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二 (2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20)

1. 胃脘癰

《素問》帝曰:人病胃脘癰者,診當何如?岐伯曰:診此者當候胃脈,其脈當沉細,沉細者氣逆(《甲乙經》沉細作沉澀。)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則熱。人迎者胃脈也,逆而盛則熱聚於胃中而不行,故胃脘為癰也。(病能篇)

〔薛〕,《聖濟總錄》云:胃脘癰由寒氣隔陽,熱聚胃口,寒熱不調,故血肉腐壞。以氣逆於胃,故胃脈沉細。以陽氣不得上升,故人迎熱盛,令人寒熱如虐,身皮甲錯,或咳嗽,或嘔膿唾血。若脈洪數膿成也,急排之;脈遲緊瘀血也,急下之。否則其毒內攻,腐爛腸胃矣。丹溪先生云:內疽者,因飲食之毒,七情之火,相鬱而發,用射干湯主之。愚常以薏苡仁湯、牡丹皮散、太乙膏選用之,亦效。若吐膿血,飲食少思,助胃壯氣為主,而佐以前法,不可專治其瘡。一男子寒熱作渴,不時咳吐,口內血腥,又五日吐膿,身皮甲錯,用射干湯四劑,膿血已止,但氣壅痰多,以甘桔湯而愈。一男子用射干湯之類將愈,但氣喘體倦,發熱作渴,小便頻數,此肺氣不足,用補中益氣、山藥、山茱、麥門、五味。時仲夏,更以生脈散代茶飲而愈。一婦人,素食厚味,吐膿已愈,但小便淋瀝,此肺腎氣虛,用補中益氣加麥門、五味,及加減八味丸而愈。若膏粱之人,初起宜用清胃散。

白話文:

古代醫書《素問》記載,皇帝問岐伯:病人胃脘長癰,應該如何診斷?岐伯回答:診斷胃脘癰,要觀察胃脈,脈象應該是沉細,沉細代表氣逆,氣逆則人迎脈盛,脈盛則熱。人迎脈是胃脈,氣逆且脈盛,表示熱氣積聚在胃中無法散去,所以才會長癰。

《聖濟總錄》中也記載,胃脘癰是由於寒氣阻隔陽氣,熱氣積聚在胃口,寒熱失衡,導致血肉腐爛。因為氣逆於胃,所以胃脈沉細;因為陽氣無法上升,所以人迎脈熱盛,病人會出現寒熱交替、皮膚瘙癢、咳嗽或吐膿血等症狀。如果脈象洪數,表示膿已經形成,要及時排膿;如果脈象遲緊,表示瘀血阻滯,要及時化瘀。否則毒素會侵蝕內臟,腐爛腸胃。

丹溪先生認為,內疽是由於飲食積毒和七情鬱結引起的,可以用射干湯治療。我經常使用薏苡仁湯、牡丹皮散、太乙膏等藥物治療,效果也不錯。如果病人吐膿血、食慾不振,要以健脾益氣為主,輔以其他治療方法,不可單純治療瘡瘍。

例如,曾經有位男子出現寒熱口渴、反覆咳嗽吐血,五天後吐膿,皮膚瘙癢,我用射干湯治療四劑,膿血就止住了,但仍然氣壅痰多,就用甘桔湯治療,最終痊癒。還有一位男子用射干湯治療後,病情好轉,但出現氣喘體倦、發熱口渴、小便頻數,這是肺氣不足,就用補中益氣湯、山藥、山茱萸、麥門冬、五味子治療。當時是仲夏,又用生脈散代茶飲,病情也痊癒了。還有一位婦人,平時喜食厚味,吐膿痊癒後,卻出現小便淋瀝,這是肺腎氣虛,就用補中益氣湯加麥門冬、五味子,以及加減八味丸治療,最終也痊癒了。如果病人是膏粱厚味之人,初期可以用清胃散治療。

射干湯,治胃脘癰,人迎脈逆而盛,嗽膿血,榮衛不流,熱聚胃口成癰。

射干(去毛),梔仁,赤茯苓(去皮),升麻(各一兩),赤芍藥(一兩半),白朮(半兩)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入地黃汁一合,蜜半合,再煎溫服,不計時候。

復元通氣散(《精要》),治諸氣澀,耳聾,腹癰,便癰,瘡疽無頭,止痛消腫。

白話文:

射干湯用於治療胃脘部膿腫,患者脈象人迎脈逆而有力,咳嗽咳出膿血,氣血運行不暢,熱邪聚集胃部形成膿腫。

配方包括射干(去毛)、梔子仁、赤茯苓(去皮)、升麻(各一兩)、赤芍藥(一兩半)、白朮(半兩)。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兩碗水煎煮至一碗,去渣,加入地黃汁一合,蜂蜜半合,再溫熱服用,不限時間。

復元通氣散則用於治療各種氣滯不通、耳聾、腹部膿腫、肛門膿腫、瘡疽無頭等症狀,可止痛消腫。

青皮,陳皮(各四兩),甘草(三寸,生熟各半)

穿山甲(炮),栝蔞根(各二兩),金銀花,連翹(各一兩)

上為細末,熱酒調下。

芍藥湯,治胃脘積熱,結聚為癰。

赤芍藥,石膏,犀角(鎊),麥門冬,薺苨,木通(各二兩),朴硝,升麻,玄參,甘草(生,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白話文:

青皮、陳皮各四兩,甘草三寸,生熟各半,穿山甲(炮)、栝蔞根各二兩,金銀花、連翹各一兩,研磨成細粉,用熱酒調服。

芍藥湯主治胃脘積熱,結聚成癰。赤芍藥、石膏、犀角(鎊)、麥門冬、薺苨、木通各二兩,朴硝、升麻、玄參、甘草(生)各一兩,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盞半煎煮八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2. 心癰

涼血飲,即引兵先鋒方。治心肺有熱,或作寒熱,口乾好飲水,渾身疼,腹內作熱,頭面赤色。

內托散,即前鋒正將方。治同上。兼用敷角洗貼。已潰多服加味十奇散。(以上並見腫瘍門。)

白話文:

涼血飲,又稱引兵先鋒,主治心肺有熱,或出現寒熱交替,口渴愛喝水,全身疼痛,腹部灼熱,頭面發紅等症狀。

內托散,又稱前鋒正將,主治上述症狀,並可搭配敷角洗貼外用。潰瘍已破者,可服用加味十奇散。(以上內容都屬於腫瘍科範疇。)

3. 腎癰

八味丸,治腎虛嗜欲過度,外挾寒邪,發為癰腫,不可施以涼劑宜服。(方見潰瘍門。)

加味十奇散,治同上。兼用蔥白、橘葉、椒葉、豬蹄湯淋洗,仍貼金絲膏。(方見前腫瘍門。)

白話文:

