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二 (1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4)

1. 瘡僵肉

〔梅〕,治背瘡肉長疾,皮不及裹,見風即成僵。以寒水石,燒研為細末,敷瘡上,再用銅綠細末上之,肉即不作僵矣。

白話文:

【梅】,治療背部癰腫疾病,皮膚無法覆蓋,一見風就變得僵硬。使用【寒水石】,燒後研磨成細末,敷在患處,再用【銅綠】細末塗上,肌肉就不會變得僵硬了。

2. 瘡攣急牽陰入腹

《圖經》古方:療惡瘡癰腫,或連陰髀間疼痛,急攣牽入小腹不可忍,一宿則殺人者,用茴香苗葉,搗取汁一升服之,日三四。用其滓,以貼腫上,冬中根亦可用。此外國方,永嘉以來用之,起死神效。

白話文:

《圖經》記載的古方:用於治療惡瘡癰腫,或者連接陰部和大腿之間的疼痛,劇烈痙攣牽引到小腹,痛不欲生,一晚就會致命的疾病。

方法是取茴香的嫩苗和葉子,搗碎取汁一升服用,每天服用三次,連服三到四天。用剩下的藥渣敷在腫脹的地方,冬天也可以使用茴香的根部。

此外,這個方子是從永嘉時期開始流傳至今的民間方劑,對於起死回生有奇效。

3. 咽喉口舌生瘡

精要犀角膏,治咽喉口舌生瘡。昔有一貴人,因疽而生此證,醫者以為心臟絕,盡皆辭退。愚進此藥,一日而安。

真琥珀(研),生犀角(各一錢),辰砂(研),茯神(去木,各二錢),真腦子(研,一字),人參(去蘆),酸棗仁(去皮,研,各二錢)

上人參、茯神、犀角為細末,人乳缽內別研,藥味和勻,用蜜搜為膏子,以瓷瓶收貯。俟其疾作,每服一彈子大,以麥門冬去心,濃煎湯化服。一日連服五服取效。(此方潰瘍不宜用。)

白話文:

犀角膏專治咽喉口舌生瘡。過去有位貴人,因患疽病而出現這個症狀,醫生都認為他的心臟已經壞死,紛紛拒絕治療。我用這個藥方,只一天就治好了他。

藥方包括琥珀、犀角、辰砂、茯神、真腦子、人參、酸棗仁,將人參、茯神、犀角研成細末,再用人乳缽研磨均勻,加入蜂蜜製成膏狀,裝在瓷瓶中保存。患者發病時,每次服用一彈子大小的藥膏,用去心的麥門冬濃煎湯送服,一天服五次,直到見效。不過,潰瘍患者不宜使用此方。

4. 大便秘結

〔薛〕,東垣先生云:瘡瘍熱毒深固,嘔噦心逆,發熱而煩,脈沉而實,腫硬木悶,大便秘結,此毒在臟,宜疏通之,故曰:疏通其內,以絕其源。又曰:瘡瘍及諸病面赤,雖伏火熱,不得妄攻其里,而陽氣怫鬱,邪氣在經,宜發表以去之,故曰:火鬱則發之。凡大便不通,飲食雖多,肚腹不脹,切不可通。若腹痞脹而不通者,乃直腸乾涸也,宜用豬膽汁導之。若腸胃氣虛血涸而不通者,宜用十全大補湯培養之。若瘡症屬陽,或因入房傷腎而不通者,宜用前湯,加姜附回陽,多有得生者。經云:腎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津液潤則大便如常。若潰瘍有此,因氣血虧損,腸胃乾涸,當大補為善。設若不審虛實,而一於疏利者,鮮有不誤。一人,仲夏患發背,黯腫尺余,皆有小頭如鋪黍狀,四日矣,此真氣虛而邪氣實,遂隔蒜灸,服活命飲二劑,其邪頓退,乃純補其真,又將生脈散以代茶飲,瘡邪大退。余因他往,三日復視之,飲食不入,中央死肉,大便秘結,小便赤濁。余曰:中央肉死,毒氣盛而脾氣虛也。大便不通,腸虛而不能傳送。小便赤濁,脾虛而火下陷,治亦難矣。彼始云:莫非間斷補藥之過?予曰:然。乃急用六君子加當歸、柴胡、升麻,飲食漸進,大便自通;外用烏金膏塗中央,三寸許,四圍紅腫漸消,中央黑腐漸去,乃敷當歸膏,用地黃丸與前藥間服,將百劑而愈。一男子,腿患癰,因服克伐虧損元氣,不能成膿。余為托裡而潰,大補而斂。但大便結燥,用十全大補湯,加麥門、五味而潤。月餘仍結,惑於人言,乃服潤腸丸而瀉不止。余用補中益氣湯送四神丸數服而止。

