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1)

1. 行氣之非

有一患者,服行氣之劑,胸痞氣促,食少體倦,色黯膿清,此形氣俱虛之證也,先用六君桔梗二劑,胸膈氣和;後用補中益氣,去升麻,加茯苓、半夏、五味、麥門治之,元氣漸復而愈。若用前劑牋賊元氣,多至不救。

白話文:

有個病人服用行氣的藥物後,出現胸悶氣短、食慾不振、身體疲倦、面色暗淡、痰液稀薄的症狀,這是氣血兩虛的表現。醫生先用六君子湯加桔梗兩劑,調理胸膈的氣機,讓氣順暢;之後改用補中益氣湯,去除升麻,再加入茯苓、半夏、五味子、麥冬治療,病人元氣漸漸恢復而痊癒。如果一開始就使用補益元氣的藥物,反而會損害元氣,導致病情難以挽回。

2. 下血之非

有一患者,去其患處瘀血,用四物、柴胡、紅花治之,焮痛頓止,但寒熱口乾,飲食少思,用四物白朮、茯苓、柴胡、黃芩、花粉四劑,寒熱即退。用六君芎歸、藿香而飲食進,腐肉雖潰,膿水清稀,以前藥倍用參、耆、歸、朮、茯苓二十餘劑,腐肉俱潰,膿水漸稠。誤服下藥一盅,連瀉四次,患處色黯,喜其脈不洪數,乃以十全大補倍加肉桂、麥門、五味數劑,肉色紅活,新肉漸生,喜在壯年,易於調理,又月餘而愈,否則不救。凡杖瘡跌撲之證,患處如有瘀血,止宜砭去,服壯元氣之劑。

蓋其氣血已損,切不可再用行氣下血之藥,復損脾胃,則運氣愈難營達於下,而反為敗證,怯弱者,多致夭枉。

白話文:

一位病人患處有瘀血,醫師先以四物湯、柴胡、紅花治療,腫痛立刻止住。但病人接著出現寒熱、口乾、食慾不振等症狀,於是改用四物湯、白朮、茯苓、柴胡、黃芩、花粉治療四劑,寒熱便退去。之後再用六味地黃丸、川芎、當歸、藿香,病人的食慾恢復。雖然傷口腐肉潰爛,但膿水清稀。醫師加倍使用人參、黃耆、當歸、白朮、茯苓等藥物二十多劑,腐肉完全潰爛,膿水也逐漸變濃稠。病人誤服瀉藥一盅,連瀉四次,患處顏色變暗。醫師觀察到病人脈象不洪數,便使用十全大補湯,加倍用量並加入肉桂、麥冬、五味子等藥物數劑,傷口顏色紅潤有光澤,開始長出新肉。由於病人正值壯年,身體恢復能力強,一個多月後痊癒。若非壯年,則難以治療。

總而言之,對於跌打損傷導致的瘀血,應該先用砭石去除瘀血,再服用補益元氣的藥物。因為病人氣血已經受損,絕對不能再使用行氣活血、破血化瘀的藥物,以免損傷脾胃,影響氣血運行,反而加重病情,體質虛弱者甚至可能因此死亡。

3. 寒藥之非

有一患者,腫痛,敷寒涼之藥,欲內消於血,反致臀腿俱冷,瘀血並胸腹痞悶。薛急去所敷之藥,以熱童便酒,洗患處,服六君、木香、當歸;敷回陽膏,臀腿漸溫。又以前藥去木香、加川芎、藿香、肉桂、四劑,瘀血解乃刺之,更以壯脾胃,養氣血得痊。蓋氣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寒極生熱,變化為膿,腐潰深大,血氣既敗,肌肉無由而生,欲望其生難矣。云間曹子容,為室人中風灌藥。

誤咬去指半節,焮痛寒熱,外敷大黃等藥,內服清熱敗毒,患處不痛不潰膿清,寒熱愈甚。薛曰:此因涼藥遏絕隧道而然也,遂敷玉龍膏以散寒氣;更服六君子湯以壯脾胃,數日後,患處微痛,腫處漸消,此陽氣運達患處也,果出稠膿,不數日,半指潰脫,更服托裡藥而斂。

