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四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9)

1. 懸癰

懸癰生於篡間,謂前陰之後,後陰之前,屏翳處也,即會陰穴,屬任脈別絡,俠督脈、衝脈之會,癰生其間,人起立則若懸然,故名懸癰。屬足三陰虧損之證,輕則為漏,瀝盡氣血而亡,重則內潰而即隕。若初起濕熱壅滯,未成膿而作痛,或小便澀滯,用龍膽瀉肝湯,腫焮痛甚,仙方活命飲,並以制甘草佐之。如此雖患亦輕,雖潰亦淺。

若不能成膿,或膿成不潰者,八珍散補之。若膿已成者,急針之。欲其生肌收斂,腎虛者,六味地黃丸。血虛者,四物加參、術,氣虛者,四君加芎、歸。脾虛者,補中益氣湯。氣血俱虛者,八珍湯,並十全大補湯。若用寒涼消毒,則誤矣。

白話文:

懸癰長在會陰部位,也就是男性生殖器後方,女性肛門前方,這個位置稱為屏翳,也是任脈別絡與督脈、衝脈交會的地方。當這裡生了癰腫,人站立時,腫塊就像懸掛在那裡,所以叫做懸癰。懸癰是足三陰經虧損導致的,輕則會導致漏氣血而亡,重則會內潰而死。如果初期是濕熱阻塞,還沒化膿就疼痛,或者小便不暢,可以用龍膽瀉肝湯治療。如果腫痛嚴重,可以用仙方活命飲,並用甘草來緩和藥性。這樣即使患病也會比較輕,即使化膿也不會深。

如果沒有化膿,或者化膿了卻不潰爛,可以用八珍散來補益。如果已經化膿了,就需要用針灸來治療。想要生肌收斂,腎虛的人可以用六味地黃丸。血虛的人可以用四物湯加人參、黃芪,氣虛的人可以用四君子湯加川芎、當歸。脾虛的人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氣血雙虛的人可以用八珍湯或十全大補湯。如果用寒涼的藥物來消毒,就會犯錯了。

