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四 (11)
卷之四 (11)
1. 附骨疽
丹溪云:環跳穴痛,防生附骨疽,以蒼朮佐黃柏之辛,行以青皮、冬加桂枝,夏加黃芩,體虛加杜牛膝,以生甘草為使,大料煎入生薑汁,食前飲之。痛甚者,恐十數帖發不動,少加麻黃一二帖又不動,恐疽將成。急掘地成坎,以火煆紅,沃以小便。赤體坐其中,以席圍下體,使熱氣熏蒸,腠理開,氣血暢而愈。
白話文:
丹溪先生說:環跳穴疼痛,要小心會生長附骨疽,可以用蒼朮搭配黃柏的辛辣之性,再加上青皮,冬天可以加入桂枝,夏天可以加入黃芩。如果體虛,可以加杜牛膝,以甘草作為引藥。將藥材一起用大料煎煮,加入生薑汁,飯前飲用。
如果疼痛非常嚴重,即使服用十幾帖藥仍然沒有效果,可以少量加一點麻黃,如果再服用一兩帖藥仍然沒有效果,恐怕疽將要形成。這時就要緊急挖個坑,用火燒紅,然後倒入小便,赤裸身體坐在坑中,用席子圍住下半身,讓熱氣熏蒸,使身體毛孔打開,氣血流通,就能治癒。
,或問:附骨疽,何以別之?曰:凡患流注,表未盡則餘毒附骨而為疽。在股外屬足太陽、陽明經,在股內屬足厥陰、足少陰經。又云:風濕折熱,熱結而附骨成疽。蓋骨者腎之餘,腎虛則骨冷而遂附著於骨也,骨冷則氣愈滯而血愈積,但能為腫不能為膿。流注者傷寒之餘毒,骨疽者,流注之壞證也。
流注非傷寒之罪,乃醫者表之未盡也,骨疽非流注之過,乃庸醫涼藥之誤也,又云:久得厚味及醉後涉水;或履冰霜雪,寒入髀樞,積痰瘀血相搏而成疽,初時暫痛無時,乍寒乍熱而無汗,久則痛深,入骨而不移處,按之痛不止者是也。初覺即隔蒜灸之,以多為上。宜勝金丹、烏金散汗之。
白話文:
有人可能會問:附骨疽,要怎麼區分呢?答:凡是患上流注病,表面症狀沒有完全消除,殘留的毒氣就會附著在骨頭上形成疽。位於大腿外側的,屬於足太陽、陽明經,位於大腿內側的,屬於足厥陰、足少陰經。
還有人說:風濕寒熱交雜,熱氣凝聚在骨頭上就會形成附骨疽。因為骨頭是腎臟的精華所在,腎臟虛弱就會導致骨頭冰冷,毒氣就容易附著在骨頭上。骨頭冰冷,氣就更加滯留,血就更加積聚,只會形成腫塊,不會化膿。流注是傷寒的餘毒,骨疽是流注病症惡化的表現。
流注病不是傷寒的錯,而是醫生沒有完全治好表症的緣故。骨疽也不是流注病的過錯,而是庸醫使用寒涼藥物的錯誤造成的。
還有人說:長時間吃大魚大肉,或是在醉酒後涉水,或是踩踏冰霜雪地,寒氣侵入髖關節,痰濕瘀血互相交織,就會形成附骨疽。剛開始只有間歇性的疼痛,忽冷忽熱,並且沒有汗,時間久了疼痛就會加重,深入骨頭,並且固定在一個地方,按壓時疼痛不止,就是這個病症。
一旦發現病症,就要立即用隔著蒜頭灸的方法治療,灸的次數越多越好。適合用勝金丹、烏金散等藥物發汗治療。
壯實者,一粒金丹下之,或八陣散。久則極陰生陽,寒化為熱,肉腐而成膿,膿成則宜烙,十全大補湯加牛膝、木瓜補之。有久潰毒結,留連展轉,經歲不已,腐出朽骨者,骨雖出而不愈,有終身之咎。視其白膿清稀者,碎骨初脫,肉深難取。膿白而稠者,碎骨將出,肉淺可取。
大抵久腐出骨,不論強弱老幼,必須補益,使氣血和暢,正氣漸復,邪氣漸退,自然收斂,十全大補湯、人參養榮湯,在所當用。未成膿者,以沖和膏貼之。蓋有獨活能動湯氣血也。已潰者,宜服何首烏散,此藥能調和陰陽也。
