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三 (7)
卷之三 (7)
1. 承漿癰
或問:地角下生疽何如?曰:是名頦癰,屬陽明胃經積熱所致。用白芷升麻湯、活命飲,加升麻、桔梗,更服紫金丹汗之。壯實者,一粒金丹下之。
白話文:
有人問:下巴底下長瘡腫痛怎麼辦? 這是頷下癰腫,屬於陽明胃經積熱引起。可用白芷升麻湯、活命飲,再加升麻、桔梗,並服用紫金丹以發汗。體質強壯的人,可以服用一粒金丹。
2. 耳部(三)
3. 耳發
或問:耳輪生疽何如?曰:是名耳發疽,屬手少陽、三焦經風熱所致。六七日漸腫,如胡桃或如蜂房之狀,或赤或紫熱如火,痛徹心是也。十日刺出黃白膿者生,刺之無膿,時出鮮血,飲食不下,神昏狂躁者死。小兒耳竅旁生者,相傳指月而生,恐未必然,大抵風濕熱毒成疳,故名月蝕疳瘡。
水銀膏,治月蝕瘡多在兩耳上及竅傍,隨月虛盈。
水銀(二錢半),胡粉(研),松脂,黃連(去須,為末,各半兩),豬脂(四兩)
上先熬豬脂令沸,下松脂諸末及水銀,攪令勻,瓷盒盛,先以鹽湯洗淨瘡,塗敷,日三五度。
胡粉散,治月蝕瘡。
胡粉(炒微黃),白礬(煅),虢丹(煅),黃連(淨),輕粉(各二錢),胭脂(一錢),麝香(少許)
上為末。先以溫漿水入鹽,洗拭後摻藥,如瘡干,麻油調敷。
白話文:
耳發,也就是耳部生瘡,是手少陽三焦經風熱引起的。起初幾天會慢慢腫起來,像核桃或蜂窩一樣,又紅又紫,熱得像火燒一樣,痛到心裡。十天內如果能排出黃白色膿液,就能痊癒;但如果刺破後沒有膿,只流鮮血,又吃不下東西,神志不清,煩躁不安,就會有生命危險。小兒耳孔旁邊長的這種瘡,民間說跟月亮盈虧有關,指著月亮就會長,這未必完全正確,大多是風濕熱毒積聚成疳瘡,所以叫「月蝕疳瘡」。
水銀膏是用來治療多長在兩耳或耳孔周圍,隨著月亮盈虧而變化的月蝕瘡。 配方是:水銀二錢半,胡粉研磨,松脂、黃連(去須,磨成粉末)各半兩,豬脂四兩。先熬沸豬脂,再放入松脂、藥粉和水銀,攪拌均勻,盛放在瓷盒裡。先用鹽水清洗患處,然後塗抹藥膏,一天三到五次。
胡粉散也是治療月蝕瘡的。配方是:炒至微黃的胡粉、煅燒的白礬、煅燒的虢丹、淨黃連、輕粉各二錢,胭脂一錢,麝香少許。 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先用溫熱的米漿水加鹽清洗患處,再撒上藥粉。如果瘡口乾燥,就用麻油調和藥粉再敷上。
4. 耳內瘡
或問:耳中生毒何如?曰:耳中所患不同,皆由足少陰、手少陽二經,風熱上壅而然。其證有五:曰停耳,亦曰耳濕,常出黃膿。有耳風毒,常出紅膿。有纏耳,常出白膿。有耳疳,生瘡臭穢。有震耳,耳內虛鳴,常出清膿。雖有五般,其源一也,皆不寒熱。有耳蕈、耳痔,則不作膿,亦不寒熱,外無臃腫,但耳塞不通。
以上纏綿不已,令人耳聾,活命飲、黃連消毒飲治之。若寒熱間作,內外紅腫疼痛日增者,為耳癰,用活命飲加升麻、桔梗、紫金丹、烏金散;壯實者,一粒金丹下之。若寒熱大作,痛楚難禁者疔也,作疔治之。
