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五 (2)
卷之五 (2)
1. 石癰、石疽
(謂癰疽腫硬如石,久不作膿者是也。)
犀角湯,治石癰熱毒氣盛,腫硬疼痛,口乾煩悶。
犀角(鎊),木香(各七錢半),連翹,梔子仁,射干,當歸(切焙),升麻,赤芍藥,玄參,枳殼(麩炒),甘草(生,各一兩),大黃(炒,二兩)
上銼碎,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黃連散,治石癰結硬發熱,紫赤色,毒氣攻衝未定,日夜疼痛。宜用此消腫化毒止痛。
黃連,川大黃(生),白蘞,馬牙硝,黃柏(各一兩),麒麟竭,青鹽(各半兩),赤小豆(半合,炒熟),杏仁(四十丸粒。湯浸去皮尖,研)
上為細末。蜜水調塗,干即易之。
大黃散,治石癰腫硬疼痛,心腹煩悶不得宣暢。
川大黃(一兩,炒),川芒硝,黑豆皮,枳殼(去穰,麩炒,各半兩),牛蒡子(微炒),當歸,芎藭(各二錢半),甘草(生銼,半兩)
上銼碎,分作三服。每服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時溫服,以利為度。
治石癰堅如石,未作膿者。
上用生商陸根,不拘多少,熟搗敷之,干即易,取軟為度及治濕漏諸瘡癤。羊城人用此方取效者多。
沉香湯,治石疽腫毒結硬,口乾煩熱,四肢拘急不得臥。
沉香,防風(去叉),木香(各七錢半),麥門冬(去心),當歸(切、焙),枳殼(麩炒),獨活(去蘆),羚羊角(屑),升麻,玄參,地骨皮,赤芍藥,甘草(生,銼,各一兩),大黃(銼,炒,二兩)
上銼碎。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白話文:
石癰、石疽指的是腫塊堅硬如石,久久不化膿的疾病。
犀角湯用於治療石癰,症狀為熱毒盛、腫硬疼痛、口乾煩悶。藥方組成:犀角、木香各七錢半;連翹、梔子仁、射干、當歸(切焙)、升麻、赤芍藥、玄參、枳殼(麩炒)、甘草(生)各一兩;大黃(炒)二兩。將藥材研碎,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盞水煎至六分,去除藥渣,不限時間溫服。
黃連散用於治療石癰,症狀為腫塊堅硬發熱,顏色紫紅,毒氣未消散,日夜疼痛。此方具有消腫化毒止痛的功效。藥方組成:黃連、川大黃(生)、白蘞、馬牙硝、黃柏各一兩;麒麟竭、青鹽各半兩;赤小豆(半合,炒熟);杏仁(四十丸粒,湯浸去皮尖,研磨)。將藥材研成細末,用蜂蜜水調和後敷塗患處,藥物乾燥後需更換。
大黃散用於治療石癰,症狀為腫硬疼痛,心腹煩悶不舒。藥方組成:川大黃(一兩,炒)、川芒硝、黑豆皮、枳殼(去瓤,麩炒)各半兩;牛蒡子(微炒)、當歸、芎藭各二錢半;甘草(生銼)半兩。將藥材研碎,分成三劑服用。每次服用用一盞水煎至五分,去除藥渣,不限時間溫服,以通便為度。
對於堅硬如石、尚未化膿的石癰,可用生商陸根適量,搗爛後敷於患處,乾燥後更換,直到腫塊變軟為止。此法也適用於濕疹等其他瘡瘍。據說廣州地區很多人用此方取得了療效。
沉香湯用於治療石疽,症狀為腫毒結硬、口乾煩熱、四肢拘急不能平臥。藥方組成:沉香、防風(去叉)、木香各七錢半;麥門冬(去心)、當歸(切焙)、枳殼(麩炒)、獨活(去蘆)、羚羊角(屑)、升麻、玄參、地骨皮、赤芍藥、甘草(生,銼)各一兩;大黃(銼,炒)二兩。將藥材研碎,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盞半水煎至七分,去除藥渣,不限時間溫服。