〔薛〕,懸癰,原系肝腎二經,陰虛雖一,於補猶恐不治,況膿成而又克伐,不死何待。

常治初起腫痛,或小便赤澀,先以制甘草一二劑,及蒜灸,更飲龍膽瀉肝湯。若發熱腫痛者,以小柴胡加車前、黃柏、芎、歸。膿已成即針之。已潰用八珍湯加制甘草、柴胡梢酒炒,黃柏、知母。小便澀而脈有力者,仍用龍膽瀉肝湯加制甘草。小便澀而脈無力者,用清心蓮子飲加制甘草。膿清不斂者,用大補劑,間以豆豉餅。或久而不斂者,亦用附子餅灸並效。,尚寶鮑希傳,足發熱,服四物、黃柏、知母之類年餘。患懸癰,唾痰作渴飲湯,其熱至膝,更加芩、連、二陳,熱痰益甚,謂余曰:何也?余曰:此足三陰虧損,水泛為痰,寒涼之劑,傷胃而甚耳。遂先用補中益氣,夕用六味丸,間佐以當歸補血湯,半載乃愈。趙州守患此證,腫多作痛,五月餘矣,晡熱口乾,盜汗食少,體倦氣短,脈浮數而無力,此足三陰氣血虧損,用補中益氣加制甘草、五味、麥門,三十餘劑食進勢緩,又用六味丸料,五十餘劑膿潰瘡斂。後因怒作痛,少食脅痛,發熱,仍用前藥,賴其稟實,慎疾而愈。通府張敬之,患前證久不愈,日晡熱甚,作渴煩喘,或用四物湯、黃柏、知母之類,前症益甚,更體倦少食,大便不實,小便頻數,謂余曰何也?余曰:此脾虛之症,前藥復傷而然也。遂用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數劑飲食漸進,諸症漸愈,更加麥門、五味,調理乃痊。經云:脾屬至陰,為陰土而主生血。故東垣先生云:脾虛元氣下陷,發熱煩渴,肢體倦怠等證,用補中益氣湯,以升補陽氣而生陰血。若誤認為陰虛,輒用四物、黃柏、知母之類,反傷脾胃生氣,是虛其虛矣。況黃柏、知母乃瀉陽損陰之劑,若非膀胱陽火盛,而不能生陰水,以致發熱者,不可用也。一儒者患此,服坎離丸及四物、黃柏、知母之類,不應。脈浮洪,按之微細。余以為足三陰虛,用托裡散,及補陰托裡散漸愈;又用六味丸、補中益氣湯調補化源,半載而痊。大凡瘡瘍等症,若腎經陽氣亢盛,致陰水不能化生,而患陰虛發熱者,宜用坎離丸,取其苦寒,能瀉水中之火,令陽氣衰而水自生。若陽氣衰弱,致陰水不能化生,而患陰虛發熱者,宜用六味丸,取其酸溫能生火中之水,使陽氣旺則陰自生。況此證屬腎經精氣虧損而患者十有八九,屬腎經陽氣亢盛而患者十無一二。然江南之人患之,多屬脾經陰血虧損,元氣下陷,須用補中益氣湯,升陽補氣,使陽生而陰長。若嗜欲過多,虧損真水者,宜用六味丸,補腎經元氣以生精血,仍用補中益氣湯,以培脾肺之生氣而滋腎水。經云:陰虛者脾虛也,但多誤以為腎經火症,用黃柏、知母之類,復傷脾肺,絕其化源,反致不起惜哉!,上舍劉克新,潰後作痛,發熱口乾,小便赤澀,自用清熱消毒之藥不應,左尺洪數。余以為陽氣盛而陰氣虛也,先用四物湯加黃柏、知母等諸劑,瀉其陽氣使陰自生,服數劑諸證漸愈,後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補脾肺,滋腎水而瘡口愈。一儒者,小便赤澀,勞則足軟腫痛,發熱口乾,舌燥食少,體倦日晡益甚,此氣血虛而未能潰也。遂用八珍加麥門、山藥,倍用制甘草,數劑諸證悉退,但患處腫痛,此膿內掀也,又五劑膿自湧出,又五十餘劑而瘡口將完。又因勞役,且停藥,寒熱作渴,腫痛膿多,用補中益氣湯加炒山梔二劑,少愈。又以八珍湯加麥門、五味,百餘劑腫痛悉去。喜其慎起居,節飲食,常服補劑而安。但勞則出膿一二滴。後惑於他言,內用降火,外用追蝕,必其收斂,致患處大潰,幾至不起,仍補而愈。

白話文:

薛氏懸癰,起因於肝腎兩經陰虛。單單補陰恐難治癒,更何況膿已形成,且身體正處於抵抗病邪的狀態,若不治療,後果不堪設想。

治療方法:初期腫痛或小便赤澀,可先用制甘草湯數劑,配合蒜灸,並服用龍膽瀉肝湯。若發熱腫痛,可用小柴胡湯加車前、黃柏、芎、歸。膿已形成則需針刺。膿已潰破,可用八珍湯加制甘草、柴胡(梢酒炒)、黃柏、知母。小便澀且脈有力,仍用龍膽瀉肝湯加制甘草。小便澀且脈無力,用清心蓮子飲加制甘草。膿清不斂,用大補劑,間以豆豉餅。若久而不斂,亦可用附子餅灸,效果顯著。

尚寶鮑希傳,足部發熱,服用四物湯、黃柏、知母等藥物一年有餘。患懸癰,唾液粘稠口渴,飲湯止渴,熱氣直達膝蓋,又加芩、連、二陳,熱痰反而加重,便問我為何如此。我說,這是足三陰經虧損,水氣上泛化為痰,寒涼藥傷胃,所以症狀加重。於是先用補中益氣湯,晚上服用六味丸,間歇服用當歸補血湯,半年後痊癒。

