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四 (1)
卷之四 (1)
1. 脅部(十)
(脅、胠也;脅;脅骨也。有骨曰脅,無骨曰脅。)
2. 脅疽
《靈樞》云:發於脅,名曰敗疵,敗疵者女子之病也,灸之。其狀大癰膿,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治之銼陵𧄍草根,各一升。以水一斗六升,煮之竭,為取三升,即強飲,厚衣坐於釜上,令汗至足己。(疵,疾𧊒切。《甲乙經》於赤小豆下,作治之銼陵草、赤松根,各一升。
),《鬼遺》云:俠熒疽,腫起發肋及兩肩肘頭,二十日不穴死,九日可刺,發赤白相間,膿多可治;全無赤白者不治。又云:兩肋起疽,名為發肋,初腫盛至十數日不穴,攻即腫大如杯碗,高如𨫼,背痛徹內腸絞。刺左邊患,應右邊痛;右邊患,應左邊痛,唯有此處多是內毒,卻入攻而死者多人。
白話文:
《靈樞》記載,腋窩處長出的瘡瘍叫做敗疵,這是女子常見的病症,可用艾灸治療。敗疵的症狀是腫大成膿包,裡面有如赤小豆般大小的生肉。治療方法是將陵𧄍草根切碎,取一升,加入一斗六升水煮沸,直到水剩下三升,趁熱喝下。然後穿厚衣服坐在煮藥的鍋子上,使汗水流出直到出透为止。《鬼遺》則記載,腋窩附近發炎,腫脹從肋骨蔓延到肩膀和手肘,二十天不破潰就會死亡,九天後可以針刺。瘡瘍顏色發紅發白,膿液多則可以治療;如果完全沒有紅白之色,則無法治癒。又說,兩肋長出的瘡瘍,叫做發肋,初期腫脹,十幾天不破潰,就會變得如碗般大小,高高隆起,背部疼痛,疼痛感直達內臟,腸子絞痛。刺左側患處,右側會感到疼痛;刺右側患處,左側會感到疼痛。這個部位的病症大多是內毒引起的,如果用針刺治療,很多人會因此死亡。
有斯患,急以針刺出膿血,則免內攻傷內矣。或問:肋上生疽何如?曰:是名肋疽,屬手厥陰心包絡、足厥陰肝,火熱毒怒氣相併而作,活命飲加柴胡,紫金丹、烏金散選用。壯實者,八陣散、一粒金丹下之。此證宜速治,不然潰爛不斂,多致危困。一人患此,如胡桃微痛微腫,月餘漸大如杯,醫作痰治,或作肝積,或云痞塊,竟莫能效。
白話文:
若有此病症,應立即用針刺出膿血,這樣便能避免病邪深入內部,傷及內臟。
有人可能會問:肋骨上長了瘡怎麼辦?
答:這叫做肋疽,屬於手厥陰心包絡和足厥陰肝經的病症,是由於火熱毒氣、怒氣相結合而導致。可以用活命飲加柴胡,以及紫金丹、烏金散來治療。體質強壯者,可用八陣散、一粒金丹來輔助治療。
此病症應盡快治療,否則會潰爛不愈合,容易導致危重狀態。曾經有個人患了這種病,一開始只有像胡桃般輕微的疼痛和腫脹,一個多月後逐漸增大到像杯子一樣大,醫生誤以為是痰、肝積,或者說是腫塊,最終都無效。
數月遂大如盎,堅硬如石,不甚疼痛,微紅漫腫;復得暴怒,胸腹脹滿,小水不利,脈遲而微。投以化氣丸、六一散小便利,胸次寬;繼投烏金散、奪命丹,間服八陣散,月餘漸消。
一人年逾五十,腋下患毒,瘡口不合,右關脈數而渴,此胃火也。用竹葉黃耆湯而止,再用補氣藥而愈。嘗治午後發渴或發熱,用地骨皮散效。一人性急味厚,常服燥熱之藥,左脅一點痛,輕診弦、重芤,知其痛處有膿。與四物加桔梗、香附、生薑,煎十餘帖,痛處微腫如指大。
白話文:
幾個月後腫塊長到像碗口一樣大,堅硬如石,不怎麼疼痛,微微發紅且腫脹;後來因為暴怒,胸腹脹滿,小便不利,脈象遲緩微弱。用化氣丸和六一散治療,小便通暢,胸悶舒緩;接著用烏金散、奪命丹,間隔服用八陣散,一個多月後腫塊逐漸消退。
有一個人五十多歲,腋下患了毒瘡,傷口癒合不了,右關脈跳得快且口渴,這是胃火旺盛的表現。用竹葉黃耆湯治療後就止住了,再用補氣藥物治療後痊癒。曾經治療過下午發渴或發熱的病人,用地骨皮散就有效。有一個人性子急,口味偏重,經常服用燥熱的藥物,左側肋骨下方有一點疼痛,輕按脈象弦緊,重按脈象虛浮,知道他痛的地方有膿。給他服用四物湯加桔梗、香附、生薑,煎了十多帖藥後,疼痛的地方微微腫脹,像手指頭一樣大。