〔東垣〕黍黏子湯,治耳內痛,生瘡。
桔梗(半兩),柴胡,黃耆(各三分),連翹,黃芩,黍黏子,當歸梢,生地黃,黃連(各二分),蒲黃,甘草(炙),草龍膽,昆布,蘇木,生甘草(各一分),桃仁(一錢),紅花(少許)
上件銼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少熱服,食後,忌寒藥利大便。
〔羅〕,治耳內生瘡者,為足少陰是腎之經也,其氣通於耳,其經虛,風熱乘之隨脈人於耳,興氣相搏,故令耳門生瘡也,曾青散主之。
曾青散,治耳內有惡瘡。
雄黃(七錢),曾青(半兩),黃芩(二錢半)
上件搗為細末,研勻。每用少許納耳中。有膿出,即以綿杖子拭乾用之。
黃連散
黃連(半兩),白礬(枯,七錢半)
上搗為細末。每用少許,綿裹納耳中。
余詳雜病第八,耳門。
白話文:
耳內瘡
耳內生瘡,皆因足少陰經與手少陽經風熱上壅所致。其症狀可分五種:停耳(耳濕),流黃膿;耳風毒,流紅膿;纏耳,流白膿;耳疳,生瘡且臭穢;震耳,耳內鳴響,流清膿。雖然症狀不同,但病因相同,皆非寒熱所致。耳蕈、耳痔則不流膿,也非寒熱所致,無外腫,僅耳塞不通。
這些病症纏綿不癒,可導致耳聾,可用活命飲、黃連消毒飲治療。若寒熱交替,內外紅腫疼痛日益加劇,則為耳癰,需在活命飲中加入升麻、桔梗、紫金丹、烏金散;體質強壯者,可服用一粒金丹。若寒熱劇烈,疼痛難忍,則為耳疔,需按疔瘡治療。
東垣黍黏子湯,可治療耳內疼痛及生瘡。藥方如下:桔梗半兩,柴胡、黃耆各三分,連翹、黃芩、黍黏子、當歸梢、生地黃、黃連各二分,蒲黃、炙甘草、草龍膽、昆布、蘇木、生甘草各一分,桃仁一錢,紅花少許。將藥材切成麻豆大小,水煎服。
羅氏療法:耳內生瘡,因足少陰經(腎經)虛弱,風熱乘虛而入,與氣血相搏,故致耳門生瘡,可用曾青散治療。
曾青散,治療耳內惡瘡。藥方:雄黃七錢,曾青半兩,黃芩二錢半。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少量塞入耳中,如有膿液排出,用棉籤擦拭乾淨後再用藥。
黃連散:黃連半兩,枯白礬七錢半。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少量用棉花包裹後塞入耳中。
詳情請參考雜病第八,耳門篇。
5. 耳根毒
或問:耳根結核何如?曰:是名耳根毒。狀如痰核,按之不動而微痛,屬足少陽膽經,兼三焦經風熱所致。用活命飲加升麻、柴胡,水酒煎服,或烏金散汗之。壯實者,一粒金丹下之;老弱者,黃耆內托散、十宣散托之。一人勞倦,耳下焮腫,惡寒發熱,頭疼作渴,右脈大而軟,當服補中益氣湯。
彼自用藥發散,遂致嘔吐,始信。予用六君子湯,更服補中益氣湯而愈。大抵內傷榮衛失守,皮膚間無氣滋養,則不任風寒,胃氣下陷,則陽火上衝,氣喘發熱頭痛,脈大,此不足證也,誤作外感表實而反瀉之,寧免虛虛之禍。東垣云:內傷右脈大。外感左脈大。當以此別之。
