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二 (7)
卷之二 (7)
1. 發熱
甘草(炙),當歸,芍藥(酒炒),茯苓,白朮(炒),柴胡(各一錢),牡丹皮,山梔(炒,各七分),
上水煎服。
梔子黃芩湯,治發背、癰疽潰後,因飲食有傷,調攝不到,發熱不住,用以退熱。
漏蘆,連翹,山梔仁,黃芩(去心),防風,石韋(如無有,以桑白皮代),生甘草,生犀角(屑),人參,苦參(各去蘆),茯苓(去皮,各二錢半),生黃耆(一兩,去叉蘆)
上為粗末。每服四大錢,水一盅,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發熱
方一:用炙甘草、當歸、酒炒芍藥、茯苓、炒白朮、柴胡(各一錢)、炒牡丹皮、炒山梔子(各七分),加水煎服。這是梔子黃芩湯的加減方,用於治療發背、癰疽潰爛後,因飲食不節,調養不善,導致持續發熱,以此退熱。
方二:用漏蘆、連翹、山梔仁、去心黃芩、防風、石韋(如無石韋,可用桑白皮代替)、生甘草、生犀角屑、人參、去蘆苦參、去皮茯苓(各二錢半)、去叉蘆生黃耆(一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四大錢(約12克),加水一盅(約200毫升),煎至六分(約120毫升),濾渣溫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