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6)

1. 面瘡

或問:面遊風毒何如?曰:此積熱在內,或多食辛辣厚味,或服金石剛劑太過,以致熱壅上焦,氣血沸騰而作,屬陽明經。初覺微癢,如蟲蟻行,搔損則成瘡,痛楚難禁,宜服黃連消毒散人參,加薄荷梔子,及活命飲桔梗升麻紫金丹烏金散選用。外用祛風潤肌之劑敷之。

治面部生瘡,或鼻臉赤風刺、粉刺,用盡藥不效者,惟此藥可治,神妙不可言。每以少許,臨臥時洗面令淨如面油,用之數日間,瘡腫處自平,赤亦自消。如風刺、粉刺一夕見效,仍塗藥,勿近眼處。

生硫黃,香白芷,栝蔞仁,膩粉(各半錢),全蠍(七枚),蟬蛻(五枚,洗),芫青(七枚,去足翅)

上為細末,麻油、黃蠟約度,如合面油法,火熬溶,取下離火,入諸藥在內,每用少許,塗面上。

〔山〕,面瘡,水調平胃散塗之。

〔千〕,治臉上熱瘡涎出,以蒲黃敷上瘥。

〔東〕洗面藥,治面有䵟點,或生瘡及粉刺之類,並去皮膚燥癢垢膩,潤澤肌膚。

皂角(三斤,去皮弦子,另搗),糯米(一升二合),綠豆(八合,揀淨,另搗),楮實子(五兩),三柰子,縮砂(連皮,半兩),白芨(二兩,肥者,銼),甘松(七錢),升麻子(半兩),白丁香(五錢,臘月收揀淨)

上七味同為細末訖,和綠豆、糯米粉,及皂角末一處攪勻,用之效。

面油摩風膏

麻黃(五錢),升麻,防風(各二錢),當歸身,白芨(各一錢),羌活(去皮,一兩),白檀香(五分)

上以綿裹定前藥,於銀石器中,用油五兩,同熬得所,澄清去渣,以黃蠟一兩,再煎熬為度。

瑩肌如玉散

白丁香,白蒺藜,白牽牛,白芨,白蘞,小椒(各一兩),香白芷(七錢),當歸梢,升麻(各半兩),楮實子(四錢),白茯苓(三錢),白附子(二錢半),麻黃(去節,二錢),連翹(一錢半)

上為細末。每用半錢,多少洗之。

塗䵟黯不令生瘡

豬苓,麻黃,桂枝,白蒺藜,白附子,連翹,防風,香白芷,白蘞,當歸身,升麻根,白芨

上等分為細末。洗面用之,臨臥唾調少許,塗面上。

〔肘〕,療面多皯黯,如雀卵色。以羖羊膽(一枚),酒(二升),煮三沸塗拭之,三日瘥。治面上粉刺,搗菟絲子絞汁塗之。

〔竹〕白附丹,治男子婦人,面上黑斑點。

白附子(一兩),白芨,白蘞,自茯苓,密陀僧白石脂,定粉(各等分,研細)

上為細末。用洗面藥洗淨。臨睡用人乳汁,如無,用牛乳雞子清調和丸,如龍眼大。逐旋用溫漿水磨開,敷之。

白附子散,治面上熱瘡似癬,或生赤黑斑點。

白附子,密陀僧,茯苓,白芷,定粉(各等分)

上為末。先用蘿蔔煎湯洗面淨;後用羊乳調,至夜敷患處,次早洗去效。

祛風白芷散,治面上風癬瘡。

白芷(三錢),黃連黃柏,黃丹(各二錢),茯苓(一錢五分),輕粉(一錢)

上為細末。用油調搽癬瘡上,或加孩兒茶二錢,麝香二分亦可。

2. 牙叉發

《鬼遺》云:左右牙叉骨接處發癰疽,腫處脹攻骨及牙關,張口不得。因諸風熱上攻,或多食燒炙之物所為,或因患牙癰,即從牙縫中破出膿血,切忌外風水觸犯。按:此係陽明經鬱熱,治宜清胃散甘露飲防風通聖、涼膈之屬,量虛實表裡用之。若服寒涼過多,火不歸源者,服理中之屬,佐以姜附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