白話文:
身體强壮的人,可以服用一粒金丹或八阵散。久病会导致阴气极盛而生阳,寒气转化为热,肉体腐烂形成脓液,脓液形成后适合用烙铁治疗,并配合十全大补汤加入牛膝、木瓜来滋补。如果溃烂久久不愈,毒气积聚,反复发作,持续数年,腐烂至露出骨头,即使骨头露出来也不容易愈合,可能会留下终身隐患。观察脓液的颜色和稠度,白色稀薄的脓液,说明骨头刚开始脱落,肉层较深,难以取出。白色浓稠的脓液,说明骨头即将脱落,肉层较浅,可以取出。
总的来说,久腐露出骨头,无论强弱老幼,都需要滋补,使气血通畅,正气逐渐恢复,邪气逐渐消退,自然能够收敛。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都是合适的药物。如果还没有化脓,可以用冲和膏贴敷。因为独活能够促进汤药的气血运行。已经溃烂的,应该服用何首乌散,此药能调和阴阳。
〔薛〕,附骨疽有因露臥,風寒深襲於骨者,有因形氣損傷,不能起發者,有因克伐
之劑,虧損元氣,不能發出者,有因外敷寒藥,血凝結於內者,凡此皆宜灸熨患處,解散毒氣,補接陽氣,溫補脾胃為主。若飲食如常,先用仙方活命飲,解毒散郁,隨著六君子湯,補托榮氣。若體倦食少。但用前湯,培養諸臟,使邪不得勝正。若膿已成即針之,使毒不得內侵,帶生用針亦無妨。如用火針亦不痛,且使易斂,其隔蒜灸,能解毒行氣。蔥熨法能助陽氣,行壅滯,此雖不見於方書,余常用之大效,其功是不能盡述,唯氣血虛脫者不應。,一女髀樞穴,生附骨疽,在外側廉少陽經分,始末用五香湯、十宣散,一日惡寒發熱,膈滿猶大,服五香湯,一夕喘死。此升散太過,孤陽發熱於上也。一人年逾四十,夏患附骨癰。予以火針刺去瘀血,更服托裡藥而愈。至秋忽不飲食,痰氣壅盛,勞則口舌生瘡,服寒藥腹痛,彼疑為瘡。脾胃脈輕取似大,按之無力,此真氣不足,虛火炎上也,治以八味丸。彼不信,自服二陳、四物湯,幾殆,復請予。仍以前丸治之而愈。一人附骨癰,畏針不開,臀膝通潰,脈數發渴,煩躁時嗽,飲食少思。齊氏曰:瘡瘍煩躁時嗽,腹痛渴甚。或泄利無度,或小便如淋,此惡證也,膿出之後,若脈洪數難治,微澀遲緩易治。刺之,膿出四五碗,即服參、耆、歸、術大劑,翌日脈稍斂,更服八珍湯加五味子、麥門、肉桂、白蘞,三十餘帖脈緩膿稠,三月乃愈。一老,腿患附骨疽腫硬,大按方痛,口乾脈弱,腫聚不潰,飲食少思。予謂:腫下而堅者,發於筋骨;肉色不變者,發於骨髓。遂托以參耆等藥三十餘劑,膿雖熟不穿。予謂:藥力難達,必須針刺。不聽,至旬日方刺,湧出清膿五六碗,然衰老氣血不足,養毒又久,竟不救。大抵瘡疽旬日不退,宜托之,有膿刺之,有腐肉取之,虛則補之,此十全之功也。一人患貼骨疽,腿細短軟,瘡口不合,以十全大補湯,外灸附子餅,貼補藥膏,調護得宜,百帖而愈。一人環跳穴患附骨疽。彼謂小瘡,服敗毒藥,外以寒藥敷帖,因痛極針之,膿瘀大泄,方知為癰請治。其脈右關浮大,此胃氣已傷,故瘡口開張,肉紫下陷,捫之不熱,彼謂瘡內更覺微冷,自謂必成漏矣。灸以豆豉餅,飲六君子加藿香、砂仁、炮姜,數劑胃氣漸醒,飲食漸進,患處漸暖,肌肉漸生,更以十全大補湯而愈。