趙州守患此病,腫痛劇烈,已持續五個多月,午後發熱口乾,盜汗食少,體倦氣短,脈浮數而無力。這是足三陰氣血虧損所致,用補中益氣湯加制甘草、五味、麥門,服藥三十餘劑後飲食有所改善,再用六味丸,服藥五十餘劑後膿潰瘡斂。後來因生氣又感到腫痛,食慾不振,脅肋疼痛,發熱,仍用前藥,由於體質較好,謹慎用藥,最終痊癒。

通府張敬之,患此病久治不愈,午後發熱尤甚,口渴煩躁氣喘,曾用四物湯、黃柏、知母等藥物,症狀反而加重,並且體倦食少,大便不成形,小便頻繁,問我為何如此。我說這是脾虛所致,前藥又傷脾胃而造成這種情況。於是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服藥數劑後飲食逐漸恢復,諸症漸癒,再加麥門、五味調理,最終痊癒。

《內經》云:“脾屬至陰,為陰土而主生血。”東垣先生說:脾虛元氣下陷,會出現發熱、煩渴、肢體倦怠等症狀,需用補中益氣湯,以升補陽氣而生陰血。若誤以為陰虛,一味使用四物湯、黃柏、知母等藥物,反而傷脾胃生氣,使虛上加虛。況且黃柏、知母是瀉陽損陰之劑,若非膀胱陽火盛,而不能生陰水,以致發熱,不可使用。

一位儒者患此病,服用坎離丸及四物湯、黃柏、知母等藥物,效果不佳。脈浮洪,按之微細。我認為是足三陰虛,用托裡散,及補陰托裡散,症狀逐漸好轉;再用六味丸、補中益氣湯調補化源,半年後痊癒。

凡是瘡瘍等症,若腎經陽氣亢盛,導致陰水不能化生,而患陰虛發熱者,宜用坎離丸,取其苦寒,能瀉水中之火,令陽氣衰而水自生。若陽氣衰弱,導致陰水不能化生,而患陰虛發熱者,宜用六味丸,取其酸溫能生火中之水,使陽氣旺則陰自生。況且此病多屬腎經精氣虧損,佔十之八九,屬腎經陽氣亢盛者,十無一二。

然而江南地區患者,多屬脾經陰血虧損,元氣下陷,需用補中益氣湯,升陽補氣,使陽生而陰長。若縱慾過度,虧損真水者,宜用六味丸,補腎經元氣以生精血,同時仍用補中益氣湯,以培脾肺之生氣而滋腎水。《內經》云:“陰虛者脾虛也”,但多誤以為腎經火症,用黃柏、知母等藥物,反傷脾肺,絕其化源,導致病情加重,令人惋惜!

上舍劉克新,潰破後疼痛,發熱口乾,小便赤澀,自行服用清熱解毒藥物無效,左尺脈洪數。我認為是陽氣盛而陰氣虛,先用四物湯加黃柏、知母等藥物,瀉其陽氣使陰自生,服藥數劑後症狀逐漸好轉,後來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補脾肺,滋腎水,瘡口癒合。

一位儒者,小便赤澀,勞動後足部軟腫疼痛,發熱口乾,舌燥食少,體倦,午後症狀加重,這是氣血虛弱,尚未潰破所致。於是用八珍湯加麥門、山藥,倍用制甘草,服藥數劑後諸症悉退,但患處仍腫痛,這是膿液欲出未出所致,又服藥五劑後膿液自行湧出,再服藥五十餘劑後瘡口將癒。後來因勞動過度,停止服藥,出現寒熱、口渴、腫痛、膿液增多的情況,用補中益氣湯加炒山梔兩劑,症狀稍有好轉。又用八珍湯加麥門、五味,服藥百餘劑後腫痛全部消失。由於他謹慎起居,節制飲食,常服補劑,身體安康,只是勞動後仍會排出少量膿液。後來聽信他人之言,內服降火藥,外用追蝕藥,企圖使瘡口迅速癒合,結果導致患處大潰,險些喪命,最終還是靠補藥才得以痊癒。

