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一 (52)
卷之一 (52)
1. 敷貼溫藥
上為細末。初用醋調敷,後用蜜水調敷。
退毒散,癰腫通用。
木鱉子(去油),大南星,半夏(生),赤小豆,白芷,草烏(連皮尖,各等分)
上為細末,硬則法醋調敷,熱焮則蜜水調敷。
神功妙貼散,塗敷癰疽暈內,使膿血化為水出,收暈斂毒。
大南星(圓白者),蓖麻子仁(各四錢),五倍子(淡紅者),半夏(生),白芷(稍片),薑黃,貝母白芨(各三錢),沒藥,乳香(各二錢),花蕊石散(二帖)
上為細末。夾和井水,入蜜調敷。瘡色黯晦,薑汁調敷,從暈邊抹收入里,留中間如錢大,貼膏藥。若瘡開大,全用紗攤藥,以舊茶籠內白竹葉尾,剪兩片如瘡勢,先貼藥上,然後貼瘡,久年蓬仰上竹葉,亦得。竹葉出水,藉藥以行之。凡敷藥須是細末,則不痛。
特異萬靈散,治癰疽、發背、腫毒等患,神妙。
軟石膏(燒通紅,碗覆在泥地上一宿),大白南星,赤小豆,草烏(連皮尖,各半兩),乳香(二錢,別研)
上為細末,蜜水調成膏,從外抹收入,留最高處如錢勿敷。如瘡已破,切忌藥入瘡口恐痛。斂毒排膿,不致潰爛屢效。
治冷癰青硬無頭,陰毒並瘡疥毒瘡,皆效。
生鐵鏽,輕粉(各二錢),白松香(一兩半),麝香(少許)
先將鐵鏽、松香為細末。入銚內,加麻油一兩,慢火煎數沸,離火待熱少退,入輕粉、麝香末,攪勻,即為膏矣,收貯。量瘡大小,攤貼患處。
斂瘡內消方,黃明膠一兩,水半升,溶消了,入黃丹一兩,再煮三五沸,又放溫冷。
以雞毛掃在瘡口上,如未成,即塗腫處自消。
凡癰不問已潰未潰者,以膠一片,水浸令軟,隨腫大小,貼當頭上開一孔,若已潰合膿者,當被膠急發之,膿皆出盡,未有膿者,腫當自消矣。
治發背秘法,李北海云,此方神受,極奇秘。以甘草三大兩,生搗別篩末,大麥面九兩,於一盤中相和,攪令勻,取上好酥少許,別捻入藥令勻,百沸水搜和如餅劑。方圓大於瘡一分,熱敷腫上,以油紙隔令通風,冷則換之。已成者,膿水自出,未成者,腫便內消。
隔皮取膿法,治諸般腫毒。
驢蹄(細切,一兩,炒),喬麥面(一兩),白鹽(半兩),草烏(四錢,去皮)
上為末。水調作餅子,慢火炙黃,出火毒研,米醋調成膏。用白紙攤貼患處,毒自毛竅而出,其腫自退。
雄黃散,治癰疽,赤腫疼痛,未得膿潰,貼成膿。
雄黃(細研),黃柏,檳榔,川大黃,騏驎竭(各七錢半),麝香(研,一錢),黃連(一兩),白芷,木香,芎藭,桂心(各半兩),當歸(炒,三錢)
上為細末。用臘豬脂調,令勻,塗於絹上,貼腫處,候膿潰後,即用膏藥搜膿生肌。
萬應針頭丸(《劑生》),治一切腦背疽,惡毒,大瘡欲死者。一粒即愈。
白話文:
敷貼溫藥
醋或蜜水調和藥粉敷貼,依腫瘍情況選擇。退毒散適用於各種癰腫。
退毒散:木鱉子(去油)、大南星、生半夏、赤小豆、白芷、草烏(連皮尖),各等分。藥粉研細,腫塊硬則用醋調敷,熱腫則用蜜水調敷。