一人亦患此,內痛如錐,外色不變,勢不可消,喜其未用寒劑,只因痛傷胃氣而不思食,以前藥去炮姜治之,飲食稍進,更以十全大補湯二十餘劑,膿成針去,仍以大補湯倍加參、耆、芎、歸,膿久不止,更加麥門、五味、貝母、遠志,數服漸止,瘡亦尋愈。二證蓋因濕熱滯於肉理,真氣不能運化,其始宜除濕熱,實脾土,和氣血,則濕自消散,若膿未成,以隔蒜灸之立效。一婦四十餘,近環跳生疽,尺脈沉緊,腿不能伸。經曰:脾移寒於肝,壅腫筋攣。蓋脾主肉,肝主筋,肉溫則筋舒,肉冷則筋急,遂與乳香定痛丸少愈,更以助胃壯氣血藥,二十餘劑而消。一人因痢驟澀,環跳穴作痛,與四物湯加桃仁、酒黃芩、紅花、蒼朮、枳殼、黃柏、柴胡、青皮、生薑,十餘劑稍可,更刺委中,出黑血而愈。一後生,⿰骨又骨痛,以風藥飲酒一年,予以防風通聖散去硝黃,加生犀角、浮萍百餘帖,成一疽,近皮革膿出而愈。後五六年,其處再痛。予曰:舊病作,無能為矣。蓋發於新娶之後,多得香辣肉味,若能茹淡,遠房勞,猶可生也。出膿血四五年,延及腰背皆空,又三年而死,此純乎病熱者。一少年,天寒極勞,⿰骨又骨痛,兩月後生疽,深入骨邊,臥二年,取剩骨而安。此寒搏熱者也。(取久疽及痔漏中朽骨,用烏骨雞脛骨,以砒實之,鹽泥固濟,火煆紅,地上出火毒,去泥用骨,研細飯丸,如粟米大,以紙捻送入竅內,更以膏貼之。),萬曆乙亥,予方閉關作舉子業,適姻家虞懋庵,股內側痛久矣,醫作痛風治月餘不效,膿熟肉厚,不得穿穴出,因潰入腹,精神昏憒,粥藥不入,醫不能措手,請教於余。余特破例為診之,脈細如蛛絲,氣息奄奄欲絕,曰:無傷也,可以破針刺其腹,膿大泄數升,然皆清如水,瘡口若蟹吐沫,醫疑其透膜不可治。余曰:無傷也,可以參、耆、附子,加厥陰引經藥,大劑飲之,為制八味丸,食前輒吞百丸,食大進,日啖飯升余,肉數臠,旬日而平。所以知可治者,潰瘍之脈,洪實者死,微細者生,今脈微細,形病相合,知其受補,故云可治也。所以刺其腹者,膿不泄,必有內攻之患。且按之而知其創深,即刺之無苦也。所以信其不透膜,即透膜無損者,無惡候也。所以服八味丸者,八味丸補腎,腎氣旺而上升,則胃口開而納食,故食大進也。泄膿即多,刀圭之藥。其何能濟。遷延遲久且變生。故進開胃之藥,使多食粱肉以補之,肌乃速生。此治潰瘍之大法也。
白話文:
附骨疽的成因有因露宿受寒,風寒深入骨髓;有因形氣受損,不能發散;有因服用克伐之藥,損傷元氣,導致毒氣不能排出;也有因外敷寒藥,導致血凝結於內。凡此皆宜用灸熨的方法治療患處,以散解毒氣,補接陽氣,溫補脾胃為主要原則。
若患者飲食如常,可先服用仙方活命飲解毒散郁,再配合六君子湯補托榮氣。若患者體倦食少,只用前湯培養諸臟,使邪氣不能勝過正氣。若膿已成,就應該用針刺之,使毒氣不能內侵,帶生用針也沒有問題。如用火針,也不痛,還能使傷口更容易癒合。隔蒜灸能解毒行氣,蔥熨法能助陽氣,行壅滯,雖然不見於方書,但我經常使用,療效顯著,其功效不可盡述,唯氣血虛脫者不應使用。
曾經有一位女子患附骨疽,位於髀樞穴,位於外側廉少陽經分,一開始用五香湯、十宣散治療,一日突然惡寒發熱,膈滿猶大,服用五香湯後,一夜就喘死。這是因為升散之藥過於猛烈,導致孤陽發熱於上。
