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六 (15)
卷之六 (15)
1. 外治方藥
若瘡口肉硬不消者,此被風所襲也,可加獨活,用熱酒調敷。如又不消,則風毒已深,肌肉結實,加紫金皮和敷,有必消之理也。
散血膏,治打撲傷損,跌磕刀斧等傷,及虎傷、瘴豬、牛咬傷。
耳草葉(藤生,藤上有棘,葉如木綿葉,又名豬𧰷聹,又名虎聹草,又名獅子聹),澤蘭葉(少許)
上各生採,杵搗極爛,冷敷縛。刀斧斫磕等傷,破皮損肉者,先用羊毛餅貼;次貼此膏。瘡口四邊,用截血膏敷貼,令血不來潮作。一人跌破陰囊,又一人跌拔鼻孔,二者俱先整理皮肉端正,用此膏效驗。一法,不用羊毛餅,只用金毛狗脊毛薄薄鋪些於患口上,次掞封口藥,再卻以此膏貼,效更速。
羊毛餅法
雞子清、桐油各半打勻,以羊毛薄捻作餅如紙樣,貼在患處上,以散血膏或補肉膏敷貼。
接補消腫膏,治證同前。
耳草葉,雪裡開,水壙葉,烏苞葉,紫金皮
上末,以雞子清入桐油少許,調勻,敷貼。
活血散,治打撲傷折手足。
上用綠豆粉,新鐵銚內炒令紫色,用熱酒同熱醋調令成膏,敷貼損處,用紙花蓋貼。將杉木一片或二片,縛定,其效如神。
一赤散,治傷損敷藥後起疱者,以稜針挑破摻末。
大黃,赤石脂,石膏(煅,各等分)
上末,摻之。
一黃散,治打撲傷痕紫黑,有瘀血流注,有熱者。
大黃
上末,薑汁調,溫敷。
一白散,治打撲傷痕紫黑,有瘀血流注,無熱者。
半夏
上末,薑汁調傳。
萬金膏,治癰疽發背,諸般瘡癤,從高墜下,打撲傷損,腳膝生瘡,遠年臁瘡,五般痔漏,一切惡瘡,並皆治之。
龍骨,鱉甲,苦參,烏賊魚骨,黃柏,黃芩,黃連,豬牙皂角,白芨,白蘞,厚朴,木鱉子仁,草烏,川芎,當歸(洗、焙),香白芷(各一兩),沒藥(另研),乳香(另研,各半兩),槐枝,柳枝(各四寸長,二十一條),黃丹(一斤半,炒過),清油(四斤)
上除乳、沒、丹外,將諸藥於油內,慢火煎紫赤色,去滓。秤淨油三斤,放鍋內,下丹不住手攪,令黑色滴入水不散,及不黏手;下乳、沒末,再攪勻,如硬入油些少,以不黏手為度。
洗藥荊葉散,治從高墜下,及一切傷折筋骨,瘀血結聚疼痛。
頑荊葉(一兩),白芷,細辛(去苗),蔓荊子,桂心,川芎,丁皮,防風(去蘆),羌活(各半兩)
上作一服,入鹽半匙,連根蔥五莖,將水五升,煎取三升,去滓。通手淋洗痛處,冷即再易,避風處洗之。
〔接骨〕,
接骨用好無名異三兩為末,丁、乳、檀、沉、木五香,各半錢重為末。先燒鐵銚紅,以五香三之一彈入銚內,候煙起則全下無名異,待滾,退火定後;再上火炒熱,又將五香彈三之一彈入銚內,候滾,又退火如此者凡三次訖,出火毒,即用骨碎補,去毛約一斤,與生薑等分,搗爛,以碗覆之,候發熱,先約取五之一,入小蔥九莖,連須去蒂,同入沙盆擂細,取其汗調前無名異末二錢,沖老酒服之,其渣罨患處即愈。如年老氣衰者,再作一劑,多飲酒力助之為妙。
白話文:
外治方藥
若傷口組織硬化不消,這是被風寒侵襲所致,可以加獨活,用熱酒調和後敷貼。如果還是不消,表示風毒已深,肌肉凝結,需添加紫金皮一起敷貼,必然能使之消腫。