【八味丸】,治療腎虛導致的性慾過度,加上外來的寒邪,引起癰腫的病症,不適合使用涼性的藥物,應當服用此丸。詳細配方見於「潰瘍門」。

【加味十奇散】,同樣適用於上述病症。此外,還可以配合使用【蔥白】、【橘葉】、【椒葉】以及【豬蹄湯】進行淋洗,並貼上【金絲膏】。詳細配方見於「前腫瘍門」。

4. 疔瘡

疔瘡者,以其瘡形如丁蓋之狀而得名。皆生頭面、四肢,發黃疱中或紫黑,必先癢後痛,先寒後熱,凡人一二日間惡寒發熱,四肢沉重,心悸眼花,頭疼體痛,稍異如常之證,須宜遍身尋認,如有小瘡,與嘗患之瘡稍異,即是疔也。大抵起紫疱者多,起堆核者少,發於手上者多,發於別處者少。

生兩足者,多有紅絲至臍,生兩手者,多有紅絲至腋,生唇面口內者,多有紅絲入喉,以針刺瘡,不痛無血,是其候也。經云:膏粱之變,足生大疔。大抵多由恣食厚味,卒中飲食之毒,或感四時不正之氣,或感蛇蟲之毒,或感疫死牛馬、豬羊之毒,或人汗入肉而食之,皆生疔瘡,各宜審而治之,若嘔逆直視,譫語如醉者,不可治矣。

白話文:

疔瘡的描述與病因:

疔瘡,因為它的瘡形像丁字形的蓋子而得名。它通常長在頭面部和四肢,瘡內會出現黃色水泡或紫黑色膿包,發病初期先癢後痛,先寒後熱。凡是人突然在短短一兩天內出現惡寒發熱、四肢沉重、心悸眼花、頭疼體痛等症狀,且身體狀況與平常有所不同,就要仔細檢查全身,看看是否有任何小瘡,如果發現有跟過去的瘡不一樣的小瘡,很可能就是疔瘡。

疔瘡一般來說,以長紫黑色膿包的居多,長硬核的比較少。長在手上的比較常見,長在其他地方的比較少見。

疔瘡長在腳上的,多半會出現紅色的血絲蔓延到肚臍;長在手上的,多半會出現紅色的血絲蔓延到腋窩;長在嘴唇、臉部或嘴巴裡的,多半會出現紅色的血絲蔓延到喉嚨。如果用針刺瘡,沒有疼痛感也沒有流血,那就說明疔瘡已經很嚴重了。

古籍記載:「膏粱之變,足生大疔。」也就是說,經常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容易長疔瘡。

總之,疔瘡的病因主要包括:

  • 貪食厚味,積食導致的飲食中毒
  • 受到季節變化、氣候異常的影響
  • 被蛇蟲毒害
  • 受到疫病死亡的牛、馬、豬、羊的毒氣感染
  • 吃了沾染了人汗液的食物

所以,治療疔瘡時需要根據具體的病因來選擇治療方案。如果患者出現嘔吐、直視、神志不清、說話語無倫次等症狀,就已經非常嚴重,很難治癒了。

又有內疔一證與外疔之證大同,但瘡形不現,過數日間有一處腫起者,即是內疔所發之處,但腹痛甚者,便須作內疔治之。不可緩也,緩則殺人。華元化云:疔有五色屬五臟,紅屬心發於舌根,青屬肝發於目下,黃屬脾發於口唇,白屬肺發於右鼻,黑屬腎發於耳前。以種類言之,《千金方》、《外臺秘要》、《神巧萬全方》皆稱一十三種,殆不止也。

麻子疔,狀如麻子而稍黑,四邊微赤,多癢少痛,忌食麻子油、衣麻衣,併入麻田中行,穿麻布人。火疔發於頂門,或發於面,身熱如火,狀如湯火燒灼,瘡頭有黑黶,四邊煙焰,又如赤粟米,忌火灸燒針烙。脾疔生於唇四白。眉疔生於眉。髭疔生於髭中。龍泉疔生於唇上。

白話文:

另外還有一種內疔,症狀和外疔很像,但瘡口沒有顯露出來,過幾天就會有一個地方腫起來,那就是內疔發病的地方。如果肚子很痛,就必須要按照內疔的治療方法來處理,不可耽誤,耽誤了就會致命。華元化說:疔有五種顏色,分別對應五臟,紅色屬於心,發病在舌根;青色屬於肝,發病在眼睛下方;黃色屬於脾,發病在嘴唇;白色屬於肺,發病在右鼻孔;黑色屬於腎,發病在耳朵前面。從種類上來說,《千金方》、《外臺秘要》、《神巧萬全方》都記載了十三種,其實遠不止這些。

麻子疔,形狀像麻子,略帶黑色,周圍微微發紅,多癢少痛,忌食麻子油、穿麻衣,也不要靠近麻田,穿麻布衣服的人也不要靠近。火疔發在頭頂或者臉上,身體發熱像火一樣,看起來像是被熱水燙傷,瘡口上有黑色斑點,周圍像煙火一樣,也像紅色的粟米,忌火灸、燒針烙。脾疔生在嘴唇的四周。眉疔生在眉毛上。髭疔生在鬍鬚中。龍泉疔生在嘴唇上。

虎鬚疔生於唇下。魚尾疔生於眼角外。顴骨疔生於顴骨上,亦名赤面疔,其狀色白,頂陷如錢孔,鼻有紫色者大凶。耳疔生於耳中,亦名黑疔,連腮赤腫。鼻疔生於鼻內,痛引腦門,不能運氣,鼻如大瓶,黑色者不治。頰疔生於面頻骨尖高處。氣疔形如氣泡,感怒而生。腐疔色白有疱,三日內頂陷,狀如初灸瘡,因夏月造豆腐時,人汗滴於內食之而生,忌食豆腐。鬼疔因中陰邪之毒而生,瓜藤疔延蔓無數,忌瓜田中行。

石疔皮肉相連,堅硬如石,刺之不入,肉微痛,忌砂礫。鹽膚疔大如匙面,四邊皆赤,有黑點如粟粒起,忌食鹹物。水洗疔狀如錢形,或如錢孔瘡,頭白里黑黶,汁出而中硬,極癢透骨,搔則快然,忌水洗、渡河及飲漿水。浮漚疔其狀圓曲少許不合,長而狹如薤葉大,內黃外黑,黑處刺不痛,黃處刺則痛。

白話文:

虎鬚疔長在嘴唇下方,魚尾疔長在眼角外側。顴骨疔長在顴骨上,也叫赤面疔,它顏色發白,頂部凹陷像錢幣的孔洞,鼻子發紫的人很危險。耳疔長在耳朵裡面,也叫黑疔,會連著腮幫子紅腫。鼻疔長在鼻腔內,痛到腦門,呼吸不順暢,鼻子像個大瓶子,黑色的人就沒救了。頰疔長在臉頰骨頭尖端高的地方。氣疔長得像氣泡,是因為生氣而引起的。腐疔顏色發白,有水泡,三天內頂部會凹陷,像剛灸過的傷口一樣,夏天做豆腐的時候,人汗水滴到豆腐里吃下去就會長這種疔,忌吃豆腐。鬼疔是因為感染陰邪之毒引起的,瓜藤疔蔓延開來,很多個,忌諱在瓜田裡走動。