針之少時,屈身膿出,與四物調理而安。一夫人,左脅內作痛,牽引胸前,此肝氣不和,尚未成瘡。用小柴胡加青皮、枳殼,四劑少可加芎歸治之愈。一人連年病瘧,後生子三月病熱,右脅下陽明少陽之分,生一癤甫平,左脅下相對又一癤,膿血淋漓幾死。醫以四物湯、敗毒散,數倍人參,以香附為佐,犀角為使,大料飲乳母,兩月而愈。
逾三月,忽腹脹生赤疹如霞片,取剪刀草汁,調原蠶砂敷隨消。又半月,移脹入囊為腫。黃瑩裂開,兩丸顯露水出,以紫蘇葉盛麩炭末托之,旬余而合,此胎毒證也。一婦因忿鬱,腋下結一核二十餘年,因怒加腫痛,完穀不化,飲食少思,此腸胃虛也,以六君子加砂仁、肉桂、乾薑、肉豆蔻,泄雖止而膿清,瘡口不合,用十全大補湯,月餘而愈。
白話文:
針灸治療初期,病人身體彎曲,膿液流出,配合四物湯調理後便痊癒了。有一位婦人,左脅肋疼痛,疼痛感延伸到胸前,這是肝氣不和,還沒有形成瘡瘍。使用小柴胡湯加入青皮、枳殼,四劑後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再加川芎、當歸來治療,就能痊癒。
有一個人連續多年患瘧疾,後來生了孩子,孩子三個月大時,病人發熱,右脅肋下是陽明經和少陽經交界處,長了一個膿包剛痊癒,左脅肋下相對的位置又長了一個膿包,膿血流淌,幾乎喪命。醫生使用四物湯、敗毒散,加入大量人參,以香附作為輔助藥物,犀角作為引導藥物,讓產婦服用大量湯藥,兩個月後便痊癒。
過了三個月,病人突然肚子脹痛,身上出現紅色疹子,像一片片雲霞一樣。醫生取剪刀草汁,調和蠶砂敷在疹子上,疹子便消退了。又過半個月,脹痛轉移到腹部,形成腫塊。腫塊呈黃色,裂開後露出兩個圓球,有水流出。醫生用紫蘇葉盛放麩炭末,托住傷口,十多天后傷口就癒合了,這是胎毒引起的症狀。
有一位婦人因為生氣鬱悶,腋下長了個硬塊,二十多年了。後來又因為生氣,硬塊腫痛,吃不下飯,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精神萎靡,這是脾胃虛弱。醫生用六君子湯加入砂仁、肉桂、乾薑、肉豆蔻來治療,腹瀉雖然止住了,但膿液仍然清澈,傷口無法癒合。醫生又用十全大補湯治療,一個多月後便痊癒了。
(機按:前項二條脅瘡,一因其性多躁急,故用四物湯陰柔之劑,以安靜之;一因其肝氣不平,故用小柴胡疏理之劑,以和解之。此又因其性情為治,不特專於攻毒也。),張通北人,年逾四十,夏月腋下患毒,潰後不斂,膿出清稀,皮寒脈弱,腸鳴切痛,大便溏泄,食下即嘔,此寒變而內陷也,宜大辛溫之劑,遂以托裡溫中湯,二帖諸證悉退。更以六君子加炮乾薑、肉桂數劑,再以十全大補湯而愈。
,一人脅腫一塊,日久不潰,按之微痛,脈微而澀,此形證俱虛也。經曰:形氣不足,病氣不足,當補不當瀉。宜用人參養榮湯。彼不信,乃服流氣飲虛證悉至,方服前湯,月餘少愈,但腫尚硬,以艾葉炒熱熨患處,至十餘日膿成,以火針刺之,更灸豆豉餅,又服十全大補百帖而愈。蓋流氣飲通行十二經,諸經皆為所損,況膽經之血本少,又從而損之,寧不傷生。
白話文:
張通,北人,年紀超過四十歲,夏天的時候腋下長了毒瘡,潰爛後久久不癒合,膿液清稀,皮膚冰冷脈搏微弱,腸子發出鳴叫聲並感到劇烈的疼痛,大便稀溏,一吃東西就嘔吐,這是寒邪入侵體內,導致內陷的症狀,應該使用大辛溫的藥物治療。於是用托裡溫中湯,兩帖藥後,所有症狀都消失了。接著又用六君子湯加上炮乾薑、肉桂服用幾劑,最後用十全大補湯調養,便痊癒了。
有一個人患了脅腫,腫塊很大,很久沒有潰爛,按壓時稍微感到疼痛,脈象微弱而澀,這表明身體虛弱,外在症狀也虛。醫書上說:「形氣不足,病氣不足,應該補而不應該瀉。」應該使用人參養榮湯。但他不相信,反而服用流氣飲,結果虛證更加嚴重,後來才服用人參養榮湯,一個多月後稍微好轉,但是腫塊仍然堅硬。於是用艾葉炒熱後熨患處,十多天后膿液形成,用火針刺破,並用豆豉餅灸,又服用十全大補湯一百帖,才完全康復。這是因為流氣飲通行十二經,會損傷所有經脈,而膽經的血本就少,再被流氣飲損傷,自然會傷及元氣。
