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六 (3)
卷之六 (3)
1. 治法
正、邪之上附內,為嚏骨者一,(無勢、少液)。嚏後之上,為通骨者,左右前後共四,(有勢、少液)。嚏上為齶骨者一,(無勢、多液)。其齶後連屬為頷也,右頷為乘骨者一,(有勢,多液)。右頷為車骨者,(同上)。乘、車之後,為轅骨者,左右共二,(有勢,有液)。
乘、車上下,出齒牙三十六事,(無勢、髓,庸下就一則不滿其數)。復次鈴骨之下為膻中,左右前後至蓧,以四十字關九十七骨。轅骨之下,左右為鈴骨者二,(多液)。鈴中為會厭骨者一,(無勢、髓)。鈴中之下,為咽骨者左、中及右共三,(無髓)。嚥下為喉骨者左、中及右共三,(同上)。
喉下為嚨骨者,環次共十事,(同上)。嚨下之內,為肺系骨者,累累然共十二,(無勢、髓)。肺系之後為谷骨者一,(無髓)。谷下為⿰亻鬲道骨者,左右共二,(同上)。嚨外次下,為順骨者共八,(少液)。順骨之端,為順隱骨者共八,(同上。)順下之左,為洞骨者一,(女人無此)。
順下之右,為掤骨者一,(女人無此)。洞、掤之下,中央為𩩲骭骨者一,(無髓,俚人呼為鳩尾)。𩩲骭直下,為天樞骨者一,(無髓)。鈴下之左右,為缺盆骨者二,(有勢,多液)。左缺盆前之下,為下厭骨者一,(無髓)。右缺盆前之下,為分膳骨者一,(同上)。
厭、膳之後附下,為倉骨者一,(同上)。倉之下左右,為髎骨者共八,(有勢。無液。)髎下之左,為胸骨者一,(男子此骨大者,好勇。)髎下之右蕩骨者一,(女子此骨大,則大夫。)胸之下,為烏骨者一,(男子此骨滿者,發早白。)蕩之下,為臆骨者一,(此骨高,多訛妄。
)鈴中之後,為脊窳骨者,共二十二,(上接天柱,有髓。)脊窳次下,為大動骨者一,(上通天柱,共成二十四椎。)大動之端,為歸下骨者一,(道家謂之尾閭)。歸下之後,為篡骨者一,(此骨能限精液)。歸下之前,蓧骨者一,(此骨薄者,多處貧下)。復次缺盆之下,左右至襯,以二十五字關六十骨。
(此下止分兩手臂,至十指之端眾骨)。支其缺盆之後,為傴甲骨者左右共二,(有勢,多液)。傴甲之端,為甲隱骨者左右共二,(此骨長,則至賢)。前支缺盆,為飛動骨左右共二,(此骨,病痱緩)。次飛動之左,為龍臑骨者一,(有勢,無髓無液)。次飛動之右,為虎沖骨者一,(同上)。
龍臑之下,為龍本骨者一,虎沖之下,為虎端骨者一,(俱有勢,有髓)。本端之下為腕也,龍本上內,為進賢骨者一,(男子此骨隆,為名臣。)虎端上內為及爵骨者一,(女人此骨高,為命歸)。腕前左右,為上力骨者共八,(有勢,多液)。次上力,為駐骨者左右共十,(同上)。
白話文:
治法
人體骨骼,由上而下,依次排列:首先是正邪之氣上附於內部的嚏骨(一個,氣勢弱,液體少)。嚏骨之上是通骨(四個,左右前後各一個,氣勢強,液體少)。通骨之上是齶骨(一個,氣勢弱,液體多)。齶骨之後連接著頷部,右頷有乘骨(一個,氣勢強,液體多)和車骨(與乘骨相同)。乘骨和車骨之後是轅骨(兩個,左右各一個,氣勢強,有液體)。
乘骨和車骨上下,是三十六顆牙齒(氣勢弱,是骨髓,偶爾會少於此數)。鈴骨之下是膻中,左右前後延伸至蓧,共有四十字關九十七塊骨頭。轅骨之下,左右各一個鈴骨(兩個,液體多)。鈴骨中間是會厭骨(一個,氣勢弱,是骨髓)。會厭骨之下是咽骨(三個,左中右各一個,沒有骨髓)。咽骨之下是喉骨(三個,左中右各一個,與咽骨相同)。
喉骨之下是嚨骨(十個,環狀排列,與咽骨相同)。嚨骨內部是肺系骨(十二個,排列密集,氣勢弱,是骨髓)。肺系骨之後是谷骨(一個,沒有骨髓)。谷骨之下是鬲道骨(兩個,左右各一個,與谷骨相同)。嚨骨外側下方是順骨(八個,液體少)。順骨末端是順隱骨(八個,與順骨相同)。順骨下方左側是洞骨(一個,女性沒有此骨)。
順骨下方右側是掤骨(一個,女性沒有此骨)。洞骨和掤骨之下,中央是𩩲骭骨(一個,沒有骨髓,民間俗稱鳩尾)。𩩲骭骨直下方是天樞骨(一個,沒有骨髓)。鈴骨下方左右各一個缺盆骨(兩個,氣勢強,液體多)。左缺盆前方下方是下厭骨(一個,沒有骨髓)。右缺盆前方下方是分膳骨(一個,與下厭骨相同)。
下厭骨和分膳骨之後下方是倉骨(一個,與下厭骨相同)。倉骨下方左右是髎骨(八個,氣勢強,沒有液體)。髎骨下方左側是胸骨(一個,男性此骨較大者,勇猛)。髎骨下方右側是蕩骨(一個,女性此骨較大者,為賢達)。胸骨下方是烏骨(一個,男性此骨飽滿者,頭髮早白)。蕩骨下方是臆骨(一個,此骨高者,多虛言)。
鈴骨之後是脊窳骨(二十二個,上接天柱骨,有骨髓)。脊窳骨下方是動骨(一個,上通天柱骨,與脊窳骨共成二十四節椎骨)。大動骨末端是歸下骨(一個,道家稱之為尾閭)。歸下骨之後是篡骨(一個,此骨能約束精液)。歸下骨之前是蓧骨(一個,此骨薄者,多貧窮)。缺盆骨下方,左右延伸至腋下,共有二十五字關六十塊骨頭。
(以下描述手臂至指尖的骨骼)缺盆骨之後是傴甲骨(兩個,左右各一個,氣勢強,液體多)。傴甲骨末端是甲隱骨(兩個,左右各一個,此骨長者,聰明賢達)。缺盆骨前方是飛動骨(兩個,左右各一個,此骨有病則肢體無力)。飛動骨左側是龍臑骨(一個,氣勢強,無骨髓無液體)。飛動骨右側是虎沖骨(一個,與龍臑骨相同)。
龍臑骨下方是龍本骨(一個,虎沖骨下方是虎端骨(一個,皆氣勢強,有骨髓)。龍本骨和虎端骨下方是手腕。龍本骨上方內側是進賢骨(一個,男性此骨隆起者,將為名臣)。虎端骨上方內側是及爵骨(一個,女性此骨高者,將為貴人)。手腕前方左右是上力骨(八個,氣勢強,液體多)。上力骨下方是駐骨(十個,左右各五個,與上力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