2. 瘭疽(風疽)
瘭疽者,肉中忽生點子如豆粒,小者如黍粟,極者如梅李。或赤、或黑、或青、或白,其狀不定。有根不浮腫痛,傷之應心,根深至肌,經久便四面悉腫,疱黯熟紫黑色,能爛壞筋骨,若毒散逐脈入臟殺人,南人名為拓著毒。厚肉處即割去之,亦燒鐵烙之令焦如炭。或灸百壯,或飲葵根汁,或飲藍青汁,若犀角汁及升麻汁、竹瀝黃龍湯諸單方治,專去其熱,取瘥。其病喜著十指,故與代指相似,人不識之呼作代指,不急治之,亦逐脈上入臟殺人。
南方人得之皆斬去其指,初指頭先作黯疱,後始腫亦黑黯,瘮痛入心是也。
治瘭疽秘方
射干,甘草,枳實,升麻,乾地黃,黃芩(各二兩),麝香(二分),前胡(三分),犀角(六分),大黃(十分)
上十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下大黃一沸,去滓納麝,分三服瘥止,不限劑數,此方世所不傳,神良。(《外臺》無黃芩。深師加黃芩、麻黃、白薇、枳實、升麻、松葉)
射干散,治瘭疽,皮肉中忽生點子如麻豆大,或如桃李,腫痛不可忍。
射干,川升麻,枳實(麩炒),川大黃(銼,微炒),甘草(生用,各一兩),麝香(細研,二錢半,),前胡(去蘆,一兩半),,羚羊角屑(七錢半)
上銼碎,入麝香令勻。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丹砂膏,治瘭疽。
丹砂(細研),射干,大黃(銼,炒),犀角屑,前胡(去蘆),升麻,芎藭,黃芩(去黑心),沉香,木香(各一兩),生地黃(二兩),麝香(一錢二分半,研),豬脂(二斤半)
上除丹砂、麝香、豬脂外,銼碎。以醋半升和勻,浸一宿,先熬脂令沸,次下諸藥煎,候地黃赤黑色,以綿絞去滓。入丹砂、麝香末,以柳篦攪勻,瓷盒盛。敷患處,日三五上;又取棗大,以溫酒調,空心日午服。一方,溫水調下半匙。
治瘭疽,諸疽,十指頭焮赤痛癢方。(《千金翼》名豬蹄湯。)
白芷,大黃,芎藭,黃芩,黃連,甘草,細辛,藁本,當歸,藜蘆,莽草(各一兩)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二斗,先煮豬蹄一具,取一斗煮藥。取五升,浸瘡即瘥。
又方
灶屋塵,灶突墨,釜下土(各一升)
上三味,合研令勻。以水一斗,煮三沸取汁洗,日三四度。
治瘭疽著手足肩背,忽發累累如赤豆,剝之汁出者方。
鯽魚(長三寸者,一尾),亂髮(雞子大),豬脂(一升)
上三味煎為膏,敷之。
又方,熬蕪菁子搗碎,布裹展轉,敷上良。
又方,以麻子熬作末,敷上良。
又方,以豬膽,敷之良。
又方,亂髮灰,服方寸匕,日三,亦治發背。
又方,煮蕓薹菜,取一升服之;並食干熟蕓薹數頓,少與鹽醬,冬月研子,水和服之。
又方,枸杞根並葵根葉煮汁,煎令如糖,隨意服之。
治疽潰後方
以鹽湯洗拭了,燒皂莢灰粉上良。
又方,牛耳中垢,敷之良。
又方,梁上塵,和車𨊧中脂,敷之。
又方,以生麻油滓綿裹,布瘡上,蟲出。
治疽似癰而小,有異膿如小豆汁,今日去,明日滿者方。
蕓薹熟搗,濕布袋盛之。埋熱灰中更互熨之,不過再三度安瘥,冬用乾者。
又方,皂莢煎湯洗瘡,拭乾。以柏皮為末,敷之,勿令作痂。
治疽卒著五指,筋急不得屈伸者方。
灸踝骨中央,數十壯或至百壯。
白話文:
