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一 (5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53)

1. 敷貼溫藥

麝香(二錢),血竭(如蠟者用,散者不用,非真也),輕粉,蟾酥(舌試辣者),硇砂(各三錢),片腦(一錢),蜈蚣(一對,全用)

上為極細末,煉蜜和丸為劑。如瘡有頭者,用針頭挑破,微有血出,將藥一黍米大,放挑開瘡內,上用紙花,周圍唾津溫貼瘡上,不過時刻即愈。如兩腋見無頭瘡,即是暗疔。即將兩手虎口內白土紋,用針挑破,如前法用藥封蓋,忌雞、鵝、酒、濕面,一切發熱之物。

針頭散(《保命》),治瘡瘍焮腫木硬。

上以乳香,蟾酥各一錢,同研勻細,以兒乳汁和如泥,入瓷石盒收之,幹不妨。每用以唾調,撥少許點於腫處上,以膏藥貼之,毒氣自消,縱然有瘡亦輕。

萬槌青雲膏,治諸般癰腫,未成膿者,貼散;已成膿拔毒追膿,腹中痞塊貼塊上;瘧疾,貼大椎及身柱,其效如神。

白松香(一斤,去木屑),蓖麻子(三百粒,去殼),杏仁(三百枚,去皮),銅青(三兩),乳香,沒藥(各一兩五錢),輕粉(二錢)

上共作一處,用鐵槌木砧,於日中搗成膏,如燥少加香油杵之,或用石臼木杵搗亦可,用瓷器盛,緋帛攤貼。(湯中做,不見火。)

白話文:

敷貼溫藥

將麝香、血竭(必須是像蠟一樣的,粉狀的不要,因為那是假的)、輕粉、蟾酥(用舌頭試一下,要辣的)、硇砂、片腦、蜈蚣(一對,全部用)各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再用蜂蜜調和成藥丸。如果瘡瘍已經長出膿頭,就用針尖挑破,略微出血,然後將藥丸(約一粒米大小)放入挑破的瘡瘍內,上面蓋上小紙片,周圍用唾液溫敷,很快就會痊癒。如果是長在腋下的無頭瘡(暗瘡),就在雙手虎口內的白肉紋路處用針挑破,再用上述方法用藥封蓋,忌食雞肉、鵝肉、酒、濕面以及所有容易發熱的食物。

針頭散(出自《保命》一書),用於治療瘡瘍紅腫堅硬。

將乳香、蟾酥各一錢研磨成細粉,用嬰兒的乳汁調成泥狀,放入瓷盒保存,乾燥無妨。每次使用時,用唾液調和少許,點在腫脹處,再貼上膏藥,毒氣自然會消散,即使有瘡瘍也會減輕。

萬槌青雲膏,治療各種癰腫。尚未化膿的,敷貼可以散腫;已經化膿的,可以拔毒排膿;腹部有腫塊的,貼在腫塊上;瘧疾則貼在督脈的大椎穴和身柱穴,療效神奇。

將白松香、去殼的蓖麻子、去皮的杏仁、銅青、乳香、沒藥、輕粉等按照比例混合,用鐵槌在木砧上,在太陽下搗成膏狀。如果太乾,可以加少許香油繼續搗,也可以用石臼和木杵搗,用瓷器盛裝。用紅布攤開後敷貼。(製作過程要在湯水中進行,不能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