按:左脈大屬外感,此亦難憑,必須察形觀色審證,參之以脈,乃得不誤。丹溪治一老人,飢寒作勞,患頭疼發熱,惡寒骨節疼,無汗妄語,脈洪數而左甚,治以參、耆、歸、朮、陳皮、甘草,每帖加附子一片,五帖而愈。又一少年,九月間發熱頭痛,妄語大渴,形肥脈數大左甚,以參、術君,茯、芍臣,耆佐,附一片使,蓋人肥而脈左大於右事急矣,非附則參、耆無捷效,五十帖大汗而愈。此皆左脈大,丹溪悉以內傷治之。
若依東垣認作外感,寧不殺人。一婦耳下腫痛,發寒熱,與荊防敗毒散四劑,表證悉退,以散腫潰堅湯數劑,腫消大半,再以神效栝蔞散四劑而平。一人肝經風熱,耳下腫痛發熱,脈浮數,以薄荷丹治之而消。一婦因怒,耳下腫痛,以荊防敗毒散加連翹、黃芩,四劑而愈。
嘗治此旬日不消者,以益氣血藥及飲遠志酒井效,無膿自消,有膿自潰。一婦因怒,耳下焮痛,頭痛寒熱,以荊防敗毒加黃芩,表證悉退。但飲食少思,日晡發熱。東垣云:雖有虛熱不可大攻,熱去則寒起,遂以小柴胡加地骨皮、芎、歸、苓、朮、陳皮十餘帖而愈。
次年春復腫堅不潰,用八珍湯加香附、柴胡、地骨皮、桔梗,服至六七帖,以為延緩,仍服人參敗毒散,熱愈盛,又服流氣飲則盜汗發熱,口乾食少,至秋復求診視,氣血虛極,辭之果歿。一人每怒耳下腫,或脅作痛,以小柴胡湯加青皮、紅花、桃仁四劑而愈。一女性急好怒,耳下常腫痛,發寒熱,肝脈弦急,投小柴胡加青皮、牛蒡子、荊芥、防風而寒熱退,更以小柴胡湯對四物數劑而腫消。其父欲除病根,予謂:肝內主藏血,外主榮筋。
若恚怒氣逆則傷肝,肝主筋,故筋蓄結而腫,須要自加調攝,庶可免患。否則肝迭受傷,不能藏血,血虛則難瘥矣。後不戒,果結三核,屢用追蝕,不斂而歿。一人遠途勞倦,發熱,脈大無力,耳下患腫,此勞損也,宜補中益氣、養榮湯,自然熱退腫消。彼不聽,服降火藥及必效散,果吐瀉不食而死。
夫勞倦損氣,氣衰則火旺,火乘脾土,故倦怠而熱,此元氣傷也。丹溪曰:宜補形氣,調經脈,其瘡自消,不可汗下。若不詳脈症。經絡受病之異。而輒用峻厲之劑,鮮不危矣。
白話文:
耳根毒
有人問:耳根結核怎麼治療?答:這叫做耳根毒。症狀像痰核,按壓不動,略微疼痛,屬於足少陽膽經,兼夾三焦經風熱引起。治療方法是用活命飲加升麻、柴胡,水煎或酒煎服用,或者用烏金散發汗。體格強壯者,可用一粒金丹服用;體弱年老者,可用黃耆內托散、十宣散外敷。曾有一人因勞累過度,耳下腫脹,惡寒發熱,頭痛口渴,右脈洪大而軟弱,我讓他服用補中益氣湯。
他自行服用發散的藥物,結果嘔吐不止,才相信我的診斷。我於是給他服用六君子湯,再服用補中益氣湯,病就好了。總而言之,內傷導致榮衛不固,皮膚缺乏氣血滋養,就容易感受風寒;胃氣下陷,則陽火上逆,出現氣喘發熱頭痛,脈象洪大,這是氣虛的表現,如果誤認為是外感表實而使用瀉下藥物,很容易造成虛上加虛的嚴重後果。朱丹溪說:內傷則右脈洪大,外感則左脈洪大。應該以此來區分。
