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一 (45)
卷之一 (45)
1. 內消
)如遍身腫硬,塊大如杯盂,生於喉項要處者,尤為難治。夫血氣和暢,自無他病,氣行不順,血化為痰,痰復失道,則血氣衰敗,不能為膿,但能為腫硬,理必然也。此證陽少陰多,隨證用藥,回陽生氣,補血、控涎外,則用敷法作起,一身氣血,引散冷塊,萬一腫不消,不作痛,不為熱,體氣實,無他證,肉塊與好肉無異,此又一證也,切不可輕用針刀自戕。
如草醫曾用針灸,陰爛其肉,或用毒藥點脫,使人憎寒壯熱,法當通順其氣血,於此方中加升麻,以除其寒邪,用斂口結痂之藥,以安之,使為疣贅而已。萬一病自作臭穢糜爛,不免動刀,則有妙劑可以代刀,不可輕泄。(即白礬、枯,朴硝二味,為末敷之。
)一肚腸內癰,宜服十宣散與此方相間用之,並加忍冬藤,此藥最治內癰,但當審其虛實,或通或補,補須用附子,通則用大黃,如不明虛實,則此方亦自能通順,十宣自能內補,可無他變。至於肺癰初覺,飲食有礙,胸膈微痛,即是此證,急須察脈,審其虛實,虛則用此方加附子,相出入用之;若稍再作,即用十宣散內補之即自消散。實則用此方,加大黃略通之,使毒氣下宣為妙,蓋肺與大腸相表裡故也。
如內癰已成,宜以海上方與此方,加減參用之。喘咳膿血者,肺癰也。大便有膿自臍出者,肚癰也。忍冬藤、甘草節,煮酒妙。
龍虎交加散,治發背癰疽,發腦、髮鬢、發髭,又治腦虛頭暈,風濕之症。
製藥法:
南木香(銼碎,用紙墊鍋焙乾,研為細末),罌粟殼(去頂穰筋,銼、焙乾,為細末),甘草(用濕紙裹煨,焙乾,為細末),吳白芷(麵裹煨,去面焙乾,為細末),川芎(濕紙裹煨,焙乾,為細末)
上件藥末,各另包收,看瘡加減用之。
加減法:
若瘡勢紅腫熱大,先服如神托裡散一帖,臥、蓋取微汗;如紅暈大,腫高,瘡頭有似碎米大白膿點者,可進交加散一帖,用木香(四分),,罌粟殼(二錢二分),甘草(六分),白芷(一錢四分),川芎(一錢半),共為一帖。用水七分,生白酒三分,共一碗,用銀器煎八分,如無銀器,新瓷器亦好,不用銅、鐵舊器。
於炭火旁,先滾五七滾,用細絹水濕,扭干,濾去渣,食後服,以干鹽菜壓之;渣敷瘡四圍,用禳絹帕包之。如噁心嘔吐,即服護心散一帖止嘔,次服前藥。若胸腹膨滿,或大小便閉澀,可服當歸連翹散一帖,行五七次,用溫米粥湯補正。如瘡已成潰膿,不寒不熱,止是爛開疼痛,木香(三分),甘草(六錢),川芎(一錢半),白芷(一錢四分),粟殼(二錢),水五分,酒五分,合煎八分服。若紅暈白者好也,仍紅其瘡不退。
若紫黑稍可,如紅暈不退,每日於晚進藥一帖,吃交加散四五帖,可服當歸連翹散一帖。要行,加大黃。只有熱,腹不脹,不用大黃。如瘡患要將好,腐肉不脫,可用針刺破皮,令隨膿出,將水紅花根煎湯洗之,用生肌散摻上,每日洗一次,依此法無不效。有蛆者難治。最忌酸、辣、醬、面、發氣,並生冷之物。
白話文:
內消
