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

1. 出血

若患處或諸竅出者,肝火熾盛,血熱錯經而妄行也,用加味逍遙散清熱養血。若中氣虛弱,血無所附而妄行,用加味四君子湯、補益中氣。或元氣內脫,不能攝血,用獨參湯加炮姜以回陽。如不應,急加附子。或血蘊於內而嘔血,用四物加柴胡、黃芩。凡傷損勞碌怒氣,肚腹脹悶,誤服大黃等藥,傷陽絡則為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傷陰絡則為血積、血塊,肌肉青黯。此臟腑虧損,經隧失職,急補脾肺亦有生者。

但患者不悟此理,不用此法,惜哉!,張地官,墜馬傷腿,服草烏等藥,致衄血咳嗽,臂痛目黃,口渴齒痛,小便短少,此因燥劑傷肺與大腸而致。薛用生地、芩、連、黃柏、知母、山梔、山藥、甘草,以潤肺之燥而生腎水,小便頓長,諸症並止,以山藥、五味、麥門、參、耆、芎、歸、黃柏、黃芩、知母、炙草,以滋陰血,養元氣而瘡斂。

,俞進士,折腿骨已接三月,尚發熱,出血不止,正體醫治不應,左關脈洪數,此肝火熾甚,血得熱而妄行也,遂投小柴胡湯加山梔、芍藥、生地、防風,血止熱退,又用八珍,五味、麥門治之,瘡口即愈。

田宗伯侄,仲秋因怒跌僕,遍身作痛,發熱衄血,肝脈弦洪。薛曰:久衄脈弦洪。乃肝火盛而制金也,至春則肝木茂盛而自焚,或戕賊脾土,非易治之證,當滋腎水以生肝木,益脾土以生肺金。乃雜用瀉肝火等藥,歿於仲春之月。大尹劉國信,金瘡出血,發熱煩躁,屬陰虛為患,用聖愈湯治之,虛火息而血歸經矣。

,梁閣老侄,金瘡腫痛,出血不止,寒熱口乾,此氣虛血無所附而血不歸經也,用補中益氣,五味、麥門主之,陽氣復而愈。

白話文:

出血

若傷口或身體孔竅出血,是肝火旺盛,血液因熱而紊亂奔流所致,可用加味逍遙散清熱養血。若因中氣虛弱,血液失去依附而亂流,則用加味四君子湯補益中氣。若是元氣內虛,無法約束血液,則用獨參湯加炮姜回陽救逆,若效果不佳,需緊急加用附子。若血液鬱積於內而嘔血,則用四物湯加柴胡、黃芩。各種外傷、勞累、怒氣,導致腹部脹悶,或誤服大黃等藥物,損傷陽絡則會出現吐血、鼻出血、便血、尿血;損傷陰絡則會出現血瘀、血塊,肌肉青紫。這些都是臟腑虧損,經絡失職所致,需積極補益脾肺才有生機。

可惜許多病人不明白這個道理,不用這些方法治療。張地官,因墜馬傷腿,服用草烏等燥熱藥物,導致鼻出血、咳嗽、手臂疼痛、眼睛發黃、口渴牙痛、小便短少,這是因為燥熱藥物傷及肺和大腸所致。薛氏醫生用生地、黃芩、黃連、黃柏、知母、山梔子、山藥、甘草,滋潤肺燥,滋生腎水,小便很快通暢,其他症狀也消失了。之後又用山藥、五味子、麥冬、人參、黃耆、川芎、當歸、黃柏、黃芩、知母、炙甘草,滋養陰血,培補元氣,使傷口癒合。

俞進士,腿骨折癒合三月後,仍然發熱出血不止,正規治療無效,左關脈搏洪大有力,這是肝火太盛,血液因熱而亂流所致,於是服用小柴胡湯加山梔子、芍藥、生地、防風,出血和發熱都停止了,又用八珍湯,加上五味子、麥冬繼續治療,傷口也癒合了。

田宗伯的侄子,仲秋季節因發怒而跌倒,全身疼痛,發熱鼻出血,肝脈搏動有力。薛氏醫生說:長期鼻出血,脈搏有力,這是肝火旺盛而克制脾肺金氣,到了春天,肝木旺盛,反而會自傷,或者損傷脾土,不易治療。應該滋養腎水以滋生肝木,補益脾土以滋生肺金。但使用了瀉肝火的藥物,最終在仲春季節去世。大尹劉國信,金創出血,發熱煩躁,屬於陰虛,用聖愈湯治療,虛火消除,血液也回歸經絡了。

梁閣老的侄子,金創腫痛,出血不止,寒熱口乾,這是氣虛,血液無處依附而不能回歸經絡,用補中益氣湯,加上五味子、麥冬治療,陽氣恢復,病也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