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一 (5)
卷之一 (5)
1. 分經絡(四)
人身之有經絡,猶地理之有界分。治病不知經絡,猶捕賊不知界分,其能無誅伐無過之咎乎。況手足十二經絡。有血氣多少之分,如手少陽三焦、足少陰腎、太陰脾多氣少血,手厥陰心包絡、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多血少氣,手陽明大腸,足陽明胃多氣多血,此其大較也。多血少氣者易愈,多氣少血者難療,氣多之經可行其氣,血多之經可破其血,不可執一也。
,丹溪曰:六陰經六陽經分布周身,有多氣少血者,有多血少氣者,有多氣多血者,不可一概論也。若夫要害處,近虛處,怯薄處,前哲已曾論及,惟分經之言未聞也。何則?諸經惟少陽、厥陰經之生癰疽,理宜預防,以其多氣少血也。其血本少,肌肉難長,瘡久未合,必成危證。
又云:少陽經多氣少血與厥陰經同,少陽有相火,尤甚於厥陰經者,其有不思本經少血,遽用驅毒利藥,以伐其陰分之血,禍不旋踵矣。請述一二成敗之跡,以告來者。予族叔父,平生多慮,質弱神勞,年近五十,忽右膊外側廉上生結核,身微寒熱而易怒,食味頗厚。脈之,俱浮大弦數,而重似澀。
予曰:此多慮而憂傷血,時在初秋,勿輕視之,宜急補以防變證,以人參一斤作膏,下以竹瀝。病者吝費,招一外科,以十宣、五香散相間與服。旬日後,一日大風拔木,病者發熱,神思不佳。急召予視之,核稍高大,似有膿,於中起一紅線,延過肩後,斜走繞背脊,過入右脅下,不痛,覺肩背重而急迫,食有嘔意,脈同前但弦多耳。急作人參膏,入芎、朮、生薑汁飲之,用人參三斤,瘡潰膿干。
又與四物湯,加參朮、陳皮、甘草、半夏、生薑,百餘帖而安。此等若在春令,雖神仙不治也。幸而在秋金之令,不幸因時下暴風,激起木中相火而致此,自非參膏驟補,何由得免。(此正涓子所謂補填臟腑之法也。又一人腿外廉生紅腫;一人脅下生紅腫,皆由庸醫誤下之而死,詳見後條。
)或曰:太陰經非多血少氣者乎,何臀疽之生,初無甚苦,往往間有不救者,吾子其能治之乎?予曰:臀居小腹之後,而又在其下,此陰中之陰也,其道遠,其位僻,雖曰多血,氣運不到,氣既不到,血亦罕來,中年以後,不可生癰,才有痛腫,參之脈證,但見虛弱,便與滋補,血氣無虧,可保終吉。
若用尋常驅熱、拔毒、舒氣之藥,虛虛之禍,如指諸掌,可不慎歟!,東陽李兄,年逾三十,形瘦膚厚,連得憂患,又因作勞,且過於色,忽左腿外廉側上,發一紅腫,其大如慄。一醫聞其大腑堅實,與承氣湯二帖下之,不效。又一醫教與大黃、硃砂、生粉草。麒麟竭,又二三帖,半月後,召予視之。
曰:事去矣。又一李兄,四十餘,面稍白,神甚勞,忽脅下生一紅腫如桃。一人教用補劑,眾笑且排,於是以流氣飲、十宣散雜進之,旬余後,召予視之。予曰:非惟不與補劑,抑且多得解利,氣血俱備難矣,已而果然。(此二者皆由不預防本經,少陽少血,遽猛浪用大黃攻裡而死之者也。
白話文:
人體有經絡,就像地理有界線一樣。治療疾病如果不知道經絡,就像抓賊不知道界線一樣,難免會造成誤殺。何況手足十二條經絡,各有氣血多寡的分別。例如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是多氣少血;手厥陰心包絡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是多血少氣;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則是多氣多血,這些都是大概的情況。多血少氣的病容易治好,多氣少血的病則難以治療。氣多的經絡可以運行其氣,血多的經絡可以疏通其血,不能一概而論。