但是,左脈洪大就一定是外感,這也不一定可靠,必須仔細觀察患者的形體面色、病症,並參考脈象,才能避免誤診。朱丹溪治療一位老人,因飢寒勞累,患頭痛發熱,惡寒,關節疼痛,無汗,神志不清,脈洪數而左側脈象更甚,他用人參、黃耆、當歸、蒼朮、陳皮、甘草治療,每劑加附子一片,五劑就好了。又有一位少年,九月間發熱頭痛,神志不清,口渴,體型肥胖,脈象洪數,左側脈象更甚,朱丹溪用人參、蒼朮為主藥,茯苓、白芍為臣藥,黃耆為佐藥,加附子一片為使藥。因為患者肥胖,而左脈又比右脈洪大,情況危急,如果不加附子,人參、黃耆就難以奏效,服用了五十劑藥物,大量出汗後痊癒。這些都是左脈洪大的例子,朱丹溪都用內傷的療法治療。
如果按照朱肱的說法,認為是外感而用外感藥物治療,豈不是會把病人治死?曾有一位婦女耳下腫痛,發寒發熱,我用荊防敗毒散四劑,表證都消退了,再用散腫潰堅湯幾劑,腫塊消退大半,接著用神效栝蔞散四劑,病就好了。曾有一人肝經風熱,耳下腫痛發熱,脈浮數,我用薄荷丹治療,腫消退了。一位婦女因為生氣,耳下腫痛,我用荊防敗毒散加連翹、黃芩,四劑就好了。
曾經治療過一些腫塊十多天不消退的病人,我用益氣養血的藥物和遠志酒,效果很好,沒有膿的腫塊自然消退,有膿的腫塊自然潰破。一位婦女因為生氣,耳下腫脹疼痛,頭痛寒熱,我用荊防敗毒散加黃芩,表證都消退了,但是她飲食減少,思慮不暢,下午發熱。朱肱說:即使有虛熱,也不可大攻,因為熱退則寒起,所以我用小柴胡湯加地骨皮、川芎、當歸、茯苓、蒼朮、陳皮十多劑藥物治療,病就好了。
第二年春天,腫塊再次出現,堅硬不潰,我用八珍湯加香附、柴胡、地骨皮、桔梗,服用了六七劑,以為可以緩解病情,接著又服用人參敗毒散,熱症更盛,又服用流氣飲,結果盜汗發熱,口乾食少,到了秋天,她再次求診,當時她的氣血已經虛極,我拒絕治療,結果她去世了。曾有一人每次生氣,耳下就腫,或者脅肋疼痛,我用小柴胡湯加青皮、紅花、桃仁四劑,就好了。一位女性,性情急躁,容易生氣,耳下經常腫痛,發寒發熱,肝脈弦急,我用小柴胡湯加青皮、牛蒡子、荊芥、防風,寒熱退了,再用小柴胡湯合四物湯幾劑,腫塊就消了。她的父親想徹底根治這個病,我告訴他:肝臟內主藏血,外主榮筋。
如果經常生氣,肝氣逆上,就會傷肝,肝主筋,所以筋脈瘀滯而腫脹,必須要自己注意調養身心,才能避免再次發病。否則,肝臟反覆受損,不能藏血,血虛就難以痊癒。後來她不聽勸告,結果又生了三個腫塊,屢次用藥腐蝕,但腫塊沒有消退,最終去世了。曾有一人長途跋涉,勞累過度,發熱,脈象洪大而無力,耳下腫脹,這是勞損引起的,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養榮湯,熱退腫消自然就好了。他不聽我的勸告,服用瀉火藥和一些速效散劑,結果嘔吐洩瀉,不吃不喝而死。
勞累過度損傷元氣,元氣衰弱則虛火旺盛,虛火乘犯脾土,所以倦怠發熱,這是元氣受損。朱丹溪說:應該補益形氣,調和經脈,瘡瘍就會自然消退,不可用發汗、攻下之法。如果不仔細辨別脈象、病症、經絡受病的不同,就濫用峻猛的藥物,很少有不危及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