另有一人,四十多歲,夏天患附骨癰,我用火針刺去瘀血,再服用托裡藥,便痊癒了。到了秋天,他突然不思飲食,痰氣壅盛,勞動時口舌生瘡,服用寒藥後腹痛,他懷疑是瘡瘍作祟。檢查他的脾胃脈象,輕取似大,按之無力,這是真氣不足,虛火炎上,可用八味丸治療。他不相信,自行服用二陳湯、四物湯,病情危殆,才又來求我。我還是用八味丸治療,他便痊癒了。
還有一個人患附骨癰,害怕針灸而不願開刀,臀部和膝蓋連成一片潰爛,脈象數而發渴,煩躁時咳嗽,飲食減少且不思飲食。齊氏說:瘡瘍煩躁時咳嗽,腹痛渴甚,或瀉利無度,或小便如淋,都是惡證。膿出之後,若脈象洪數則難治,若脈象微澀遲緩則易治。我為他刺針,膿出四五碗,之後就服用參、耆、歸、術大劑,第二天脈象稍斂,再服用八珍湯加五味子、麥門、肉桂、白蘞,三十多帖後,脈象緩慢,膿液稠厚,三個月後才痊癒。
有一位老人,腿部患附骨疽,腫硬,按之疼痛,口乾脈弱,腫塊聚而不潰,飲食減少且不思飲食。我說:腫塊向下而堅硬者,發於筋骨;肉色不變者,發於骨髓。於是給他服用參、耆等藥,三十多劑後,膿雖然成熟,但沒有穿破。我說:藥力難以到達,必須針刺。他不聽,過了十天后才刺針,湧出清膿五六碗,然而他年老體衰,氣血不足,養毒又久,最終還是無法救治。
總之,瘡疽十天不退,就應該用托裡之藥,有膿就刺之,有腐肉就取之,虛則補之,這就是十全之功。
有一個人患貼骨疽,腿細短軟,瘡口不合,我用十全大補湯,外灸附子餅,貼補藥膏,精心調護,百帖之後痊癒。
還有一個人,環跳穴患附骨疽。他以為是小瘡,服用敗毒藥,外敷寒藥,由於疼痛難忍,就用針刺之,膿瘀大泄,才意識到是癰,請我治療。他的右關脈浮大,這是胃氣已傷,所以瘡口開張,肉色紫而下陷,觸摸不熱,他說瘡內更覺微冷,自認為必定會變成漏瘡。我用豆豉餅灸之,服用六君子湯加藿香、砂仁、炮姜,數劑後胃氣漸醒,飲食漸進,患處漸暖,肌肉漸生,再服用十全大補湯而痊癒。
另有一個人也患此病,內痛如錐,外色不變,勢不可消,幸虧他沒有用寒藥,只是因為疼痛傷了胃氣,不思飲食,我用以前的藥方,去掉炮姜治療,飲食稍進,再服用十全大補湯二十多劑,膿成後針刺之,仍然服用大補湯,參、耆、芎、歸加倍,膿久不止,又加麥門、五味、貝母、遠志,服用幾劑後,膿止了,瘡也很快癒合。這兩種情況都是由於濕熱滯於肉理,真氣不能運化,其始宜除濕熱,實脾土,和氣血,則濕自消散,若膿未成,以隔蒜灸之立效。
一位四十多歲的婦人,環跳穴附近生了疽,尺脈沉緊,腿不能伸。經書上說:脾移寒於肝,壅腫筋攣。因為脾主肉,肝主筋,肉溫則筋舒,肉冷則筋急,於是給她服用乳香定痛丸,病情稍有好轉,再服用助胃壯氣血的藥物,二十多劑後便消腫。
還有一個人,因痢疾驟然便秘,環跳穴疼痛,我給他服用四物湯加桃仁、酒黃芩、紅花、蒼朮、枳殼、黃柏、柴胡、青皮、生薑,十多劑後稍有好轉,再刺委中穴,放出黑血,便痊癒了。
一位年輕人,骨頭疼痛,服用風藥飲酒一年,我給他服用防風通聖散去硝黃,加生犀角、浮萍百多帖,形成了一個疽,近皮革膿出而癒合。五年六年後,患處再次疼痛。我說:舊病復發,無能為力了。這是因為他婚後經常食用香辣肉味,如果能吃清淡的食物,遠離房事勞累,也許還能活下去。膿血流了四五年,蔓延到腰背部,都空了,又過了三年就去世了,這是純粹的病熱所致。