石疔皮膚和肉連在一起,堅硬像石頭一樣,扎進去都扎不進去,肉只是微微痛,忌諱吃沙礫。鹽膚疔像湯匙面那麼大,周圍都紅,有像小米粒一樣的黑點,忌諱吃鹹的東西。水洗疔像錢幣形狀,或者像錢幣孔洞一樣的傷口,頭部發白,裡面發黑,流出汁液,裡面硬,非常癢,癢到骨頭裡,抓撓就會很快樂,忌諱用水洗、過河和喝漿水。浮漚疔外形圓圓的,稍微有點不平整,長而窄像薤葉一樣大,裡面是黃色,外面是黑色,黑色的地方扎不痛,黃色的地方扎就痛。

三十六疔,其狀頭黑浮起,形如黑豆,四畔起大赤色,今日生一明日二,後日三乃至十。若滿三十六,藥所不能治。未滿者可治,俗名黑疱。忌嗔怒蓄積愁恨。豬疔形圓而小,瘡口內有油。羊疔,形長而白色。牛疔形圓而小,瘡內無油,疱起掐不破,有寒熱。狗疔色赤而長,或帶尖,與牛疔同,無忌,不殺人。

驢馬疔其狀三角,頂上有黑點,根腳有赤色,或突起。水疔狀如水泡,因飲隔宿水而生,忌飲水。臍疔生於臍。脅疔生於脅,刀鐮疔狀如薤葉。長寸許,肉黑如燒烙,忌刀針。暗疔生兩腋下而無頭,但腋下堅硬,四肢拘急,寒熱大作。陰囊腫痛,睪丸附生突兀如疔,寒熱並作,亦名暗疔。

白話文:

三十六種疔瘡,症狀是頭部發黑浮起,形狀像黑豆,周圍出現紅色,第一天長一個,第二天長兩個,第三天長三個,一直到十個。如果長滿三十六個,就無法用藥治療了。如果還未長滿,就可以治療,俗稱黑皰。要忌諱生氣、積累愁恨。

豬疔形狀圓而小,瘡口內有油。羊疔,形狀長而呈白色。牛疔形狀圓而小,瘡口內沒有油,皰疹隆起,用手捏也捏不破,會有寒熱。狗疔顏色發紅且長,或帶有尖頭,與牛疔相似,沒有忌諱,不會致命。

驢馬疔形狀像三角形,頂部有黑點,底部有紅色,或突起。水疔狀如水泡,是因為喝了隔夜水而導致的,要忌諱喝水。臍疔長在肚臍上。脅疔長在肋骨上,刀鐮疔形狀像薤葉,長約一寸,肉呈黑色,像被燒烙一樣,要忌諱刀針。暗疔長在腋窩下,沒有頭部,但腋窩會變得堅硬,四肢僵硬,寒熱交加。陰囊腫痛,睪丸附生突起像疔瘡,寒熱並發,也稱為暗疔。

寸疔生手指骨節間。虎口疔生合谷穴,魚臍疔狀如魚臍。茱萸疔中凹邊突。蛇眼疔頭黑皮浮,形如小豆,狀似蛇眼,忌惡眼看,並嫉妒人之見之,及觸毒藥。紅絲疔一名血箭疔,一名赤疔,一名紅演疔。生於舌根下,或生頭面,或生手足骨節間,其證最急,宜迎其經刺出惡血則愈,稍遲毒氣攻心,嘔噦迷悶者死。若絲近心腹者,就於絲盡處刺出惡血,更挑破初起瘡頭,以泄其毒。

芝麻疔走注不定,遍身疼痛,不能轉側。爛疔潰出膿水,大如匙面,色稍黑,有白斑,忌沸湯、熱食、爛物。雌疔瘡頭稍黃向里黶,亦似灸瘡,四面蚾漿起,心凹色赤大如錢孔,又有一枚在他處,以水噀之,則見大,忌房事。雄疔其狀頭黑黶突起;四畔仰,疱漿起有水出,色黃,大如錢孔,忌房事。

白話文:

寸疔生於手指骨節間。虎口疔生於合谷穴,魚臍疔的形狀類似魚臍。茱萸疔中凹邊緣凸出。蛇眼疔的頭部黑色,皮膚浮腫,形狀類似小豆,外觀像蛇眼,忌諱讓惡意的人看到,以及接觸有毒物質。紅絲疔又稱血箭疔、赤疔、紅演疔。它可能生長在舌根下方,或者頭臉部位,或者手指腳趾的骨節間,病症非常急迫,應當迅速用針刺出惡血才能痊癒,稍有遲緩,毒素會攻擊心臟,引起嘔吐、昏亂而死亡。如果紅絲接近心臟或腹部,應當在紅絲盡頭處刺出惡血,再挑破剛開始出現的傷口,以釋放毒素。

芝麻疔會導致全身疼痛,且不固定位置,不能翻身轉換姿勢。爛疔會流出像匙面那麼大的膿水,顏色稍微偏黑,有白色斑點,忌諱使用沸水、熱食和腐敗食物。雌疔的傷口頭部稍微黃色,朝內發腫,類似於灸傷的傷口,四周有像水泡一樣的液體湧出,中心凹陷呈紅色,大小類似錢孔,又有一個在其他地方,用水噴灑後,可以看到它的增大,忌諱房事。雄疔的特徵是頭部黑色突出,周圍向上隆起,有水泡冒出,顏色黃色,大小類似錢孔,也忌諱房事。

黃疔有眼在皮,發如齒齦之色,手足麻木,涎出不語者死。黑疔狀如黑疱。櫻桃疔狀如櫻桃。蛇頭疔生手指頭兩旁,狀如蛇頭,甚腥穢紫黑色,痛引心,有潰爛脫落者。足面疔,狀如粟米,癢極入骨,急隔蒜灸之。大抵如豆,如臼,如箔金,如茱萸,如石榴子。或發疹搔破,而青黃赤色汁出;或衣物觸著而疼痛,忽生或白而腫實;或赤而浮虛,其狀不一。初覺頂不起者,急隔蒜灸之。

灸而有疱者吉,無疱者凶;服汗劑得汗則生,無汗則死。刺出紫血者危,出黑血者死。緩者一日瘡頂疱色微白,二日疱色大白,三日色微紫,四日色真紫,皆緩之候也。急者五日色微青小緊,六日色深青大緊,七日色黑,其形如魚臍,或如灸瘡之狀,皆急之候也。凡生疔瘡,身熱頭疼,手足溫和,飲食如常,疔之四圍赤腫,名曰護場可治。

白話文:

黃疔長在皮膚上,顏色像牙齦,手腳麻木,流口水說不出話,就會致命。黑疔看起來像黑色水泡。櫻桃疔像櫻桃一樣。蛇頭疔長在手指兩側,像蛇頭,非常腥臭且呈紫黑色,疼痛會蔓延到心臟,有的會潰爛脫落。足面疔像小米一樣,奇癢無比,痛入骨髓,要趕緊用隔蒜灸治療。疔瘡一般像豆子、臼、箔金、茱萸、石榴子,也有的是疹子被抓破,流出青黃赤色的汁液;有的被衣物碰到就疼痛,突然長出來,又白又硬;有的又紅又浮,形狀各不相同。剛開始覺得頂不住的時候,要趕快用隔蒜灸治療。

