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六 (2)
卷之六 (2)
1. 治法
戴院使云:僕踣不知曰攧,兩手相搏曰撲,其為損一也。因攧撲而迷悶者,酒調蘇合香丸灌之;因攧撲而損傷,宜逐其惡血,酒煎蘇木調蘇合香丸,或雞鳴散,或和氣飲加大黃,入醋少許煎,或童便調黑神散,不用童便,用蘇木煎酒調亦得。攧撲傷疼,酒調琥珀散極佳,烏藥順氣散亦可。
大法固以血之瘀失,分虛實而為補瀉,亦當看損傷之輕重。輕者頓挫氣血,凝滯作痛,此當導氣行血而已。重者傷筋折骨,此當續筋接骨,非調治三四月不得平復。更甚者,氣血內停,沮塞真氣不得行者,必死。急瀉其血,通其氣亦或有可治者焉。《傷損論》曰:夫傷損必須求其源,看其病之輕重,審其損之淺深。
凡人一身之間,自頂至足,有斫傷、打傷、跌傷、及諸創傷者,皆有之。凡此數證,各有其說,有當先表裡,而後服損藥者,為醫者當循其理治之。然醫者意也,不知意者,非良醫也。或者稟性愚昧,不能觀其證之輕重,明其損之淺深,未經表裡通利,先服損藥,誤人多矣。
有因此痰涎上攻,有因此大小臟腑閉結,差之毫釐,繆以千里,所謂醫不三世,不服其藥。信哉!此論治損傷之大綱也,然用藥固不可差,而整頓手法,尤不可孟浪。今以人之周身,總三百六十五骨節,開列於後。
人身總有三百六十五骨節,以一百六十五字都關次之,首自鈴骨之上為頭,左右前後至轅骨,以四十九字共關七十二骨。顛中為都顱骨者一,(有勢,微有髓,及有液。)次顱為髏骨者一,(有勢,微有髓)。髏前為頂威骨者一,(微有髓,女人無此骨。)髏後為腦骨者一,(有勢,微有髓。
)腦左為枕骨者一,(有勢無液)。腦右為就骨者。枕、就之中附下,為天蓋骨者一。(下為肺系之本。)蓋骨之後,為天柱骨者一。(下屬脊,有髓。)蓋前為言骨者一,(言上覆合於髏骨,有勢,無髓。)言下為舌本骨者,左右共二,(有勢,無髓。)髏前為囟骨者一,(無勢,無液。
)囟下為伏委骨者一,(俚人訛為伏犀骨是也,無勢、髓。)伏委之下為俊骨者一,(附下即眉宇之分也,無勢、髓。)眉上左為天賢骨者一,(無勢、髓,下同)。眉上右為大貴骨者一,(眉上直目睛也)。左睛之上,為智宮骨者一,(無勢、髓)。右睛之上,為命門骨者一,(兩睛之下,中為鼻)。
鼻之前為梁骨者一,(無勢、髓)。梁之左為顴骨者一,(有勢、無髓,下同。)梁之右為糺骨者一,(顴、糺之後,即耳之分)。梁之端為嵩柱骨者一,(無勢,髓。)左耳為司正骨者一,(無勢、髓)。右耳為納邪骨者一,(同上)。正、邪之後,為完骨者,左右共二,(無勢、無髓)。
白話文:
跌打損傷的治療方法
戴院使說:「跌倒不知叫跌,兩手互相拍打叫撲,其實都是指損傷。」因為跌撲而昏迷不醒的,用酒調和蘇合香丸灌服;因為跌撲而造成損傷的,應該去除瘀血,用酒煎蘇木調和蘇合香丸,或是服用雞鳴散,或是服用加了大黃的和氣飲,再加入少許醋一起煎煮,或者用童便調和黑神散,不用童便,用蘇木煎酒調和也可以。跌撲損傷疼痛,用酒調和琥珀散效果很好,烏藥順氣散也可以。
總的來說,治療原則是針對瘀血造成的損傷,要區分虛實來進行補瀉,也要看損傷的輕重程度。輕微的,只是氣血一時受阻,凝滯而疼痛,這時候只要疏導氣血就可以了。嚴重的,傷到筋骨,必須接骨續筋,不經過三四個月的調養是無法恢復的。更嚴重的,氣血內阻,阻礙真氣運行的,必死無疑。趕緊放血,疏通氣機,或許還有救治的機會。《傷損論》說:「治療損傷必須先找出病因,看損傷的輕重,審視損傷的深淺。」
一般來說,人從頭到腳,會有砍傷、打傷、跌傷及各種創傷。這些損傷各有不同,有些要先處理表裡的問題,才能服用治損傷的藥,醫生要依照這個道理來治療。醫生要用心體會,不用心體會,就不是好醫生。有些人天生愚鈍,不能分辨損傷的輕重,不了解損傷的深淺,還沒疏通表裡就先服用治損傷的藥,這樣會害死很多人。
有的因此痰涎上湧,有的因此大小臟腑阻塞,差一點點就會差之千里,所以說「醫生不經過三代的傳承,就不敢隨便用藥」。這句話說得真對!這是治療損傷的大綱。用藥固然不能差錯,整復手法更不能隨便。現在把人體全身三百六十五個骨節,列在下面:
人體共有三百六十五個骨節,用一百六十五個字來詳細說明。從鈴骨(眉心上方)往上到頭部,左右前後到轅骨(枕骨下方),用四十九個字描述,總共七十二塊骨頭。頭頂中間的都顱骨有一塊,(有勢,有少許髓液和液體。)接下來的顱骨有一塊,(有勢,有少許髓液。)顱骨前面是頂威骨有一塊,(有少許髓液,女性沒有這塊骨頭。)顱骨後面是腦骨有一塊,(有勢,有少許髓液。)
腦骨左邊是枕骨有一塊,(有勢,沒有液體。)腦骨右邊是就骨。枕骨和就骨之間,下面連接著天蓋骨有一塊,(下面是肺系的根本。)天蓋骨後面是天柱骨有一塊,(下面連著脊椎,有脊髓。)天蓋骨前面是言骨有一塊,(言骨覆蓋在顱骨上,有勢,沒有髓液。)言骨下方是舌本骨,左右共有兩塊,(有勢,沒有髓液。)顱骨前面是囟門骨有一塊,(沒有勢,沒有液體。)
囟門骨下方是伏委骨有一塊,(民間訛傳為伏犀骨,沒有勢,沒有髓液。)伏委骨下方是俊骨有一塊,(連接著眉毛,沒有勢,沒有髓液。)眉毛左邊上方是天賢骨有一塊,(沒有勢,沒有髓液,下同。)眉毛右邊上方是大貴骨有一塊,(眉毛上方直接到眼睛。)左眼上方是智宮骨有一塊,(沒有勢,沒有髓液。)右眼上方是命門骨有一塊,(兩眼中間下方是鼻子。)
鼻子前面是梁骨有一塊,(沒有勢,沒有髓液。)梁骨左邊是顴骨有一塊,(有勢,沒有髓液,下同。)梁骨右邊是糺骨有一塊,(顴骨和糺骨後面是耳朵。)梁骨的末端是嵩柱骨有一塊,(沒有勢,有髓液。)左耳是司正骨有一塊,(沒有勢,沒有髓液。)右耳是納邪骨有一塊,(同上)。司正骨和納邪骨的後面,是完骨,左右共有兩塊,(沒有勢,沒有髓液。)