處脹痛,全身汗出如雨,這是肝經風熱,風邪能散發元氣所致。我再次用加味逍遙散和八珍湯,她才痊癒。
一位男子,頸部患腫,痰涎湧出不止。他用散堅行氣等藥物治療,腫塊反而更加硬,還伴有喘氣發熱,自汗盜汗,身體疲倦,食慾不振。我告訴他:「這是足三陰虧損,應該滋補其源。」他不相信,反而繼續用腐蝕藥物治療,結果患處被腐蝕開來,長達六寸,肉色赤紅,每天都流血不止,已經持續了三個多月。他的肝脈弦緊洪實,我用大補湯,加入麥門冬和五味子,治療了五十多劑,各種症狀逐漸好轉,出血也減少了三到四成。後來,他又因為生氣,飲食驟減,血又湧出來。這是肝臟受損,無法藏血,脾臟受損,無法攝血。我用補中益氣湯為主,加入五味子、麥門冬,他的血馬上止住。再用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常服,瘡口收斂至一寸左右,就不再用藥。他沒有忌口,最終去世了。
總結: 翻花瘡是肝火血燥生風引起的,治療要以滋肝補氣為主,外敷藜蘆膏,忌用刀針、腐蝕藥物、灸火,避免加重病情。同時,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况,內服清肝熱、養肝血、補中益氣等藥物,才能徹底治愈。
藜蘆膏,治一切瘡疽,胬肉突出,不問大小長短,用藜蘆一味為末,以生豬脂和研如膏,塗患處,周日易之。
胭脂散,治反花瘡。
胭脂,貝母,胡粉(各一分),硼砂,沒藥(各半分)
上研細。先以溫漿水洗拭,後敷藥。
甘草塗敷方,治反花瘡。
甘草(半生,半炒),礬石灰,人中白,密陀僧(各半兩)
白話文:
「藜蘆膏」可以治療各種瘡疽和胬肉突出,無論大小長短,都可使用。做法是用藜蘆研磨成粉末,再用生豬油混合成膏狀,塗抹在患處,每天換藥一次。
「胭脂散」則用於治療反花瘡。配方包括胭脂、貝母、胡粉各一份,硼砂、沒藥各半份。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細粉,先用溫漿水洗淨患處,再敷上藥粉。
「甘草塗敷方」也是治療反花瘡的藥方。配方包含半生半炒的甘草、礬石灰、人中白、密陀僧各半兩。
上為細末。以童子小便半盞,以無灰火熬,用竹篦攪成膏。取塗瘡上,日五次。
惡實根塗敷方,治反花瘡,並諸瘡積年不瘥者。
惡實根(研末,四兩),豬脂(二兩)
上調和如糊。塗瘡上日三四次。
諸瘡胬肉如蛇頭出數寸者,硫黃末敷之即縮。(《聖惠》)。瘡有肉凸出,烏梅燒灰為末敷之,立盡。(《鬼遺》。)又以白梅肉杵細,入蜜捏成餅如錢大貼之妙。(《聖惠》)
〔梅〕,治反花瘡,馬齒莧一斤,燒灰細研,豬脂調敷。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童子尿半杯,以無煙火熬煮,用竹篦攪拌成膏狀。取膏塗抹在患處,每天五次。
惡實根研磨成粉末四兩,豬油二兩,混合成糊狀。塗抹在患處,每天三到四次。
如果瘡口有肉突起,像蛇頭一樣伸出幾寸,用硫磺粉末敷在上面就可以縮回去。如果瘡口有肉突起,將烏梅燒成灰,研磨成粉末敷在上面,就能立刻消失。也可以用白梅肉搗碎,加入蜂蜜捏成錢幣大小的餅狀貼在患處,效果很好。
治療反花瘡,可以用馬齒莧一斤,燒成灰,研磨成粉末,用豬油調和後敷在患處。
〔世〕,瘡凸出寸許,根如小豆或大如梅者,用花腳蜘蛛絲纏其根,則漸干而自脫落。
白話文:
在古代的中醫學文獻中,描述了一種治療方法:當遇到傷口凸起,大小類似一寸左右,根部形狀從像小豆到大如梅子的各種形狀時,可以使用花腳蜘蛛的絲纏繞在傷口的根部。這樣做後,傷口會逐漸乾燥並自行脫落。
2. 多骨疽
〔薛〕,多骨疽者,由瘡瘍久潰,氣血不能營於患處,邪氣陷襲,久則爛筋腐骨而脫
出,屬足三陰虧損之症也。用補中益氣湯以固根本。若陰火發熱者,佐以六味丸,壯水之主以鎮陽光。陽氣虛寒者,佐以八味丸,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外以附子餅、蔥熨法祛散寒邪,補接榮氣,則骨自脫瘡自斂也。夫腎主骨,若腎氣虧損,其骨漸腫,荏苒歲月潰而出骨,亦用前法。若投以克伐之劑,復傷真氣,鮮有不誤者。,舉人於廷器,腿患流注年餘,出腐骨少許,午前畏寒,午後發熱,口乾唾痰,小便頻數,予以為足三陰虧損,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六味丸料加黃耆、當歸、五味子,各三十餘劑,外用豆豉餅,諸症漸愈,又以十全大補之類,喜其慎疾而愈。