灸了之後有水泡是好的,沒有水泡就不好;喝了發汗藥出汗就活,不出汗就死。刺出來是紫色的血很危險,流出黑色的血就必死無疑。病情緩慢的,第一天瘡頂上的水泡顏色微微發白,第二天水泡顏色變白,第三天顏色微微發紫,第四天顏色變成真正的紫色,都是病情緩慢的徵兆。病情急劇發展的,第五天顏色微微發青,小而緊,第六天顏色變成深青色,大而緊,第七天顏色變成黑色,形狀像魚臍,或像灸瘡的樣子,都是病情急劇發展的徵兆。凡是長了疔瘡,身體發熱頭疼,手腳溫暖,飲食正常,疔瘡周圍發紅腫脹,叫做護場,是可以治療的。

凡生疔瘡,眼白睛癡不轉,渴欲飲水,內熱瘡盛,唇舌青,臥床不能起,五心腫,頭暈眼花,氣粗食不進,脈伏譫語噁心,腹痛冷汗出,手足冷,滑泄無度,疔之四圍無赤腫,名曰不護場,不可治。瘡證急者有應,如生一疔之外,別處肉上再生一小瘡,即是有應,可用針挑破,護場瘡四圍有赤腫。生多瘡者,謂之滿天星,飲食如常,頭痛身熱,手足溫。

瘡證凶者無應,別處肉上無瘡不護場,疔四圍無赤腫。腹痛甚者,有內疔。若毒入心腹,眼黑如見火光,煩悶嘔逆,恍惚癡眠,瞳人不動,赤脈貫睛,胸脅赤腫,瘡陷不起發,皆死候也。凡疔瘡必有紅絲路,急用針於紅絲所至之處出血及刺疔頭四畔出血。若針之不痛,或無血者,以針燒紅頻烙患處,以痛為度。

白話文:

所有長了疔瘡的人,如果眼白渾濁不能轉動,口渴想喝水,內熱瘡毒很盛,嘴唇和舌頭發青,躺在床上起不來,五心發熱,頭暈眼花,呼吸粗重吃不下東西,脈象沉伏神志不清,噁心,腹痛出冷汗,手腳冰冷,拉肚子不止,而且疔瘡周圍沒有紅腫,就叫做不護場,這種情況是無法治療的。

疔瘡病情急迫的,會有應驗,例如在長了疔瘡的地方以外,身體其他部位的肉上又長出一個小瘡,就是有應驗,可以用針把它挑破,護場瘡周圍就會出現紅腫。如果身上長出許多疔瘡,稱為滿天星,飲食和往常一樣,頭痛發熱,手腳溫暖。

疔瘡病情凶險的,沒有應驗,身體其他部位的肉上沒有瘡,也沒有護場,疔瘡周圍沒有紅腫。如果腹痛很厲害,就是有內疔。如果毒素侵入心腹,眼睛黑得像看見火光一樣,心煩意亂嘔吐,神志恍惚昏昏沉沉,瞳孔不動,紅色血管貫穿眼球,胸部兩側紅腫,疔瘡凹陷下去不能發出來,這些都是死亡的徵兆。

所有疔瘡都會有紅色的血管通向患處,要趕緊用針刺穿紅色的血管流血,並且刺穿疔瘡周圍流血。如果用針刺不痛,或者沒有流血,就用針燒紅了反复灼燒患處,以疼痛為度。

若下部所患,多宜隔蒜灸之,痛則灸至不痛,不痛則灸至痛。若灸之而不痛者,宜明灸之,及針疔四畔出去惡血,卻以稜針深刺破疔頭,瘡口用海馬拔毒散敷之,或雄礬丹敷之,待疔四圍發黃疱,浮腫知痛為佳。若疔未發,用火針四畔亂刺,如有紅絲脈盡處,亦以火針三向刺斷,如此樣刺了,即敷藥。

若疔不痛不發者,用艾火於疔瘡上灸之三壯,候瘡邊起黃疱,發後方可貼膏藥。凡疔腫皆刺中心至痛,又刺四畔令出惡血,去血敷藥,藥氣入針孔佳。若不針透,瘡內不得力也,若起紫疱初然,切不可針破,服藥趕出,疱自破出血水為妙。若服藥疱又不破,方以針挑破無妨。

白話文:

如果下體患有疔瘡,多半適合隔著蒜頭灸,疼痛就灸到不痛,不痛就灸到痛。如果灸了也不痛,應該用明火灸,並用針在疔瘡周圍刺幾下逼出惡血,再用稜針深刺穿破疔瘡的頭部,瘡口敷上海馬拔毒散,或雄礬丹,等到疔瘡周圍出現黃色的水泡,浮腫且疼痛,就代表療效良好。如果疔瘡還沒發作,可以用火針在周圍亂刺,如果有紅色的血絲,也要用火針朝三個方向刺斷,刺完後再敷藥。

如果疔瘡不痛也不發作,可以用艾灸在疔瘡上灸三壯,等到瘡邊出現黃色的水泡,發作後才能貼膏藥。所有疔瘡腫脹都要刺入中心,刺到疼痛,再刺四周逼出惡血,去除血後再敷藥,藥氣能順著針孔進入效果更好。如果沒刺穿,藥力無法到達瘡內。如果出現紫色水泡,一開始絕對不能用針刺破,要服用藥物逼出,等到水泡自己破裂流出水才好。如果服用藥物後水泡還沒破,可以用針挑破也沒關係。

若起紫疱腫痛者,以萬病解毒丸外塗、內服。若成膿不幹者,以米醋調鐵鏽塗之,自然凸出,膿水即干。多有患此不覺而暴死者,用燈照看,遍身有小瘡即是。疔毒宜灸瘡處,候蘇更服敗毒藥,並追疔奪命湯。若內疔之證,用化毒丸置舌上,含化出涎,或只用蟾酥一粒,重者二粒,置病人舌上含化,化後良久,用井水漱去毒涎為妙。

若牙關緊急,及喉內患者,並宜含蟾酥丸,或朱墨丸,良久用井水漱去,更宜服二丸,少停又眼二丸,又服奪命丹,或雄黃丸,通利一行,得利為度,又用霹靂火汗之,再用前藥調之。

白話文:

如果出現紫色水泡且伴有腫脹和疼痛,請使用「萬病解毒丸」進行外敷和內服。若形成膿包而不癒合,可用米醋調和「鐵鏽」進行塗抹,這樣膿包會自然凸起,膿水會快速乾涸。許多這種情況在患者未察覺下突然死亡,使用燈光檢查可發現全身有多個小傷口。對於疔毒,應對傷口進行艾灸,待患者蘇醒後再服用敗毒藥物,以及「追疔奪命湯」。對於內生疔毒的情況,可將「化毒丸」放置於舌上,讓其溶解並排出涎液,或者僅使用「蟾酥」一顆(重症情況下使用兩顆),放置於病人舌上讓其溶解。溶解後,應使用井水漱口去除毒涎。

對於牙關緊閉或喉部受損的情況,應含服「蟾酥丸」或「朱墨丸」,過一段時間後用井水漱口,並再服兩丸。之後可服用「奪命丹」或「雄黃丸」,以促進通暢排便,直到排出為止。最後,再次使用前藥進行調理。

