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六 (17)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17)

1. 外治方藥

生地黃(研如泥),木香(細末)

上以地黃膏,隨腫大小,攤於紙上,摻木香末一層,又再攤地黃膏貼腫上,不過三五度即愈。昔許元公,入京師赴省試,過橋墜馬,右臂臼脫,路人語其僕曰:急與挪入臼中,若血漬臼,則難治矣。僕用其說,許以昏迷不覺痛,遂就轎舁歸邸。或曰:非錄事巷田馬騎不能了此疾。

急召之,至已日暮,因秉燭視其面,曰:尚可治。乃施藥封此處,至中夜方蘇,達旦痛止,去其封,損處已白,其青瘀乃移在臼上。自是日日易之,腫直至肩背,以藥下之,瀉黑血三升,五日復常。遂得赴試,蓋用此法云。

消腫膏,治胸脅跌墮打撲,損傷腫痛,或動筋折骨。

芙蓉葉,紫金皮(各五兩),白芷,當歸,骨碎補,獨活,何首烏,南星(各三兩),橙桔葉,赤芍藥(各二兩),石菖蒲,肉桂(各五錢)

上末,以熱酒、薑汁調,乘熱縛。腫用蔥汁、茶清調和,溫縛。動筋折骨,加山樟子葉、毛銀藤皮及葉,各五兩,同前為末,酒調,暖敷縛。

芙蓉膏,治打撲傷損腫痛,紫黑色久不退者。

紫金皮,南星(各一兩),芙蓉葉(二兩),獨活,白芷,赤芍藥(各五錢)

上末。生薑汁、茶清調,溫貼縛。

傷損,紫黑色久不退者,加肉桂五錢。

紫金膏,治赤腫焮熱者。

芙蓉花葉(二兩,白花者佳),紫金皮(一兩)

上生採,入生地黃同搗敷貼;或為末,以雞子清入蜜少許,和勻,調入生地黃砍爛,和敷。

拯損膏,治諸傷損。

天花粉,芙蓉葉,紫金皮,赤芍藥,南星,獨活,當歸,白芷(各一兩),牡丹皮(三錢)

上末。薑汁調,熱敷貼,疼痛甚者,加乳香、沒藥各少許。

松蔥膏,治傷損。

松香,蔥連根葉(炒熱)

上杵搗成膏,炙熱縛傷處。先以生薑砍爛炒熱,罨少時,次以此膏貼之,退腫住痛。

退腫膏,治頭腦破,傷損或跌破,或刀斧傷處,或被杖棒打破及別處傷。

芙蓉葉,地薄荷,耳草葉,澤蘭葉,金桐葉,赤牛膝,大黃(另研末,各等分)

上砍爛,敷貼傷處,中間留孔出氣。用澤蘭葉,湯軟,貼住,冬月用芭蕉葉。一日一換藥,用茶洗傷處。若傷處浮腫,用小青葉搗敷,後用尻池葉、地薄荷搗敷,後痛不住,用葛葉、毛藤葉、楓葉尾,砍敷貼住痛。

治擦落耳鼻,用發入罐子,鹽泥固濟,煆過為末。乘急以所擦落耳鼻,蘸灰綴定,以軟絹縛定效。江懷禪師,為驢所咬下鼻,一僧,用此綴之效。

一紫散,治傷損眼胞,青黑紫色腫痛。

紫金皮(童便浸七日,曬乾),生地黃(各等分)

上吹爛。茶清調勻,敷貼。余處傷不用制。

一綠散,治打撲眼胞,赤腫疼痛。

芙蓉葉,生地黃(各等分)

上砍爛敷貼。或為末,雞子清調勻,敷之。

白話文:

外治方藥

生地黃木香膏: 用生地黃研磨成泥狀,木香磨成細粉。將生地黃膏攤在紙上,厚度依腫脹大小而定,撒上一層木香粉,再攤上一層生地黃膏,貼在腫脹處。通常三到五次就能痊癒。以前許元公赴京趕考,途中墜馬,右臂脫臼,路人告訴他的僕人,要趕快將手臂放回臼中,如果血液滲入臼中就難治了。僕人照做,許元公因昏迷而不覺疼痛,於是抬回家。有人說,只有錄事巷田馬騎才能治好這種病。於是緊急找來田馬騎,等他到時已近黃昏,田馬騎點燈查看許元公的面色,說還能治。便用藥敷在患處,直到半夜許元公才醒過來,第二天早上疼痛消失,揭開藥膏,受傷處已發白,青紫瘀血已移到臼部。此後每天換藥,腫脹一直蔓延到肩背,用藥後排出大量黑血,五天後痊癒。因此得以赴考,這就是用這個方法的原因。

消腫膏: 治療胸脅跌打損傷腫痛,或筋骨損傷。將芙蓉葉、紫金皮、白芷、當歸、骨碎補、獨活、何首烏、南星、橙桔葉、赤芍藥、石菖蒲、肉桂研磨成粉末。用熱酒或薑汁調和,趁熱敷在患處並綁紮。如果腫脹,則用蔥汁或茶水調和,溫敷綁紮。筋骨損傷者,另加山樟子葉、毛銀藤皮及葉,與前藥同研末,酒調,溫敷綁紮。

芙蓉膏: 治療打撲傷損腫痛,以及紫黑色瘀腫久不消退的症狀。將紫金皮、南星、芙蓉葉、獨活、白芷、赤芍藥研磨成粉末。用生薑汁或茶水調和,溫敷並綁紮。如果瘀腫紫黑色久不消退,可再加肉桂。

紫金膏: 治療紅腫熱痛的症狀。將芙蓉花葉(白色者佳)、紫金皮,現採現用,與生地黃搗爛後敷貼;或研磨成粉末,用雞蛋清加少量蜂蜜調和,再加入搗爛的生地黃混合敷貼。

拯損膏: 治療各種傷損。將天花粉、芙蓉葉、紫金皮、赤芍藥、南星、獨活、當歸、白芷、牡丹皮研磨成粉末。用薑汁調和,熱敷貼敷,疼痛嚴重者,可再加少許乳香、沒藥。

松蔥膏: 治療傷損。將松香和帶根蔥葉(炒熱)搗爛成膏,炙熱後敷在患處。先用生薑搗爛炒熱敷一下,然後再敷上此膏,可消腫止痛。

退腫膏: 治療頭部破損、傷損或跌打損傷,刀斧傷或杖棒傷以及其他部位的傷口。將芙蓉葉、地薄荷、耳草葉、澤蘭葉、金桐葉、赤牛膝、大黃(另研末)等分量搗爛,敷貼在傷處,中間留孔透氣。用澤蘭葉湯軟敷,冬天可用芭蕉葉。每日換藥一次,用茶水清洗傷口。如果傷口浮腫,先用小青葉搗敷,然後用尻池葉、地薄荷搗敷,如果疼痛難忍,則用葛葉、毛藤葉、楓葉尾搗爛敷貼。治療擦傷鼻子或耳朵,用頭髮放入罐子中,用鹽泥封固,燒製成灰,趁熱將擦傷處沾上灰燼,用柔軟的布綁紮固定即可。江懷禪師曾被驢咬傷鼻子,一位僧人用此方法治愈。

一紫散: 治療傷損眼瞼,青黑紫腫痛。將紫金皮(用童尿浸泡七天,曬乾)和生地黃等量研磨成粉末。用茶水調和,敷貼。其他部位的傷口不用此法。

一綠散: 治療打撲眼瞼,紅腫疼痛。將芙蓉葉和生地黃等量搗爛敷貼。或研磨成粉末,用雞蛋清調和敷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