白話文:

薛氏,東垣先生說:瘡瘍熱毒深陷難以去除,患者嘔吐,食慾不振,發燒且煩躁,脈象沉而有力,腫脹堅硬且壓迫感強烈,大便秘結,這表示毒素已經侵入內臟,需要疏通,所以說:疏通內部,才能斷絕毒源。又說:瘡瘍以及其他疾病,表面發紅,雖然是內火旺盛,但不可隨便攻治內部,因為陽氣鬱結,邪氣在經絡中,應該發表散寒來驅除邪氣,所以說:火鬱則發之。凡是大便不通,即使食慾很好,肚子也不脹,就不要急著通便。如果腹部脹滿不通,就是直腸乾燥,應該用豬膽汁引導通便。如果腸胃虛弱,血液不足而導致便秘,應該用十全大補湯來滋養。如果瘡瘍屬於陽性,或者由於房事過度損傷腎氣而導致便秘,應該用前述的湯藥,再加上生薑、附子回陽,很多人都因此得以痊癒。經書中說:腎臟的氣與二陰相通,精氣藏於腎臟,津液充盈則大便如常。如果潰瘍出現上述情況,是因為氣血虧損,腸胃乾燥,應該大補為好。如果不能明辨虛實,一味地追求通便,很少有不出現錯誤的。有一個人,仲夏患了背部的瘡瘍,腫脹尺餘,上面布滿小頭,如同鋪滿黍米,已經四天了。這是由於正氣虛弱,邪氣盛實,所以用蒜頭隔著灸治,服用了活命飲兩劑,邪氣頓時退去,於是就純粹地補益正氣,又用生脈散當茶飲,瘡瘍的邪氣大為減退。我因為有事外出,三天後再去查看,發現他飲食不進,瘡瘍中央的肉已壞死,大便秘結,小便赤濁。我說:中央的肉壞死,是毒氣盛而脾氣虛弱所致。大便不通,是腸道虛弱,無法傳送食物殘渣。小便赤濁,是脾虛而火氣下陷,治療起來也很困難。他一開始說:是不是因為間斷服用補藥造成的?我說:是的。於是就急用六君子湯,再加上當歸、柴胡、升麻,飲食逐漸恢復,大便也自行通暢;外用烏金膏塗抹瘡瘍中央,大約三寸長,周圍的紅腫逐漸消退,中央的黑腐也逐漸去除,就敷用當歸膏,服用地黃丸,與之前的藥物間隔服用,用了百劑才痊癒。有一個男子,腿部患了癰腫,由於服用了攻伐藥物,損傷了元氣,無法形成膿腫。我用托裡法使其潰破,再用大補藥來收斂。只是大便乾燥,就用十全大補湯,再加上麥門冬、五味子來滋潤。一個多月後仍然便秘,聽信他人之言,服用潤腸丸,結果瀉痢不止。我用補中益氣湯送服四神丸,服用了幾劑就止住了瀉痢。

潤腸丸,治脾胃伏火,大腸乾燥,或風熱血結,宜用此丸通之。若結在直腸,宜豬膽汁導之。蓋腎主五液,開竅於二陰,若津液滋潤,大便通調。若津液不足,脾氣虧損,必當培補,猶忌前藥。