甘草膏,治水穀道前後生癰,謂之懸癰,乃肛門前,陰囊後,生核子如橄欖樣,或如梅李狀,初不作痛,至旬月漸熱,不早治瘡潰,膿血出,日數碗,至有腸腐而大便從瘡口出者,其苦不可言。近亦數月,遠至一二年亦愈。須是作核未痛以前治之,不過一二服便自消。此病初發如松子大,漸如蓮子,數十日後,如覺赤腫如桃李即破,若破則難治。服此藥雖不能急消,過二十餘日必消盡矣,投兩服亦無害。林院判康朝,嘗患此疾已破。服此藥兩服,瘡即合甚妙。

白話文:

甘草膏

甘草膏,可治療水穀道前後生瘡,叫做懸癰。懸癰指的是肛門前、陰囊後生出核子,形狀像橄欖或梅李,初期不痛,但經過十來個月就會漸漸發熱。若不及早治療,瘡就會潰爛,流出膿血,一天能流出好幾碗,甚至腸子腐爛,大便從瘡口流出,痛苦難當。雖然這種病症即使數月甚至一兩年也能自行痊癒,但最好是趁著核子剛出現、尚未疼痛時就治療,只需服用一兩劑就能消散。

此病初期如松子般大小,逐漸增大如蓮子,數十日後,若感到紅腫如桃李般,就會破裂。一旦破裂,就難以治療。服用甘草膏雖然不能立即消散,但二十餘日後必然消散。即使連續服用兩劑,也沒有害處。

林院判康朝,曾患此病,而且已經破裂。服用甘草膏兩劑後,瘡口就癒合了,療效極佳。

上用粉草半斤,內用無節者四兩,如算子樣劈破。取泉石間長流水,以甘草入水中浸透。以炭火將甘草蘸水焙炙,以一碗水盡為度,不可急性,劈開。卻將所炙甘草,另用泉水三盞,無灰好酒五盞,用瓦罐煎至三之一如膏,一起服之立愈。另用有節甘草四兩,仍用泉水,隨罐大小煎湯,漉洗患處三遍,其效如神。水冷再溫洗。

〔丹〕,騎馬癰。用大粉草帶節四兩,長流水一碗,以淬浸水盡,為末,入皂角灰少許,作四服。湯調頓服立效。

〔薛〕,大抵此證屬陰虛,故不足之人多患之,寒涼之劑不可過用,恐傷胃氣。惟制甘草一藥,不損氣血,不動臟腑,其功甚捷。

白話文:

取半斤帶節粉草,以及四兩無節粉草,將無節粉草劈成細條狀,放入泉水中浸泡,再用甘草加入泉水中浸透。以炭火將甘草蘸水烘烤,直至水份完全蒸發,不可急火猛烤,待其冷卻後劈開。將烘烤後的甘草,再用三盞泉水和五盞無灰好酒一起放入瓦罐中煎煮,直到剩下三分之一的濃稠膏狀,服用後即可治癒。另外,取四兩帶節粉草,用泉水煎煮,根據瓦罐大小調整煎煮時間,用藥湯反覆清洗患處三次,效果神奇。若藥湯冷卻,可再次溫熱後使用。

對於騎馬癰,可取四兩帶節粉草,用一碗長流水浸泡,直至水份完全浸透,研磨成粉末,加入少許皂角灰,分四次服用,每次服用後即可見效。

此症多為陰虛所致,體質虛弱之人更容易患病,不可過度使用寒涼藥物,以免損傷胃氣。而制甘草則不傷氣血,也不影響臟腑,治療效果迅速。

加味小柴胡湯(方見前。)

清心蓮子飲,治懸癰勢退,惟小便赤澀。

黃芩(五錢),黃耆(蜜炙),石蓮肉(去心),人參,赤茯苓(各七錢半),車前子(炒),麥門冬(去心),甘草(炙),地骨皮,制甘草(法見前)