或初生一個,次生二個,逐漸流注者,急將初生者,用鐵筒拔毒膏點破,消蝕惡肉,即不流注,卻以油發、蛇蛻、土蜂房、皂角刺,各另燒存性等分,白芨減半為末掞之,以平瘡口,此即前所謂三十六疔者也。其魚臍疔瘡,頭深黑,破之黃水滲出,四畔浮漿,其毒尤甚,通用前法,及服萬病解毒丸,以清心行血。治法:表實者宜解表,以荊防敗毒散、追疔奪命湯。

白話文:

如果疔瘡剛開始發作,只有一點點,接著又出現第二個,逐漸蔓延擴散,要趕快把剛開始發作的疔瘡用「鐵筒拔毒膏」點破,消滅腐爛的肉,這樣就不會繼續蔓延。之後再用油、蛇蛻、土蜂房、皂角刺,各等量燒成灰燼,白芨減半,磨成粉末,撒在傷口上,使瘡口平復。這就是古人所說的三十六種疔瘡。

其中,魚臍疔瘡的頭部顏色深黑,破開後會流出黃色的膿水,周圍浮著漿液,毒性非常嚴重。治療方法與上述方法相同,並且服用「萬病解毒丸」以清心行血。治療原則是:如果病症屬表實的,應該解表,可以用「荊防敗毒散」和「追疔奪命湯」治療。

初發之時,必發熱身疼,此乃毒氣在表,故發表則毒從毛腠而出。裡實者宜攻裡,以救命追黃湯、連翹攻裡散。表證皆罷,毒氣入里,口渴便秘,毒在內也,故攻裡則毒從臟腑而出。表裡俱實者,宜解表和里,以化毒消腫和里散,加紫河車、獨腳蓮、紫金藤、苦花子。其證發熱身疼,口渴便秘,乃表裡俱見,故攻發並用也。

腫勢盛,脈浮數者,宜散之,蟾酥丸、返魂丹。毒勢盛,脈沉實者,宜下之,奪命丹、萬病解毒丸。無表裡證,服散毒消毒藥,後以復元通氣散,加麝香少許。虛弱人,以五香連翹湯合十宣散,稍虛者,只以人參敗毒散。(按:五香連翹湯,乃溫熱走竄之藥,即是虛人,豈其所宜!當用薛氏法為長。

白話文:

一開始發病時,一定會發燒身體疼痛,這是因為毒氣在體表,所以要發散表邪,毒氣就會從毛孔和肌膚間排出。如果體內實證,就要攻裡,以救命追黃湯、連翹攻裡散解毒。表證都消退了,毒氣進入體內,口渴便秘,毒在內部了,所以要攻裡,毒氣就會從臟腑排出。表裡都實證的,就要解表和裡,以化毒消腫和里散,再加入紫河車、獨腳蓮、紫金藤、苦花子。如果症狀是發熱身體疼痛、口渴便秘,就表示表裡俱見,所以要同時攻發散表和攻裡。

腫脹厲害,脈象浮而數的,就要散之,用蟾酥丸、返魂丹。毒氣厲害,脈象沉而實的,就要下之,用奪命丹、萬病解毒丸。沒有表裡證的,就服用散毒消毒藥,之後再用復元通氣散,加少許麝香。虛弱的人,用五香連翹湯配合十宣散,稍微虛弱的,只用人參敗毒散。(註:五香連翹湯是溫熱走竄的藥物,即使是虛弱的人,也不適合使用!應該採用薛氏方法才是最好的。)

)疔毒拔出,用金銀白芷散、十宣散調理,未潰者,不須此藥。初發惡寒發熱,或拘急,或頭疼,或寒熱交作,或肢體重痛,或大便秘結,宜以敗毒散加防風、荊芥、連翹、黃芩、青木香、金銀花、天花粉、大黃、生地黃。若無惡寒,但發熱者,可服劫瘴消毒散、十神散、萬全散。

白話文:

疔瘡毒素若已拔出,可用金銀白芷散和十宣散調理,若未潰瘍則不需使用此藥。初期出現惡寒發熱、肢體拘急、頭痛、寒熱交替、四肢沉重疼痛或便秘等症狀,宜用敗毒散加入防風、荊芥、連翹、黃芩、青木香、金銀花、天花粉、大黃、生地黃。若無惡寒,僅有發熱者,可服用劫瘴消毒散、十神散、萬全散。

若表證皆罷,毒氣入里者,可用雄黃丸。怯弱之人不可用峻利藥攻之,宜隔蒜灸五十壯,以人參敗毒散數劑。若生道遠位僻之處,非峻利則藥力不到;若以峻利,則胃氣先傷,虛虛之禍有所不免,不若灸之為宜。疔瘡四畔紅赤漸散,開闊走胤不止,此名疔瘡走黃,宜以通聖消毒散,通利兩三行,次去大黃、朴硝,調理而愈,或解毒消瘴散,亦可用之有效,此宜作瘴氣治之無誤。疔瘡腫硬脈數,煩躁喜冷,口渴便秘,宜以連翹攻裡散一服,次用蟾酥丸。

白話文:

如果表證都已經消失,毒氣深入內裡的情況,可以使用雄黃丸。體質虛弱的人不能用峻猛的藥物來攻治,應該用隔著蒜頭灸五十壯,再服用人參敗毒散幾劑。如果病發地點偏遠,藥力不容易到達,如果用峻猛的藥物,又會先傷脾胃,造成虛弱的後果,不如用灸法治療比較妥當。

疔瘡周圍紅腫逐漸散開,蔓延不斷,稱為疔瘡走黃,應該用通聖消毒散,通利大小便兩三劑,之後去掉大黃、朴硝,調理使其痊癒,或者用解毒消瘴散,也有效,這應該用治療瘴氣的方法來處理。

疔瘡腫硬,脈搏數快,煩躁喜涼,口渴便秘,應該先服用連翹攻裡散一劑,接著服用蟾酥丸。

若兼有表邪者,以荊防敗毒散加金銀花、天花粉、大黃、連翹。脈實有熱更加黃連、黃芩、或只加苦花子退熱,治瘴之妙藥也。若因剝割疫死牛馬豬羊,瞀悶身冷,遍體俱有紫泡,此疔毒也,急灸泡處,良久遂蘇,即以人參敗毒散加防風、荊芥,投之。若忽然惡寒作嘔,肩臂麻木,手心瘙癢,遂瞀悶不自覺知,但有一泡,此疔毒也,急灸五十壯而蘇,又五十壯知痛,投以荊防敗毒散而愈。古人謂:暴死多是疔毒。

急用燈照遍身,若有小瘡紫泡異常者即是,急灸其瘡,但是胸腹溫者,可救。若因開割瘴死牛馬豬羊之毒,或食其肉致發疔毒,或在手足,或在頭面,或在胸腹,或在脅肋,或在背脊,或在陰胯,或起紫泡,或起堆核腫痛,創人發熱煩悶,頭疼身痛,骨節煩疼,先用天馬奪命丹,次用四神丸、解毒消瘴散,次以七神散,又以萬病解毒丸、劫瘴消毒散,兼服朱墨丸,並用祛瘴散,多用毛屎梯根磨水服,或仙人薯根磨水服。如不熱磨酒服,大熱不退者,宜用退熱消毒飲,又要以箍瘴散箍住,不使走胤。