瘭疽,一種皮膚病,初期會在肉中突然長出像豆子大小的點狀物,小的像黍米,大的像梅子李子。顏色不定,可能是紅色、黑色、青色或白色。初期有根部,不會浮腫疼痛,但傷到它會痛到心裡,根部深入肌肉。久而久之,四周就會腫起來,出現暗沉、成熟的紫黑色水泡,甚至會腐爛筋骨,毒素若擴散進入血管,再侵入臟器,就會危及生命。南方人稱之為「拓著毒」。
治療方法:患處肉厚的地方可以割掉,或用燒紅的鐵烙焦。也可以灸一百壯,或喝葵根汁、藍靛汁、犀角汁、升麻汁、竹瀝黃龍湯等單方藥物,主要目的是清熱消腫,使病症痊癒。此病好發於十指,所以常被誤認為是「代指」,若不積極治療,毒素也會沿著血管進入臟器,造成死亡。南方人得了這種病,通常會切掉手指。一開始指尖會出現暗色的水泡,之後才腫起來,顏色也變黑暗,並伴隨著寒顫和劇烈的疼痛,這種痛會深入骨髓。
瘭疽秘方
射干、甘草、枳實、升麻、乾地黃、黃芩(各二兩)、麝香(二分)、前胡(三分)、犀角(六分)、大黃(十分),將藥材磨碎,加九升水煮成三升,再加入大黃煮沸一次,去渣後放入麝香,分三次服用,直至痊癒,劑量不限。此方為世代相傳的秘方,藥效神奇。(《外臺》方中無黃芩,深師加了黃芩、麻黃、白薇、枳實、升麻、松葉)
射干散,治療瘭疽,皮膚或肌肉中突然長出像麻子或豆子大小,甚至像桃子李子般大小的腫塊,伴隨劇烈疼痛。
射干、川升麻、枳實(麩炒)、川大黃(銼,微炒)、甘草(生用,各一兩)、麝香(細研,二錢半)、前胡(去蘆,一兩半)、羚羊角屑(七錢半),將藥材磨碎,拌勻麝香。每次服用四錢,用半杯水煎成六分,去渣,不拘時服溫服。
丹砂膏,治療瘭疽。
丹砂(細研)、射干、大黃(銼,炒)、犀角屑、前胡(去蘆)、升麻、芎藭、黃芩(去黑心)、沉香、木香(各一兩)、生地黃(二兩)、麝香(一錢二分半,研)、豬脂(二斤半),除丹砂、麝香、豬脂外,將藥材磨碎,用半升醋拌勻,浸泡一夜。先熬豬脂至沸騰,再加入其他藥材煎煮,直到生地黃呈赤黑色,用棉布過濾去渣。加入丹砂、麝香粉末,用柳條攪拌均勻,盛入瓷盒。每日敷患處三到五次;另取棗子大小的藥膏,用溫酒調服,空腹或中午服用。另一方是溫水調服半匙。
治療瘭疽、各種疽症、手指腫脹發紅、疼痛瘙癢的方劑(《千金翼》稱之為豬蹄湯)。
白芷、大黃、芎藭、黃芩、黃連、甘草、細辛、藁本、當歸、藜蘆、莽草(各一兩),將藥材磨碎,加二斗水,先煮一個豬蹄,再用剩下的水煮藥材,取五升藥汁,浸泡患處,即可痊癒。
其他治療瘭疽的方劑:
- 灶屋塵、灶突墨、釜下土(各一升),研磨均勻,加一斗水煮沸三次,取汁清洗,每日三到四次。
- 三寸長的鯽魚一條、雞蛋大小的亂髮、一升豬脂,煎成膏狀敷於患處。
- 將蕪菁子熬煮搗碎,用布包裹,反覆熱敷。
- 將麻子熬成粉末,敷於患處。
- 用豬膽敷於患處。
- 服用亂髮灰,每次一指量,每日三次,也可治療發背。
- 煮蕓薹菜,取一升服用;並食用煮熟的蕓薹幾頓,少放鹽醬,冬天用研磨的蕓薹子,加水服用。
- 枸杞根和葵根葉煮汁,煎成糖漿狀,隨意服用。
瘭疽潰爛後的治療方法:
- 用鹽水清洗患處,再塗抹燒焦的皂莢灰粉。
- 用牛耳垢敷於患處。
- 將梁上塵和車軸上的油脂混合敷於患處。
- 用生麻油浸泡的棉布敷於患處,可引出蟲子。
治療疽症(類似癰腫但較小,膿液像小豆汁,今天消失,明天又充滿)的方劑:
- 將煮熟的蕓薹搗碎,用濕布袋盛裝,埋入熱灰中反覆熱敷,一般兩三次就能痊癒,冬天用乾燥的蕓薹。
- 用皂莢煎湯清洗患處,擦乾後,將柏皮研磨成粉末敷於患處,不要讓它結痂。
治療疽症突然侵犯五指,筋腱緊繃不能屈伸的方劑:
- 在踝骨中央灸數十壯或至一百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