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一 (31)
卷之一 (31)
1. 攻裡
內疏黃連湯(方見前。)
聖濟射干湯,治癰疽發背,諸瘡腫痛,脈洪實數者。
射干,犀角,升麻,玄參,黃芩,麥門冬,大黃(各一兩),山梔(半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加竹葉、芒硝一錢,以利為度。
按:此足陽明、手太陰經藥也。
托裡散,治一切惡瘡,發背、疔疽、便毒始發,脈洪弦實數,腫甚欲作膿者,三服消盡。
大黃,牡蠣,栝蔞根,皂角針,朴硝,連翹(各三錢),當歸,金銀花(各一兩),赤芍藥,黃芩(各二錢)
為粗末,每半兩,水酒各半,煎服。
按:此足厥陰、太陰、陽明經藥也。
破棺丹,治諸熱腫,一切風熱瘡症,發熱多汗,大渴便秘,譫語,結陽之證。
大黃(二兩半,半生半熟),芒硝,甘草(各二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半丸,病重一丸至二丸,食後,童便入酒半盞化服,或白湯合酒化服。
按:此仲景正陽陽明經藥也。
瀉心湯,治瘡毒癰腫,發躁煩渴,脈實洪數者。
大黃(四兩),黃連,山梔,漏蘆,澤蘭,連翅,黃芩,蘇木(各二兩),犀角(一兩)
上㕮咀,每服三五錢,水煎服。
按:此手少陰、太陰、少陽藥也,出足陽明例。
清涼飲,治瘡瘍,煩躁飲冷,焮痛脈實,大便秘結,小便赤澀。
大黃(炒),赤芍藥,當歸,甘草(各二錢)
上水煎服。
精要漏蘆湯
生黃耆,連翹,沉香,漏蘆(各一兩),粉草(半兩),大黃(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薑棗湯調下。
內消升麻湯,治血氣壯實,若患癰疽,大小便不通。
升麻,大黃(各二兩),黃芩(一兩半),枳實(麩炒),當歸,芍藥,甘草(炙,各一兩)
上㕮咀,水煎,食前服。
孫真人單煮大黃湯(脈實沉而數,膏粱食肉之輩,大腑秘者,詳審用之。)
錦文大黃(酒洗,去皮)
上一味,銼如麻豆大,水煮服。
宣毒散,治一切毒瘡,其功不可盡述。
大黃(煨),白芷(各五錢)
作一劑,水二盅,煎一盅,食前服。
〔薛〕,按:此方乃宣通攻毒之劑,若脈沉實便秘者,乃毒在臟也,宜服之,以絕病源,其功甚大。或臟腑調和而脈不實,恐不可用。《醫林集要》方,大黃一斤,白芷六兩,為末。每服三錢,熱酒調下,更用茶清,調搽患處,命名萬金散,蓋因其功而珍之也,當以水迭為丸,令可服。吳江,申僉憲兄,背患疽,木悶堅硬,脈沉實,乃毒在內,用一服,大小便下汙物,再服而消,恐患者忽此二藥,故以所嘗治驗者告之。
治背瘡,荊芥穗、木鱉子肉、大黃、歸頭、甘草節,除荊芥穗為君外,余各等分,酒水各一碗煎至七分,空心向東飲,即下積,與粥便止。若結成者,用川楝子七枚,燒灰酒下,次與十四枚,又次與二十一枚,三帖後,雖結亦小矣。(陶氏。)
白話文:
[攻裡]
-
內疏黃連湯:(配方在前面提過。)
-
聖濟射干湯:治療癰疽、背部瘡瘍等各種瘡腫疼痛,且脈象洪大有力、跳動快速的病症。
-
藥材:射干、犀角、升麻、玄參、黃芩、麥門冬、大黃(各一兩)、山梔(半兩)。
-
製法:將以上藥材切碎。
-
用法:每次服用五錢,加入竹葉、芒硝各一錢,以排便順暢為度。
-
說明:此方主要針對足陽明經和手太陰經的病症。
-
托裡散:治療各種惡性瘡瘍、背部瘡瘍、疔瘡、便毒等初發,脈象洪大、弦硬有力、跳動快速,腫脹嚴重將要化膿的病症,服用三次應可消腫。
-
藥材:大黃、牡蠣、栝蔞根、皂角針、朴硝、連翹(各三錢),當歸、金銀花(各一兩),赤芍藥、黃芩(各二錢)。