麻子仁,桃仁(去皮尖,各一兩),羌活,當歸尾,大黃(煨),皂角刺,秦艽(各五錢)

上各另研為末,煉蜜或豬膽汁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湯下。若使豬膽汁導之而不結燥,急補元氣。

白話文:

潤腸丸的功效與用法

潤腸丸,用於治療脾胃積熱,大腸乾燥,或因風熱引起血液凝結等情況,可以用此丸通便。若便秘結在直腸,則可用豬膽汁來引導排便。

這是因為腎臟主宰人體五液,並通過二陰(肛門和尿道)排泄。若體內津液充足,則大便通暢。反之,若津液不足,脾氣虛弱,就需要滋補脾胃,避免使用潤腸丸。

藥方:

  • 麻子仁、桃仁(去皮尖,各一兩)
  • 羌活、當歸尾、大黃(煨)、皂角刺、秦艽(各五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或豬膽汁製成丸藥,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四十丸,溫水送服。

若使用豬膽汁引導排便後仍未見效,且伴隨乾燥,則應及時滋補元氣。

5. 大便瀉利

〔薛〕,瘡瘍大便泄瀉,或因寒涼克伐,脾氣虧損;或因脾氣虛弱,食不克化;或因脾虛下陷,不能升舉;或因命門火衰,不能生土;或因腎經虛弱,不能禁止;或因脾腎虛寒,不能司職。所主之法,若寒涼傷脾,用六君加木香、砂仁,送二神丸。脾虛下陷,用補中益氣,送二神丸。命門火衰,用八味丸料,送四神丸。腎虛不禁,用姜附湯加吳茱萸、五味。脾腎虛寒,用參附湯送四神丸。《病機》云:脈沉而細,身不動作,睛不了了,飲食不下,鼻準氣息者,姜附湯主之。身重四肢不舉者,參附湯主之。仲景先生云:下痢腸鳴,當溫之。脈遲緊,痛未止,當溫之。大孔痛,當溫之。心痛當救里,可與理中、附子四逆輩。《精要》云:癰疽嘔瀉,腎脈虛者不治。此發《內經》之微旨也,凡此實難治之症,如按前法治之,多有可生者。一婦年逾四十,背疽不起發,泄瀉作嘔,食少厥逆,脈息如無,屬陽氣虛寒。用大補劑加附子、薑桂。不應,再加附子二劑,瀉愈甚,更以大附子、薑桂,各三錢,參耆、歸術各五錢,作一劑,腹內始熱,嘔瀉乃止,手足漸溫,脈息隨後。更用大補而潰,再用托裡而斂,十年後,仍患脾胃虛寒而歿。

白話文:

瘡瘍、腹瀉,可能是因為寒涼傷脾、脾氣虛弱、脾虛下陷、命門火衰、腎經虛弱,或是脾腎虛寒所致。

針對不同情況,可以使用不同的藥方:

  • 寒涼傷脾:使用六君湯加入木香、砂仁,並服用二神丸。
  • 脾虛下陷:使用補中益氣湯,並服用二神丸。
  • 命門火衰:使用八味丸,並服用四神丸。
  • 腎虛不禁:使用姜附湯加入吳茱萸、五味。
  • 脾腎虛寒:使用參附湯,並服用四神丸。

《病機》記載,脈象沉細、身體無力、眼神呆滯、食慾不振、鼻息微弱者,使用姜附湯治療;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者,使用參附湯治療。

仲景先生指出,下痢腸鳴、脈象遲緊、疼痛未止、肛門疼痛、心痛等情況,需要溫補治療。

《精要》記載,癰疽嘔瀉且腎脈虛弱者難以治療。這反映了《內經》的精髓,這些難治之症,如果按照以上方法治療,大多數都能治癒。

曾有一位四十多歲的婦女,背部出現瘡瘍,久久不愈,並伴有腹瀉、嘔吐、食慾不振、四肢厥冷、脈息微弱等症狀,屬於陽氣虛寒。醫生用大補劑加入附子、薑桂,但無效。之後再加附子兩劑,腹瀉反而加重,於是改用大附子、薑桂各三錢,人參、黃耆、蒼朮各五錢,服用一劑後,腹內開始發熱,嘔吐、腹瀉停止,手腳漸漸回溫,脈息也隨之改善。之後繼續用大補劑使瘡瘍潰爛,再用托裡藥物使之癒合。十年後,她再次因脾胃虛寒而逝世。

