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一 (3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39)

1. 內托

黃連(炒),山梔(炒),連翹,當歸(各一錢),川芎,芍藥(炒),生地黃(各一錢半),金銀花(二錢),甘草(一錢)

上水煎服。

黃連消毒散,治腦疽,背疽,腫焮疼痛,或麻木。

黃連(制),羌活(各一分),黃芩,黃柏(各半錢),生地黃,知母(制),獨活,防風,當歸尾,連翹(各四分),藁本,防己,桔梗(各半錢),黃耆,蘇木,陳皮,澤瀉(各二分),人參,甘草(各三分)

上水煎服。

黃連解毒湯,治瘡瘍焮痛,煩躁飲冷,脈洪數,或發狂言。

黃芩,黃柏(炒),黃連(炒),山梔(各一錢五分)

上水煎熱服

清心湯,治瘡瘍腫痛,發熱飲冷。脈沉實,睡語不寧。

即防風通聖散,每料加黃連(五錢)。每劑一兩,水煎服。

濟陰湯,治瘡屬純陽,腫痛發熱。

連翹,山梔(炒),黃芩(炒,各一錢),黃連(炒),芍藥(一錢五分),金銀花(三錢),牡丹皮(一錢二分),甘草(一錢)

上水煎服,大便秘,量加大黃。敷藥,用洪寶丹。

玄參散,治癰腫始發,熱毒氣盛,寒熱心煩,四肢疼痛。

玄參,甘草(生銼,各半兩),石膏(二兩),麥門冬(去心,七錢半),前胡(去蘆),枳實(麩炒),人參(去蘆),赤芍藥,黃耆,赤茯苓,川芎,生乾地黃,黃芩(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小麥一百粒,煎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仲景排膿湯

甘草(二兩),桔梗(三兩),生薑(一兩),大棗(十枚)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溫服五合,日再服。

排膿散

枳實(十六枚),芍藥(一兩半),桔梗(五錢)

上三味杵為散。取雞子黃一枚,以藥散與雞子黃相等,揉和,煎如薄粥。溫服一升,即瘥。

本事托裡排膿生犀散

皂角刺(粗大黑紫者,不拘多少)

上置瓶中,鹽泥固濟,炭火燒過,存性放冷出,研為細末。每服一錢,薄酒微溫調下;暑月陳米飲調下。

連翹飲,治癰腫瘡癤,排膿。

連翹,防風(去杈,各三兩),薺苨,白芍藥,黃芩(去黑心),玄參(各二兩),人參,白茯苓(去黑皮),桔梗(銼碎,炒),前胡(去蘆),甘草(炙,各一兩),黃耆(生四兩),桑根白皮(銼、炒,一兩半)

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溫服,日二。

或問:腫瘍何膿可排?曰:家嫂嘗苦癰疽,連患不已,烏程,凌藻湖謂:針血海,可以除根,以長針刺之,半日出針,膿血相雜,臭不可聞,後果不復發。當是時,身無瘡也,膿從何來哉。

白話文:

[內托]

黃連消毒散: 治療腦疽、背疽,腫脹疼痛,或麻木。

黃連解毒湯: 治療瘡瘍腫痛、煩躁口渴、飲冷、脈搏洪大而數,或神志不清胡言亂語。

清心湯: 治療瘡瘍腫痛、發熱、口渴、飲冷、脈搏沉而有力,睡覺說夢話、睡不安穩。

濟陰湯: 治療純陽之邪引起的瘡瘍,腫痛發熱。大便秘結者,可增加大黃用量。外敷藥物使用洪寶丹。

玄參散: 治療癰腫初期,熱毒盛、寒熱交替、心煩、四肢疼痛。

仲景排膿湯: 治療膿腫。

排膿散: 治療膿腫。

本事托裡排膿生犀散: 治療膿腫。

連翹飲: 治療癰腫瘡癤,促進排膿。

關於膿液排出: 文中提到一個案例,說明即使身體表面沒有瘡瘍,也能通過針刺特定穴位排出膿血,可能是體內積聚的毒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