每服一兩,用水二盅,煎至八分,食前服。如發熱加柴胡、薄荷。

白話文:

加味小柴胡湯的藥方前面已經說過。清心蓮子飲用於治療懸癰消退,但小便赤澀的情況。藥方為:黃芩五錢,黃耆(蜜炙)七錢半,石蓮肉(去心)七錢半,人參七錢半,赤茯苓七錢半,車前子(炒)七錢半,麥門冬(去心)七錢半,甘草(炙)七錢半,地骨皮七錢半,制甘草(方法見前)。每服一兩,用兩碗水煎煮至八分,飯前服用。若出現發熱症狀,可以加柴胡、薄荷。

加味托裡散,治懸癰不消不潰。

人參,黃耆(鹽水拌炒),當歸(酒拌),川芎,麥門冬(去心),知母(酒拌,炒),黃柏(酒拌,炒),芍藥(炒),金銀花,柴胡,制甘草(法見前,各一錢)。

作一劑。用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加味十全大補湯,治懸癰,潰而不斂,或發熱飲食少思。

人參,黃耆(鹽水拌,炒),白朮(炒),茯苓,熟地黃(酒拌,中滿減半),當歸(酒拌),川芎,芍藥(炒,各一錢),肉桂,麥門冬(去心),五味子(搗炒),甘草(炒,各五分)

白話文:

加味托裡散用於治療懸癰不消不潰,包含人參、黃耆(鹽水拌炒)、當歸(酒拌)、川芎、麥門冬(去心)、知母(酒拌,炒)、黃柏(酒拌,炒)、芍藥(炒)、金銀花、柴胡、制甘草(方法見前,每味一錢)。用二盅水煎至八分,飯前服用。

加味十全大補湯則用於治療懸癰潰而不斂或發熱飲食少思,包含人參、黃耆(鹽水拌,炒)、白朮(炒)、茯苓、熟地黃(酒拌,中滿減半)、當歸(酒拌)、川芎、芍藥(炒,每味一錢)、肉桂、麥門冬(去心)、五味子(搗炒)、甘草(炒,每味五分)。

作一劑。用水二盅,煎一盅,食前服。莖腫,加青皮。熱加黃芩,柴胡。日晡熱加柴胡、地骨皮。小便赤加酒製知母、黃柏。小便澀加車前子、山梔子,俱炒。

雞內金散,治穀道邊生瘡,久不愈者。

雞䏶胵(不拘多少,即是雞䏶內去下黃皮)

上件燒灰存性,研為極細末。每用少許,干貼之,如神。

治穀道中瘡,以水中荇葉細搗,綿裹納下部,日三。

治肛內生癰腫痛方

蜈蚣,穿山甲(蛤粉),血餘,帶血管鵝毛,生鹿角

以上各藥,俱煆存性,研細,等分和勻,每服五錢,空心好酒下。

白話文:

製作一劑藥,用水兩盅,煎成一盅,飯前服用。如果莖部腫脹,可以加青皮。如果發熱,可以加黃芩、柴胡。如果下午發熱,可以加柴胡、地骨皮。如果小便赤色,可以加酒製知母、黃柏。如果小便澀滯,可以加車前子、山梔子,都要炒過。

雞內金散,治療穀道邊生瘡,久治不愈者。

取雞內金(不拘多少,就是雞內金中去掉黃皮的部位)

將上述藥材燒成灰,保留藥性,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取少許,用乾藥粉敷貼患處,效果神奇。

治療穀道中瘡,可以用水中的荇葉細細搗碎,用棉布包裹後塞入下部,每天三次。

治療肛門內生癰腫痛的方劑

蜈蚣、穿山甲(蛤粉)、血餘、帶血管鵝毛、生鹿角

將以上藥材全部燒存性,研磨成細粉,等量混合,每次服用五錢,空腹用好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