,上舍王天爵,傷足焮腫,內熱作渴,外敷內服,皆寒涼敗毒,患處益腫而不潰,且惡寒少食,欲作嘔吐。薛曰:此氣血俱虛,又因寒藥凝結隧道,損傷胃氣,以致前證耳。遂用香砂六君子、芎、歸、炮姜,外症悉退,惟體倦晡熱,飲食不甘,以補中益氣湯加地骨皮、五味、麥門,治之而愈。州守王廷用,傷指即用帛裹之,瘀血內潰,焮腫至手。

薛謂宜解患處,以出瘀血,更用推陳致新之劑。不信,乃敷涼藥,痛雖少止,次日復作,又敷之,數日後,手心背俱潰出瘀穢膿水,尚服敗毒之劑,氣血益虛,色黯膿清,飲食少思。仍請予治,投以壯脾胃,生氣血之劑,由是膿水漸稠而愈。

白話文:

一位病人腫痛,用寒涼藥敷患處,想消腫止痛,結果導致臀部和腿部都冰冷,瘀血堵塞,胸腹還感到悶脹。薛某立刻去掉敷在患處的寒涼藥,用溫熱的童子尿和酒清洗患處,內服六君子湯、木香、當歸,並敷上回陽膏,臀腿漸漸暖和起來。之後,薛某調整藥方,去掉了木香,加入川芎、藿香、肉桂,服用四劑後,瘀血消散,便用針刺治療。接著,再用藥調理脾胃,滋養氣血,病人最終痊癒。這是因為氣血溫暖則運行通暢,遇寒則凝滯;寒邪極盛則化為熱,轉變成膿,導致潰爛深重,氣血敗壞,肌肉就無法再生,想要痊癒就難了。

曹子容先生的妻子中風,灌藥後不小心咬掉了半截手指,傷口紅腫疼痛,寒熱交加。他們在外敷大黃等寒涼藥物,內服清熱敗毒的藥,結果患處既不痛也不潰爛,膿液也清澈,反而寒熱加劇。薛某說:這是因為寒涼藥物阻礙了經絡氣血運行造成的。於是,他用玉龍膏外敷散寒,內服六君子湯以健脾益胃。幾天後,患處略微疼痛,腫脹漸漸消退,這說明陽氣已到達患處,果然流出了濃稠的膿液。沒幾天,半截手指脫落,薛某又給他服用托裡斂瘡的藥物。

王天爵先生腳部受傷,紅腫疼痛,內熱口渴,卻使用了寒涼敗毒的內服外敷藥物,結果患處腫脹加劇,沒有潰爛,而且怕冷,食慾不振,還想嘔吐。薛某說:這是因為氣血虛弱,寒藥又凝滯了經絡,損傷了脾胃之氣,才導致了這些症狀。於是,薛某用香砂六君子湯、川芎、當歸、炮姜治療,外症全部消退,但病人仍然覺得身體疲倦,午後發熱,飲食無味。於是薛某又用補中益氣湯,加入地骨皮、五味子、麥冬來調理,最終痊癒。

州守王廷用先生手指受傷,一開始只用布包紮,結果瘀血內聚,紅腫蔓延到整隻手。薛某認為應該疏通患處,排出瘀血,並使用活血化瘀的藥物。王廷用不信,繼續敷用寒涼藥物,雖然疼痛暫時減輕,但第二天又復發,他又繼續敷寒涼藥,幾天後,手心手背都潰爛,流出污濁的膿水,還服用敗毒藥物,結果氣血更加虛弱,面色暗淡,膿液清稀,食慾減退。最後,王廷用再次求助薛某,薛某給他服用健脾益胃、生氣養血的藥物,膿水逐漸變稠,最終痊癒。

4. 不砭之非

有一患者,發熱煩躁,用四物、黃芩、紅花、軟柴、山梔、花粉,煩熱已清,瘀血深蓄,欲針出之,不從。忽牙關緊急,患處作痛,始針去膿血,即安。用托裡養血,新肉漸長。忽患處瘙癢,此風熱也,用祛風消毒之劑而痊。

白話文:

一位病人發燒煩躁,醫生用四物湯、黃芩、紅花、柴胡、梔子、花粉等藥物治療,退燒效果不錯。但病人瘀血積聚較深,醫生想用針灸排出瘀血,卻無法施行。突然病人牙關緊閉,患處疼痛,醫生才得以針刺排出膿血,病人病情立即好轉。之後醫生用補氣養血的藥物治療,傷口也逐漸癒合。後來患處又開始發癢,這是風熱引起的,醫生用祛風清熱解毒的藥物治療後,病人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