朱丹溪說:六條陰經和六條陽經分佈在全身,有的多氣少血,有的多血少氣,有的多氣多血,不能用同一種方法來治療。至於身體的重要部位、虛弱的地方、脆弱的地方,前人都已經討論過了,唯獨沒有聽說過詳細分析經絡的說法。為什麼呢?因為各條經絡中,只有少陽經和厥陰經容易生癰疽,理應事先預防,因為它們多氣少血。它們的血本來就少,肌肉難以生長,瘡瘍久久不癒合,必然會變成危重病症。
又說:少陽經多氣少血的情況和厥陰經相同,少陽經還有相火,比厥陰經更加嚴重。如果想不到本經少血,就急著用驅毒利藥,來耗損陰分的血,災禍很快就會降臨。請讓我來舉一兩個成功或失敗的例子,來警惕後人。我的族叔父,平時多思多慮,身體虛弱,精神勞累,將近五十歲時,忽然右肩外側上方長了一個結核,身體稍微發冷發熱且容易發怒,食慾很好。診脈,發現脈象都是浮大弦數,但按下去又像澀脈。
我說:這是因為多慮而傷血,現在是初秋,不要輕視它,應該趕快補養以預防病情惡化。用一斤人參做成膏藥,再加入竹瀝。病人捨不得花錢,請來一個外科醫生,用十宣散和五香散交替服用。十天後,有一天大風把樹都吹倒了,病人發熱,精神不好。趕緊請我去看,發現結核稍微腫大,好像有膿,中間出現一條紅線,從肩膀延伸到背後,斜著繞過背脊,進入右脅下,不痛,但感覺肩背沉重而緊迫,吃東西有嘔吐感,脈象和之前一樣,只是弦脈更明顯。我趕緊製作人參膏,加入芎、朮、生薑汁給他喝,用了三斤人參,瘡瘍潰爛出膿,後來就好了。
又給他服用四物湯,加上人參、白朮、陳皮、甘草、半夏、生薑,吃了一百多帖才痊癒。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春天,即使是神仙也治不好。幸好是在秋天金氣旺盛的時候,不幸是因為當時的暴風,激發了木中的相火才導致這樣,如果不是用人參膏快速補養,怎麼可能倖免於難呢?(這正是涓子所說的補填臟腑的方法。另外,有一個人腿外側長了紅腫;有一個人脅下長了紅腫,都是因為庸醫誤用攻下的藥而死的,詳細情況見後文。)
有人問:太陰經不是多血少氣嗎?為什麼臀部會長癰疽,開始時沒有什麼痛苦,卻往往有些人救不活呢?你能治療嗎?我說:臀部在小腹的後面,而且位置在下方,這是陰中的陰。它距離身體中心遠,位置偏僻,雖然說血多,但氣運行不到,氣既然運行不到,血也很少到達。中年以後,不可以長癰疽,只要稍微出現疼痛腫脹,診察脈象和症狀,如果發現是虛弱的,就應該給予滋補,血氣不虧損,就可以保證痊癒。
如果用平常的驅熱、拔毒、疏氣的藥,造成虛虛的禍害,就像指著手掌一樣明顯,不得不謹慎啊!東陽的李兄,三十多歲,身形瘦弱,皮膚薄,接連遭遇憂患,又因為勞累,且過度沉迷於女色,忽然左腿外側上方,長了一個像栗子大小的紅腫。一個醫生聽說他大便堅硬,就給他開了兩帖承氣湯,沒有效果。另一個醫生教他用大黃、硃砂、生粉草、麒麟竭,又吃了兩三帖,半個月後,請我去看病。
我說:來不及了。另外一個李兄,四十多歲,臉色稍微蒼白,精神很疲勞,忽然脅下長了一個像桃子一樣的紅腫。一個人教他用補藥,大家都嘲笑他並且反對,於是就用流氣飲、十宣散等雜亂的藥來治療,十幾天後,請我去看病。我說:不但不應該用補藥,而且還用了許多解利藥,氣血都耗盡了,很難治好了,結果果然如此。(這兩個人都是因為不預防本經少陽少血,就猛烈地用大黃攻下而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