全身腫硬,腫塊如同杯盂般大小,尤其長在喉嚨頸部者,更是難治。若氣血通暢,則無他病,氣機運行不順暢,血液就會化成痰,痰又阻塞經絡,則氣血衰敗,無法化膿,只能形成腫塊,這是必然的道理。這種情況是陰盛陽衰,需根據症狀用藥,回陽益氣,補血、控涎之外,還要配合外敷的方法,使全身氣血運行,散掉寒凝的腫塊。萬一腫塊不消,不痛不熱,體質實證,無其他症狀,腫塊與正常組織無異,這又是另一種情況,絕對不可輕易使用針刀自殘。
有些草醫曾用針灸,導致肉爛,或用毒藥點蝕,使人畏寒發熱,正確的方法應當是疏通氣血,在方劑中加入升麻,去除寒邪,再使用收斂傷口結痂的藥物,使之癒合成為疣贅即可。萬一病灶自行腐爛臭穢,不得不動刀,則有妙方可以替代手術,不可輕易泄氣。(即白礬、枯礬、朴硝研末外敷。)
腸胃內癰,宜服用十宣散與此方交替使用,並加入忍冬藤,此藥最善於治療內癰,但必須仔細辨別虛實,或通或補,補則用附子,通則用大黃,如果不明虛實,此方也能自行通暢,十宣散也能自行內補,不會有其他變化。至於肺癰初期,感覺飲食不適,胸膈略微疼痛,就是這種情況,必須立即診脈,辨別虛實,虛證則在此方中加入附子,交替服用;如果病情稍有加重,就用十宣散內補,則可自行消散。實證則用此方,加大黃略微通洩,使毒氣向下宣洩最妙,因為肺和大腸是表裡關係。
如果內癰已成,宜將海上方與此方加減參合使用。喘咳帶膿血者,是肺癰;大便有膿從肚臍排出者,是腸癰。忍冬藤、甘草節,煮酒服用效果極佳。
龍虎交加散,治療發背癰疽,以及長在頭部、鬢角、鬍鬚上的癰疽,也治療腦虛頭暈、風濕等症。
製藥方法:
南木香(銼碎,用紙墊鍋焙乾,研成細末),罌粟殼(去除頂端和筋膜,銼碎、焙乾,研成細末),甘草(用濕紙包起來煨,焙乾,研成細末),吳白芷(麵粉包裹煨,去麵粉焙乾,研成細末),川芎(濕紙包起來煨,焙乾,研成細末)
以上藥材研成細末,分別包裝保存,根據瘡瘍情況加減使用。
加減方法:
如果瘡瘍紅腫熱痛厲害,先服用如神托裡散一帖,臥床蓋被微微出汗;如果紅腫範圍大,腫脹明顯,瘡頭出現類似碎米大小的白膿點,可以服用交加散一帖,用南木香(四分),罌粟殼(二錢二分),甘草(六分),白芷(一錢四分),川芎(一錢半),共為一帖。用水七分,生白酒三分,共一碗,用銀器煎至八分,如果沒有銀器,新的瓷器也行,不要用銅鐵舊器。
在炭火旁,先煮沸五七沸,用細絹布過濾,濾去藥渣,飯後服用,用乾鹹菜壓住藥物;藥渣敷在瘡瘍周圍,用乾淨的絹布包紮。如果噁心嘔吐,就服用護心散一帖止嘔,然後再服用前藥。如果胸腹膨脹,或大小便不通,可以服用當歸連翹散一帖,服用五七次,用溫米粥調養身體。如果瘡瘍已經潰爛流膿,不寒不熱,只是疼痛,則用南木香(三分),甘草(六錢),川芎(一錢半),白芷(一錢四分),罌粟殼(二錢),水五分,酒五分,煎至八分服用。如果紅暈變白,就是好轉的跡象,仍然發紅則需繼續治療。
如果顏色紫黑稍有好轉,但紅腫仍未消退,每天晚上服用一帖藥,連續服用交加散四五帖,可以服用當歸連翹散一帖。如果需要通便,加大黃。只有發熱,腹部不脹,則不用大黃。如果瘡瘍快要痊癒,腐肉未脫落,可以用針刺破皮膚,使膿液流出,用紅花根煎湯清洗,再敷上生肌散,每天清洗一次,按照這個方法,沒有不有效的。有蛆蟲者難治。最忌諱酸辣醬料、麵食、發酵食物以及生冷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