一位少年,天寒勞累,骨頭疼痛,兩個月後生了疽,深入骨邊,臥床兩年,取出剩骨才安然無恙。這是寒氣搏熱所致。
萬曆乙亥年,我正閉關準備科舉考試,恰好姻家虞懋庵股內側疼痛已久,醫生當作痛風治療,一個多月無效,膿已成熟,肉厚,無法穿破,潰爛後侵入腹腔,精神昏迷,粥藥不入口,醫生束手無策,來請教於我。我破例為他診治,脈象細如蛛絲,氣息奄奄一息,我說:無大礙,可以用針刺破他的腹部,膿液大量流出,但都清澈如水,瘡口如螃蟹吐沫,醫生懷疑他已經穿透了腹膜,無法治療。我說:無大礙,可以用參、耆、附子,加厥陰引經藥,大劑服用,再服用八味丸,飯前每次吞服一百丸,食慾大增,每天能吃飯一升多,肉幾塊,十天後就平復了。
所以我知道可以治療的原因是:潰瘍的脈象,洪實者死,微細者生,現在脈象微細,形狀和病症相符,知道他可以接受補藥,所以說可以治療。
所以刺破他的腹部,是因為膿液不流出,必然會有內攻的危險。而且按之可以知道創口很深,刺之也沒有痛苦。
所以相信他沒有穿透腹膜,即使穿透腹膜也沒有損傷的原因是:沒有惡候。
所以服用八味丸的原因是:八味丸補腎,腎氣旺盛而上升,則胃口大開,能吃東西,所以食慾大增。
膿液流出很多,即使是刀圭之藥,也無濟於事,拖延時間久了,還會變生。所以服用開胃的藥物,使他多吃米飯和肉來補益,肌肉才能迅速生長。這是治療潰瘍的大法。
黃狗下頦方,治肚癰、少腹癰、及腿上貼骨癰,神效。又云可治發背,大抵此方,治下部癰疽妙。
用黃狗下頦,連舌、連皮毛、劈下,入罐鹽泥封固,鐵盞蓋口,煆一炷香,覺煙清即止,務宜存性,不可過,過則無用矣。視其骨灰,正黑色者為妙,若帶白色,其性已過勿用,(用時,研極細),白蘞末,豌豆粉(俗名水寒豆,又名小寒豆。生用)
上三味等分,以各五錢為率,酒調空腹服外,又以三味等分,為敷藥,香油調敷患處。其驗以服藥後出臭汗,及熟睡為準。史鶴亭太史,親見顧天宇室人驗過。(宜於屠家取己殺者,制以備用。若生取特殺,反招不祥。)
白話文:
【黃狗下頦方】,治療腹部癰瘍、少腹癰以及腿部靠近骨頭的癰瘍,效果奇佳。據說它還可以治療發背,總的來說,這個方子對於下部的癰疽有著神妙的療效。
使用黃狗的下頦部分,連同舌頭和皮毛一起割下,放入罐子中,以鹽和泥土密封牢固,用鐵盞蓋住口,燒一炷香時間,當煙氣變得清潔時即可停止,務必保持其原本的性質,不可過度燒煮,過度燒煮會使其失去療效。觀察其骨灰,呈深黑色者最佳,如果帶有白色,則表示其性質已經過度,不應使用。在使用時,需研磨至極細。
配合白蘞粉末和豌豆粉(俗名水寒豆,又名小寒豆,生用)。
以上三種材料等量分開,按照每種五錢的比例,用酒調和在空腹時服用。另外,將這三種材料等量分開,作為外敷藥膏,以香油調和敷於患處。療效以服用藥物後出汗且熟睡為準。史鶴亭太史親眼見證了顧天宇的妻子使用過此方法。
適合在屠夫家中取得自行宰殺的黃狗製成此方以備不時之需。若要生前特別宰殺,反而會帶來不好的命運。
按:此方世多用之。《萬氏家抄》,亦已收載。然但知其可為敷藥,散腫止痛,而不知其可以內服,為下部癰疽內消之聖藥也。予有轎伕,環跳穴痛甚,如雞啄火灼,適制有藥,以酒調三錢飲之未愈,更進一服,霍然如失,明日舁轎如故。了無苦矣
三生散,治諸瘡大痛,不辨肉色漫腫光色,名附骨癰,如神。