加減托裡消毒散,治飲食少思,腸鳴腹痛,腹冷泄瀉,乃脾氣虛寒也,去芷翹、銀花,加炮薑、木香。手足逆冷,脾血虛寒也,更加附子,煎送四神丸。

和氣散,治癰疽潰後,氣虛滑泄,四肢逆冷。

蒼朮(四兩,米泔浸三日,洗淨曬乾,再以米醋炒,令香黃色),甘草(炙),青皮(去穰,各一兩),良薑(炒),肉桂,乾薑(炮,各半兩),陳粟(半升)

白話文:

「加減托裡消毒散」適合治療飲食少、思考能力下降、腸鳴腹痛、肚子冷痛、腹瀉的症狀,這些都是脾氣虛寒導致的。可以去除芷翹、銀花,加入炮薑、木香。如果手腳冰冷,說明脾血虛寒,可以再加附子,用藥湯送服四神丸。

「和氣散」適合治療癰疽潰瘍之後,身體虛弱、氣血不足,導致身體滑泄、四肢冰冷的症狀。

方劑由蒼朮(四兩,用米泔水浸泡三天,洗淨曬乾,再用米醋炒至香黃色)、甘草(炙)、青皮(去瓤,各一兩)、良薑(炒)、肉桂、乾薑(炮製,各半兩)、陳粟(半升)組成。

上七味為末。每服一錢,用炒茴香末半錢相和,溫酒調下,不拘時。(按:此但有燥溫耳,無補氣藥,非氣虛者所宜。)

四神丸,治脾腎虛弱,大便不實,飲食少思,或小腹作痛。或產後泄瀉,肚腹作痛,不思飲食。

肉豆蔻,五味子(各二兩),補骨脂(四兩),吳茱萸(湯浸,炒,一兩)

上為末。別以水二碗,生薑八兩,煮紅棗一百個,熟爛去皮核用,和末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食前,白湯下。

白話文:

將七味藥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與炒茴香粉末半錢混合,用溫酒送服,不限時間。需要注意的是,此方僅有燥溫作用,無補氣藥物,不適合氣虛者。

四神丸用於治療脾腎虛弱、大便不實、食慾不振、或小腹疼痛等症狀。亦可治療產後腹瀉、肚子疼痛、食慾不振等症狀。

將肉豆蔻、五味子(各二兩)、補骨脂(四兩)、吳茱萸(用湯浸泡後炒製,一兩)研磨成粉末。另取水兩碗,生薑八兩,煮紅棗一百個,煮至熟爛後去皮核,將紅棗與藥粉混合,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空腹飯前,用白湯送服。

二神丸,治脾腎虛寒,不思飲食,或侵晨五更泄瀉,或飲食少思,大便不實,其功甚效。如不應,乃命門火衰,急服八味丸,補火而生土。

破故紙(四兩,炒),肉豆蔻(二兩,生用)

上為末。用大紅棗四十枚,生薑四兩,水煮熟。去姜,取棗肉和藥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送下。

白話文:

二神丸

功效: 治療脾腎虛寒導致的各種症狀,例如食慾不振、清晨五更腹瀉、飲食少思、大便不成形等,效果顯著。

用法:

  1. 主治: 若服用二神丸後效果不佳,可能是命門火衰導致,應服用八味丸來補火生土。

  2. 藥材: 破故紙(四兩,炒)、肉豆蔻(二兩,生用)

  3. 製法: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大紅棗四十枚、生薑四兩水煮熟,去除生薑,取棗肉與藥粉混合,搓成桐子大小的藥丸。

  4.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淡鹽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