散血膏,用於治療打撲傷損、跌打損傷、刀斧傷等,以及虎傷、瘴豬、牛咬傷。
取新鮮的耳草葉(藤本植物,藤上有刺,葉片像木棉葉,又名豬筋草、虎筋草、獅子筋草)、澤蘭葉(少量),搗爛後冷敷患處並綁紮。對於刀斧砍傷等傷口破損的,先用羊毛餅貼敷;再貼上此膏。傷口周圍則用截血膏敷貼,防止出血不止。曾有病人跌傷陰囊,另一人跌傷鼻孔,都先將皮肉整理復位,用此膏效果都很好。另一方法,不用羊毛餅,只用金毛狗脊毛薄薄地鋪在傷口上,再敷上封口藥,然後再貼此膏,效果更快。
羊毛餅方法
取雞蛋清和桐油各半混合均勻,用羊毛薄薄地搓成像紙一樣的餅,貼在患處,再敷上散血膏或補肉膏。
接補消腫膏,治療方法同上。
取耳草葉、雪裡開、水壙葉、烏苞葉、紫金皮研磨成粉末,用雞蛋清和少量桐油調勻,敷貼患處。
活血散,治療打撲傷及手足骨折。
取綠豆粉,用新的鐵鍋炒至紫色,用熱酒和熱醋調成膏狀,敷貼於受傷處,再用紙蓋住固定。同時用杉木片一至兩片綁紮固定,效果神奇。
一赤散,治療傷後起泡的,用稜針挑破後,撒上藥末。
取大黃、赤石脂、煅石膏(各等分)研磨成粉末,撒在患處。
一黃散,治療打撲傷後瘀血腫痛,伴有發熱的。
取大黃研磨成粉末,用薑汁調和,溫敷患處。
一白散,治療打撲傷後瘀血腫痛,無發熱的。
取半夏研磨成粉末,用薑汁調和敷貼。
萬金膏,治療癰疽、發背、各種瘡癤、高處墜落傷、打撲傷損、腳膝生瘡、多年久治不癒的臁瘡、五種痔漏及一切惡瘡。
取龍骨、鱉甲、苦參、烏賊魚骨、黃柏、黃芩、黃連、豬牙皂角、白芨、白蘞、厚朴、木鱉子仁、草烏、川芎、當歸(洗淨烘乾)、香白芷(各一兩)、沒藥(另研)、乳香(另研,各半兩)、槐枝、柳枝(各四寸長,二十一條)、黃丹(一斤半,炒過)、清油(四斤)。除乳香、沒藥、黃丹外,將其餘藥材放入油中,小火慢煎至紫紅色,濾去藥渣。稱取淨油三斤,放入鍋中,加入黃丹,不停攪拌,直至呈黑色,滴入水中不散開,且不粘手;再加入研磨好的乳香、沒藥粉末,繼續攪拌均勻,如果太稠可加少量油,以不粘手為度。
洗藥荊葉散,治療從高處墜落及一切傷折筋骨、瘀血腫痛。
取頑荊葉(一兩)、白芷、細辛(去苗)、蔓荊子、桂心、川芎、丁皮、防風(去蘆)、羌活(各半兩),加鹽半匙、連根蔥五莖,水五升,煎至三升,去渣。用此藥水清洗疼痛處,冷了就換熱水,在避風處清洗。
接骨方法
取無名異三兩研磨成粉末,丁香、乳香、檀香、沉香、木香(五香)各半錢研磨成粉末。先燒紅鐵鍋,將五香粉的三分之一放入鍋中,待煙起後全部放入無名異藥粉,待沸騰後,熄火。再次加熱,再放入五香粉的三分之一,待沸騰後熄火,如此三次,以去除火毒。然後取骨碎補(去毛約一斤)與生薑等量搗爛,用碗蓋住使其發熱。取其五分之一,加小蔥九莖(連鬚去蒂),在石臼中搗碎,取其汁液調入前述無名異藥粉二錢,用老酒送服,藥渣敷貼患處即可痊癒。若年老體弱者,可再服用一劑,多飲酒以助藥力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