露蜂房,蛇蛻,頭髮(洗淨,各等分)
上燒灰存性,研細,酒下三錢。
內托黃耆柴胡湯,治附骨癰。
白話文:
这个方子世俗间多有使用,《万氏家抄》也收录了它。然而人们只知道它可以用来外敷,散肿止痛,却不知道它可以内服,是治疗下部痈疽内消的圣药。我曾经有个轿夫,环跳穴疼痛难忍,就像鸡啄火灼一样,正好手里有这个药,用酒调了三钱给他喝,没有痊愈,又加了一服,立刻就好转,第二天就能像往常一样抬轿子了,一点也不痛苦了。
三生散,治疗各种疮疡疼痛,不分肉色漫肿光色,俗称附骨疽,效果如同神明。
露蜂房、蛇蜕、头发(洗净,各等分)
以上三种药材烧成灰,保留药性,研磨成细粉,用酒送服三钱。
内服黄芪柴胡汤,治疗附骨疽。
黃耆(二錢),柴胡,土瓜根(酒洗,各一錢),羌活(半錢),連翹(一錢三分),官桂,黃柏,生地黃(各二分),當歸(七分半)
上㕮咀作一服。水三盞,酒一盞,同煎至一盞,去滓。熱服,宿食消盡服。一服而愈。昔賈德茂男,年十歲,丁未四月十一日,於左腿近膝股內,出附骨癰,不辯肉色漫腫,皮澤木硬,瘡勢甚大,其左腳乃肝之脾土也,更在足厥陰肝經之分,少侵足太陰脾之分,其脈左三部細而弦,按之緩而微有力,為制此方主治。一方,無黃柏。
白話文:
黃耆兩錢,柴胡、土瓜根(用酒洗淨,各一錢),羌活半錢,連翹一錢三分,官桂、黃柏、生地黃各二分,當歸七分半。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做成一劑藥。用三碗水和一碗酒一起煎煮,直到剩下一碗,去渣。趁熱服用,飯後空腹服用。一劑藥即可痊癒。從前賈德茂的兒子,十歲,丁未年四月十一日,左腿靠近膝蓋的股內長出附骨癰,腫脹得看不清肉色,皮膚光澤像木頭一樣硬,瘡勢很嚴重。他的左腳屬於肝臟和脾臟的區域,又是在足厥陰肝經的分佈範圍,稍微侵犯了足太陰脾經的範圍。脈象左邊三部細而弦,按壓時緩慢而稍微有力。所以用這個方子來治療。這個方子裡沒有黃柏。
內托黃耆酒煎湯
黃耆,當歸尾(各二錢),柴胡(一錢半),升麻(七分),連翹,肉桂,黍黏子(炒,各一錢),黃柏,炙甘草(各半錢)
上㕮咀。好糯米酒一盞半,水一大盞半,同煎至一大盞,去滓。空心宿食消盡溫服,待少時,早膳壓之,使不令大熱上攻中上二焦也。丁未季春,薄度主老,年七十,因寒濕地氣,得附骨疽於左腿外側,足少陽膽經之分,微侵足陽明分,闊六七寸,長一尺,堅硬漫腫,不辨肉色,皮澤深,但行步作痛,以指按至骨大痛,與藥一服立止,再服堅硬腫消。
白話文:
將黃耆、當歸尾、柴胡、升麻、連翹、肉桂、黍黏子(炒)、黃柏、炙甘草等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用糯米酒和水煎煮,直到剩下原先一半的量,去渣服用。空腹服下,待藥效發揮後再吃早餐,避免藥力過於強烈,影響上焦。這方藥主要針對因寒濕侵襲而導致的附骨疽,患者是一位七十歲老人,患處位於左腿外側,長度約一尺,寬度約六七寸,堅硬腫脹,皮膚顏色深沉,行走時疼痛難忍,按壓骨頭會劇痛。服用此方藥後,疼痛立即止住,連續服用後,腫脹也消退了。
當歸散,治附骨癰,及一切惡瘡。