白話文:
患有骨疽的人,通常是因瘡瘍久潰,氣血無法滋養患處,導致邪氣入侵,久而久之腐蝕筋骨,骨頭脫落,屬於足三陰虛損的症狀。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固本。若伴隨陰虛發熱,可佐以六味丸,滋陰降火。若陽氣虛寒,可佐以八味丸,溫補腎陽。外用附子餅和蔥熨法,祛散寒邪,補益氣血,骨頭便會自行癒合,瘡口也會自然收斂。腎主骨,若腎氣虧損,骨頭會逐漸腫脹,時間久了就會潰爛露出骨頭,也可用上述方法治療。切忌使用克伐之劑,以免傷及正氣,造成誤治。一位舉人,腿部患有流注病症已有一年多,還露出了一些腐骨,上午畏寒,下午發熱,口乾舌燥,小便頻繁,診斷為足三陰虧損,早上服用補中益氣湯,晚上服用六味丸,並加入黃耆、當歸、五味子,共服三十多劑,外用豆豉餅,症狀逐漸改善。後來又用十全大補類藥物,患者欣喜他治病謹慎,最終康復。
一儒者患附骨疽,失於調補,瘡口不斂,日出清膿少許,已而常出三腐骨,其脈但數而無邪,此所血虛,瘡結膿管而不能愈。紝以烏金膏,日服十全大補湯而愈。上舍王廷璋患前症,三年未愈,肢體消瘦,飲食難化,手足並冷,大便不通,手足陰冷。予謂此陽氣虛寒,用補中益氣湯、八味丸,仍灸其患處而痊。
,一男子,上齶腫硬年餘方潰,內熱作渴,肢體消瘦,六脈洪大,左手尤甚。用補中益氣湯、六味丸出腐骨一塊,仍服前藥,諸症悉去,瘡口亦斂。一男子十六歲,足間腫黯,潰而露骨,體瘦盜汗,發熱口乾,用十全大補湯、六味地黃丸,各五十餘劑而愈。不然,多變瘵癥,或瀝盡氣血而亡。
白話文:
一位讀書人患了附骨疽,沒有好好調養,傷口一直無法癒合,每天早上會流出少許膿液,後來經常排出三塊腐骨,脈象只是跳得快,沒有其他異常,這是因為血虛,傷口形成膿管,所以無法痊癒。於是用烏金膏外敷,每天服用十全大補湯,就治好了。隔壁王廷璋也患了同樣的病,三年都治不好,身體消瘦,吃不下東西,手腳冰冷,大便不通,手腳陰冷。我判斷這是陽氣虛寒,便用補中益氣湯和八味丸治療,並在患處灸治,最後痊癒。
另外,一位男子上顎腫硬了一年多才潰爛,感到內熱口渴,身體消瘦,六脈跳動有力,左手尤甚。我用補中益氣湯和六味丸治療,排出了一塊腐骨,繼續服用之前藥物,所有症狀都消失了,傷口也癒合了。還有一位十六歲的男子,腳趾間腫脹發黑,潰爛露出骨頭,身體消瘦,盜汗,發熱口乾,我用十全大補湯和六味地黃丸治療,服用了五十多劑就痊癒了。如果不這樣治療,很容易轉變成瘵癥,或者耗盡氣血而死。
,一男子,自十四歲閃足腫痛,服流氣飲,外敷寒涼腐潰而至十六,瘡口張開,足背漫腫黯黑,骨露出,形體消瘦,盜汗不止,發熱口舌乾燥,天真已喪。用十全大補湯、六味地黃丸,各五十餘劑,元氣漸復,患處漸赤,脫落骨一塊,又各五十餘劑始愈。一婦人年三十餘,素弱,左手背漸腫,二年後潰,出清膿,腫黯連臂,內熱晡熱,自汗盜汗,經水兩月一至,此肝脾氣血虧損。
朝用歸脾湯,夕用逍遙散,腫處頻用蔥熨法,兩月餘諸症漸愈,瘡出腐骨,仍服前藥,前後共三百餘劑得愈。
白話文:
一位男子,從十四歲時腳踝閃傷腫痛,服用流氣飲,外敷寒涼藥物,導致潰爛,一直到十六歲,瘡口張開,腳背腫脹發黑,骨頭露出來,身體消瘦,盜汗不止,發燒口乾舌燥,元氣衰竭。後來用十全大補湯和六味地黃丸,各服用五十多劑,元氣逐漸恢復,患處逐漸變紅,脫落一塊骨頭,又各服用五十多劑才痊癒。
一位三十多歲的婦女,體質虛弱,左手背逐漸腫脹,兩年後潰爛,流出清膿,腫脹發黑連到手臂,內熱下午發燒,自汗盜汗,月經兩個月才來一次,這是肝脾氣血虧損造成的。
早上用歸脾湯,晚上用逍遙散,腫脹的地方頻繁使用蔥熨法,兩個多月後症狀逐漸好轉,瘡口排出腐骨,仍然服用之前的藥物,前後共服用三百多劑才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