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一 (4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49)

1. 敷貼溫藥

若發之輕者,草醫亦能取效,然有變證流弊之患,此無他,發於陰則非草醫之可治矣,豈如是劑,兼陰陽而並治,奪造化之神功哉。至如流注一疾,雖不能死人,而十有九為廢疾,廢疾流連,死亦隨之,縱有醫之能愈者,亦必半年周歲之後,方見其效,此乃百中之一,然終為殘弱之身矣。惟吾此派仙方,藥奇效速,萬不失一,端有起死回生之效,非言所能盡述。

夫流注乃傷寒餘毒,故有表未盡者,餘毒客於經絡,氣血不勻,則為熱流注。所謂醫之能愈者熱也,熱病少見,有表散太過,氣血衰者,餘毒流入腠理,腠理或疏或密,為冷流注。所謂醫之難醫者冷也,冷病常多,故傷寒表未盡者,非特為熱證而已,其餘毒亦多為冷證,皆原於腎虛,故作骨疽。

冷則氣愈滯而血愈積,故但能為腫而不能為膿,若醫者投之以涼劑,則所謂冷其所冷,而陰死於陰,惟有壞爛腐肉,毒氣著骨而為骨癰,流為廢疾。故曰骨癰者,流注之敗證也。流者動也,注者住也,氣流而滯,則血住而凝,氣為陽,血為陰,陽動則陰隨,氣運則血行,吾所以能移流注於他處而散之者,取其能動故也,動則可移,陽既移而動矣,陰豈能獨住而不隨之者乎。

是故以獨活引之者,以其性能動盪氣血也,引之一動,則陰陽調和,不能為膿,而散之於所移之處,勢必然矣。一流注在背膊、腰腿緊要處,當用此方,厚敷患處,卻單用獨活一味,末之酒調,熱塗一路,其盡處以玉龍誘之,此移法也,使血氣趨於他所,聚於無緊要處作膿,又或消之。若以成膿,則引不下,急將此藥拔之,出毒氣免作骨疽。

如庸醫用了涼藥,犯了針刀,使成骨癰,非藥所愈,又待其碎骨出盡方愈。若怯用針刀取之,則用玉龍,治法在後。若正骨出無治法,副骨出可安。一方用白芷、紫荊皮酒調,以內消初生癰疽,名一勝膏。又方,只用赤芍藥、木臘、紫荊皮作箍藥,名三勝膏。一方治大人、小兒,偶含刀在口,割斷舌頭,已垂落而未斷。

用雞白軟皮,袋了舌頭,用破血丹,蜜調塗舌根斷血,卻以蜜調和蠟,稀稠得所,調此正方,敷在蠟子皮上,取其軟薄,能透藥性故也。如在口溶散,勤勤添敷,三日舌接住,方可去雞子白皮,只用蜜蠟調藥,勤勤敷上,七日全安。學者觀此,則知通變,活法妙用,不在師傳之功,如無速效,以金瘡藥參錯治之,尤妙。

一治癰腫未成膿,不可便用洪寶丹貼頭上,恐為冷藥一冰,血凝不消,不能成膿,反能爛肉,只用此方敷貼。如不消,欲其成膿,卻以玉龍貼癰頭以燥之,次用此正方在玉龍之下,四圍用洪寶丹箍住,以截新潮之血。又若病未甚冰於涼藥者,玉龍之下,不必用此方,上以洪寶丹圍之。

白話文:

敷貼溫藥

病情輕微,草藥也能見效,但容易出現病情變化和後遺症。這是因為陰虛的病症,草藥無法治療。而這種藥方,能同時治療陰陽兩虛,奪取病邪的威力。像流注這種疾病,雖然不致命,但十之八九會造成殘疾,長期纏綿,最終也會導致死亡。即使有醫生能治癒,也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才能見效,而且這種情況少之又少,治癒後也往往體弱多病。而我們這一派的仙方,藥效奇特迅速,幾乎不會失敗,甚至有起死回生的功效,言語難以盡述。

流注是傷寒病邪殘留造成的,如果表症未盡消除,餘毒停留在經絡,氣血運行不暢,就會形成熱流注。所謂醫生能夠治癒的,是熱流注,熱病較少見,是因表邪散失過度,氣血衰弱,導致餘毒侵入肌膚組織,肌膚組織疏鬆或緊密程度不同,形成冷流注。所謂難以治療的,是冷流注,冷病比較常見。所以傷寒表症未盡者,並不都是熱證,餘毒也多為冷證,都源於腎虛,最終導致骨疽。

冷則氣機更為阻滯,血流更為瘀積,所以只能腫脹,不能化膿。如果醫生用涼藥治療,就會加重病情,使陰寒之邪更盛,導致組織壞死腐爛,毒氣侵蝕骨骼,形成骨癰,最終導致殘疾。所以說骨癰是流注的嚴重後果。流是指氣血流動,注是指氣血停滯,氣血流動受阻,則血液停滯凝固。氣屬陽,血屬陰,陽動則陰隨,氣行則血行,我們能夠將流注轉移到其他部位而使其消散,是因為它具有流動性,可移動,陽氣移動了,陰血怎麼可能獨自停留在原地而不隨之移動呢?

因此,用獨活引導,是因為它能促進氣血運行。引導氣血一動,則陰陽調和,不會化膿,而會散佈到轉移的部位,這是必然的。如果流注在背部、腰腿等重要部位,應該使用此方,將藥厚敷患處,單用獨活一味,研磨成末,用酒調和,熱敷患處,敷藥的盡頭用玉龍(一種治療方法或藥物)引導,這是轉移的方法,使氣血趨向其他部位,在不重要的部位化膿,或者自行消散。如果已經化膿,則引導不了,應立即拔除藥物,排出毒氣,避免形成骨疽。

如果庸醫使用了涼藥,或使用了針刀,導致形成骨癰,則藥物難以治療,必須等到壞死的骨頭完全排出才能痊癒。如果害怕用針刀,則可以使用玉龍(另一種治療方法),治療方法在後面會說明。如果正骨(主要的骨骼)已經損傷無法治療,則副骨(次要的骨骼)可以處理。一方用白芷、紫荊皮酒調和,內服以消除初生的癰疽,稱為一勝膏。另一方只用赤芍藥、木蠟、紫荊皮做箍藥,稱為三勝膏。還有一方治療大人、小孩因含刀割傷舌頭,舌頭已垂落但尚未完全斷裂的情況。

用雞蛋清的薄膜包裹舌頭,用破血丹,蜜調塗抹在舌根止血,再用蜂蜜調和蜂蠟,調整到適當的濃稠度,調和這個主方,敷在蠟膜上,因為蠟膜柔軟薄透,能滲透藥性。如果藥物在口中溶解散開,要勤加更換藥物,三日後舌頭接上,就可以去除雞蛋清薄膜,只用蜂蜜蜂蠟調和藥物,勤加敷貼,七日即可痊癒。學習者看到這裡,就能明白通變之法,妙用活法,不在於師承的技巧,如果效果不快,可以參照金瘡藥一起使用,效果更佳。

治療癰腫尚未化膿的,不可以馬上用洪寶丹貼在患處,因為那是涼藥,會使血液凝固不消,無法化膿,反而會腐爛肌肉,應該用這個方子敷貼。如果沒有消腫,想要使其化膿,則用玉龍貼在癰腫部位以乾燥之,然後將此主方敷在玉龍之下,四圍用洪寶丹箍住,以截斷新的血液流入。如果病情尚未嚴重到受涼藥影響,則玉龍之下,不必用此方,上面用洪寶丹圍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