白話文:

如果患者同時伴有外感邪氣,可以用荊防敗毒散,再加上金銀花、天花粉、大黃、連翹。如果脈象實證,伴有發熱,可以再加黃連、黃芩,或者只加苦花子退熱,這是治療瘴氣的良藥。

如果患者是因為接觸疫病死去的牛馬豬羊而感染,出現昏迷、身體冰冷、全身長滿紫色的疹子,這是疔毒,要立即用灸法灸灼患處,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會恢復意識,然後服用人參敗毒散,再加上防風、荊芥。

如果患者突然出現惡寒、嘔吐、肩臂麻木、手心發癢,然後昏迷失去意識,只有一個疹子,這也是疔毒,要立即用灸法灸灼五十壯,患者就會恢復意識,再灸五十壯就會感到疼痛,然後服用荊防敗毒散,就可以痊癒。古人說:「暴死大多是疔毒。」

要趕快用燈光照遍全身,如果有紫色的疹子或其他異常的小瘡,那就是疔毒,要立即用灸法灸灼患處。如果胸腹部溫熱,就可以救治。

如果患者是因為接觸瘴病死去的牛馬豬羊,或者食用其肉而感染疔毒,無論長在手腳、頭面、胸腹、脅肋、背脊、陰部,出現紫色的疹子或腫塊,患者發熱煩躁,頭痛身痛,骨節疼痛,要先服用天馬奪命丹,然後服用四神丸、解毒消瘴散,再服用七神散,接著服用萬病解毒丸、劫瘴消毒散,同時服用朱墨丸,並服用祛瘴散,還要多喝毛屎梯根磨成的水,或者仙人薯根磨成的水。如果患者沒有發熱,可以磨酒服用,如果發熱退不下去,就要服用退熱消毒飲,還要用箍瘴散箍住患處,防止病氣蔓延。

又以洗瘴散淋洗,次以刷瘴散塗刷。若成瘡,以揤瘴散揤之,好膏藥貼之。若患疔瘡,始初不覺,不曾用前法出汗,過數日外證皆罷。或在胸腹之間,或在胸之下腫起,此乃毒氣入里所致,用霹靂火治之;若服當歸散,外證不解者,亦急用霹靂火發散。若疔瘡在兩脅間,毒氣欲奔心,乃危急之證也。

可急於瘡尖上,用艾柱灸三五壯,仍於灸穴前後左右,針出少血,灸瘡四圍有瘡起吉,無疱凶。若疔在虛軟不便處,不可用針,只可用松針法,針斷紅絲路。若生兩胯間,毒氣欲奔腎者,用松針法於兩胯紅絲路盡處,針斷出血。若生頭面上者,可於項間紅絲路盡處,針斷出血。

白話文:

又使用洗瘴散進行淋浴,接著使用刷瘴散進行全身塗刷。如果出現了傷口,則使用揤瘴散進行揤拭,再敷上好的膏藥。如果患有疔瘡,初期可能沒有感覺,如果沒有使用先前的方法排汗,過了一段時間後症狀會消失。疔瘡的位置可能在胸部、腹部或胸部下方腫起,這是因為毒素進入體內所導致,使用霹靂火治療。如果服用當歸散後症狀仍然沒有改善,也需要緊急使用霹靂火來發散毒素。

對於生長在兩側腹部的疔瘡,如果毒素想要衝擊心臟,這是極為危險的症狀。可以緊急在疔瘡尖端,使用艾草柱灸三到五次,接著在灸點的前後左右進行針刺,排出少量血液。灸療四周如果出現新傷口,則表示病情向好,如果沒有形成水泡,則病情較為嚴重。如果疔瘡生長在虛弱且不便針刺的地方,只能使用松針法,直到紅線被針斷並出血。如果生長在兩腿間,毒素想要衝擊腎臟,則在兩腿紅線盡頭使用松針法,針斷出血。如果生長在頭部或臉部,可以在頸部紅線盡頭進行針刺,並讓血液流出。

若各處紅絲路,亦有不現者,亦可以消,詳用松針法針之。凡用松針者,蓋因紅絲路不現,無可下針故用此法,於項下、脅下、腋胯,虛軟之處針斷紅絲路,不使毒氣攻心、攻腎而已。若手足厥冷,六脈俱絕者,此毒氣已深,氣血為毒氣所並,不能通流,故體冷而脈不見,宜木香流氣飲連進數服,氣血通流,脈自回矣,然後依法治之,萬不失一。

內疔之證與外疔並同,亦發寒熱,頭疼身痛,但瘡形不現,不過數日,胸背、腹脅、頭面、手足間,或有一處腫起,即內疔所發之處,急用霹靂火如前,不護場,汗法於腫處出汗。若身體寒熱,雖未有腫起,但腹痛甚者,便須作內疔證,用後法治之,不可緩也。治內疔蟾酥須於取時,用桑葉小錢大,入蟾酥搗和得所,丸如珍珠大,陰乾用。

白話文:

如果各處紅色的血管,有些沒有顯現出來,也可以用藥物消除,詳細的方法是用松針法針灸。凡是用松針法的人,都是因為紅色的血管沒有顯現出來,無法下針,所以用這個方法,在脖子下面、腋窩下面、腋下和胯骨之間,虛軟的地方針灸,斷開紅色的血管,防止毒氣攻心、攻腎。

如果手腳冰冷,六脈全無,這是毒氣已經深入,氣血被毒氣阻礙,無法流通,所以身體冰冷,脈搏也摸不到,應該服用木香流氣飲,連續服用幾劑,讓氣血流通,脈搏就會恢復,然後再依照正常方法治療,絕不會失敗。

內疔的症狀和外疔一樣,也會發燒發冷、頭疼身痛,但是瘡瘍的形狀不顯現,不過幾天,胸背、腹部兩側、頭臉、手腳,或有一處腫起來,那就是內疔發作的地方,要趕緊用霹靂火,跟之前一樣,不要保護患處,用汗法讓腫處出汗。如果身體寒熱,雖然沒有腫起來,但是肚子很痛,就應該判斷為內疔,用後面的方法治療,不可拖延。治療內疔,蟾酥需要在取的時候,用桑葉一小錢大小,加入蟾酥一起搗碎,直到混合均勻,做成像珍珠大小的丸子,陰乾後使用。

〔治驗〕

張嗣伯嘗聞屋中呻吟聲,曰:此勞甚重。乃往視之,見一老姥稱體痛,而處處有黯黑無數。張還,煮鬥余湯送令服之,服訖,痛勢愈甚,跳投床者無數。須臾,所黯處皆拔出釘,長寸許,以膏塗瘡口,三月而復。云此名釘疽也,羅謙甫曰:丙午歲,予居藁城,人多患疔瘡。