-
製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
-
用法:每次服用半兩,以水、酒各半煎煮後服用。
-
說明:此方主要針對足厥陰經、太陰經和陽明經的病症。
-
破棺丹:治療各種熱性腫脹、一切風熱瘡症,伴有發熱多汗、口渴嚴重、大便秘結、胡言亂語、陽盛內結等症狀。
-
藥材:大黃(二兩半,一半生用,一半熟用),芒硝、甘草(各二兩)。
-
製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如彈珠大小的藥丸。
-
用法:每次服用半丸,病情嚴重者可服用一到二丸,飯後用童子小便加入半盞酒化開服用,或用白開水加入酒化開服用。
-
說明:此方屬於張仲景的陽明經藥方。
-
瀉心湯:治療瘡毒癰腫,伴有煩躁口渴、脈象洪大有力、跳動快速的病症。
-
藥材:大黃(四兩),黃連、山梔、漏蘆、澤蘭、連翅、黃芩、蘇木(各二兩),犀角(一兩)。
-
製法:將以上藥材切碎。
-
用法:每次服用三到五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
說明:此方主要針對手少陰經、太陰經、少陽經的病症,出自足陽明經的治療範疇。
-
清涼飲:治療瘡瘍,伴有煩躁想喝冷飲、發熱疼痛、脈象有力、大便秘結、小便赤澀等症狀。
-
藥材:大黃(炒過)、赤芍藥、當歸、甘草(各二錢)。
-
用法:用水煎煮後服用。
-
精要漏蘆湯
-
藥材:生黃耆、連翹、沉香、漏蘆(各一兩),粉草(半兩),大黃(一兩)。
-
製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
-
用法:每次服用二錢,用生薑紅棗湯調服。
-
內消升麻湯:治療身體強壯,患有癰疽,且大小便不通的病症。
-
藥材:升麻、大黃(各二兩),黃芩(一兩半),枳實(麩炒)、當歸、芍藥、甘草(炙,各一兩)。
-
製法:將以上藥材切碎。
-
用法:用水煎煮後,飯前服用。
-
孫真人單煮大黃湯:(脈象沉實而跳動快速,經常吃肥膩食物的人,且大便不通暢者,需要詳細審慎使用。)
-
藥材:品質優良的大黃(用酒洗過,去皮)。
-
製法:將大黃切成如麻豆大小。
-
用法:用水煮後服用。
-
宣毒散:治療各種毒瘡,功效不可盡述。
-
藥材:大黃(煨過)、白芷(各五錢)。
-
用法:將以上藥材加入兩盅水煎成一盅,飯前服用。
-
薛氏按語:此方屬於宣通攻毒的藥劑,如果脈象沉實、大便秘結,表示毒邪在內臟,適合服用此方以根除病源,功效很大。如果內臟協調而脈象不實,則不宜使用。另有《醫林集要》中的一方,用大黃一斤、白芷六兩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熱酒調服,並用茶水清洗患處,稱之為萬金散,因為它的功效而倍感珍貴,可以用水做成藥丸方便服用。吳江申僉憲的兄長背部長了瘡瘍,木硬疼痛,脈象沉實,表示毒邪在內,服用一次後,大小便排出污物,再服一次就消腫了。擔心患者忽略這兩種藥材,所以把曾經治療有效的經驗告訴大家。
-
治背瘡方法:荊芥穗、木鱉子肉、大黃、當歸頭、甘草節,除了荊芥穗作為主藥外,其餘藥材等分。用酒和水各一碗煎至七分,空腹向東服用,就能排出體內積滯,排出後喝粥即可。如果結成硬塊,用川楝子七枚燒成灰,用酒送服,接著服用十四枚,再次服用二十一枚,服用三次後,即使有硬塊也會變小。(陶氏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