當歸(半兩),甘草(一兩),山梔子(十二枚),木鱉子(一枚,去殼)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冷酒調服。
漏蘆湯,治附骨疽。
漏蘆(去蘆),升麻,連翹,麻黃(去根節,各一兩),防己,木香,白蘞,沉香(各半兩),大黃(銼炒,一兩半)
白話文:
「當歸散」是用來治療附骨癰以及各種惡瘡的。它由當歸、甘草、山梔子、木鱉子(去殼)等藥材製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冷酒調服。
「漏蘆湯」則是用來治療附骨疽的。它由漏蘆(去蘆)、升麻、連翹、麻黃(去根節)、防己、木香、白蘞、沉香、大黃(銼炒)等藥材製成。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竹葉七片,煎至七分,入芒硝一錢,攪勻,去滓。空心溫服,取利三二行,未利再服。
應痛丸,治走注疼痛,疑是附骨疽者。
蒼朮(去皮),當歸,黑牽牛,草烏頭(炮,各一兩)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醋湯下。
貫眾湯,治附骨癰,生股上伏肉間,淋渫。
地骨皮,穀精草,枇杷葉(拭去毛,刷炙),荊芥(去梗),蜀椒(去目併合口者,以上各一兩)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盞半水煎煮,加入七片竹葉,煎至七分,加入一錢芒硝,攪拌均勻,濾掉渣滓。空腹溫服,直到排便三到二次,如果還沒排便,可以再服用一次。
應痛丸用於治療走注疼痛,懷疑是附骨疽的患者。
將蒼朮(去皮)、當歸、黑牽牛、草烏頭(炮製)各一兩研磨成細粉,用醋糊做成丸藥,大小如小豆。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用醋湯送服。
貫眾湯用於治療附骨癰,這種癰生長在股部上方的肌肉之間,會流出膿液。
將地骨皮、穀精草、枇杷葉(去除毛,刷去毛並烤炙)、荊芥(去除梗)、蜀椒(去除眼睛和嘴巴,以上各一兩)混合在一起。
上搗篩。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和滓淋渫,蘸布帛拓之。
密陀僧散
密陀僧,自然銅(各半兩),杏仁(去皮尖、雙仁,二七枚)
上用苦竹筒一枚,入藥在內,紙封筒口,慢火煨,候筒黃色。取出研極細。看瘡大小,用藥以新汲水調勻,用雞翎掃塗癰上,甚者不過二七日效。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過篩。用三升水煮,煮至剩二升,將藥渣混合藥液一起淋洗,再用布沾取藥液敷於患處。
密陀僧和自然銅各半兩,杏仁去皮尖、雙仁,取二七枚。
將上述藥材放入苦竹筒中,用紙封住筒口,以慢火煨,待竹筒變成黃色時取出,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根據瘡瘍的大小,用藥粉與新汲水調勻,用雞翎掃塗於患處,嚴重者最多二七日即可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