縣尹董公謂予曰:今歲患疔瘡者極多,貧民無力醫治,近於史侯處得數方,用之者無不效,官給藥錢,君當舍手治之,遂諾其語。董公榜示通衢,命予施藥,如此一年全活甚眾,其用保生錠子、千金托裡散、神聖膏藥、破棺丹,凡四方。郭氏治一婦,年近六十,右耳下天窗穴間,患一疔瘡。

白話文:

治驗

張嗣伯曾經聽見屋裡有呻吟聲,便說:“這是勞累過度,病勢很重。”於是前去查看,見到一位老婦人喊著身體疼痛,而且全身到處都有無數的黑點。張嗣伯回來後,煮了剩餘的藥湯送給她喝。喝完藥後,疼痛更加劇烈,老婦人不斷地在床上翻滾跳躍。過了一會兒,那些黑點的地方都冒出了釘子,長度大約一寸,張嗣伯用膏藥塗抹傷口,過了三個月後痊癒。他說這種病叫做釘疽。

羅謙甫說:丙午年,我在藁城居住,許多人都患有疔瘡。

縣尹董公對我說:今年患有疔瘡的人特別多,貧困的人沒有錢去看病,我最近從史侯那裡得到了一些藥方,用這些藥方的人無一不效。官府會給予藥錢,你應該放下手頭的工作來治療病人。我便答應了董公。董公在城門口張貼告示,讓我免費施藥。這樣持續了一年,救活了許多人。藥方主要使用保生錠子、千金托裡散、神聖膏、破棺丹,一共四種藥。

郭氏治療一位婦女,年近六十歲,右耳下天窗穴附近患有疔瘡。

其頭黑靨,四邊泡起,黃水時流,渾身麻木,發熱譫語,時時昏沉,六脈浮洪,用烏金散汗之。就以鈚針,先刺瘡心不痛,周遭再刺十餘下紫黑血出,方知疼痛,就將寸金錠子紝入瘡內,外用提丁錠子放於瘡上,膏藥貼護。次日汗後,精神微爽,卻用破棺丹下之,病即定。其疔潰動後,用守效散貼塗,紅玉錠子紝之,八日其疔自出矣。

茲所謂審脈證汗下之間,治以次第如此,視彼不察脈證,但見發熱譫語,便投涼藥與下,或兼以香竄之藥遂致誤人者,徑庭矣。薛己治一婦,左手指患疔麻癢,寒熱噁心,左半體皆麻,脈數不時見。曰:凡瘡不宜不痛,不可大痛,煩悶者不治,今作麻癢,尤其惡也。用奪命丹二服,不應。

白話文:

病人頭上長了黑斑,四周腫起,流出黃水,全身麻木,發燒說胡話,經常昏昏沉沉,脈象浮而快,用烏金散發汗。然後用針刺患處,一開始刺入瘡心時病人沒有感覺,周圍再刺十幾下才流出紫黑色血,病人才感到疼痛,接著將寸金錠子塞入瘡內,外用提丁錠子放在瘡上,再貼上膏藥。第二天發汗後,精神稍微好轉,便用破棺丹服用,病情就穩定下來。疔瘡潰爛後,用守效散塗抹,再用紅玉錠子塞入,八天後疔瘡就自己排出來了。

這種情況下,應該先觀察脈象和症狀,再決定用藥的順序,不可只看到病人發燒說胡話就隨便服用涼藥或香竄藥,這樣很容易導致誤診。薛己曾經治療一位婦女,她左手指患了疔瘡,又麻又癢,寒熱噁心,左半邊身體都麻木,脈搏跳得快且不規則。薛己說:疔瘡不能不痛,也不能太痛,煩躁的人也不宜治療,現在病人只是麻癢,情况尤其糟糕。他給病人服用奪命丹兩次,但病情沒有好轉。

又用解毒之劑,麻癢始去,乃作腫痛,薛曰:勢雖危所喜作痛,但毒氣無從而泄,乃針之,諸證頓退,又用解毒之劑而瘥。蘇癢,盛原博,掌後患疔,紅絲至腕,惡寒發熱,勢屬表證,與奪命丹一服,紅絲頓消,又用和解之劑,大勢已退。彼又服敗毒藥,發渴發熱,紅絲仍見,脈浮大而虛,此氣血受傷而然,以補中益氣湯主之而愈。蓋奪命既服,瘡邪已散。

而復用敗毒之劑,是誅伐無過,失《內經》之旨矣。一儒者患疔,元氣素弱。薛補其氣血,出膿而愈。後因勞役瘡痕作癢,乃別服敗毒散一劑,以致口噤舌強,手足搐揉,痰涎上湧,自汗不止,此氣血復傷而復痙也。用十全大補,加附子一錢,灌服而蘇。一男子患疔,服奪命湯汗不止,瘡不痛,熱不止,便不利,此汗多亡陽而真氣傷矣。

白話文:

患者原本用解毒藥物治癒了麻癢,卻又出現腫痛。薛醫師認為雖然病情危急,但腫痛反而是好事,因為毒氣沒有地方排泄才導致疼痛。於是用針灸治療,各種症狀馬上消失,再用解毒藥物就痊癒了。另有一位患者,患有疔瘡,紅線蔓延至手腕,伴隨惡寒發熱,屬於表證。服用奪命丹後,紅線立刻消失,再用和解藥物,病情就大大好轉了。但患者又服用了敗毒藥,出現口渴發熱,紅線依然存在,脈象浮大而虛弱,這是氣血受傷導致的。於是使用補中益氣湯治療,最終痊癒。因為奪命丹已經消散了瘡毒,再次使用敗毒藥物就顯得過於猛烈,違背了《內經》的原則。

還有一位儒者,患有疔瘡,體質虛弱。薛醫師補益他的氣血,膿液排出後就痊癒了。後來由於勞累,瘡痕開始發癢,患者又擅自服用了一劑敗毒散,結果導致口噤舌強,手足抽搐,痰涎上湧,自汗不止,這是氣血再次受傷而引起痙攣。於是使用十全大補湯,加附子一錢,灌服後才恢復意識。最後一位男子患有疔瘡,服用奪命湯後,汗流不止,瘡不痛,但持續發熱,排便不暢,這是汗出過多導致陽氣損傷,真氣受損。

用參耆、歸朮、芍防、五味二劑,諸證悉退,惟以小便不利為憂。薛曰:汗出不利小便,汗止則陽氣復而自利矣,仍用前藥,去防風,加麥冬,倍用黃芩、當歸,四劑而便行,瘡潰而愈。表甥居富,右手小指患疔色紫。

或云:小瘡針刺出血,敷以涼藥,掌指腫三四倍,黯而不痛,神思昏憒,煩躁不寧,此真氣奪而邪氣實也,先以奪命丹一服,活命飲二劑稍可,薛因他往,或遍刺其手,出鮮血碗許,腫延臂腕,焮大如瓠,手指腫數倍,不能潰。

薛用大劑參耆、歸術之類,及頻灸遍手而腫漸消,但大便不實,時當泄氣,此元氣下陷,以補中益氣加骨脂、肉蔻、吳茱、五味,大便實而氣不泄,又日以人參五錢,麥冬三錢,五味二錢,水煎代茶飲之,又用大補藥五十餘劑而漸愈。此證初若不用解毒之劑,後不用大補之藥,欲生也難矣。