神功妙貼散:塗敷在癰疽腫脹處,能使膿血化為水排出,收斂毒氣。
神功妙貼散:圓白大南星、蓖麻子仁(各四錢)、淡紅色五倍子、生半夏、白芷(切片)、薑黃、貝母、白芨(各三錢)、沒藥、乳香(各二錢)、花蕊石散(二帖)。藥粉研細,用井水調和,加入蜂蜜敷貼。若瘡色黯淡晦暗,則用薑汁調敷,從腫脹邊緣往中心塗抹,留中間如錢幣大小的區域,再貼膏藥。若瘡瘍已破裂較大,則用紗布攤開藥粉敷貼,並取舊茶籠內的白竹葉尾部,剪成與瘡瘍大小相似的兩片,先貼在藥粉上,再貼在瘡瘍上。久年難癒的,也可用竹葉,竹葉滲出的水分能幫助藥物滲透。所有敷藥都需研磨成細粉,以免疼痛。
特異萬靈散:治療癰疽、發背、腫毒等症,效果神奇。
特異萬靈散:燒至通紅的軟石膏(燒好後用碗覆蓋在泥地上放置一夜)、大白南星、赤小豆、草烏(連皮尖,各半兩)、乳香(二錢,另研磨)。藥粉研細,用蜜水調成膏狀,從外緣往內塗抹,留最高處如錢幣大小的區域不要敷藥。如果瘡瘍已破,切忌藥物進入瘡口,以免疼痛。此方能斂毒排膿,防止潰爛,療效显著。
治療寒性癰腫,青硬無頭,陰毒以及瘡疥毒瘡,都有效。
藥方:生鐵鏽、輕粉(各二錢)、白松香(一兩半)、麝香(少許)。先將鐵鏽、松香研磨成細粉,放入銚子內,加入麻油一兩,小火慢煎數沸,離火待稍涼,加入輕粉、麝香粉末,攪拌均勻即成膏藥,保存備用。根據瘡瘍大小,攤貼患處。
斂瘡內消方:黃明膠一兩,水半升,溶解後,加入黃丹一兩,再煮三五沸,放涼備用。用雞毛掃在瘡口上,若未成膿,則塗於腫脹處,使之自行消退。凡癰疽,無論是否已潰破,都可用一片浸軟的膠布貼在腫脹處,在正中央開一個孔。如果已潰破並有膿,膠布會促使膿液排出;如果沒有膿,腫脹就會自行消退。
治療發背的秘方(李北海所傳):此方效力神奇,極其珍貴。取甘草三大兩,搗碎研成細末,大麥面九兩,放在盤中混合攪拌均勻,加入少許上好酥油,繼續攪拌均勻,再用沸水調和成餅狀。餅的直徑比瘡瘍大一分,熱敷在腫脹處,用油紙隔開保持通風,冷了就換新的。已成膿者,膿水會自行排出;未成膿者,腫脹會自行消退。
隔皮取膿法:治療各種腫毒。
藥方:細切的驢蹄(一兩,炒過)、喬麥面(一兩)、白鹽(半兩)、草烏(四錢,去皮)。研磨成粉末,加水調成餅狀,小火烘烤至呈黃色,取出研磨,用米醋調成膏狀。用白紙攤開敷貼患處,毒氣會從毛孔排出,腫脹會自行消退。
雄黃散:治療癰疽,赤腫疼痛,尚未化膿潰破的,貼上後會化膿。
雄黃散:細研的雄黃、黃柏、檳榔、川大黃、騏驎竭(各七錢半)、研磨的麝香(一錢)、黃連(一兩)、白芷、木香、芎藭、桂心(各半兩)、炒過的當歸(三錢)。藥粉研細,用臘豬脂調勻,塗在絹布上,貼在腫脹處,待化膿後,再用膏藥吸出膿液,促進肉芽生長。
萬應針頭丸(《濟生方》):治療一切腦疽、發背、惡性腫毒,以及巨大的瘡瘍,危及生命者,一粒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