東垣曰:凡一經受病,止當求責其一經,不可干擾余經,苟泛投克伐之劑,則諸經被牋,寧無危乎。一人年三十,素飢寒,患右肋腫如覆瓢,轉側作水聲,脈數。經曰:陰虛陽氣湊襲,寒化為熱,熱甚則肉腐為膿,即此證也。及按其腫處即起,是膿成。遂濃煎黃耆六一湯,令先飲二盅,然後針之,膿出數碗,虛證並至,遂用大補,三月餘而愈。大抵膿血大泄,血氣俱虛,當峻補之,雖有他病,皆宜緩治。
蓋元氣一復,諸病自退,老弱之人,不問腫潰,尤當補也。一人因勞發熱,脅下腫痛,脈雖大按之無力,此氣血虛,腠理不密,邪氣襲於肉理而然也,當補之以接虛怯之氣。以補中益氣湯加羌活,四劑少可。去羌活,又百餘劑而愈。一人面白神勞,脅下生一紅腫如桃,教用補劑,不信。
白話文:
李東垣說,人體如果某一條經脈生病,就應該只針對那條經脈治療,不能影響其他經脈。如果隨便用寒涼藥物,就會傷及其他經脈,難道不會有危險嗎?曾經有個三十歲的人,平時就容易感到飢寒,患了右邊肋骨腫脹,像個瓢一樣,翻身時發出水聲,脈搏很快。醫書上說:陰虛陽氣外泄,寒氣化為熱,熱氣過盛就會腐蝕肉變成膿,這正是這個病症。我按壓他腫脹的地方,發現已經有膿了。於是用黃耆六一湯煎得很濃,先讓他喝兩盅,然後用針灸,膿液流出好幾碗,身體十分虛弱,我就用大補的方法治療,三個月後就痊癒了。總之,如果出現膿血大量流失的情況,身體的氣血都很虛弱,就應該快速地補益,即使有其他的病症,也應該先緩慢治療。
因為元氣一旦恢復,其他疾病自然就會消失,老年體弱的人,不論是腫脹還是潰瘍,都應該補益。曾經有個人因為勞累而發熱,脅下腫痛,脈搏雖然有力,但按壓卻沒有力量,這是因為氣血虛弱,身體的毛孔疏鬆,邪氣入侵肉里引起的,應該用補益的方法來填補虛弱的氣血。我用補中益氣湯加上羌活,服用四劑後症狀減輕,去掉羌活,又服用了一百多劑就痊癒了。曾經有個人面色蒼白,精神疲勞,脅下長了一個紅腫像桃子一樣的包塊,我教他用補益藥物治療,他不相信。
乃用流氣飲、十宣散,血氣俱憊而死。一人年逾二十,腋下患毒十餘日,腫硬不潰,脈弱時嘔。予謂:腫硬不潰,陽氣虛,嘔吐少食,胃氣弱,宜六君子湯加砂仁、藿香。彼謂:腫瘍時嘔,毒氣攻心,潰瘍時嘔,陰虛宜補。予曰:此丹溪大概言也,若腫赤痛甚,煩躁脈實而嘔為有餘,當作毒氣攻心而下之,以瘡屬心火故也;腫硬不潰,脈弱時嘔為不足,當補之。亦有痛傷胃氣,或感寒邪穢氣而嘔者,雖腫瘍,尤當助胃壯氣。
蓋腫瘍毒氣內侵作嘔,十有一二;潰湯濕氣內傷作嘔,十有八九。彼不信,飲攻伐藥愈甚。復請診,脈微弱而發熱,予謂:熱而脈靜,及脫血脈實,汗後脈躁,皆難治脅,果歿。
白話文:
病人服用流氣飲與十宣散後,因血氣俱虛而亡。另有一人年過二十,腋下患毒已逾十日,腫塊堅硬不潰,脈搏微弱且偶爾嘔吐。我認為:腫塊堅硬不潰,是陽氣虛弱所致;嘔吐少食,則是胃氣虛弱。因此,我建議用六君子湯加上砂仁和藿香。病人卻說:「腫瘍時嘔吐,是毒氣攻心;潰瘍時嘔吐,是陰虛需要補益。」我回答:「這是丹溪先生的概括之論,若腫塊紅腫疼痛劇烈,煩躁不安,脈搏有力且嘔吐,則為有餘之象,應當視為毒氣攻心而予以瀉下,因為瘡瘍屬於心火。但腫塊堅硬不潰,脈搏微弱且嘔吐,則是不足之象,應當補益。此外,也可能因疼痛傷及胃氣,或感寒邪穢氣而嘔吐,即使有腫瘍,也應當助胃壯氣。」
一般來說,腫瘍毒氣內侵而致嘔吐的比例約為十分之一二,潰瘍濕氣內傷而致嘔吐的比例則約為十分之八九。病人不信,服用攻伐藥物,病情反而更加嚴重。後來,他又來求診,脈搏微弱而發熱。我認為:熱而脈靜,以及脫血脈實、汗後脈躁,都是難以治療的徵兆,果不其然,病人最終還是過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