白話文:

醫生用人參、黃耆、當歸、白朮、芍藥、防風等藥材,患者的各種症狀都消失了,只剩下小便不順的問題。薛醫生說,出汗不利小便,等汗止了,陽氣恢復自然就會通暢,所以繼續用之前的藥,去掉防風,加麥冬,加倍用黃芩和當歸,四劑藥後,小便通暢,瘡瘍潰爛癒合。他的表外甥家境富裕,右手小指患了疔瘡,顏色發紫。

有人說,小瘡用針刺出血,敷上涼藥,手掌和手指腫脹了三四倍,顏色暗沉不痛,精神萎靡,煩躁不安,這是真氣被奪,邪氣實在了,先服用奪命丹一服,再用活命飲兩劑,症狀稍微緩解。薛醫生去看他,就在他手上遍處針刺,放出了碗口那麼多的鮮血,腫脹蔓延到手臂和手腕,紅腫像個葫蘆一樣大,手指腫脹了好幾倍,不能潰爛。

薛醫生用大量的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等藥材,並頻繁地灸治他的手,腫脹逐漸消退,但大便不成形,時常腹瀉,這是元氣下陷,因此用補中益氣湯加骨脂、肉蔻、吳茱萸、五味子,大便恢復正常,不再腹瀉。又每天服用人參五錢、麥冬三錢、五味子兩錢,水煎代茶飲,還用大補藥五十多劑,才逐漸痊癒。這個病症一開始如果不服用解毒藥,後來又不服用大補藥,想活命就很難了。

一人年二十,唇患疔四日矣,有紫脈自瘡延至口內,將及於喉。薛曰:此真氣虛而邪氣實也。若紫脈過喉則難治矣,須針紫脈,並瘡頭出惡血,以泄其毒則可。乃別用解毒之劑,頭面俱腫,求治甚篤。薛曰:先日之言不誣矣。診其脈洪數,按之如無,口內腫脹,針不能入,為砭面與唇出黑血碗許,勢雖少退,略進湯,終至不起。都憲張恆山,左足指患之,痛不可忍,急隔蒜灸三十餘壯,即能行步。

欲速愈,或用涼藥敷貼,遂致血凝肉死,毒氣復熾。再灸百壯,服活命飲,出紫血毒,才得解,腳底通潰,腐筋爛肉甚多。將愈,誤用生肌藥,反助其毒,元氣虧損而不能愈。薛治以托裡藥,喜其稟實,客處三月餘方愈。大凡疔患於肢節,灸法有回生之功,設投以涼劑收斂,腠理隧道壅塞,邪氣愈甚,多致不起。若毒未盡,驟用生肌,輕者反增潰爛,重者必致危亡。

白話文:

一位二十歲的年輕人,嘴唇長了疔瘡,已經四天了,還有一條紫色的血管從瘡口蔓延到嘴巴裡,快要到達喉嚨了。薛醫生說,這是因為他體內正氣虛弱,邪氣入侵導致的。如果紫色的血管蔓延到喉嚨,就難以治癒了,必須用針刺穿紫色的血管,並從瘡口排出惡血,才能將毒氣排出。於是,薛醫生又用了解毒的藥物治療,但是病人頭面都腫了起來,病情非常嚴重。薛醫生說,之前說的話沒有錯。他診斷了病人的脈搏,發現脈象洪數,按下去卻像沒有脈搏一樣,嘴巴裡腫脹,針也無法插入。於是,薛醫生用砭石刮了病人面部和嘴唇,並排出黑血一碗,病人的病情雖然略有減輕,但是喝了一些湯藥之後,最終還是沒有救回來。

都憲張恆山左腳趾頭患病,疼痛難忍,急急忙忙用蒜灸治療,灸了三十多壯,就能够走路了。

有些人為了快速治癒,用涼藥敷貼,結果導致血液凝固,肉體壞死,毒氣更加旺盛。之後,又灸了百壯,服用活命飲,排出了紫色的血毒,才得以解毒,腳底潰爛,腐爛的筋骨和肉很多。快要治癒的時候,錯誤地使用了生肌藥,反而助長了毒氣,元氣虧損,最終無法治癒。薛醫生用托裡藥治療,由於病人體質較好,在客地住了三個多月才痊癒。

總之,疔瘡長在肢體關節上,灸法有起死回生的功效。如果用涼藥收斂,就會堵塞毛孔和經脈,邪氣更加嚴重,常常會導致死亡。如果毒氣沒有完全排出,就貿然使用生肌藥,輕者會加重潰爛,重者會危及生命。

一男子足指患疔,腫焮痛赤,用隔蒜灸、人參敗毒散加金銀花、白芷、大黃,二劑痛止。又用十宣散加天花粉、金銀花,去桂,數劑而愈。濮陽傳云:萬曆丁亥,金臺有婦人,以羊毛遍鬻於市,忽不見。繼而都人身生泡瘤漸大,痛死者甚眾,瘤內惟有羊毛。道人傳一方,以黑豆、蕎麥為粉,塗擦,毛落而愈。

名羊毛疔。

荊芥敗毒散(方見腫瘍。)加菊花葉妙,鮮者搗汁,入藥尤良。

治疔瘡

黃連,羌活,青皮,白殭蠶,防風,獨活,蟬蛻,細辛,赤芍藥,甘草節,獨腳茅(各等分)

白話文:

一位男子腳趾患了疔瘡,腫脹發紅疼痛,醫生用隔著蒜頭灸治,並用人參敗毒散加入金銀花、白芷、大黃,兩劑藥後疼痛就止住了。之後又用十宣散加上天花粉、金銀花,去掉桂枝,服用幾劑藥後就痊癒了。濮陽地方傳說,萬曆丁亥年,金台有一位婦女,用羊毛在市場上販賣,突然不見蹤影。之後城裡人身上都長出泡瘤,逐漸變大,疼痛難忍,很多人因此喪命,瘤子裡只發現有羊毛。道人傳授了一個藥方,用黑豆、蕎麥磨成粉,塗抹在患處,羊毛就會脫落,病就好了。這種疔瘡被稱為羊毛疔。

治療羊毛疔時,可以服用荊芥敗毒散,加上菊花葉效果更佳,用鮮菊花葉搗汁加入藥中效果更棒。

治療疔瘡還可以服用黃連、羌活、青皮、白殭蠶、防風、獨活、蟬蛻、細辛、赤芍、甘草節、獨腳茅等藥,各取等量。

上㕮咀。每服五錢,先將一服,入澤蘭葉少許,姜十錢重同擂爛,熱酒和服。然後用酒、水各半盞,姜三片煎服。病勢退減後,再加大黃少許煎服,略下一二行,蕩去餘毒。更用白梅、蒼耳子,研爛貼瘡上,拔去根腳。

白話文:

每次服用五錢,先將一劑藥加入少許澤蘭葉和十錢重的薑,一起搗爛,用熱酒調服。接著用酒和水各半杯,加入三片薑煎服。病況減輕後,再加入少量大黃煎服,服用一兩次,將剩餘的毒素排出。最後用白梅和蒼耳子研磨成糊狀,貼在患處,拔除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